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书搜罗广泛,收书范围多达一百种。主编与编录者,都是中华书局非常资深的编辑。继何文焕《历代诗话》、丁福保《历代诗话续编》与郭绍虞《宋诗话辑佚》之后,《宋人诗话外编》将宋人诗话网罗殆尽。
诗话,是富有中国特色的文学评论形式,即具有故事性,又与诗歌密切相关,可谓集传记、小说、旧闻、诗学等为一体,这是儒家传统的知人论世诗学理论的延续与发展。宋人留下来的笔记非常丰富,其中涉及诗学的散见于数百种笔记中,有待后人钩沉辑佚。
自北宋欧阳修《六一诗话》首次以“诗话”题名以来,后人争相模仿,虽未必袭其“诗话”名目,但“论诗而及事或论诗而及辞”的撰述方式则迅速扩散开来,宋人已开始编纂各类诗话总集,今存世者如阮阅《诗话总龟》、魏庆之《诗人玉屑》等,即是词类著作的代表,《宋人诗话外编》可谓继此而踵事增华。
《宋人诗话外编》,程毅中主编,王秀梅、王景桐、徐俊、冀勤编录,收录范围涉及一百种书,继何文焕《历代诗话》、丁福保《历代诗话续编》与郭绍虞《宋诗话辑佚》之后,将宋人诗话网罗殆尽。原由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6年出版,简体横排,今由中华书局出版,改为繁体竖排,逐一复核所据底本,重新校订出版,并纳入《中国文学研究典籍丛刊》,以飨读者。
无论论诗而及事或论诗而及辞,本书都尽量收入,以省读者翻检原书之劳。宋人笔记中多数是论诗而及事的记载,近于《本事诗》的性质,对知人论世还有一定作用。还有一些书实际上是引诗以论事、引诗以证史的,对读诗也不无参考价值,但往往不免流于繁冗泛滥,本书也酌量收录。对离题过远的部分则作了适当的删节,并加注说明,以免断章取义。原书已经散佚而见于《诗话总龟》、《诗人玉屑》等书的佚文一般不予辑录。
程毅中,江苏苏州人,1958年北京大学中文系研究生毕业,同年到中华书局工作,历任副总编辑、编审。长期致力于古籍整理及古小说研究工作,著有《程毅中文存》、《中国诗体流变》、《唐代小说史话》、《宋元话本》、《古小说简目》、《宋元小说研究》、《明代小说丛稿》、《古代小说史料漫话》、《古籍整理浅谈》等。
王秀梅,中华书局编辑。撰有《诗经译注》(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本)、《诗经》(中华书局·中华经典藏书)等,深受读者欢迎。
徐俊,籍贯江苏扬中,1983年7月毕业于南京大学中文系,同年到中华书局古典文学编辑室工作,历任助理编辑、编辑、副编审、编审。2010年3月29日起,任中华书局总编辑。2012年7月任中华书局党委书记、总经理。从事唐代文学和敦煌文学文献的整理和研究,撰有《敦煌诗集残卷辑考》、《鸣沙习学集》。
王景桐,中华书局编审,曾在中华书局《中华活页文选》编辑室工作,还在中华书局哲学编辑室工作,负责“新编诸子集成”的重印、查档案、修订等工作。
冀勤,中华书局编辑,编辑工作之余,整理了大量的经典古籍,如校点《元稹集》(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朱淑真集注》(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等。
前言
诗话是中国古代论诗的一种著作,在宋代非常兴盛。郭绍虞先生的《宋诗话考》就著录了一百三十九种。其中有传本的宋人诗话,自欧阳修《六一诗话》以下,大部分已收入何文焕的《历代诗话》和丁福保的《历代诗话续编》,近年有中华书局的排印本,较为通行。单行的如《冷斋夜话》、《风月堂诗话》、《后村诗话》等,也有了中华书局的排印本,汇纂的书如《诗话总龟》、《苕溪渔隐丛话》有人民文学出版社的排印本,《诗人玉屑》有上海古籍出版社的排印本,已成佚书的则有郭绍虞先生《宋诗话辑佚》的新编本,都不难得见。宋人诗话已大备于是,剩下的只有如《西清诗话》(仅知复旦大学图书馆藏有抄本)等极少数尚未见通行本。��
