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人性

理解人性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2024


简体网页||繁体网页
[奥]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 著,欧阳瑾 译



点击这里下载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发表于2024-11-27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图书介绍

出版社: 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3957057
版次:1
商品编码:12316184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8-02-01
用纸:轻型纸
页数:201
字数:218000


相关图书





图书描述

产品特色

内容简介

《理解人性》在经典的心理学案例中阐述了人性现象,旨在普及个体心理学的基本原理,本书不仅举例说明了这些原理如何解释我们与生活的世界和人类活动的关系,而且还阐明了这些原理在群体生活中的应用,对人的性格进行了科学的剖析,指出错误的个体行为会破坏社会和群居生活;向普通大众介绍辨别自身错误的方法;告知人们应对方法,以达到人与社会环境的和谐。


作者简介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1870—1937),奥地利精神病学家,人本主义心理学先驱,现代自我心理学之父。他是与弗洛伊德并驾齐驱的心理学大师,修正了弗洛伊德泛性论的精神分析观,对后来西方心理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精彩书评

人是可以改变的,世界无比单纯,谁都能获得幸福。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


目录

上编 人类的行为
第一章 精神........................................................................................... 2
第一节 精神生活的概念与前提........................................................ 2
第二节 精神器官的功能................................................................... 3
第三节 精神生活的目的性(目的论).............................................. 4
第二章 精神生活的社会性...................................................................... 9
第一节 绝对真理............................................................................. 9
第二节 共同生活的必要性............................................................. 10
第三节 安全感与适应性................................................................. 11
第四节 社会感............................................................................... 13
第三章 儿童与社会............................................................................... 15
第一节 婴儿的处境........................................................................ 15
第二节 困难的影响........................................................................ 17
第三节 人是一种社会性生物.......................................................... 21
第四章 我们生存的世界........................................................................ 23
第一节 宇宙的结构........................................................................ 23
第二节 宇宙观形成过程中的基本要素............................................ 25
第三节 幻想.................................................................................. 32
第四节 梦境:概述........................................................................ 34
第五节 移情与同感........................................................................ 34
第六节 催眠与暗示........................................................................ 36
第五章 自卑感与赏识追求.................................................................... 41
第一节 儿童时期的情况................................................................. 41
第二节 自卑感的补偿机制:对赏识与优越感的追求....................... 43
第三节 人生曲线图与宇宙观.......................................................... 49
第六章 人生准备.................................................................................. 57
第一节 玩耍.................................................................................. 57
第二节 注意力与注意力不集中...................................................... 59
第三节 过失犯罪与健忘................................................................. 61
第四节 潜意识............................................................................... 62
第五节 梦境.................................................................................. 68
第六节 天赋.................................................................................. 76
第七章 性别......................................................................................... 78
第一节 两性现象与劳动分工.......................................................... 78
第二节 男性在如今的文化当中处于优势地位................................. 80
第三节 所谓的女性劣势................................................................. 84
第四节 不做女人........................................................................... 87
第五节 两性之间的紧张关系.......................................................... 96
第六节 改革尝试........................................................................... 97
第八章 家庭系统排列........................................................................... 99

下编 性格研究
第一章 总论....................................................................................... 108
第一节 性格的本质与起源........................................................... 108
第二节 社会感对性格发展的重要性............................................. 112
第三节 性格发展的方向............................................................... 114
第四节 心理学旧流派.................................................................. 120
第五节 气质与内分泌腺............................................................... 121
第六节 要点重述......................................................................... 126
第二章 攻击型的性格特质.................................................................. 129
第一节 虚荣心与野心.................................................................. 129
第二节 嫉恨................................................................................ 150
第三节 忌妒................................................................................ 152
第四节 贪婪................................................................................ 154
第五节 仇恨................................................................................ 155
第三章 非进攻型的性格特质............................................................... 159
第一节 孤僻................................................................................ 159
第二节 焦虑................................................................................ 161
第三节 懦弱................................................................................ 164
第四节 粗野本能:适应性降低的表现形式................................... 170
第四章 性格的其他表现...................................................................... 173
第一节 快乐................................................................................ 173
第二节 思维过程与表达方式........................................................ 174
第二节 小学生式的不成熟........................................................... 175
第四节 迂腐之人与有原则者........................................................ 175
第五节 唯 唯 诺 诺.................................................................... 177
第六节 专横................................................................................ 179
第七节 情绪与气质...................................................................... 180
第八节 倒霉................................................................................ 181
第九节 宗教狂热......................................................................... 182
第五章 情感与情绪............................................................................. 184
第一节 分裂性情感...................................................................... 185
第二节 结合性情感...................................................................... 192

附录..................................................................................................... 195
教育概述....................................................................................... 196
结论.............................................................................................. 200

