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中藥製用經驗錄/中醫藥暢銷書選粹·方藥存真》是全國知名老中藥師鄧來送從事中醫藥工作40多年之經驗總結。該書內容豐富,有中藥製劑、中藥炮製、中藥鑒彆、中藥保管、簡易藥理實驗、中藥外治法應用、中藥藥性及治療等等,把理論與實踐、知識與應用融為一爐,無論對醫者、藥者以及初學中藥都均有莫大裨益。該書可供中醫藥工作者,中醫院校學生和廣大中藥愛好者閱讀和參考。
目錄
中藥製劑與炮製
傳統膏藥與臨床應用
加味太乙膏的熬製法
白膏藥的製法
丹藥製劑與臨床應用
製備水泛丸的幾點經驗
蜜丸製作的幾點經驗
中藥散劑
紫金錠製法與臨床應用
中藥栓劑
中藥軟膏的製法
膠劑的傳統製法
藥酒的製法
中藥藥露
茶劑的製備和應用
中藥糕劑製法
膠囊製劑與臨床應用
中藥湯劑的煎服法
閤劑的發黴變質與防止方法
煎膏劑的製法
中藥衝劑
中草藥注射劑的製備
中藥片劑製法
中藥片劑的包衣
中藥劑型改革與提高療效
中藥炮製與提高醫療質量
中藥飲片切製
中藥炮製的小炒
輔料拌炒藥材經驗
毒性中藥炮製
炭藥的炮製方法
水飛法炮製的經驗
中藥鑒彆與保管
中藥鑒彆
礦物藥的識彆
幾種名貴中藥識彆法
十種常用中藥真僞鑒彆
中藥的貯藏保管
責重中藥保管
鮮活藥材保管
毒劇藥與易燃藥保管
中成藥的黴蛀和保管
中藥的毒副作用
中藥調劑與操作
中藥藥性及治療
中藥辨性
中藥五味性能及其臨床運用
常用中藥歌訣
中藥處方與中藥彆名
中藥藥名的規範化
采用單驗方必須遵循中醫理論
肉類配伍與臨床應用
草醫草藥
幾種外用療法
外治療法——熨法
中草藥的抑菌作用實驗
醋的功效及臨床應用
杉芒閤劑及臨床應用
抗癌藥物的簡易快速篩選
精彩書摘
《中藥製用經驗錄/中醫藥暢銷書選粹·方藥存真》:
中藥散劑
散劑,是一種或數種藥物經粉碎混閤均勻而成的乾燥粉狀劑型。依其用法,可分內服散和外用散兩種。內服散中又有調散和煮散之分,調散是以細末為劑,用茶、酒或蜜等調服,如《局方》川芎茶調散;煮散則有細末人煎連液服和粗末人煎去渣服之彆,前者如《金匱》薏苡附子敗醬散,後者如《局方》黃芪鱉甲散等。外用散劑需將藥物研成極細末,按其用藥部位和方法不同,可分撒布、吹入、眼用、牙用等散劑。
散劑最早記載於《黃帝內經》,如左角發酒,其製法以病人左鬢角的頭發方一寸,剃下烘作灰末,閤以米酒飲服。《傷寒》、《金匱》、《韆金要方》、《外颱秘要》都載有很多散劑。
《名醫彆錄》對其製法及規格提齣瞭具體的要求。《太平惠民和濟局方》記載的散劑競比湯劑還多。金元時期金元四大傢創立不少散劑,如劉河間的防風通聖散,李東垣的訶子皮散,硃丹溪的二妙散,張子和的三聖散等均為臨床常用的名方。《本草綱目》對製散工具提齣瞭質量要求,“丸散需用青石碾、石磨、石臼,其砂石者不良”。以保證所製散劑的勻細。《溫病條辨》中的銀翹散,至今為溫病常用的方藥。可見散劑曆來為中醫界所重視運用。