诗话之外,宋人笔记中也往往有论诗的条目,前人也曾加以辑录,裁篇别出,改题为《玉壶诗话》、《容斋诗话》、《老学庵诗话》之类。日本人近藤元粹又曾辑录《东坡诗话》、《侯鲭诗话》等,编入《萤雪轩丛书》,〖JP2〗现在已不容易找见了。因此,我们参照唐圭璋先生辑录《词话丛编》的方法,增广《萤雪轩丛书》所未备,从宋人笔记中辑出论诗的篇章,编为《宋人诗话外编》一书,供文学研究者参考。我们直接从原书选录,仍保留原来的书名,不另起诗话的名目,如选自《青琐高议》、《荆溪林下偶谈》的部分,就不再沿用《青琐诗话》、《吴氏诗话》的拟名。本为诗话的书原则上不收,但方岳的《深雪偶谈》向无单行本,释普闻的《诗论》只有《说郛》所收的节本,则收入本书,以便读者查览。
诗话的种类很多,清代学者章学诚在《文史通义?诗话》中概括为“论诗而及事”和“论诗而及辞”的两大类。本书收录的范围不限一格,无论论诗而及事或论诗而及辞的都尽量收入,以省读者翻检原书之劳。宋人笔记中多数是论诗而及事的记载,近于《本事诗》的性质,对知人论世还有一定作用。还有一些书实际上是引诗以论事、引诗以证史的,对读诗也不无参考价值,但往往不免流于繁冗氾滥,本书也酌量收录,对离题过远的部分则作了适当的删节,并加注说明,以免断章取义。原书已经散佚而见于《诗话总龟》、《诗人玉屑》等书的佚文一般不予辑录,只有《杨文公谈苑》、《倦游杂录》两书,采用了李裕民先生的辑校本。保存在《说郛》里的残本则择要选录,或许还可以藉此窥见原貌的一斑。
原书有标题的仍予保留,无标题的则各条加编号为序。文字依据较好而通行易得的版本,显著的错字用对校或理校法径加改正,增字加[ ]、删字加( )为识,以备覆核。有些书在辑录中参考了新版的点校本,除在书中分别说明外,谨在此向原点校者表示诚挚的谢意。
本编收书仅一百种,遗漏尚多,但愿以后有条件时再作续编。我们草创伊始,考虑不周,取舍不当及标点、校勘等方面的失误,在所不免,统希读者指正。感谢国际文化出版公司支持本书的出版,使之能得到公开征求意见的机会。蒙启功先生为本书题签,谨表谢忱。
拿到这套《宋人诗话外编》,简直就像挖到了一座宝藏!我之前对宋诗的了解,大多停留在一些名家名篇的层面,总觉得少了些什么。这本书就像是给我揭开了宋代诗歌创作的幕布,让我看到了那些闪耀的诗篇背后,隐藏着多么丰富多彩的故事和思想。 其中有些篇章,简直是打开了我新的视角。比如,书中对一些女性诗人作品的解读,以及她们在男性主导的文坛中,是如何凭借才情闯出一片天的。我印象深刻的是关于李清照的部分,不仅仅是赏析她的词,更是深入探讨了她的人生经历如何影响了她的创作,以及她是如何在国破家亡的背景下,依然保持着对诗词的热爱和追求。 我还发现,这本书在梳理一些诗歌流派和理论方面,也做得相当出色。它不是简单地罗列,而是将不同时期、不同学派的观点有机地联系起来,展现了宋代诗学思想的发展脉络。读着读着,仿佛就能感受到当时文人之间激烈的学术辩论,以及他们对于“诗与道”的深刻思考。 另外,这本书的语言风格也很吸引人。虽然是研究典籍,但作者的笔触却不失生动和流畅。他们常常会引用一些生动的史料,或是文人之间的趣闻轶事,让枯燥的学术内容变得活泼有趣。我最喜欢的部分是关于陆游晚年的一些记载,他那种“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的精神,通过作者的解读,显得更加感人肺腑。 总的来说,这套书让我对宋代文学有了更全面、更深入的认识。它不仅仅是一套学术著作,更是一部引人入胜的文化史。如果你也对宋代文人的生活、思想和创作充满好奇,那么这套书绝对值得你细细品读。
