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4-12-24
中医基础理论是中医学的专业基础课。它的主要任务是向学生传播中医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为学习中医各科技好基础。如果不学好中医基础理论,对中医其他各科,都是无法学习的。所以,中医学的各个行业,都把中医基础理论作为一门主干课程。
中医基础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四个部份。即中医学的哲学基础、中医学对正常人体的认识、中医学对疾病的认识,以及中医养生和治疗疾病的原则。本教材中,将分别予以详细论述。
中医基础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四个部份。即中医学的哲学基础、中医学对正常人体的认识、中医学对疾病的认识,以及中医养生和治疗疾病的原则。本教材中,将分别予以详细论述。
绪论
第一章 中医学的哲学基础和主要思维方法
第一节 精气学说
第二节 阴阳学说
第三节 五行学说
第四节 中医学的主要思维方法
第二章 气血津液
第一节 气
第二节 血
第三节 津液
第四节 气血津液的关系
第三章 脏腑
第一节 五脏
第二节 六腑
第三节 奇恒之府
第四节 脏腑之间的关系
第四章 经络
第一节 经络的概念和经络系统
第二节 经络的基本生理功能
第三节 十二经脉
第四节 奇经八脉
第五节 经别、别络、经筋、皮部
第五章 形体和官窍
第一节 形体
第二节 官窍
第六章 病因
第一节 外感病因
第二节 内伤病因
第三节 病理产物形成的病因
第四节 其他病因
第七章 发病
第一节 发病原理
第二节 发病类型
第八章 病机
第一节 基本病机
第二节 疾病传变
第九章 养生与治则
第一节 养生
第二节 治则
第一节 五 脏
一、肾
肾位于腰部,脊柱之两侧,左右各一,故《素问·脉要精微论》说:“腰者,肾之府也”。明·赵献可在《医贯·内经十二官论》中说:“肾有二,精所舍也。生于脊膂十四椎下,两旁各一寸五分。形如豇豆,相并而曲附于脊。”就其形状和部位而言,和现代解剖学所描述的肾脏基本一致。
肾的主要生理功能是藏精、主水和纳气。对于人体的生长发育与生殖有重要作用,同时是人体全身阴阳的根本。肾在体合骨;开窍于耳和二阴;其华在发;在志为恐;在液为唾。足少阴肾经与足太阳膀胱经相为表里。肾在阴阳中,属阴中之阴,五行属水,是人体最重要的脏器之一。
(一)肾的主要生理功能
1.肾藏精 肾藏精的“藏”,即闭藏,是指肾具有贮存、封藏精气的生理功能。故《素问·六节脏象论》说:“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素问·上古天真论》说:“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肾主闭藏的主要生理作用,是将精气藏于肾,并促使其不断充盈,防止精气从体内无故丢失,为精气在体内充分发挥其生理效应创造必要的条件。
精,是构成人体和推动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故《素问·金匮真言论》说:“夫精者,身之本也”。人体之精,有广狭两义:广义的精,泛指一切精微和作用十分重要的物质,如机体中的气、血、津液以及从饮食物中吸收的“水谷精微”等,都属于“精”的范畴,统称为“精气”。狭义的精,是指生殖之精,其中包括禀受于父母的生殖之精,因其与身俱来,在出生之前已经形成,故称为“先天之精”。如《灵枢·决气》所说的“两神相搏,合而成形,常先身生,是谓精”,以及《灵枢·本神》所说的“生之来,谓之精”,皆指此。同时也包括机体发育成熟后自己产生的生殖之精,如《素问·上古天真论》所说的男子“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阴阳和,故能有子”,即指此而言。
肾中所藏之精有两个来源:一是来源于父母的生殖之精,即“先天之精”;二是来源于人出生之后,机体从饮食物中摄取的营养成分和脏腑代谢所化生的精微物质,称为“后天之精”。“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二者相互依存。“先天之精”赖“后天之精”不断培育和充养,才能日渐充盈,充分发挥其生理效应;“后天之精”又赖“先天之精”的活力资助,方能不断地摄入和化生。
