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书本上的文艺作品,古代的和外国的文艺作品不是源而是流,“是古人和外国人根据他们彼时彼地所得到的人民生活中的文学艺术原料创造出来的东西”。但是,我们必须继承一切优秀的文学艺术遗产,批判地吸收其中有益的东西,作为创作的借鉴。有没有这个借鉴是大不相同的,有文野之分,有粗细之分,有高低之分,有快慢之分。所以,“我们决不可拒绝继承和借鉴古人和外国人,哪怕是封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东西”。这是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曾经明确讲述过的,半个多世纪以来已成为我们广泛的共识,为我们所经常称颂。
“经纶外,诗词余事,泰山北斗。”(郭沫若《满江红·读毛主席诗词》)堪称为诗词中泰山北斗的毛泽东诗词,反映着中国革命的光辉历程,体现着革命导师的伟大思想,它的根须当然深深扎在现代中国的战斗生活土壤中,又吸吮着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真理雨露阳光,生动地表现出一代伟人的自由意识的生命活动,矗立起一个从古典和谐走向现代崇高的抒情主人公的典型性格形象。那么,作为诗人的毛泽东,是怎样继承遗产的呢?是怎样借鉴前人的呢?人所共知,在诗词创作上,外国人那里无可撷取,这是毛泽东诗词的界限;而我们诗词的民族传统则是源远流长,精彩绝艳,形成为一道洗洸乎无湄尽的诗的大河,诗人毛泽东正是在这诗词传统的源头活水中,搏击风浪而成长和崛起的。毛泽东诗词是怎样借鉴古人、继承遗产的呢?
目录
出版前言
继承·借鉴·创新(代序言)
毛泽东诗词讲稿
序言——读诗札记
沁园春长沙
菩萨蛮黄鹤楼
西江月井冈山
清平乐蒋桂战争
采桑子重阳
如梦令元旦
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
蝶恋花从汀州向长沙
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
渔家傲反第二次大"围剿
菩萨蛮大柏地
清平乐会昌
忆秦娥娄山关
十六字令三首
七律长征
念奴娇昆仑
清平乐六盘山
沁园春雪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七律和柳亚子先生
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
浪淘沙北戴河
水调歌头游泳
蝶恋花答李淑
七律二首送瘟神
七律到韶山
七律登庐山
七绝为女民兵题照
七律答友人
七绝为李进同志题所摄庐山仙人洞照
七律和郭沫若同志
卜算子咏梅
七律冬云
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
后记
毛泽东诗词补编
七古送纵宇一郎东行
贺新郎
西江月秋收起义
六言诗给彭德怀同志
临江仙给丁玲同志
五律海鸥将军千古
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
……
毛泽东诗词六首
毛泽东诗十首
学诗启示录
追记
跋
精彩书摘
《毛泽东诗词鉴赏(珍藏修订版)》:
“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岁岁年年,都有重阳,重阳是过不完的。古人每逢重阳,也往往作诗填词,大约不外花酒空愁,一片萧瑟,满怀岑寂。只有毛泽东此词,意趣横生,戛然独造。假如说“今又重阳”,犹略似“日月依辰至”;而“战地黄花分外香”,那就横扫千古了。为什么“战地”的“黄花”会“分外香”呢?战地播种着英雄的头颅,灌溉着烈士的鲜血,在炮火连天中野菊挺立开放,绽黄吐芳,使人看了怎能不感到格外美丽,怎能不感到加倍喜悦?古人也有于军中写重阳的,如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这是什么情调?厌战思家。岑参本来是以反映边塞生活而著称的诗人,而在战地重阳,想到的只是长安故园,只是故园的菊花,还未能免俗,了无新意。至于一般的骚人墨客,那就更不用说了。