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牵头、各区领命,汇聚知名专家学者,对北京长城文化带的内涵进行深入挖掘。
*长城见证了中华民族的沧桑变迁,伴随着古都北京三千多年建城史与八百多年建都史,看各方专家如何解读新时代的长城精神。
*怀古览胜、妙笔今传,描绘一卷北京长城的雄伟画卷、集结一部长城文化的龙虎文萃。
长城见证了中华民族的沧桑变迁,伴随着古都北京三千多年建城史与八百多年建都史。历史、现实、未来是相通的。在进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殊时点上,《北京长城文化带丛书·长城踞北》由北京市政协教文卫体委员会牵头、汇集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长城学会及北京市昌平、平谷、门头沟、密云、延庆、怀柔六区政协的相关专家进行编写,希望以此套丛书进行一场与长城的多维对话。这场对话是跨越时空的、是立足现实的、是关照未来的。他们探索用全新的视角看待长城、用全新的价值衡量长城、用全新的模式保护长城,这种探索包涵着作者们对绵延五千多年的中华文明的一份尊重,呈现了对北京建设全国文化中心的一份思考和同心共筑中国梦的一份担当。
《平谷卷》全书35篇文章约15万字,140多幅图片,以龙脊沧桑、怀古揽胜、妙笔今传、边塞烟云和雄关漫道5个单元组成,全面翔实地再现了平谷长城的文化全貌。书中对平谷长城分布自然地理与地貌特征的详解,又有平谷长城建筑形制和历史沿革的阐释;既有平谷长城沿线古币和寺庙文化的细述,又有平谷长城演绎成村历史的分析;既有平谷长城碑碣匾额的深刻解读,又有长城相关诗词的个性感悟;既有长城传说故事这类鲜活的口传文化,又有长城脚下营救美国飞行员的真实抗战纪实;既有长城保护管理及抢险修缮情况介绍,又有长城视域中“2020北京·平谷世界休闲大会”的期待与准备。丰富的内容印证再现了平谷的文化特质,借此,提升文化认同感和自信心,加强历史文化的继承和保护,促进文化资源的开发和转化。本书首次以保护实录的方式披露了平谷区近年来长城保护工作的具体细节,带领读者走进平谷长城、了解平谷长城、探索平谷长城不为人知的奥秘!
平谷历史悠久,内蕴丰厚,10万年前旧石器时代出土地点见证中华早期文明,7000余年的新石器上宅文化填补北京史空白,4000余年的轩辕文化光被遐荒,3000余年的刘家河商代遗址灿然传神,2200余年的建置历史再现大汉雄风,1000余年的道教文化实现精神升华,历辽金元汉化过程,至明清时人文蔚起,平谷穿越数千年岁月,演绎而出外在之精彩、内在之品质。《长城踞北·平谷卷》,利用前期掌握的资料,结合近年来的考察、研究结果及相关信息,把长城、关隘、军道、垒寨、军户、驻军、人物和文献史料等多个方面整理、归纳,对平谷区内长城历史文化进行梳理介绍。《长城踞北·平谷卷》是一本集历史文献、实地考核、调研论证为一体的文史专辑资料,其中不乏新的发现、新的观点和新的推测。可以说,《长城踞北·平谷卷》不仅填补京西内长城文化的空白,也是“北京长城文化系列丛书”中的一枝奇葩。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北京市委员会(简称政协北京市委员会或北京市政协)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地方委员会组织,是北京市具有广泛代表性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根据政协章程规定,北京市政协的主要职能是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组织参加市政协的各党派、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参政议政。政治协商是对国家和北京市的大政方针以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问题在决策之前进行协商和就决策执行过程中的重要问题进行协商。
