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4-11-24
《阴谋与爱情》是德国著名作家、诗人席勒青年时期创作的主要代表作,堪称德国狂飙突进运动少数几个硕大的成果之一,曾被恩格斯誉为“德国第一部有政治倾向的戏剧”。
《阴谋与爱情》是德国著名作家、诗人席勒青年时期创作的主要代表作,堪称德国狂飙突进运动少数几个*硕大的成果之一,曾被恩格斯誉为“德国第一部有政治倾向的戏剧”。该剧通过一对门第悬殊的年轻人由相恋而毁灭的故事,对荒淫无耻、阴险卑劣的封建统治者及其帮凶做了无情的揭露和鞭挞。剧本情节紧凑、曲折,矛盾冲突环环相扣,然而演进、展开却自然合理;临近高潮时剧情紧张得叫人几乎透不过气来,但于紧张激烈中又不乏抒情和诗意,阅读起来和看舞台演出一样地引人入胜。
费里得利希·席勒生于1759年11月10日,逝于1805年5月9日。席勒是德国伟大的戏剧家和诗人,他的作品,无论剧作、抒情诗和叙事诗都充满着愤怒的抗暴精神和要求自由的强烈愿望。他反映政治的暴君,也再现教会的专横,他对冷酷的现实强烈不满,追求自由和美好的未来。
德国第一部有政治倾向的戏剧。
——恩格斯
剧中人物…………………………… 1
第一幕 …………………………… 3
第二幕 …………………………… 39
第三幕 …………………………… 77
第四幕 ………………………… 111
第五幕 ………………………… 143
席勒生平与创作年表…………… 185
席勒名剧《阴谋与爱情》 及其在中国的接受
(代译序)
弗里德利希·席勒(Friedrich Schiller,1759-1805)是 德国文学史上与歌德齐名的大诗人、大剧作家和美学理论家。 他最著名的诗作为经贝多芬谱曲后唱遍全世界的《欢乐颂》; 此外,他还有一些抒情诗、哲理诗和叙事谣曲,也受到后世广 泛的重视。
但是,作为剧作家,席勒的成就更多、更大,在德语文学 乃至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也更加显赫和重要。他创作的《强 盗》《阴谋与爱情》《堂·卡洛斯》、“华伦斯坦三部曲”
《玛利亚·斯图亚特》《裴哀斯科的叛乱》《奥里昂的姑娘》 和《威廉·退尔》等剧本,不仅至今脍炙人口,经常搬上德国 和世界的戏剧舞台,有的还多次拍成电影,而其中的《阴谋与 爱情》又是最著名和最富影响力的一部。
《阴谋与爱情》(1784)是席勒青年时期创作的主要代表 作,堪称德国狂飙突进运动少数几个最硕大的成果之一,曾 被恩格斯誉为“德国第一部有政治倾向的戏剧”。故事发生 于18世纪分裂、落后、名存实亡的所谓日耳曼民族的神圣罗马 帝国,具体讲则是在德国境内数以百计的小邦之一的某一个公
国。这个公国虽说小,其在剧中所反映出的政治生态和社会
风情的方方面面,于当时整个德国的现实却极具典型性,可 以作为其封建、腐朽、愚昧的象征和代表。
该剧通过一对门第悬殊的年轻人由于相恋而毁灭的悲惨 故事,对荒淫无耻、阴险卑劣的封建统治者及其帮凶作了无 情的揭露和鞭挞。剧本情节紧凑、曲折,矛盾冲突环环相 扣,然而演进、展开却自然合理;临近高潮时剧情紧张得叫 人几乎透不过气来,但于紧张激烈之中又不乏抒情和诗意, 阅读起来也与看舞台演出一样地引人入胜。一些场次,如第 二幕第二场老侍从给弥尔芙特夫人送去公爵以无数青年给外 国充当炮灰为代价换来的珠宝,第四幕第七场露意丝与弥尔 芙特夫人之间的尴尬会晤和唇枪舌剑,以及第五幕剧终前年 轻的恋人双双为爱情付出了宝贵的生命等,都可谓精彩之 极,堪称德国古典戏剧不朽的经典。