评分我拿到这套《宋人诗话外编》的时候,确实是被它的厚重感所吸引,但打开阅读后,那种惊喜更是难以言表。长期以来,我一直认为宋代诗词的巅峰在于其意境的深邃和情感的细腻,但这本书让我看到了诗歌创作背后更为复杂、更为真实的图景。 它的一些章节,让我对一些平日里熟知的诗人有了全新的认识。比如,书中关于范成大田园诗的解读,不仅仅是分析诗歌的景物描绘,更是深入挖掘了他作为一位官员,如何将对家乡的热爱、对民生的关怀融入诗歌之中。读到他那些描写农事、物产的诗句,我仿佛能感受到那个时代最朴实的生活气息,也更能体会到诗人“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愿。 让我特别欣赏的是,这本书在解读一些相对冷门的作品时,也做得毫不含糊。它会追溯这些作品的源头,考证其出现的背景,甚至会去分析作者的师承和朋友圈,从而帮助读者理解这些作品的价值所在。我之前对一些地方诗社的诗歌创作了解甚少,但通过这本书,我得以窥见其中不少精妙之处,也体会到了宋代文人那种广泛的社交和文化交流。 更值得一提的是,本书在对一些诗歌理论的阐释上,也颇具见地。它不仅仅是介绍概念,更是通过具体的例子,来展示这些理论是如何在实践中影响着诗人的创作。我之前对“格律派”和“江西诗派”的理解比较模糊,但通过本书的讲解,我能更清晰地把握他们的核心思想和代表作品,也更能理解当时文人为何会有如此不同的创作倾向。 总的来说,这套《宋人诗话外编》给我带来的最大收获,就是让我看到了宋代诗歌创作不仅仅是个人才情的展现,更是时代精神、社会风貌和文人心态的综合体现。它是一部既有学术深度,又不失人文关怀的佳作,非常值得反复品读。
评分这套《宋人诗话外编》真是让我惊喜连连!我一直对宋代文学,尤其是诗歌创作背后的那些文人雅士们津津乐道的故事颇感兴趣。从前看的很多宋诗选集,大多是直白的诗歌赏析,缺乏一些更深层次的文化背景和创作心得。《宋人诗话外编》则完全不同,它像是打开了一扇通往宋代文人心灵世界的大门。 书中不仅仅是记录诗人的生平轶事,更深入地挖掘了他们创作的动机、灵感来源,以及在当时社会环境下的种种考量。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苏轼和黄庭坚论诗的一些篇章,他们之间那种既有辩论又有相互启发的交流,展现了宋代文人独特的思想碰撞。读来不仅能学到诗歌的技巧,更能体会到一种“为文而思”的古人精神。 而且,这本书的选材也非常独到。它收录的“外编”内容,很多是我以前从未接触过的,比如一些关于地方风物、民俗的诗歌评论,或者是那些不太为人熟知的文人之间的诗歌唱和。这让我有机会了解到宋代诗歌创作的广度和深度,远比我想象的要丰富得多。 我尤其欣赏作者在解读时的细致入微。他们会引用大量的史料和当时的文学理论,去解释某一句诗、某个意象的形成原因。这种严谨的研究态度,让我对书中的内容深信不疑,也学到了很多考据的方法。 总而言之,如果你像我一样,不仅仅满足于阅读宋诗本身,而是渴望了解宋代诗歌创作的全貌,那么这套《宋人诗话外编》绝对是不可多得的宝藏。它既有学术的严谨,又不失文学的趣味,读起来酣畅淋漓,收获满满。
评分拿到这套《宋人诗话外编》的时候,我并没有抱有过高的期望,只是想着能从中学习到一些关于宋诗的知识。但真正开始阅读后,我才发现这本书的价值远远超出了我的想象。它不仅仅是一套学术工具书,更是一部充满智慧和情趣的文学读物。 书中对许多诗歌作品的解读,都给我带来了全新的启发。我之前对一些写景的诗歌,大多只停留在字面意义的理解,但这本书会深入挖掘诗人创作的意图,以及诗歌背后所蕴含的哲学思考。例如,书中关于林逋咏梅的解读,不仅仅是赞美梅花的傲骨,更是引申出诗人当时的人生选择和精神追求,让我对这首诗有了更深层次的感悟。 