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歐美國傢在20世紀50年代末開始把生活質量作為多學科的研究領域與研究視角進行研究。①20世紀80年代以後,中國的社會學、心理學、經濟學、醫學等學科也開始探討生活質量這個問題,但迄今為止曆史學對此卻鮮有研究。如果從史學角度來研究生活質量,可以開闢社會文化史研究的新維度。生活質量是指人們客觀生活的實際狀況以及對生活的滿意程度和幸福感受程度。②這裏既包含客觀生活質量,即社會生活條件的實際狀況,也包含主觀生活質量,即生活滿意度和主觀幸福感。
研究生活質量有其重要的意義和價值。肯定和實現提高生活質量是人類社會的目的和欲求,是人類整體生活和人類個體生活的目的和欲求。生活質量既反映在社會生活條件方麵,也反映在人們的主觀幸福感上。幸福感是人類生活永恒美好的追求,正如休謨所說:“一切人類努力的偉大目標在於獲得幸福。”①“對幸福生活的嚮往和追求,可以說是不同時代、不同經濟和文化背景下人們的共同欲求。從這一意義上說,幸福似乎可以成為一種普遍主義的價值理想。”②研究生活質量的意義和價值還在於:探尋生活質量在不同曆史階段的基本概念或界定;設計並確定生活質量這一嶄新的學術研究領域在不同時代的基本框架體係;探討不同時代、不同需求層次的人③對生活質量的認識、理解和判斷的閤理性、差異性和謬誤性,及造成此種現象的曆史、文化和社會等方麵的基本緣由;研討客觀生活質量和主觀生活質量的聯係與相互作用産生的各種功能及其成因;探求不同時期人類個體主觀生活質量的復雜性形成的基本原因;探索不同時代生活質量的主觀滿意度和幸福感錶現齣的層次相同以及“處於相同物質生活水平的人們,對其個人生活的評價和滿意度可以大相徑庭;反之,生活滿意度相同的人,其實際物質生活水平可以相去甚遠”④的基本因由;研究實現人的全麵自由發展目標與提高人們生活質量要求的兩者之間內在的基本邏輯,等等。
目錄
緒論
一 概念與價值
二 學術研究現狀
三 研究資料
四 理論與方法
上捲(1980-1990)
一 婚姻倫理的幾個問題
(一)婚姻倫理的四個特徵
(二)婚姻倫理的四點要素
(三)婚姻倫理的三種功能
小結
二 婚姻倫理變革與婚姻新現象
(一)擇偶標準——“文憑”和“金錢”
(二)擇偶途徑——“新式媒婆”
(三)婚姻消費——新式婚姻消費
(四)新型婚姻——涉外婚姻
(五)離婚要素——“情感”
小結
三 婚姻倫理變革與婚姻生活質量
(一)物質化的擇偶觀
(二)高額的婚姻消費
(三)多樣態的離婚問題
小結
四 婚姻倫理變革的深層原因
(一)經濟體製改革
(二)國傢新政策
(三)思想大解放
小結
五 結語
中捲(1990-2000)
一 婚姻生活新事象
(一)婚前生活眾生百態
(二)婚內生活頻起波瀾
小結
二 婚姻倫理的演變
(一)擇偶觀的多元化與自主化
(二)婚姻觀的平等化與理想化
(三)對離婚行為的寬容態度
(四)日趨理性的性觀念
小結
三 婚姻倫理與婚姻生活質量的關係
(一)婚姻幸福的“標尺”
(二)婚姻倫理對婚姻生活質量的影響
小結
四 影響婚姻生活質量的社會因素
(一)市場經濟衝擊下的婚姻生活
(二)社會人口的大規模移動
(三)核心傢庭與傢庭功能的轉變
(四)大眾傳媒和娛樂場所的發展
小結
五 結語
下捲(2000-2014)
一 擇偶觀的功利化與新穎化
(一)擇偶標準的功利化與感性化
(二)擇偶途徑的多樣化與新穎化
小結
二 結婚觀的多元化與務實化
(一)婚姻模式的多元化與私人化
(二)結婚消費的攀比與務實
小結
三 離婚觀的自主性與隨意性
(一)離婚態度的隨意與慎重
(二)離婚生活的美好與艱難
小結
四 關於婚姻倫理與生活質量的思考
(一)《婚姻法》和相關法律、政策的完善
(二)婚姻倫理觀與生活質量觀的轉變
(三)發揮婚戀流行詞的導嚮作用
小結
五 結語
參考文獻
後記
精彩書摘
《新時期婚姻倫理與生活質量研究(1980-2014)》:
(二)婚姻觀的平等化與理想化
傳統的婚姻倫理觀念中,婚姻是維係傢族延續的必要手段,傢庭中的夫妻關係是社會等級關係的翻版,要遵循男尊女卑、三從四德等婚姻倫理的規範,妻子要尊重、順從丈夫,成為丈夫的附屬品,夫妻兩人處於不平等的地位。隨著近代以來婦女運動的開展,社會上對“男女平等”的觀念逐漸認同,但在比較隱私的傢庭觀念中,男性主導傢庭的觀念仍占主流。隨著現代化進程的推進,90年代以來,越來越多的女性走嚮社會,實現經濟獨立,有些甚至成為傢庭收入的主要來源。傳統的婚姻觀念也隨之發生瞭改變,丈夫開始重視妻子的感受,尊重妻子的意願,妻子在傢庭中的地位逐步上升,有瞭與丈夫平等的趨勢。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傢庭結構的調整,夫妻也更加重視彼此的情感交流,這是維係婚姻穩定的主要紐帶,也是促進婚姻幸福的催化劑。
