內容簡介
《當代中國法律信仰研究》試圖通過對法律和信仰的解讀,考察法律信仰作為一個課題是可能的,也是必要的。法律信仰的培育對社會主義法治秩序的構建有著至關重要的意義,通過本書的研究,理清法律信仰中法律的本質以及信仰的特定涵義。並根據當前信仰危機的現狀及其問題的分析,論述法律信仰的培育路徑。其中公民法治教育,是培育法律信仰路徑中尤為重要的部分。
作者簡介
劉旭光,1984年12月生,河南範縣人。2014年1月畢業於同濟大學,獲法學博士學位。現任上海政法學院思想政治教育教研室主任,講師,主要從事馬剋思主義法理學與公民法治教育研究。發錶論文10餘篇,參與中央馬剋思主義理論研究與建設工程重大項目1項,主持完成上海高校青年教師培養資助計劃項目1項,上海政法學院校級課題2項。
目錄
目錄
引言
一、研究背景和選題意義
二、國內外法律信仰研究述評
三、研究思路
四、研究的難點和創新點
第一章“法律信仰”相關概念的界定與闡述
第一節法律及信仰的概念分析
一、傳統中國及西方法律的概念
二、信仰的內涵及其本質
第二節馬剋思主義的法律概念及信仰內涵
一、馬剋思主義的法律概念
二、馬剋思主義的信仰內涵
第三節法律信仰的內涵及其發展
一、法律信仰的內涵界定
二、法律信仰的發展脈絡
第二章當代中國法律信仰的法理基礎
第一節法律信仰的內在品格——法律的
閤法性
一、從閤法性理論到法律閤法性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具有閤法性品質
三、閤法性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能被信仰
第二節法律信仰的外在形式——法律的開放式自治係統
一、開放式自治係統的法律
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係的開放式自治性
第三節法律信仰的價值體現——法律的公平正義
一、法律自身價值的公平正義維度
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公平正義的體現
三、公平正義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能被信仰
第三章當代中國法律信仰的實證研究
第一節當代中國語境下法律信仰的現狀分析
一、當代中國城市法律信仰現狀——以上海市為例
二、當代中國大學生法律信仰現狀——以大學生群體為例
三、當代中國農村法律信仰現狀——以農村調查問捲為例
第二節妨礙當代中國法律信仰的諸問題分析
一、法律認知以及運行過程中的問題
二、傳統中國文化影響下的法律觀念
三、小結:當代中國雙重語境的影響
第四章當代中國法律信仰的形成與培育
第一節當代中國法律信仰形成的社會基礎
一、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完善——經濟因素
二、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發展——政治因素
三、社會主義法治國傢的建設——法製因素
四、社會主義民主法製意識的增強——思想因素
第二節當代中國法律信仰培育的路徑與要素
一、個體法律信仰的産生路徑
二、社會法律信仰的培育要素
第三節以公民法治教育為核心的法律信仰培育
一、公民法治教育的目標
二、公民法治教育的內容
三、公民法治教育的方式
結語
參考文獻
後記
精彩書摘
《當代中國法律信仰研究》:
(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對西方個體主義及簡單共識理論的超越概言之,社會主義法律揚棄瞭西方個體主義和一般意義上的共識理論。根據前述個體主義與共識理論,似乎科學的研究社會必然不能以功利主義,經濟學為代錶的個體利益理論,或錶現為有機論、浪漫集體主義的共識理論為基礎。那麼,讓兩個相互對立的理論聯閤起來,又將如何?假定共有價值的存在和內化對良好社會秩序的重要性。但是共有價值對其範圍、具體化、強度和一緻性等方麵受到限製的認識,普遍擁有的認識和理論所暗含的行為標準必須充分具體和連貫,以便指導人們的交往行為。因此,需要明確的法律規則,因為法律具備強製威脅的力量為後盾,製約共識價值界限被超齣而發生的越軌行為。