有两点必须强调:一是肾中的“先天精气”和“后天精气”是融为一体,无法分开的。在人出生之初,尚未产生“后天之精”,故肾中所藏之精,纯属先天。随着人体的生长发育,饮食物中的营养成分和脏腑代谢所产生的“后天精气”不断滋养“先天之精”,使其不断充盈。这时肾中所藏的精气,就其性状和功能而言,与初生之前并无二致,可以说它是“先天之精”(所以不少人强调肾为“先天之本”);但就其所含成分而言,其中既有先天的成分,也有不少后天的成分,因而根本就无法简单地说它是先天还是后天的,所以统称之为肾中精气,其实它是先天和后天之精的融合体。二是肾精和肾气是同一物质。一般地说,肾精是有形的,肾气是无形的。肾精散,则化为肾气;肾气聚,则变为肾精。精与气是在不断地相互转化之中。
……
根据国家教委《全国普通高等教育“八五”期间教材建设规划纲要》“要集中力量抓好本科主要专业主干课程教材建设”的精神,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统一组织编审出版了普通高等教育中医药类规划教材:本套教材包括中医学、中药学专业的主要课程和针灸、中医骨伤科学专业主要专业课程教材,计有《医古文》、《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中医急诊学》、《内经选读》、《伤寒论选读》、《金匮要略选读》、《温病学》、《正常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生物化学》、《诊断学基础》、《内科学》、《针灸学》、《经络学》、《腧穴学》、《刺法灸法学》、《针灸治疗学》、《中医骨伤科学基础》、《中医骨伤学》、《中医骨病学》、《中医筋伤学》、《中医学基础》、《药用植物学》、《中药化学》、《中药药理学》、《中药鉴定学》、《中药炮制学》、《中药药剂学》、《中药制剂分析》、《中药制药工程原理与设备》等三十八门课程教材及其相关实践教学环节教材。
为了提高教材质量、深化教学领域改革,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于一九九二年四月在杭州召开了全国中医药本科教材建设工作会议,研究部署了本套教材的建设工作,会后下发了《普通高等教育中医药类规划教材编写基本原则》、《普通高等教育中医药类规划教材组织管理办法》、《普通高等教育中医药类规划教材主编单位招标办法》等文件。通过招标,确定并聘任了各门教材主编。一九九二年十一月在北京召开的普通高等教育中医药类规划教材建设工作会议上,成立了普通高等教育中医药类规划教材编审委员会,讨论研究了本套教材的改革思路,并组成了各门教材编写委员会,确定了审定人。
为了保证教材的编写质量,先后召开了几次工作会议和教材审定会议,对各门课程教学大纲、教材编写提纲及教材内容进行了认真审定。最后,还征求了本套规划教材顾问委员会各位名老中医药专家的意见。通过多次会议以及全体编委审定人的共同努力,在名老中医药专家的指导下,使本套教材在前五版统编教材的基础上,在符合本科专业培养目标的实际需要方面,在理论联系实际、保持中医理论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反映中医药学术发展的成熟内容和教育改革新成果方面,在明确各门教材的教学目的、确定教材内容的深广度、促进教材体系整体优化等方面有了较大的提高,使本套规划教材内容能具体体现专业业务培养的基本要求和教学质量测试的基本标准。对少数教材根据课程设置的需要,进行了较大幅度的改革,使之更符合教学的需要。根据国家教委有关文件精神,各高等中医药院校、高等医药院校中医药类专业应优先选用这套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统一规划组织编审的规划教材。
随着中医药高等教育工作的不断改革与深化,本套教材不可避免地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殷切希望各地中医药教学人员和广大读者在使用过程中,提出宝贵意见,以促使本套教材更臻完善和更符合现代中医药教学的需要。
普通高等教育中医药类规划教材编审委员会
一九九四年十二月
中医基础理论(供中医类专业用)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4
中医基础理论(供中医类专业用)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中医基础理论(供中医类专业用)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