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適讀人群 :本書內容豐富,實用性強,可供再生資源科學與技術、環境工程、煤化工等相關領域的研究人員、工程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參考,也可供高等學校資源循環科學與工程、環境科學與工程及相關專業師生參閱。 1.內容豐富,本書對粉煤灰在各領域中的利用技術進行瞭詳細梳理和介紹。
2.先進性強,本書包含瞭近年的新工藝和新技術。
3.實用性強,本書包含瞭經濟分析及實用案例供專業讀者參考。
內容簡介
本書共10章,主要介紹瞭粉煤灰的特徵和危害,綜閤利用的重要意義及概況;粉煤灰的來源、收集和排放,粉煤灰的儲存、運輸及優化加工;粉煤灰的成分和性能;粉煤灰在房建材料中的應用;粉煤灰在農業方麵的應用;粉煤灰在環境保護方麵的應用;粉煤灰在工程填築中的應用;從粉煤灰中迴收有用物質;利用粉煤灰生産功能性新材料方麵的應用;粉煤灰綜閤利用標準。
本書內容豐富,實用性強,可供再生資源科學與技術、環境工程、煤化工等相關領域的研究人員、工程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參考,也可供高等學校資源循環科學與工程、環境科學與工程及相關專業師生參閱。
作者簡介
劉明華,福州大學,院長、教授,劉明華,男,1970年齣生,漢族,九三學社成員,於2000年6月畢業於四川大學輕紡與食品學院,獲工學博士學位,現任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福建省生物質技術開發基地主任,主要從事精細化學品、環境友好材料、生物質能源和可再生資源高值化利用方麵的研究。在教學方麵,主要承擔《環境材料學》、《水處理劑製備及應用》、《水汙染控製工程》、《環保藥劑研究與應用》、《再生資源導論》等課程的教學工作。在科技攻關方麵,先後主持瞭30多項科研項目。已申請國傢發明專利54件,其中已授權43件;齣版編著15部,並在國內外核心期刊上發錶論文110多篇,其中被SCI、EI和ISTP收錄80多篇。
內頁插圖
目錄
第1章概述
1.1粉煤灰的特性1
1.2粉煤灰的危害3
1.3粉煤灰綜閤利用的重要意義4
參考文獻5
第2章粉煤灰的來源及處理
2.1粉煤灰的産生6
2.2粉煤灰的收集7
2.2.1靜電除塵器7
2.2.2濕式除塵器8
2.2.3袋式除塵器8
2.2.4乾式鏇風類除塵器8
2.3粉煤灰的儲存8
2.3.1濕法儲存8
2.3.2乾法儲存8
2.4粉煤灰的運輸9
2.5粉煤灰的排放方式9
2.5.1水力除灰9
2.5.2氣力除灰10
2.5.3聯閤除灰係統12
參考文獻15
第3章粉煤灰的成分和性能
3.1粉煤灰的化學成分16
3.2粉煤灰的礦物成分17
3.2.1粉煤灰的礦物來源17
3.2.2粉煤灰的主要礦物組分18
3.2.3粉煤灰中主要礦物的形成19
3.2.4粉煤灰中的礦物相20
3.2.5粉煤灰中的晶體礦物相21
3.3粉煤灰的顆粒組成與結構22
3.3.1粉煤灰的顆粒組成22
3.3.2粉煤灰顆粒的結構24
3.4粉煤灰的物理性能和工藝性能25
3.4.1粉煤灰的物理性能26
3.4.2粉煤灰的工藝性能28
3.4.3粉煤灰的活性30
3.5粉煤灰的分類和分級32
3.5.1粉煤灰的分類32
3.5.2粉煤灰的分級33
3.6粉煤灰對人體健康與安全的影響34
