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於2024-11-22
隨著1757年乾隆關閉瞭康熙於1684年和1685年3月成立的閩、粵、江、浙四個海關中的三個,廣州便成瞭南方獨有的海上通商口岸。正是由於這個原因,長久以來,廣州成為人們眼中獨有的開放口岸,成為瞭大清帝國對外開放的代名詞。但是,很多人並不知道,在中國和俄國之間,有一條“萬裏茶道”,這兩個當時世界上大的國傢共同經營著一個黃金口岸——恰剋圖。這個口岸是由一對橫跨中俄兩國的“姊妹城”組成。作為對俄貿易的前沿,恰剋圖口岸就如同一個巨大的磁場,使長城沿綫的所有關口都無一例外地嵌入到瞭國際貿易的齒輪中,形成瞭有清一代活躍的“漠南經濟圈”。
1757年,當廣州當仁不讓地坐上瞭寶座的時候,萬裏之遙的恰剋圖口岸已經整整開埠30年瞭。廣州與恰剋圖這兩個一南一北、一海一陸左右著大清帝國對外開放格局的口岸,二者之間不僅有著韆絲萬縷的內在聯係,恰剋圖還是一個比廣州開放等級更高的口岸。恰剋圖貿易,無論從哪個方麵來說,都應該在世界貿易的史冊上留下令人難忘的一筆。畢竟,那個由生活在兩個大洲腹地幾十個民族共同參與的國際貿易口岸,是曆史老人留給中濛俄三國和中亞諸國共同的遺産和財富,在今天“一帶一路”倡議中,有著極為重要的曆史和現實意義。
杜迎貞,海關作傢,中國報告文學學會會員,山東寜津人。
1997年12月參軍入伍,2002年畢業於國防科技大學政治學院。2007年12月轉業,現就職於呼和浩特海關。
150餘萬字各類紀實作品散見於《人民日報》《解放軍報》《海關文學》等。榮獲第三屆“軍旗.軍嫂”徵文三等奬,海關總署“金鑰匙文學奬”。
自序
引子
1683年,康熙大帝的“南北戰爭”,奠定瞭大清帝國的對外開放格局;閩、粵、江、浙四個海關機構的設立是 “中國有海關之始”,恰剋圖口岸則為“中國有商埠之始”。
第一章 風雲際會
從交兵到交易,中俄兩國走過瞭漫長的曆程,而兩國對貿易模式的探索之路則更加漫長;恰剋圖口岸是如何形成,並最終成為兩個超級大國閤法貿易口岸的,恰剋圖貿易的曆史功績和地位又如何,這些都值得後世關注。
中俄貿易“第一城”/“京師互市貿易”登上瞭曆史舞颱/薩瓦東來/自貿區橫空齣世/延伸閱讀:古代陸路貿易的幾個要素
第二章 驚人同一
大清帝國為管理恰剋圖貿易設置瞭“兩套班子”;三個“報關地”可以到恰剋圖進行貿易;恰剋圖口岸實行“市場準入製”;大清帝國推行人性化的通關做法。
“關長”的來曆/來自天朝的改革福利/“吉祥”大臣遭遇瞭麻煩事兒/延伸閱讀:“建”齣來的自貿區
第三章 萬裏茶道
恰剋圖口岸穩定的體製機製,使長途販運貿易成為可能;茶葉是“萬裏茶道”上的主角,雖然這一過程非常漫長;茶葉將恰剋圖這個一體化的區域經濟,帶入全球貿易一體化的進程中;戈壁草原、驛站、寺廟構成瞭商道上獨特的人文景觀;商道上的生存邏輯。
戈壁草原的奇觀/一路茶香的背後/驛站的訴說/“廟商”奇葩/延伸閱讀:“道”與商品的“聯姻”
第四章 壁壘消弭
恰剋圖口岸貿易的壁壘如同一麵鏡子,摺射齣兩個王朝價值取嚮的差異;大清帝國用茶葉和大黃製裁俄國;俄國初級工業品的“入市”,使口岸第一次齣現失衡;貿易壁壘的消弭實現瞭恰剋圖貿易的最大自由化。
閉關,復關/大黃,大棒/農業,工業/流通品,禁限品/延伸閱讀:“陣痛”過後的深度融閤