读过“战地黄花分外香”这类诗句,感染到诗中所洋溢的那种高度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再回过头来,检阅古人的重阳诗词,无论陶潜的“露凄喧风息,气彻天象明”(《九日闲居》)、“清气澄余滓,杳然天界高”(《己酉岁九月九日》);无论王维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无论李白的“携壶酌流霞,搴菊泛寒荣”(《九日》)、“九日龙山饮,黄花笑逐臣”(《九日龙山饮》);无论杜甫的“苦遭白发不相放,羞见黄花无数新”(《九日》)、“坐开桑落酒,来把菊花枝”(《九日杨奉先会白水崔明府》);无论杜牧的“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九日齐山登高》);无论苏轼的“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明日黄花蝶边愁”(《南乡子》);无论黄庭坚的“花向老人头上笑,羞羞,白发簪花不解愁”(《南乡子》)……岂不是无一例外,完全可以“一览众山小”了吗?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紧承上片意,写景,写的是真实感受。自是秋风劲厉,不似春光妩媚。但却绝对不是“春华落尽,满怀萧瑟”(刘克庄《贺新郎·九日》)。假如说在这两句中,于秋风春光,尚无所轩轾;那么,紧接着写道:“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这就于秋风春光,已有所抑扬了。为什么“胜似春光”?春天里哪能有这天高气爽、江净波平的既鲜明又绚丽的寥廓景象呢?“寥廓江天万里霜”,这可同杜甫的“天宇清霜净,公堂宿雾披”,大不相同。同是秋霜,杜甫联想到的是“公堂”,毛泽东联想到的是“春光”。而以秋比春,所作出的审美评价,显然根据不全然在于春与秋的自然属性,关键还是在诗人的战斗性格更喜欢劲厉,不接近妩媚。因而在这种借景抒情之中,自然便有了寓意,有了寄托。“秋风劲”,使人联想到革命形势的不断发展和革命力量的不断壮大;“春光”,使人联想到如花似锦的和平生活。于是,“胜似春光”,便是合乎逻辑的推论了。“江天”句则预示了革命前途的光明,表现了胜利信心的坚定。这些寓意和寄托,都是在写景言情中的“言外意”,“味外味”,其妙处是“味在咸酸之外”。不得把诗的形象看作某种概念的象征,这比那种托物言志的手法又高一筹,是真正的诗意与精深的哲理的统一,是浓郁的诗意中放射出的巨大哲理光辉。它首先给人以强烈的美感享受,并从而又给人以刚毅的意志的鼓舞和智慧的理性的启发。这是诗的最高的意境。
……
前言/序言
生活是文学艺术的源泉,唯一的源泉。书本上的文艺作品,古代的和外国的文艺作品不是源而是流,“是古人和外国人根据他们彼时彼地所得到的人民生活中的文学艺术原料创造出来的东西”。但是,我们必须继承一切优秀的文学艺术遗产,批判地吸收其中有益的东西,作为创作的借鉴。有没有这个借鉴是大不相同的,有文野之分,有粗细之分,有高低之分,有快慢之分。所以,“我们决不可拒绝继承和借鉴古人和外国人,哪怕是封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东西”。这是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曾经明确讲述过的,半个多世纪以来已成为我们广泛的共识,为我们所经常称颂。
“经纶外,诗词余事,泰山北斗。”(郭沫若《满江红·读毛主席诗词》)堪称为诗词中泰山北斗的毛泽东诗词,反映着中国革命的光辉历程,体现着革命导师的伟大思想,它的根须当然深深扎在现代中国的战斗生活土壤中,又吸吮着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真理雨露阳光,生动地表现出一代伟人的自由意识的生命活动,矗立起一个从古典和谐走向现代崇高的抒情主人公的典型性格形象。那么,作为诗人的毛泽东,是怎样继承遗产的呢?是怎样借鉴前人的呢?人所共知,在诗词创作上,外国人那里无可撷取,这是毛泽东诗词的界限;而我们诗词的民族传统则是源远流长,精彩绝艳,形成为一道洗洸乎无湄尽的诗的大河,诗人毛泽东正是在这诗词传统的源头活水中,搏击风浪而成长和崛起的。毛泽东诗词是怎样借鉴古人、继承遗产的呢?
这并不是容易回答的问题。不但由于历史知识的不足,更是限于理论见识的乏力。只凭管窥蠡测,略陈所见,抛出几块砖头瓦片吧。
毛泽东诗词鉴赏(珍藏修订版)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