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成立于2001年,是中国政府批准设立的中国第1家从事城市发展研究的跨学科国际化非盈利组织。IUD 以城市价值链理论为指导,以发现城市价值,提升城市品质为宗旨,围绕城市发展全过程,开展城市决策与预测研究,建立全球化学习网络,实施城市战略设计和行动计划。并以此为基础,构建对21世纪中国城市发展产生积极影响和推动作用的决策信息和智力支持系统。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北京市平谷区委员会(简称平谷区政协委员会或平谷区政协)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地方委员会组织,是平谷区具有广泛代表性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平谷区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现任平谷区政协主席闫维洪,副主席张双全。
第一单元 龙脊沧桑
三面环山 盘阴谷地 / 石 强…………………………………………………… 3
百里长城 古韵犹存 / 石 强…………………………………………………… 10
以险为障 垒石为墙 / 石 强…………………………………………………… 14
足踏三省 拱卫京东 / 石 强 …………………………………………………… 27
第二单元 怀古览胜
村落演绎 长城历史 / 贾东红…………………………………………………… 33
登鱼子山寨 求古轩辕台 / 周彩伶……………………………………………… 42
北边雄镇 寻踪觅迹 / 柴福善 石 强…………………………………………… 49
将军关记古 / 贾东红 柴福善…………………………………………………… 57
三界碑览胜 / 刘德学 …………………………………………………………… 64
延绵600年的长城边寨黑水湾 / 贾东红 ……………………………………… 68
长城山寨话古今 / 王宝成 ……………………………………………………… 72
平谷长城制高点——四座楼 / 贾东红 ………………………………………… 81
长城沿线的古币文化 / 李润波 ………………………………………………… 87
大华山灯花善缘老会 / 王进才 ………………………………………………… 96
长城边庙宇文化的兴盛 / 周彩伶 ……………………………………………… 104
万亩桃花映长城 / 周彩伶 ……………………………………………………… 114
李白、陈子昂的轩辕台诗情 / 周彩伶 ………………………………………… 125
兴善寺碑刻与长城的关系 / 柴福善 周彩伶…………………………………… 131
四方长城刻石的文化含量 / 周彩伶 …………………………………………… 139
重修镇虏营碑的内涵与外延 / 周彩伶 ………………………………………… 147
“长城何高高”诗意中的恤民情怀 / 朱肖周 ………………………………… 156
“万里长城今犹在”诗中的仁义美德 / 朱肖周 ……………………………… 161
第四单元 边塞烟云
秦始皇鞭石 / 于建国 郭 利 …………………………………………………… 169
孟姜女洗泪泉 / 于建国 ………………………………………………………… 175
杨六郎与挂弓岭 / 周彩伶 郭志敏……………………………………………… 178
挂甲峪村名由来 / 贾东红 郭志敏……………………………………………… 181
萧家院与太后村 / 贾东红 ……………………………………………………… 184
长城脚下营救美国飞行员 / 柴福善 刘德学…………………………………… 189
第五单元 雄关漫道
历次平谷长城资源调查回顾 / 贾 娜…………………………………………… 193
平谷明长城墙体保存现状 / 贾 娜……………………………………………… 201
平谷长城保护管理情况 / 贾 娜……………………………………………… 210
长城脚下的美丽新村 / 刘德学 ……………………………………………… 218
融汇古今 相映生辉 / 孙景权………………………………………………… 229
长城视域中的2020北京·平谷世界休闲大会 / 孙景权…………………… 235
平谷区长城文化发展规划设想 / 王文忠 …………………………………… 241