剧中的人物全都刻画得十分成功:一个个正面人物除去 其可爱之处,又令人信服地有着各自的弱点,如男主人公斐 迪南侠肝义胆,对爱情无比忠诚,同时却嫉妒、多疑,其毒 杀恋人的举动更不能不说是可怕的自私的表现a;女主人公
露意丝天真无邪,心地纯善,同时却生性软弱而且迷信,结
a 照现代的观念,窃以为斐迪南毒死自己“不忠”的情人,更应该讲是非人道的犯 罪行为。
果便给了坏人可乘之机;乐师米勒作为德国市民阶层的代
表,虽不乏自爱、自尊,却惧怕官府等。在反面人物中,宰 相封·瓦尔特寡廉鲜耻,残忍毒辣,无疑是一个古今中外都 有的权奸典型,他为了获得更大的权势不择手段,甚至不惜 牺牲自己儿子的终生幸福;宰相的秘书伍尔穆更可谓一肚子 坏水,是个为虎作伥、阴险诡诈的地道小人,人间的悲剧往 往由这种看似不足道的人引发,剧中的伍尔穆为此提供了生 动的例证;侍卫长封·卡尔勃则是任何封建宫廷里都少不了 的小丑,在剧中同样并非可有可无的点缀。还有一个看似次 要的人物即公爵的情妇弥尔芙特夫人,其身份、遭遇、性格 都既复杂又充满矛盾,在剧中地位尴尬而又关键,是一个十 分值得注意和颇堪玩味的人物典型。
读《阴谋与爱情》,很容易想到莱辛和莎士比亚的一些 著名悲剧,例如前者的《爱米丽雅·迦洛蒂》,后者的《罗 密欧与朱丽叶》和《奥赛罗》等等。不过比较起来,《阴谋 与爱情》的政治和社会意义似乎更明显,批判的锋芒也更锐 利、有力,也正因此,它才成为“德国第一部有政治倾向的 戏剧”。
综上所述,《阴谋与爱情》是席勒的一部杰作,不仅在德语 文学史和世界戏剧史上占有突出而重要的地位,而且也少有地 精彩和好看。
古典和近代的德语文学,其在我国流传最广、影响最大
的长篇小说无疑是歌德的《少年维特的烦恼》,中短篇小说 则为施笃姆的《茵梦湖》,而剧本恐怕就数席勒的《阴谋与 爱情》了,虽然以中文译本之多论,它远远无法与已有十 多二十种中译本的《少年维特的烦恼》与《茵梦湖》相比。 包括眼前的拙译在内,《阴谋与爱情》迄今仅出版了三种译 本,即还有1934年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张富岁译本,和
1955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廖辅叔译本。拙译曾于1993年 收入本人的三十年译文自选集《德语文学精品》(漓江出版 社出版),后来还入选权威的《世界经典戏剧全集》(童道明 主编,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这次出单行本时做了相当多 的修订和润色。不论在席勒本人的创作中,还是在整个德国 戏剧文学中,《阴谋与爱情》都可称是一部最为中国读者和 观众所熟知和喜爱的作品。
这一论断,可以从下面一些似乎不乏文化思想史意义的 事件和事实,得到印证。
首先,在我国的三个不同历史时期,《阴谋与爱情》至 少由三个不同的中国剧团公演过,这在席勒本人乃至整个德 语戏剧文学中,都是绝无仅有的。
最为人熟知和受人称道的一次演出是在1959年,演出的 剧团为北京著名的中国青年艺术剧院(简称“青艺”)。那
一年的11月,为了纪念席勒诞辰两百周年,我国首都文化界
千余人举行盛大集会,出席纪念会的有文化部部长沈雁冰和 首都文艺界的丁西林、老舍、田汉等知名人士,以及德意志 民主共和国驻华大使汪戴尔等外交官员。被国外某些研究者 称为“中国的席勒”a的田汉,在会上作了长篇报告,分析 了包括《阴谋与爱情》在内的一系列席勒代表作。作为盛大 纪念会的最后一个节目,青艺首演了由周来执导的《阴谋与 爱情》。会后,此剧又连演许多场,成为当时首都文化生活 中的一件大事。