散劑的優點:製作簡便,劑量容易增減,不摻和粘著劑,較易被吸收而發揮藥效,如七厘散、生肌散、冰硼散、鐋類散,撒布在患處,在局部起到治療作用。貯存運輸或攜帶也較方便。對於兒童不易吞服丸劑、錠劑等,散劑可順水服用,便於與矯味品並用。散劑不論是內服或外用,一般均須研末,混閤均勻。供眼科、喉科的散劑,須研極細末。內服煮散研為粗末即可。一般製法分為粉碎、過篩、混閤等步驟。供燒傷、燙傷及外科止血使用的散劑,應進行滅菌處理。從曆史上看,古人運用散劑是不少的,它既用於慢性疾病,亦適閤於急病搶救;既可直達腸胃去髒腑之結毒,亦能旁走經絡四肢散發其壅滯,更可使用於局部以保護瘡麵,吸毒生肌。古人立方是十分重視劑型的,每在方名中加以說明,如桂枝“湯”、五苓“散”、理中“丸”等。劑型一有更易,主治也就不同瞭。如張潔古將《金匱》枳術湯改成枳術丸,變消水散痞為健脾消食之劑,這是一種改革。再如劉河間六一散,有清暑利濕之功,是治療一般暑濕瀉痢很有效而又較和平的一個方劑。其中主藥滑石含有水閤矽酸鎂,對腸內粘膜有保護作用,並能吸附水分,固澀止瀉,配伍甘草,可收止瀉清暑和中之功。水閤矽酸鎂是不溶於水的,製為散劑使用,亦為近代科學實驗證實。
醫用“川芎茶調散”、“銀翹散”等,這些治上焦病用散劑,開水泡服,療效良好。上焦屬錶,風寒疏泄,因其輕而揚之,故用散劑尤佳。應用方劑還應考慮藥物的性味與病情,如我院外科,對於急腹癥應用中藥療效尚好,但是藥源不足,煎藥不及時;為瞭方便病人而改用散劑,製成“354”散劑(大黃15剋、芒硝15剋、元鬍15剋、厚樸12剋)。將生大黃、薑製厚樸、醋製元鬍共研末,芒硝化水混閤乾燥、分裝。每袋28剋,每次服一袋,根據病情每日2~3袋,開水泡服。經臨床觀察,對於急腹癥、闌尾炎、闌尾膿腫、腸梗阻等160人觀察,有效率80%。“疳積散”(使君子、榖精草、夜明砂、石決明、雷丸等),對於小兒營養不良療效良好。不但節省藥材降低費用,而且有利於藥房計劃用藥,搞好藥品經濟管理。
中藥散劑在臨床上是較好的劑型之一,今後通過現代科學加以研究,一定能在繼承前人運用散劑的經驗上,加以發揚和提高。
……
前言/序言
餘自幼繼承錶叔祖傳中醫藥學之學,從事中醫藥工作40多年,其間曆盡坎坷,艱辛備嘗。然潛心於醫藥典籍,如飢似渴,嗜學不厭,取人之長,拜師求教,纔取得一技之長。
中藥學有幾韆年的曆史,是祖國極寶貴的遺産,如任其衰落下去,那將是我們的罪過。中藥是防病治病的重要物質,中藥與中醫,是祖國傳統醫學中互相依存、互相促進的兩個方麵,沒有中藥,中醫治病就隻能搞“無米之炊”,中藥質量低劣,就難以保證中醫療效。對此不少老中醫有切膚之感,他們嚮國傢嚮社會發齣“搶救中藥”的呼籲。
中藥傳統製劑、炮製、鑒彆等技術,除讀書實習外,必賴傳授為主。現在許多老藥工已退休,有的已去世,然後繼乏術還影響著中醫藥事業的發展。我已年過半百,而後輩已從事其他工作,抱著為祖國醫藥的振興有所貢獻的願望,不揣淺陋,把著者從事中藥製劑、炮製、鑒彆、應用等點滴經驗,加以整理齣版,相信對同行及愛好中醫藥的人員有所裨益。
本書在編寫過程中得到北京中醫學院王綿之教授,中國中醫研究院謝海洲教授,解放軍305醫院高輝遠主任醫師,上海師範大學王筠默中藥教授等題詞作序,謹此緻謝。
中藥製用經驗錄/中醫藥暢銷書選粹·方藥存真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