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于一些“冷门”诗歌的挖掘和阐释。它不拘泥于名家名篇,而是将目光投向了更广阔的文学天地。通过阅读这些篇章,我得以了解到宋代诗歌创作的多元化,以及那些不为人知的文人是如何在文学史上留下自己的印记的。这让我对宋代文学的理解,更加全面和立体。 而且,本书在文风上也非常出色。作者的笔触细腻而富有感染力,能够将那些古老的故事和思想,以一种引人入胜的方式呈现出来。我喜欢书中那些充满生活气息的描写,以及文人之间那种真挚的情感交流。读到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录的一些诗歌轶事,仿佛就能穿越时空,亲眼看到那个时代的文人雅士是如何生活的。 总而言之,这套《宋人诗话外编》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宋代文学世界的大门。它不仅仅是一套研究典籍,更是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也让我对宋代文学产生了更浓厚的兴趣。
评分我对于这套《宋人诗话外编》的感受,可以用“豁然开朗”来形容。之前我对宋诗的理解,总觉得有些零散,缺乏一个宏观的视角。这本书就像是为我提供了一张宋代诗歌研究的完整地图,让我能够清晰地看到各个区域的联系和特点。 我尤其喜欢书中对一些“诗话”背后故事的挖掘。它不只是简单地摘录,而是会去分析这些故事是如何产生的,反映了当时的哪些社会现象,以及对后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我印象深刻的是关于欧阳修论诗的一些细节,他那种严谨的态度和深厚的学养,通过这些故事得到了生动的展现。 而且,本书在对不同地域、不同时期诗歌创作的比较分析上也做得非常出色。它能够清晰地梳理出各地的诗歌特色,以及这些特色是如何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的。我之前对南方诗派和北方诗派的差异没有太直观的感受,但通过这本书的解读,我能更清晰地感受到那种地域文化对诗歌创作的影响。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也颇为雅致,虽然是学术著作,但读起来却一点也不枯燥。作者善于运用比喻和类比,将复杂的概念变得通俗易懂。而且,书中经常会穿插一些文人之间的趣闻轶事,让整个阅读过程都充满乐趣。我特别喜欢关于王安石与苏轼诗歌唱和的部分,那种既有针锋相对,又有惺惺相惜的情感,让我对这两位伟大的文学家有了更深的理解。 总而言之,这套《宋人诗话外编》是一部极具价值的宋代文学研究著作。它不仅仅是提供了丰富的史料,更重要的是,它教会了我如何去理解和欣赏宋代诗歌创作背后的文化内涵。这本书的价值,远不止于其装帧的精美。
评分这次将诗话丛刊一并买了,可以随时查阅了,活动不错,利国利民
评分已经有老版的了,这次中华出新版了,再买一套
评分我买的都是精华!十个字怎么能评价?
评分京东的6.18活动终于结束了,这个月的工资全部投在京东商城里了。
评分这本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典籍丛书很不错,中华书局的书是经典
评分哈哈非常不错的一本书哦!
评分这本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典籍丛书很不错,中华书局的书是经典
评分活动价入手,超赞一个。中华书局此系列又出一新书,买,买,买。
评分不恶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