第五章 波詭雲譎
三十年的漠北連環走私案震驚瞭乾隆皇帝;西伯利亞總督嘎嘎林“貼著海關發財”;庫倫(烏蘭巴托)成為俄國私商走私貿易的“避風港”;發生在恰剋圖貿易中的繞關走私和通關走私故事。
關口浪尖/風雨大庫倫/繞關走私——驚心動魄的“暗房子”/通關走私——由“沒奈何”引齣的話題/延伸閱讀:大清“緝私警”
第六章 如膠似漆
製約國際貿易的語言、宗教和文化;多民族和氣生財、和諧共融;“國子監俄羅斯學”與“內閣俄羅斯學”;“買賣城方言”與恰剋圖語言學校;“俄羅斯館”是商館、學館、喇嘛館,還是俄國的“領事館”。
“外國語學院”麵麵觀/從關公與上帝做“鄰居”說開去/亞洲腹地鋪開“清明上河圖”/女大帝的“中國情調”/恰剋圖不輸浪漫都/延伸閱讀:文化——國際貿易的潤滑劑
第七章 帝都往事
京師互市貿易是遊離於崇文門稅關之外的對外貿易;京師互市貿易共存續瞭69年,與恰剋圖貿易共存瞭34年;京師互市貿易齣現瞭海關“郵局辦”的雛形。
人傻,錢多,快來/俄國商隊的北京見聞錄/貿易中心再次選擇瞭邊關/延伸閱讀:一個另類的“國賓館”
第八章 長城內外
對濛貿易是對俄貿易的基礎和前提;1644年清軍入關當年便開鑿齣的“大境門”,是大清帝國的“開放之門”;1691年多倫會盟,“旅濛商”製度正式形成;1696年康熙禦駕親徵噶爾丹,濛漢貿易全麵放開;殺虎口是晉商的齣關地;恰剋圖“綱舉”,長城內外“目張”。
草原腹地大口岸/雄關以“門”揚天下/氣吞八荒歸化關/虎關“轉型”/延伸閱讀:阿勒坦汗的心願
第九章 殊途同歸
18世紀50年代末期,大清帝國正式開啓瞭“南粵北恰”新時代;毛皮與茶葉,是廣州和恰剋圖貿易的商品大宗;“十三行”與“六大幫”的體製模式,摺射齣大清帝國南北“開放”等級的差異。
南粵北恰/彼以皮(呢)來,我以茶往/南有“十三行”,北有“六大幫”/延伸閱讀:被侵略戰爭“拽”入近代的中國
第十章 在水一方
不平等條約使大清帝國開放瞭大海、大河、大江;俄商懷揣“護身符”來到瞭華商“後院”;俄商漢口—上海—天津—恰剋圖貿易路綫的形成,使恰剋圖貿易的實質由“自貿”轉型為“自運”。
江漢關講述的對俄貿易傳奇/津海關的退與讓/江海新關正式開啓半殖民地海關時代/延伸閱讀:帝國的鄰居
第十一章 乾坤逆轉
1868年,華商假道恰剋圖口岸首次走齣國門,並將商號開遍瞭俄國;華商與俄商展開的是一場“長矛對火槍”的貿易戰。
一個短暫的春天/悲壯的史詩/“清政府”淪為形容詞/延伸閱讀:“俄茶倒灌”敲響的警鍾
尾聲
自序:我在邊關邂逅瞭你
軍旅十年到海關十年,時光便如列車之於枕木。人生如此,曆史亦復如是。
一
2008年8月的一天,穿過呼和浩特市幾條熟悉的街巷,我躲避著隨時都有可能竄到身上的煙花爆竹,去新單位報到——我國體育代錶團每一塊金牌的誕生,都如同觸動瞭鞭炮炸響和煙火“嗤嗤”上天的發令槍,空氣中尚未散盡的硝石味兒也隨之愈發熾烈瞭起來。
在此之前我是名軍人,在部隊度過瞭整整十年。
仔細算算還真是蠻有意思的,從1997年正式參加工作,我一直都工作和生活在那條“萬裏茶道”的幾個重要節點上。軍校求學的湖南自不必說,那裏不僅是“兩湖茶”的主産區,同時還是“萬裏茶道”的一個重要源頭。分配到戰鬥部隊時,先後在張傢口和呼和浩特(舊稱歸化)任職。前者是“萬裏茶道”上的“東口”,而後者則是以“西口”的形象,被載入曆史史冊的。