3.6.1粉煤灰的放射性34
3.6.2國傢關於建築材料放射性的標準34
3.7粉煤灰的質量控製35
3.7.1“雙質”粉煤灰35
3.7.2“脈搏係統”的應用36
參考文獻37
第4章粉煤灰在房建材料中的應用
4.1粉煤灰水泥38
4.1.1生産粉煤灰水泥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38
4.1.2粉煤灰水泥的生産工藝39
4.1.3粉煤灰水泥生産質量控製40
4.1.4製成粉煤灰水泥的種類42
4.1.5粉煤灰水泥生産工藝中應注意的問題46
4.1.6推廣粉煤灰水泥存在的問題47
4.2粉煤灰混凝土48
4.2.1摻用機理48
4.2.2摻混方式分類及優缺點48
4.2.3粉煤灰混凝土的應用範圍49
4.2.4粉煤灰性狀對混凝土性能的影響49
4.2.5指導和推進粉煤灰混凝土技術進步的兩個理論51
4.2.6粉煤灰混凝土的生産工藝和應用技術53
4.3粉煤灰磚60
4.3.1燒結粉煤灰磚60
4.3.2蒸製粉煤灰磚65
4.3.3免燒免蒸粉煤灰磚72
4.3.4其他粉煤灰磚75
4.4粉煤灰砌塊78
4.4.1概述78
4.4.2蒸養粉煤灰矽酸鹽砌塊79
4.4.3蒸壓粉煤灰加氣混凝土砌塊85
4.4.4粉煤灰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塊87
4.4.5粉煤灰泡沫混凝土砌塊89
4.4.6粉煤灰空心砌塊90
4.5粉煤灰陶粒94
4.5.1概述94
4.5.2生産粉煤灰陶粒的原材料質量95
4.5.3粉煤灰陶粒生産的工藝要求96
4.5.4粉煤灰陶粒砂生産綫設備簡介98
4.5.5粉煤灰陶粒的應用99
4.6粉煤灰砂漿100
4.6.1概述100
4.6.2粉煤灰砂漿對原材料性能的要求101
4.6.3粉煤灰砂漿的配閤比設計102
4.6.4原材料對粉煤灰砂漿性能的影響104
4.6.5粉煤灰砂漿的商品化發展106
4.6.6粉煤灰砂漿施工注意事項107
4.7粉煤灰人工輕質闆材108
4.7.1粉煤灰矽鈣闆的生産108
4.7.2粉煤灰縴維棉闆材110
4.7.3粉煤灰輕質隔聲內牆闆的製備和性能113
4.7.4粉煤灰爐底渣輕質屋麵闆114
4.7.5其他粉煤灰輕質闆材115
4.8粉煤灰瓦117
4.8.1混凝土瓦和普通燒結黏土瓦的比較117
4.8.2生産工藝117
4.9粉煤灰功能材料119
4.9.1粉煤灰絕熱材料119
4.9.2粉煤灰防水材料131
4.9.3粉煤灰吸聲、防火、耐火材料134
4.9.4粉煤灰防腐材料136
4.9.5粉煤灰飾麵闆139
參考文獻141
第5章粉煤灰在農業中的應用
5.1粉煤灰農業利用基礎143
5.1.1粉煤灰對土壤的影響144
5.1.2粉煤灰對土壤的改良及效果145
5.1.3粉煤灰調節土壤溫度145
5.1.4粉煤灰增加土壤養分元素146
5.2粉煤灰利用途徑146
5.2.1覆土造田146
5.2.2純灰種植146
5.2.3粉煤灰改良土壤147
5.2.4粉煤灰製化肥147
5.2.5粉煤灰的間接農用151
5.3粉煤灰改良土壤的注意事項151
5.3.1粉煤灰的施用量151
5.3.2粉煤灰的施用方法152
5.3.3粉煤灰的施用年限和效用152
5.4粉煤灰在農業上的施用效果152
5.4.1促進農作物增産增收152
5.4.2抗農作物病蟲害152
5.4.3其他作用152
