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沂蒙精神主要是指爱党爱军的政治立场、开拓奋进的昂扬斗志、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怀和艰苦创业的精神风貌,集中体现了“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党群关系。沂蒙精神诞生于战火纷飞的革命战争时期,发展于和平建设时期,升华于改革开放时期。
《沂蒙精神/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系列读本》史论结合,通过典型事例生动描绘了沂蒙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画面,展现了沂蒙精神形成、发展和升华的历史进程,深刻阐述了沂蒙精神的主要内涵和基本特征,并结合实际论述了沂蒙精神的历史地位和当代价值。
作者简介
费聿辉,男,1965年生,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为山东省理论建设工程重点研究基地沂蒙精神研究基地研究员。
徐东升,男,1966年生,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为山东省理论建设工程重点研究基地沂蒙精神研究基地首席专家。
目录
第一章 红色沂蒙的精神家园
一、厚重历史文化沃土
二、漫漫长夜血火凝炼
三、红色信仰精神瑰宝
第二章 爱党爱军的政治立场
一、丹心向党志坚如磐
二、参军参战义无反顾
三、拥军支前鱼水情深
第三章 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怀
一、红嫂情深哺育革命
二、车轮滚滚推动历史
三、爱心传播昭示大义
第四章 艰苦创业的精神风貌
一、整山治水改造自然
二、攻坚克难率先脱贫
三、自强不息奋力创业
第五章 开拓奋进的昂扬斗志
一、勇闯新路敢为人先
二、改革创新锐意进取
三、特色发展谱写新篇
第六章 沂蒙精神的历史地位和时代价值
一、沂蒙精神的历史地位
二、沂蒙精神的时代价值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精彩书摘
《沂蒙精神/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系列读本》:
二、车轮滚滚推动历史
沂蒙人民无私奉献的情怀不仅仅体现为“一口饭,做军粮;一块布,做军装;最后一个儿子送战场”的铮铮誓言,更在于“一切为了前线胜利”和“为了战役胜利,要人有人,要钱有钱,要粮有粮”的实际行动。尽管1948年山东全境解放,但英雄的沂蒙人民为了全中国的解放,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决心解放军打到哪里,就支援到哪里。他们推起独轮车,扛起担架上前线,继续支援渡江战役、上海战役,进军浙江、福建、海南,直到解放全中国。“百万人民拥军支前”的滚滚车轮不仅推出了淮海战役的胜利,更把中国革命推过了长江,推出了崭新的共和国。
(一)前方后方总动员
在炮火纷飞的革命战争年代,沂蒙人民提出了“全力支前,全面支前,全程支前,破家支前”的口号。伴随着上空敌人的飞机扫射和战场上弥漫的硝烟,由勤劳勇敢的沂蒙人民组成的支前大军浩浩荡荡,如滚滚洪流,不断涌向前线,保障了战争的物资供应。他们勒紧腰带,推着独轮车,将革命一程又一程地送向胜利。
抗日战争时期,沂蒙根据地经济极其困难,加上日寇的频繁“扫荡”,这个时期的支前工作异常艰辛。但沂蒙人民克服各种艰难险阻,冒着枪林弹雨,筹集物资运往前线,救护伤员。他们舍生忘死地开展着各项支前工作,用汗水和鲜血保卫了敌后抗日根据地,为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
西墙峪村位于山东省沂水县西南30公里处。抗日战争时期,这里是鲁中根据地中心,是一个坚强的抗日堡垒村,素有“山纵的好后勤”之称。这个当年只有不到50户,仅有200多人的小山村,最多时曾住过八路军和八路军伤员达到300人以上。在日军对抗日根据地大“扫荡”的1939年下半年,八路军山东纵队的野战医院医疗所转移到这里。没有病房,伤员们被分散住到农户家里,每家每户都承担了一二名或三四名伤员的任务。张恒谦和张道增两家曾在一年内先后掩护、护理了三四十个伤员。军民团结亲如一家。西墙峪的乡亲们,为了子弟兵常常付出血的代价。1941年秋,鬼子偷袭西墙峪村,敌人离村二三里路时人们才发现敌情,其时张效智家正有五位伤员正在晒太阳。张效智夫妇看敌情紧急,背起重伤员,扶着轻伤员送往地洞,再回来背有病的父亲时,正遇医疗所的护士田桂兰在日军追击下跑到了他家。张效智拉起小田冲出家门,送她隐蔽到树林。他想再回来背父亲时,日军已进了张效智的家,逼张效智父亲说出八路军去向。张效智父亲一口咬定说“没有八路”!凶残的日兵用棍子砸得他脑浆迸流,当场死去。西墙峪人民就是这样,把子弟兵的安危看得比自己的生命更重要。至1942年,乡亲们用鲜血和生命掩护救助的八路军伤病员达320名之多。
西墙村的群众对八路军的文件、物资也是拼着身家性命保护。1940年,全村为部队掩藏粮食3万多斤、2箱长短枪和大宗物资。1941年秋,鲁中二专署副参议长邵德孚把一批文件、军装和马匹交给代文周掩藏,代文周和儿子、三弟当晚就把这些东西藏到小龙岗,回村时遇到进山的日军。敌人逼问他们是不是给八路藏东西,三人都说不是,是去山上干活的。敌人问不出来,便不容分说用刺刀和石头把代文周父子当场刺死、砸死,三弟代文明趁敌人不防撒腿就跑,敌人开枪射击,代文明腿上和脚上各中一枪倒下。鬼子用皮靴踢他时,他装死才幸免于难。这家人以两死一伤的代价,保护了党的文件和物资。
抗日战争时期,在大大小小的对日作战中,沂蒙人民倾其所有、尽其所能,为党和人民军队贡献着自己的财物和生命。他们以强烈的民族意识和朴素的阶级感情,与人民子弟兵共渡难关,共同应对和抗击日军侵略,一道赢得了抗日救国的胜利。
……
前言/序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指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增强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和话语权,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①中国共产党在90多年的光辉历程中,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了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胜利,同时铸就了具有丰富时代内涵和民族特征的革命精神。这些革命精神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和丰厚政治资源,深入研究和广泛宣传革命精神,对于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发挥党史资政育人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为整合高校优势资源,建设革命精神研究教育宣传的阵地和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智库,2013年7月,教育部与中央党史研究室合作共建高等学校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与文化资源研究中心(以下简称“研究中心”)。“研究中心”成立以来,通过基地年度重大项目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专项,引导各研究基地发挥地域优势和研究特色,结合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深入开展中共党史、革命精神和红色文化资源相关问题研究,形成了一批有特色、有影响的研究成果;同时,结合年度重大历史节点,每年组织一次高校党史教育论坛,汇聚高校党史研究教育工作者,围绕党史重大历史事件、党史学科建设、红色文化育人等开展研讨交流;推动加强高校智库建设,组织各研究基地撰写咨询报告,形成了《治国理政》等有较大影响的系列咨询报告,为中央和地方有关部门提供决策参考。
2013年7月至2015年1月,“研究中心”组织编写出版了《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史读本(新民主主义篇)》和《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史读本(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篇)》,对新民主主义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进行了专题研究。2017年1月,又编写出版了“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系列读本”,包括《先驱精神》《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抗战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共8本,共计155万字。
沂蒙精神/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系列读本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