而隨即而來的在對濛古國最大陸路口岸——二連浩特口岸的工作經曆,使我有意識地把自己曾經工作和生活的地方串聯瞭起來。而本書創作的初衷,正是那條由北京到莫斯科的國際大動脈所引齣的“萬裏茶道”。
這是一條橫跨歐亞兩個大洲,運行裏程長達7692公裏的鋼鐵大動脈。在這條很長很長的鐵路綫背後,必然隱藏著某些鮮為人知的精彩故事,這是長久以來從事新聞宣傳工作的敏感性告訴我的。
順著這條綫路,我很快便知道瞭在茫茫戈壁草原之間,曾經有一條從事濛漢貿易和中俄貿易的古商道穿過。在專傢學者那裏,這條商道被冠以瞭很多名字,比如“茶葉之路”、“草原絲綢之路”等等,據說有13種之多。2013年的時候,這條古商道被統一命名為“萬裏茶道”。
有國際貿易的地方,就必然存在著貿易的管理機關——一個已經具備瞭今天自由貿易區性質的古代口岸,就這樣進入瞭我的筆端。
循著曆史的脈絡,一幅尚且清晰的曆史圖畫,被初步勾勒瞭齣來。
二
創作這樣一部作品,原因眾多。這也正是我願意與您分享的,就和在得到一件新商品時,你有必要先掃一眼它的說明書一樣。
要說排在首位的,就當屬長久以來的“唯粵海關一口通商”論瞭。
正如大傢所知道的那樣,隨著1757年乾隆皇帝關閉瞭康熙大帝於1684年和1685年3月成立的閩、粵、江、浙四個海關中的三個,廣州便成瞭南方唯一的海上通商口岸。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1842年《南京條約》的簽訂。
正是由於這個原因,長久以來,廣州成為人們眼中唯一的開放口岸,成為瞭大清帝國對外開放的代名詞。
事實當然不是這樣。
著名學者蔡鴻生在他的著作《俄羅斯館紀事》(增訂本)中說:“然而,長期以來,人們對那條在18、19世紀連接中俄兩大帝國的‘茶葉之路’,並未給予足夠的重視。如果說,海運茶因與通商口岸的開放有關而引人注目,那麼,‘商隊茶’則由於內陸轉販而被忽略瞭。”
是的。就在“萬裏茶道”的盡頭(這是針對我國來說的,在俄國則是起點),在彼時大清帝國“海棠葉”版圖中那條最清晰脈絡的頂端,便是當時世界上兩個最大國傢共同經營的黃金口岸恰剋圖。這個口岸是由一對“姊妹城”組成的,大清一方的被稱作買賣城、前營子、南恰剋圖,或者是“納賣城”。
作為對俄貿易的最前沿,恰剋圖口岸就如同一個巨大的磁場,使長城沿綫的所有關口都無一例外地嵌入到瞭國際貿易的齒輪中,形成瞭有清一代最活躍的“漠南經濟圈”。
1757年,當廣州當仁不讓地坐上瞭“唯一”寶座的時候,萬裏之遙的恰剋圖口岸已經整整開埠30年瞭。
這個口岸很顯然沒有引起人們的注意和重視,即使個彆學者研究的筆觸在此偶有停留,也僅僅是以“進行瞭小規模的互市貿易”而一筆帶過瞭。
令人大跌眼鏡的是,廣州與恰剋圖這兩個一南一北、一海一陸左右著大清帝國對外開放格局的口岸,二者之間不僅有著韆絲萬縷的內在聯係,恰剋圖還是一個比廣州開放等級更高的口岸。
當我將這個古代口岸命名為“自貿區”不久,忐忑和不安便衝淡瞭“命題”時的竊喜,這與有一次我在一架異常顛簸的航班上內心的忐忑和不安並無二緻——這一“立論”是否武斷和偏激?雖說那個古代口岸已經符閤瞭今天自由貿易區的諸多特徵。況且,“自由貿易區”這一稱謂,正式齣現於1973年。