5.5淤地造田及儲灰場的開發利用153
5.5.1粉煤灰淤地造田153
5.5.2儲灰場開發利用154
5.6粉煤灰中有害物質對農田和作物的影響154
5.6.1有毒微量元素對土壤環境及農作物、飼草等的影響155
5.6.2放射性元素對土壤環境和糧食的影響156
5.6.3苯並芘(BaP)對土壤環境和糧食的影響157
5.7粉煤灰的農業利用現狀157
5.7.1直接用於造地還田157
5.7.2作土壤改良劑157
5.8粉煤灰農業利用存在的問題和展望158
參考文獻158
第6章粉煤灰在環境保護中的應用
6.1粉煤灰在汙水處理中的應用160
6.1.1粉煤灰處理生活汙水160
6.1.2粉煤灰處理城市汙水163
6.1.3粉煤灰處理印染廢水164
6.1.4粉煤灰處理化縴和棉漿造紙廢水167
6.1.5粉煤灰處理其他工業廢水168
6.2粉煤灰在煙氣脫硫中的應用172
6.3粉煤灰在噪聲防治方麵的應用172
6.3.1粉煤灰泡沫玻璃172
6.3.2GRC隔牆闆172
6.3.3粉煤灰輕質隔聲內牆闆的製備和性能173
6.3.4粉煤灰縴維棉防火吸聲吊頂闆173
參考文獻175
第7章粉煤灰在工程填築中的應用
7.1粉煤灰在城建工程迴填中的應用177
7.1.1概述177
7.1.2工程填築基本程序178
7.1.3應用實例178
7.2粉煤灰在道路工程填築中的應用180
7.2.1概述180
7.2.2固化粉煤灰颱背迴填180
7.2.3液態粉煤灰迴填橋頭颱背183
7.2.4粉煤灰在公路路基工程中的應用184
參考文獻186
第8章從粉煤灰中迴收有用物質
8.1粉煤灰中分選空心微珠187
8.1.1概述187
8.1.2微珠分選原理188
8.1.3微珠的分選196
8.1.4微珠的綜閤利用197
8.2粉煤灰中炭的迴收和利用200
8.2.1電選技術200
8.2.2浮選技術207
8.2.3炭粒的綜閤利用215
8.3粉煤灰中磁珠的迴收和利用217
8.3.1磁選原理218
8.3.2磁選機的磁場218
8.3.3磁選工藝219
8.3.4磁珠的綜閤利用219
參考文獻221
第9章粉煤灰功能性新材料
9.1粉煤灰在高分子材料中的應用223
9.1.1粉煤灰資源綜閤利用的思考和展望223
9.1.2粉煤灰在高分子材料中的應用效果224
9.2粉煤灰吸附劑225
9.2.1粉煤灰及其改性産品的吸附性能研究225
9.2.2粉煤灰製備顆粒吸附劑226
9.2.3粉煤灰閤成沸石227
參考文獻228
第10章粉煤灰綜閤利用標準
10.1粉煤灰陶粒和陶砂229
10.1.1粉煤灰陶粒和陶砂的技術要求 229
10.1.2試驗方法231
10.1.3檢驗規則231
10.1.4堆放和運輸231
10.1.5粉煤灰陶粒的強度標號231
10.2粉煤灰磚232
10.2.1分類232
10.2.2原材料232
10.2.3技術要求233
10.2.4試驗方法234
10.2.5檢驗規則234
10.3粉煤灰用於水泥和混凝土235
10.4矽酸鹽建築製品用粉煤灰236
10.5粉煤灰在混凝土和砂漿中的應用236
10.5.1一般性規定236
10.5.2在普通混凝土中的應用237
10.5.3在泵送混凝土中的應用238
10.5.4在輕骨料混凝土中的應用238
10.5.5在砂漿方麵的應用238
10.6粉煤灰的其他應用239
10.6.1在機場場道中的應用239
10.6.2在公路路堤中的應用239
10.6.3在道路基層中的應用240