从报刊发表的一系列报道和评介文章看,这次为配合席 勒诞辰纪念而带应景和急就章性质的演出很是成功,致使著 名戏剧评论家李健吾发出感叹说:“看一出演得好的席勒的 戏,还想克制沸腾着的热情,是需要功夫的。”b
但是,演出尽管成功,仍难免带有那年头奉为圭臬的文 艺为政治服务的鲜明印记,具有不可忽视的外交和政治意 义。难怪评论在极力突出原剧的政治和阶级斗争含义之余, 还要顺带批判一下西德的“反动势力”。
1959年青艺的演出,曾由电视台在一间仅两米见方的简
a 田汉年轻时就曾以席勒自比,详见他与宗白华、郭沫若合著的《三页集》。
b 李健吾:《现实与理想——看〈阴谋与爱情〉的演出》,载《光明日报》1959年
12月16日。
陋演播室中直播了十五分钟;可以想见,观众面仍然很是狭
窄。不过,话虽如此,对于席勒作品特别是《阴谋与爱情》 一剧在中国的影响和接受来说,青艺的演出不能不说具有相 当重要的意义。
《阴谋与爱情》的另一次演出,远远不像青艺的演出那 么受人重视。从1959年的一两篇文章中得知,那是在“多年 前”,即解放前,而且“不怎么成功”。李健吾先生说: “首先,把首相改成警察局局长(记得是这样类似的身 份),政治背景缩小了,愤恨的目标也就缩小了。阶级对立 的情况被抹杀,故事落入一般贫富之间的婚姻纠葛。就当时 来说,这样的改编是出于不得已……”由此,我们不也可以 窥知“多年前”那次演出的时代特色么?
第三次也即最近的一次演出,是在“文革”结束不久的
1979年。虽说那时文艺演出异常贫乏,它却并未为一般研究 者和评论界所重视。原因也许在演出单位是没有太大名气的 东北某省剧团。但是,这次笔者曾在北京通过电视转播观看 的演出,在当年对于文艺与政治的关系格外敏感的中国观众 看来,却有着超乎寻常的巨大现实意义。a人们自觉不自觉
地把舞台上发生的事情和现实联系起来,目睹成了封建等级
a 在同一时期,还演出了宗福先的《于无声处》和布莱希特的《伽利略的水平》等 意义鲜明的戏剧,显然并非偶然。
制度牺牲品的年轻主人公的悲剧,很自然地便想到现实生活
中曾经遭受反动血统论戕害的千百万青年男女的不幸遭遇, 就把愤怒的目光和批判的矛头同样对准以搞阴谋为其特长的 “四人帮”。所以,《阴谋与爱情》的第三次公演不论成功 与否,也不论演出的剧团水准高低和评论界反映怎样,在我 们研究《阴谋与爱情》的接受和影响时都不应该忽视。
其次,通过上述的三次公演,通过后两次公演时的电视 转播和德发电影制片厂同名影片的反复放映,通过两三个 文学译本和一册江浚、谭晓春编绘的同名连环画(天津人 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流传,《阴谋与爱情》的故事在中国 可以说差不多家喻户晓,并在中国公众特别是在青年一代中 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可以举一个反映在文学作品中的具体例子。1982年,中国 青年出版社出版了叶辛的《蹉跎岁月》,在这部曾经十分畅 销并改编成了同名电影的长篇小说中,有两个与《阴谋与爱 情》关系密切的场面。
第一个场面: 一天夜里,刚认识不久的男女主人公在庄稼地里值夜,
他向她谈到了家庭出身不好给自己带来的苦恼;她想给他宣 传党的政策,可是没起多大作用。随后,她关切地问:“哎, 我来的时候,你在看什么书?我见你看书时眼里有泪光,这书
一定很好看吧!”“是剧本,《阴谋与爱情》。”他掏出一本
薄薄的小书,说。“这样的书?”她有点意外。“是啊,德国 人席勒作的。写一对出身、门第相当悬殊的青年男女的爱情悲 剧。”他回答时“带着深深的感情”。可出身“红五类”的她 呢,对这类“封、资、修”的书却不感兴趣,“一听名字就觉 得不是好书,什么阴谋与爱情,肯定又是写哪个资本家的儿子 爱上了一个贫穷的姑娘,不择手段耍阴谋想达到目的。听着都 作呕。”a