如果真的存在一種所有人共享的、完全統一的共同價值體係,那麼一套公式化的強製性規則就無存在的必要。但是如果認識論和道德共識的基礎不存在,那麼,對於製定和適用規則來說都是不可能的。
……
前言/序言
總序
大學者,大學問也。唯有博大學問之追求,纔不負大學之謂;唯有學問之厚實精深,方不負大師之名。學術研究作為大學與生俱來的功能,也是衡量大學辦學成效的重要標準之一。上海政法學院自建校以來,以培養人纔、服務社會為己任,堅持教學與科研並重、專業與學科並舉,不斷推進學術創新和學科發展,逐漸形成瞭自身的辦學特色。
學科為學術之基。我校學科門類經曆瞭一個從單一性嚮多科性發展的過程。法學作為我校優勢學科,上海市一流學科、高原學科,積數十年之功,枝繁葉茂,先後建立瞭法學理論、行政法學、刑法學、監獄學、民商法學、國際法學、金融法學、環境與資源保護法學、訴訟法學等一批二級學科。2016年獲批法學一級學科碩士點,為法學學科建設的又一標誌性成果,法學學科群日漸完備,學科特色日益彰顯。以法學學科發端,曆經數輪布局調整,又生政治學、社會學、經濟學、管理學、文學、哲學,再生教育學、藝術學等諸學科,目前已形成以法學為主乾,多學科協調發展的學科體係,學科布局日臻完善,學科交叉日趨活躍。正是學科的不斷拓展與提升,為學術科研提供瞭重要的基礎和支撐,促進瞭學術研究的興旺與繁榮。
學術為學科之核。學校支持和鼓勵教師,特彆是青年教師鑽研學術,從事研究。如建立科研激勵機製、資助學術著作齣版、設立青年教師科研基金、創建創新性學科團隊等。再者,學校積極服務國傢戰略和地方建設,先後建立瞭中國—上海閤作組織國際司法交流閤作培訓基地、最高人民法院“一帶一路”司法研究基地、上海市高校“一帶一路”安全研究院和上閤組織研究院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和智庫、上海教育立法谘詢與服務研究基地等,為學術研究提供瞭一係列重要平颱。以這些平颱為依托,以問題為導嚮,以學術資源優化整閤為舉措,湧現瞭一批學術骨乾,取得瞭一批研究成果,亦促進瞭學科的不斷發展與深化。在鞏固傳統學科優勢的基礎上,在國際政治、國際司法、國際貿易、國傢安全、海洋法、教育法、體育法等領域開疆闢土,嶄露頭角,獲得瞭一定的學術影響力和知名度。
學校堅持改革創新、開放包容、追求卓越之上政精神,形成瞭百舸爭流、百花齊放之學術氛圍,産生瞭一批又一批科研成果和學術精品,為人纔培養、社會服務和文化傳承與創新提供瞭有力的支撐。上者,高也。學術之高,在於挺立學術前沿,引領學術方嚮。“論天下之精微,理萬物之是非”。潛心學術,孜孜以求,探索不止,纔能産齣精品力作,流傳於世,惠及於民。政者,正也。學術之正,在於有正氣、守正道。從事學術研究,須堅守大學使命,錘煉學術品格,胸懷天下,崇真嚮美,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貧,久久為功,方能有所成就。
好花還需綠葉扶。為瞭更好地推動學術創新和學術繁榮,展示上政學者的學術風采,促進上政學者的學術成長,我們特設立“上海政法學院學術文庫”,旨在資助有學術價值、學術創新和學術積澱的學術著作公開齣版,以褒作者,以饗讀者。我們期望藉助“上海政法學院學術文庫”這一學術平颱,引領上政學者在人類燦爛的知識寶庫裏探索奧秘、追求真理和實現夢想。
3000年前有哲人說:“頭腦不是被填充的容器,而是需要被點燃的火把。”那麼,就讓“上海政法學院學術文庫”成為點燃上政人學術智慧的火種,讓上政學術傳統薪火相傳,讓上政精神通過一代一代學人從佘山腳下啓程,走嚮中國,走嚮世界!
願“上海政法學院學術文庫”的光輝照亮上政人的學術之路!
劉曉紅
當代中國法律信仰研究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