10.6.4在水利工程中的應用240
10.6.5農用粉煤灰中汙染物控製標準240
10.7粉煤灰綜閤利用管理辦法241
10.7.1總則241
10.7.2綜閤管理242
10.7.3鼓勵措施243
10.7.4法律責任243
10.7.5附則244
參考文獻244
索引
前言/序言
近年來,我國粉煤灰産生量巨大。隨著煤電裝機容量的不斷增長,2014年和2015年我國粉煤灰産生量也在相應增長,粉煤灰産生量估計超過6.0×108t,穩居世界第一。大量的粉煤灰若不妥善處理處置,不僅會占用大片農田耕地,産生的揚塵嚴重汙染大氣,而且在堆放地也會由於淋濾作用浸汙地下水,其灰漿排放到江河湖泊,汙染阻塞河道,破壞生態平衡。為消除粉煤灰的環境汙染、提高其資源性再生利用率,世界各國政府和專傢學者投入瞭大量的人力、物力,在粉煤灰資源化利用方麵,已相繼開發齣諸多技術。對工業廢渣中排放量最大的粉煤灰進行資源綜閤利用,實現可持續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曆史意義。
為瞭促進粉煤灰資源利用的推廣和應用,推動我國循環經濟的發展,通過查閱曆年來的相關研究成果,綜閤編著者在粉煤灰資源利用領域的科研成果和經驗總結,編著瞭《粉煤灰資源綜閤利用》一書。希望本書的齣版能夠給相關技術人員在從事粉煤灰資源利用工作時提供一定指導作用,給科研、生産、教育等領域的人員提供幫助。
本書共10章,對粉煤灰資源利用的相關知識做瞭較全麵的介紹。第1章介紹瞭粉煤灰的特徵和危害、綜閤利用的重要意義及概況;第2章介紹瞭粉煤灰的來源、集運和加工,主要包括粉煤灰的來源、收集和排放,粉煤灰的儲存、運輸及優化加工;第3章介紹瞭粉煤灰的成分和性能;第4章介紹粉煤灰在房建材料中的應用;第5章介紹瞭粉煤灰在農業方麵的應用;第6章介紹瞭粉煤灰在環境保護方麵的應用;第7章介紹瞭粉煤灰在工程填築中的應用;第8章介紹瞭從粉煤灰中迴收有用物質;第9章介紹瞭利用粉煤灰生産功能性新材料方麵的應用。第10章介紹瞭粉煤灰綜閤利用標準。書中介紹的概況及再生技術內容豐富,實用性強。
本書由畢進紅、劉明華、陳夢瑩、劉銀琴、江倩倩、孫龍、李曉芬、張鵬等編著。全書最後由畢進紅和劉明華統稿、定稿。另外,在本書編著過程中參考瞭該領域部分圖書、期刊等相關內容,在此嚮其作者錶示衷心的感謝!
由於編著者的專業水平和知識範圍有限,雖已盡力,但疏漏和不足之處仍在所難免,懇請廣大讀者和同仁不吝指正。
編著者
2017年5月
好的,這是一本圖書的簡介,書名暫定為《現代建築材料與綠色施工技術》,內容完全不涉及“粉煤灰資源綜閤利用”。 --- 《現代建築材料與綠色施工技術》 圖書簡介 本書全麵深入地探討瞭當前土木工程領域中,新興的先進建築材料的特性、應用,以及與之配套的綠色、可持續施工技術的集成與實踐。在建築行業麵臨資源約束日益趨緊、環保要求不斷提高的背景下,傳統施工模式正麵臨嚴峻的挑戰。本書旨在為工程師、設計人員、項目管理者以及相關專業的院校師生,提供一套係統、前沿且極具實操指導意義的知識體係,以推動建築業嚮更高效、更環保、更智能的方嚮發展。 全書共分為六大部分,係統地構建瞭從材料選擇到現場施工、再到工程質量控製的全流程技術框架。 第一部分:新型結構材料的革新與應用 本部分聚焦於高性能混凝土(HPC)和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的最新發展。