第二个场面:
三年后,她因父亲被打成“走资派”而沦为“黑五 类”,受到了迫害。一天,她卧病在床,为了排遣自己对他 的相思,把从他手里借来的《阴谋与爱情》翻了开来。这 时作者叶辛写道:
杜见春(小说女主人公)看了第一场戏,就被深深地吸引 住了。她捧着书,听不到鸡啼狗吠,听不到走过集体户门外人 的说话声,忘记了自己是个病人,一口气,把这本薄薄的小书 读完了。尤其是最后那场戏,杜见春读着读着,不由自主地落 下泪来,低声抽泣着。
看完书,她没有把最后那一页合上,呆痴痴地坐着,仰起
a 见《蹉跎岁月》,第40页,中国青年出版社1982年版。
脸来,两眼瞪得老大,凝视着光线晦暗的屋头。根本没察觉,
时间已是午后。也根本不觉得肚子饿。a
这两个场面很是感人。它们有力而具体地说明,中国青 年——包括出身经历不同的现代青年——是怎样理解和接受 席勒的悲剧杰作《阴谋与爱情》的。
至此,自然会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这部在两百年前产 生于德国诗人笔下的剧本,能获得中国文艺界和中国观众包 括现代青年的理解和喜爱,产生如此深远的影响呢?
原因应该说不止一个,除了原著本身巨大的文学魅力,除 了中文译本、青艺等的演出以及德发电影制片厂的影片都相当 成功,还须提及的是中国也有许多类似题材的传统文学作品, 因而群众接受起来没有任何困难。但是最重要和最根本的原 因,仍在于剧本那反对封建等级制度和门阀观念、争取恋爱自 由和个性解放的题材和主题思想。具有这类题材和主题的优秀 作品,一般较易超越时代和地域的限制,因为它们表达了人类 共同的理想和追求,而对于刚刚脱离“四人帮”封建法西斯桎 梏的中国,人们的这一理想和追求又更加强烈。在中国,封建 社会持续的时间特别长,反封建的民主革命很不彻底,千百年
来以至于“文革”时期在现实生活中不知演出了多少“阴谋与
a 见《蹉跎岁月》,第402-403页,中国青年出版社1982年版。
爱情”的悲剧。也就难怪,《阴谋与爱情》这部杰作能为我们
的读者和观众很快地理解、接受。出于同样的原因,《少年维 特的烦恼》和《茵梦湖》则成了在中国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 德文古典长篇小说和中篇小说。这样一类的文学接受现象,应 该讲绝非偶然或巧合,而是读者集体心理意识的曲折流露和群 众理想追求的隐蔽反映。也就是说,从读者的接受和反应不仅 可以判断作品优劣,而且能窥知一定的社会现实。这,似乎也 证明了文学接受与影响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杨武能
阴谋与爱情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4
阴谋与爱情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小而薄的一本书,据说是名家经典,看看
评分席勒的文字很是激情澎湃,对白就是诗歌
评分图书很不错 完整内容详实 价格不错
评分书到手!封面真别致,实物更好看!
评分图书很不错 完整内容详实 价格不错
评分图考虑考虑了LOL屠龙亏恐惧脱模剂
评分书到手!封面真别致,实物更好看!
评分席勒的文字很是激情澎湃,对白就是诗歌
评分图考虑考虑了LOL屠龙亏恐惧脱模剂
阴谋与爱情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