参考书目………………………………………………………………………… 249
我并非历史学专业出身,但对历史长河中的诸多遗迹,尤其是长城,始终抱有一种敬畏与好奇。过往的阅读经验告诉我,那些被冠以“丛书”之名,又细分到具体地域的著作,往往蕴含着更为深入和细致的研究。北京作为长城的重镇,其周边长城的每一个细节都值得被挖掘和珍视。“平谷卷”这个名字,听起来就带着一份别样的气息,它 gợi lên (gợi lên - 越南语,意为“唤起,勾起”)我对那片土地上长城的无限遐想。那里的长城,会是何种地貌的守护者?是否有着与众不同的建筑风格?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它又见证了哪些不为人知的兴衰?我期待它能提供给我更多关于长城文化在特定区域的独特展现,让我能够从更微观的视角,去理解长城这宏大命题的丰富内涵。
评分一直以来,我对于长城的认知,大多停留在教科书和旅游宣传中的片段。那种“不到长城非好汉”的豪情壮志,固然令人振奋,但总觉得还缺少一些更具象、更细致的描绘。我喜欢那些能够将宏大的历史叙事与具体的地名、人物、事件相结合的读物。想象着平谷的山峦叠嶂,那里又会隐藏着怎样一段不为人知的长城?它与其他的长城段落相比,又有着哪些独特的建造工艺和历史故事?是否那里曾有过特殊的军事部署,或是孕育出一些与长城相关的独特民间传说?这些细节的挖掘,往往能让历史变得更加鲜活,更能引发读者的共鸣。我渴望通过阅读,能够“走近”平谷的长城,感受它在那片土地上的存在,理解它所承载的厚重历史。
评分长城,古老而雄浑的巨龙,盘踞在燕山山脉之上,见证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风雨沧桑。每当提及长城,人们总会联想到八达岭的雄伟,慕田峪的险峻,或是金山岭的壮丽。然而,在这浩瀚的长城画卷中,有一段不为人知的篇章,它藏匿在京东的崇山峻岭之间,低语着属于自己的传奇。提起平谷,或许更多人联想到的是那片金黄的油菜花海,是那份宁静的山野风光。但谁能想到,在这片看似柔美的土地上,也同样扼守着一段不容小觑的长城。想象一下,蜿蜒的长城在山峦间起伏,时而攀爬至陡峭的悬崖,时而隐匿于茂密的林间,诉说着当年的烽火硝烟,描绘着古代将士们戍边卫国的英勇身影。那种隔山隔水、渺渺云烟中的苍凉感,与现代化都市的喧嚣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引人入胜,令人神往。它不像那些声名远扬的段落那样被过度解读,而是保留着一份质朴与神秘,等待着有心人去细细品味,去触摸那被岁月打磨过的每一块砖石,去聆听那在风中低语的古老故事。
评分翻阅过不少关于长城的书籍,大多聚焦于宏大的历史叙事,或是对著名关隘进行深入的解读。然而,我始终对那些相对“默默无闻”的长城遗迹抱有一种特别的偏爱。它们没有被过度商业化,保留着更为原始的风貌,仿佛更能触碰到历史的肌理。正是怀揣着这样的好奇心,我将目光投向了北京的长城文化带,特别是那些地域色彩浓厚的卷册。想象中的平谷,定然有着与众不同的山川地貌,其上的长城也必然承载着独特的地缘文化和军事战略意义。是否那里曾有过鲜为人知的战役?是否那里曾驻扎过我们并不熟悉却同样英勇的边关将士?那里的人文风情又会因长城的修建和驻守而产生怎样的印记?这些问题在我脑海中盘旋,驱使着我渴望去了解更多,去填补那份知识上的空白。它就像是一位在人群中低语的智者,虽然不喧哗,但所传递的信息却可能更加精炼和深刻,值得细细琢磨。
评分作为一名对历史文化有着浓厚兴趣的普通读者,我常常在阅读各类书籍时,寻找那种能够勾起我内心深处共鸣的篇章。关于长城,我早已熟知其作为中华民族象征的宏伟意义,也欣赏过那些壮观的影像资料。然而,我更渴望深入了解长城文化的细节,特别是那些与具体地域紧密相连的叙事。北京,作为古都,其周边长城的历史脉络无疑是最为丰富和多元的。而“北京长城文化带丛书”这个系列本身就充满了吸引力,它预示着将从一个更系统、更深入的角度来呈现长城文化的方方面面。平谷卷,作为其中的一环,我期待它能揭示出这段长城独有的地理特征、建筑风格,以及它在不同历史时期所扮演的角色。或许,它会讲述一些鲜为人知的历史事件,或是介绍一些因长城而形成的独特民俗文化,这些都是我乐于探索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