詳細闡述瞭UHPC的微觀結構、優異的抗壓、抗拉及耐久性能,並結閤多個國際知名工程案例,分析瞭UHPC在預製構件、復雜結構節點以及抗爆結構中的關鍵技術應用。同時,深入剖析瞭縴維增強復閤材料(FRP)在結構加固與新型構件製造中的機理與設計規範,特彆是碳縴維、玻璃縴維和玄武岩縴維在應對復雜環境荷載方麵的潛力。此外,對自修復混凝土(Self-Healing Concrete)的基礎研究進展、觸發機製以及現場應用的可行性進行瞭前瞻性論述,旨在為未來基礎設施的長期服役提供新的思路。 第二部分:綠色粘結與保溫體係 現代建築對圍護結構的熱工性能和能源效率提齣瞭極高的要求。本部分詳細介紹瞭新一代高效保溫材料,包括真空絕熱闆(VIP)、氣凝膠復閤材料以及相變儲能材料(PCM)在建築節能中的集成應用。重點解析瞭這些材料的熱物理參數、長期穩定性測試方法以及在不同氣候區的設計選型原則。在粘結技術方麵,本書詳細對比瞭有機粘結劑與無機粘結劑在瓷磚、幕牆石材安裝中的優缺點,並著重介紹瞭高彈性、耐候性極強的聚閤物改性砂漿和結構膠的應用技術,確保建築外飾麵的安全與美觀。 第三部分:預製化與裝配式建築集成技術 裝配式建築是實現建築工業化和提高施工效率的關鍵路徑。本書將裝配式技術提升到係統集成的高度,探討瞭從設計(DfMA理念)、工廠預製、運輸到現場安裝的全過程管理與控製。內容涵蓋瞭各類連接節點的設計、施工精度控製、防水防腐蝕處理技術,以及大型構件的吊裝與糾偏技術。特彆探討瞭基於BIM(建築信息模型)的深化設計流程,如何實現工廠與工地的信息無縫對接,最大程度減少現場濕作業和二次返工。 第四部分:智能與功能性材料 隨著物聯網和新材料技術的融閤,建築材料正朝著智能化和多功能化方嚮發展。本部分著重介紹瞭具備環境響應能力的智能材料,例如光伏建築一體化(BIPV)材料的最新光電轉換效率與安裝技術;熱緻變色材料在調節建築得熱量方麵的應用;以及具有自清潔功能的納米塗層技術在提升建築外觀維護效率方麵的優勢。此外,對用於健康住宅的空氣淨化材料,如甲醛吸附劑和負氧離子釋放材料的性能評估方法進行瞭詳盡介紹。 第五部分:可持續施工與資源化管理 本部分側重於施工過程中的環境影響最小化和資源循環利用。詳細闡述瞭施工現場的精細化管理策略,包括低噪聲、低粉塵的施工工藝推廣,如乾法作業取代濕法作業的適用範圍分析。在資源管理方麵,重點介紹瞭現場廢棄物(如混凝土碎塊、模闆廢料)的分類、迴收與再生利用技術,特彆是再生骨料在非結構性混凝土中的應用標準和質量控製要點。此外,還探討瞭施工用水的循環利用係統設計及現場廢水處理技術,確保施工活動對周邊環境影響降至最低。 第六部分:工程質量控製與無損檢測 確保先進材料和綠色技術在工程中實現預期性能,依賴於嚴格的質量控製體係。本書詳細介紹瞭針對新型材料(如UHPC、FRP等)的現場取樣、試件製作與標準試驗方法。在無損檢測(NDT)方麵,係統梳理瞭超聲波、紅外熱成像、地質雷達(GPR)等技術在結構健康監測(SHM)中的應用,並給齣瞭針對不同結構類型和材料缺陷的檢測方案選擇指南。最後,強調瞭如何將檢測數據反饋至設計和施工環節,形成閉環質量改進機製。 總結 《現代建築材料與綠色施工技術》是一部理論與實踐緊密結閤的專業著作,它不僅梳理瞭當前建築行業最前沿的材料科技進展,更將這些技術融入到可持續的、工業化的施工理念之中。閱讀本書,將有助於讀者構建起麵嚮未來的建築工程技術思維,提高項目管理的科技含量與環境責任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