精彩书摘

  第一章 精  神
  第一节 精神生活的概念与前提
  我们认为,只有能够运动、活着的生物才具有思想。思想与自由运动之间,存在着一种固有的关联。那些根基牢靠的生物,没有必要具有思想。如果给一株深深地扎根于地下的树木赋予情感与思维,那该是多么不可思议的一件事情啊!想一想,认为一株植物或许能够忍受某种无法逃避的痛苦,或者能够预知日后无法避免的事情,该是多么的荒诞啊!想一想,倘若认为一株植物具有思维能力、拥有自由的心智,同时又认为植物无法利用自身的意志是一种必然的定论,该是多么的荒谬啊!在这种情况下,这株植物的意志与思维能力必然都是毫无意义的。
  运动与精神生活之间存在着一种严格的推论关系。这一点,构成了动物和植物之间的区别。因此,在精神生活的演变过程中,我们必须考虑到与运动有关的方方面面才行。一切与位置变换相关的问题,都要求思想能够预见到,并且要求思想能够积累经验、形成记忆,以便生物能够更好地适应生存这个问题。那样的话,我们从一开始就能够确定,精神生活的发展与运动相关,而伴随思想而来的各个方面的发展与进步,也都受到了生物自由运动能力的制约。这种能动性会刺激、促进和要求精神生活始终都得到不断的强化。想象一下,倘若能够预测出一个人的每一个动作,那么我们就可以认为这个人的精神生活是静止不动的。“自由本身即能造就伟人,强迫只会扼杀与毁灭。”
  第二节 精神器官的功能
  假如从这种角度来看待精神器官的话,那么我们就会认识到,我们正在考虑的是一种遗传性能力的演变,考虑的是一种具有攻防能力的器官,而生物则是根据自己所处的情况,利用这种器官来做出反应的。精神生活正是进攻与寻求安全感这两种活动的结合体,而其最终目标,就是确保人类这种生物在地球上继续生存下去,并且让人类能够安全地实现其发展。假如以此为前提,那么就会出现其他更多需要考虑的问题。我们认为,要想对心灵形成一种真正的概念,考虑这些问题就是必不可少的。我们想象不出,有哪种精神生活是与世隔绝的。我们只能认为,一种精神生活是与其所处环境紧密相关的:它会接受外界的刺激,然后以某种方式做出反应;它会抛弃那些并不适合于确保生物免受外部世界蹂躏的本领与能力,或者会为了确保生存,而用某种方式将生物与这些力量结合在一起。
  从这个方面呈现出来的关系有多种。这些关系,都与生物本身、与人类的种种独特之处、与人类的物质本性、与人类的有利条件与不足之处相关。这些东西,完全都属于相对概念,因为一种力量或者一种器官究竟是该理解为一种有利条件还是一种不利因素,完全是一个相对的问题。这些方面的意义,只能由一个人自身所处的境遇来决定。众所周知的是,人类的脚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其实就是一只退化了的手。对于一种必须攀爬的动物来说,这会是一种明确的不利条件;但对于必须在平地上行走的人类来说,这却是一种非常有利的条件,因此没人会宁愿要一只“正常的”手而不要一只“退化了的”脚。事实上,在我们的个人生活以及所有民族的生活当中,生理缺陷都不应当被认为是所有罪恶的源头。只有一个人所处的境遇,才能决定这些缺陷究竟是有利条件还是不利因素。倘若我们还记得,有日夜之分、太阳主宰万物、原子可以运动的大千世界与人类精神生活之间的关系千变万化,那么我们就会认识到这些方面会给我们的精神生活带来多么巨大的影响了。
  第三节 精神生活的目的性(目的论)
  我们能够在种种精神动向当中发现的第一种现象,就是运动都会指向一个目标。因此,我们不能把人类的思想看成一个静态的整体。我们只能把人类的心灵看成是一个由各种运动力量所组成的结合体。然而,这些力量却是某个单一原因所导致的结果,并且全都在努力实现一个单一的目标。这种目的论,这种实现一个目标的追求,是“适应”这一概念当中所固有的。我们只能认为,精神生活当中存有一个目标,而存在于精神生活当中的所有活动,全都指向这一目标。
  人类的精神生活,是由人类的目标所决定的。倘若没有这些已经确定下来、继续保持着、得到了修正并且指向一个始终存在之目标的所有活动,就没有人能够去思考、去感觉、去希望、去梦想了。这一点,本质上是由生物必须调整自身并对所处环境做出反应所导致的结果。人类生活当中的生理现象与心理现象,都是以我们已经阐述过的那些根本原则为基础的,除非是在一种始终存有目标的模式之内,否则我们是想不出一种心理演变过程的;而这种模式,本质上则是由生命的动力学所决定的。至于这一目标本身,我们既可以视之为不断变化的,也可以视之为静止不变的。
  在此基础上,我们就可以把精神生活当中的所有现象,都看成是为未来某种处境所做的准备。在心理器官(心灵)当中,除了朝着某个目标发挥作用的一种力量,我们似乎是不可能看出什么东西来的。因此,“个体心理学”会考虑到人类精神的所有表现,仿佛它们都是指向一个目标似的。
  要想了解一个人的目标,并且了解整个世界的某些方面,我们就必须理 理解人性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理解人性 mobi 下载 pdf 下载 pub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理解人性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4

理解人性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用户评价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理解人性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4


分享链接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链接

© 2024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