1.夫妻的平等觀念
中國傳統婚姻倫理中,“男尊女卑”是夫妻關係最恰當的概括,就如恩格斯所說的:“在曆史上齣現的最初的階級對立,是同個體婚製下的夫妻間的對抗的發展同時發生的,而最初的階級壓迫是同男性對女性的奴役同時發生的。”①妻子在傢庭中並沒有獨立地位,是依附於丈夫而存在的。妻子要從夫居,無獨立的財産權,也沒有訴訟權。丈夫可以隨意買賣、處置妻子,妻子要順從丈夫,否則會以“七齣”的理由被丈夫休棄。
近代直至“五四”以來的婦女運動在中國轟轟烈烈地開展多年,但大都是鼓勵女性參與社會活動,難以觸及比較隱私的個人傢庭生活中,人們傳統的“男尊女卑”,準確地說是“男強女弱”的婚姻觀念沒有發生太大的變化。盡管1950年的《婚姻法》第三章中明確指齣“夫妻在傢庭中地位平等”②,但在現實傢庭中當傢做主的仍然是男性傢長,①“男主外,女主內”的傳統婚姻模式依舊如此。90年代初,全國婦聯在23‘個省進行問捲調查,結果錶明,夫妻在處理傢庭問題時仍然以男性為主,尤其是在決定住房、購買高檔商品和大型傢用電器時,以男性為主要高於以女性為主24.5個百分點。②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和市場經濟的發展,女性獲得瞭與男性同等的受教育和就業的權利,越來越多的女性從農村走嚮城市,從傢庭走嚮社會。根據人口普查數據顯示,1990年,城鎮勞動適齡女性的勞動參加率為85.25010,到瞭1995年,城鎮女性的就業率達到瞭90.8%。③經濟獨立、社會參與度、學曆水平的提高,在調整瞭社會上男女地位的同時,也使得夫妻雙方在傢庭中的關係趨於平等。這種觀念在城市中更為明顯,越來越多的男性錶示自己願意投身傢務勞動、幫助妻子處理日常傢庭事務、照顧教育孩子、花費更多時間與妻子交流情感,說明丈夫不再將妻子看成是自己的附屬品,而是人生的伴侶。④夫妻雙方平等商議傢庭事務,共同分配、使用傢庭共有財産,“有些傢庭的妻子不再忍受丈夫的傢庭暴力,有權提齣離婚要求”⑤。
……
前言/序言
社會文化史發展至今,把生活質量作為其研究的一個新維度,是社會文化史研究的新理念之一。為什麼要從史學角度來研究生活質量,主要研究哪些內容和問題,怎樣進行研究,這些是本書擬探索的主旨。
一概念與價值
歐美國傢在20世紀50年代末開始把生活質量作為多學科的研究領域與研究視角進行研究。①20世紀80年代以後,中國的社會學、心理學、經濟學、醫學等學科也開始探討生活質量這個問題,但迄今為止曆史學對此卻鮮有研究。如果從史學角度來研究生活質量,可以開闢社會文化史研究的新維度。生活質量是指人們客觀生活的實際狀況以及對生活的滿意程度和幸福感受程度。②這裏既包含客觀生活質量,即社會生活條件的實際狀況,也包含主觀生活質量,即生活滿意度和主觀幸福感。
研究生活質量有其重要的意義和價值。肯定和實現提高生活質量是人類社會的目的和欲求,是人類整體生活和人類個體生活的目的和欲求。生活質量既反映在社會生活條件方麵,也反映在人們的主觀幸福感上。幸福感是人類生活永恒美好的追求,正如休謨所說:“一切人類努力的偉大目標在於獲得幸福。”①“對幸福生活的嚮往和追求,可以說是不同時代、不同經濟和文化背景下人們的共同欲求。從這一意義上說,幸福似乎可以成為一種普遍主義的價值理想。”②研究生活質量的意義和價值還在於:探尋生活質量在不同曆史階段的基本概念或界定;設計並確定生活質量這一嶄新的學術研究領域在不同時代的基本框架體係;探討不同時代、不同需求層次的人③對生活質量的認識、理解和判斷的閤理性、差異性和謬誤性,及造成此種現象的曆史、文化和社會等方麵的基本緣由;研討客觀生活質量和主觀生活質量的聯係與相互作用産生的各種功能及其成因;探求不同時期人類個體主觀生活質量的復雜性形成的基本原因;探索不同時代生活質量的主觀滿意度和幸福感錶現齣的層次相同以及“處於相同物質生活水平的人們,對其個人生活的評價和滿意度可以大相徑庭;反之,生活滿意度相同的人,其實際物質生活水平可以相去甚遠”④的基本因由;研究實現人的全麵自由發展目標與提高人們生活質量要求的兩者之間內在的基本邏輯,等等。
新時期婚姻倫理與生活質量研究(1980-2014)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