全書故事的深入推進使我堅定瞭初衷——當年那個常年開放且運行瞭兩個世紀的口岸,絕非一般的“互市區”那麼簡單。舉例來說,隨著兩國貿易壁壘的消弭,恰剋圖口岸齣現瞭市場的深度融閤,並由此呈現齣瞭貿易的最大自由化;比如當茶葉成為這個口岸最具代錶性的商品之後,這個區域經濟一體化的市場便自覺融入瞭全球貿易一體化的進程中。再比如,兩國在文化領域的交流互通、恰剋圖模式與同期的北京貿易和廣州製度的對比,以及進入近代社會以來這個口岸所體現齣來的頑強生命力等等,無不體現著自由貿易區的本質屬性。
就如同當年跋涉在“絲綢之路”上的人們,並不知道他們腳下的這條道路日後被稱作“絲綢之路”——德國地理學傢李希霍芬於1877年正式提齣瞭這個稱謂,並得到瞭各國專傢學者的一緻認同一樣,當時奔波在這條商路上的人們,同樣也不會知道這條道路日後被冠以“萬裏茶道”之名。本書中這樣的例證並不乏見,比如,大清帝國管理恰剋圖貿易的官員,無論是主政一方的庫倫辦事大臣還是理藩院駐恰剋圖司官,他們雖然沒有“關長”這個稱呼,但行使的的確是關長的職能。如果把這個視角放大,彼時大清帝國設在全國各地的管關官員稱“監督”,而進入近代社會以來,“受聘”管理中國海關的洋人則被稱為“稅務司”。
所以,不能因為這個口岸300年來沒有被“冠名”便漠視瞭其內在的特徵和屬性。這很好理解。
三
毋庸置疑,本書要帶給讀者的另一個信息,便是“海關”在這個口岸運轉過程中的實際作為。正是由於海關的作為,在今天諸多海關領域,比如海關統計、商品歸類、市場準入製度、朋票製度,以至於知識産權、緝私隊伍等等,其曆史也被大大提前瞭。
就拿海關統計來說吧,作為恰剋圖口岸市場準入條件的“部票”,其另一個突齣功能,就是對進齣口商品進行統計——大清政府根據每年(甚至是一個時期內)所發放部票的數量,便能輕鬆統計齣進齣口商品的品種和數量,尤其是在1768年,通過大臣瑚圖靈阿的改革,還賦予瞭這種統計以統計分析的職能。
這比今天海關統計被公認起源於鹹豐九年,即1859年,提前瞭一個多世紀。
肯定有人會産生這樣的疑問,由於這個口岸是清俄兩國“齊抓共管”,人們自然便聯想到“俄羅斯占主導”,或者說這是大清帝國“沾瞭俄國的光”。全書的講述將會證明這種認識是膚淺和存謬的。
在很多學者的筆下,一旦涉及兩國貿易,便一頭紮進對愛新覺羅王朝“閉關鎖國”永無止境的討伐中無法自拔,而對羅曼諾夫王朝的“善賈”則極盡渲染和恭維,似乎把兩個王朝貿易態度的“對比度”拉得越大,就越能“怒其不爭”,就越“深刻”。
漠視瞭曆史真實的講述無疑是沒有骨氣甚至尊嚴的。本書當然不是為大清帝國進行“翻案”。要說的是,在通篇講述的這起“個案”中,不僅絲毫沒有看到大清帝國的閉關鎖國,相反,這個把農業經濟推到瞭頂峰的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恰恰在當時帝國的北疆,建立瞭一個旨在公平,最大限度地達到瞭貿易自由化的口岸。這恐怕不是單純的統治階級多元化屬性所能解釋清楚的。
我們不可以用一句簡單的“閉關鎖國”來概括我們的講述對象,就如同作者在講述的過程中,采用瞭不斷發展變化的視角來謀劃全書的故事一樣。
通俗瞭講,真實再現這段久已塵封的曆史,應當將其放到當時的國際大形勢背景下,放到彼時中國對外貿易格局的坐標中去審視和把握。
四
到少有人涉及的學術領域穿越時空,聆聽曆史的脈動,是快感伴著辛酸的一次遠徵。
選擇這樣一個看似不可能完成的課題,很顯然,對於一個常年跋涉在海關業務監管一綫的關員來說,無疑是吃力的,但我又從來都沒有像現在這樣激情滿懷。
好在一份份珍貴檔案的齣現,使我捕捉到瞭遺落在滄海桑田中的某些信息,並努力搜尋著那些殘缺甚至是塵封、消逝的曆史碎片,還原齣那一個個帶著溫度的曆史場景。
有關兩國貿易的研究,囿於資料檔案和諸多現實因素的掣肘,那個活躍於世界貿易舞颱長達兩個世紀的口岸,逐漸銷匿在西伯利亞寒冷而靜謐的原野上。毫不誇張地說,即使在學術領域,這也是一塊荒蕪的沉寂之地。
從我國和俄羅斯當前對史料的把握來看,亦無可避免地存在著“各自為戰”和“各自為據”的狀況,兩國史料的無縫對接就顯得尤為重要。令人欣喜的是,據我所知,已經有相關專傢學者開始為此奔走疾呼,通過兩國學會協議平颱及民間交流,尤其是“一帶一路”文化交流的絕佳契機,實現兩國甚至是多方的資料互換共享。比如對本書創作幫助甚多的中國社會科學院近史所陳開科研究員。陳博士畢業於俄羅斯科學院遠東研究所,多年來一直緻力於兩國關係的研究,目前正在編寫一個成套係的、最全麵的兩國關係著作。我在此祝他成功。
恰剋圖貿易,無論從哪個方麵來說,都應該在世界貿易的史冊上留下令人難忘的一筆。畢竟,那個由生活在兩個大洲腹地幾十個民族共同參與的國際貿易口岸,是曆史老人留給中濛俄三國和中亞諸國共同的遺産和財富,在今天“一帶一路”戰略中,有著極端的曆史和現實意義。
本書創作同樣是建立在翔實的檔案史料之上的,沒有檔案史料為支撐的創作,無疑是虛無縹緲的空中樓閣。關於閱讀和參考書目本人不敢掠美,除部分在正文中有所體現外,在文後均進行瞭重點標注。
需要說明的是,本書的創作,得到瞭南開大學曆史係教授米鎮波先生的大力支持。作為在兩國貿易研究領域極有建樹的嚴謹學者,頤養天年的米教授不僅為本書創作提供瞭很多難得的檔案資料,而且利用微信這一平颱,動輒幾百字一條的文字信息或60秒一條的語音信息源源而來,對我這個非學術領域的弟子提供瞭最無私的幫助,使我在一個個創作難關麵前醍醐灌頂,有瞭更加清晰和明確的思路。
還要感謝著名作傢鄧九剛先生。2014年一個機緣巧閤的機會,我與鄧先生相識。而在此之前,我已經認真拜讀瞭他的《茶葉之路》和《復活的茶葉之路》兩本史學著作。也正是在那一年的10月28日,在經過幾年的準備之後,本書正式起筆。
作者甚至不是專業的作傢,更非學者,文中訛誤之處或將難以避免,雖然我對全書哪怕是一個細小的問題,都進行瞭嚴格的考證和推敲。
順便提及的是,在日常的海關監管工作之餘,曆經兩年多時間,本書通篇的講述基本達到瞭我的預期。本書的創作,既是我在邊關工作8年的寫照,同時更是開啓我另一種存在模式的宣言——正是有瞭本書的問世,纔有瞭隨即而來的我誌在對中國海關厚重曆史的文學追蹤和解讀。
本書獨特的結構和行文方式,是為瞭打破傳統的、明顯帶有理論說教痕跡的紀實文學窠臼。
“如何把紀實文學寫得更精彩?”我對此進行瞭努力和嘗試。
大清有個自貿區 下載 mobi pdf epub txt 電子書 格式 2024
大清有個自貿區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大清有個自貿區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下載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