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中日陶瓷茶器文化比较(彩色插图版)》以中日陶瓷茶器文化的发展为线索,以史料为依托,对两国陶瓷茶器存在的渊源关系、形态特色、艺术风格进行了较为翔实和深入的分析,并力求揭示其与人们的生活行为、饮茶方式、审美趣味、时代精神的关系。与一般宏观性著述惯常采用的大而全、面面俱到的推断不同,《中日陶瓷茶器文化比较(彩色插图版)》更加着力于对历史文化情境和具体细节的挖掘和考证,希望以侧重个案的方式,阐明一些常常被人忽视的问题。从中国寺院茶的“茶寮”,到日本茶道的“茶室”;从百丈禅师的《百丈清规》,到千利休茶道的“和、敬、清、寂”;从浙江德清窑的黑釉钵和福建建阳窑的茶盏,到日本的“利休陶”、“织部陶”……诸如此类的比较研究,使得兴盛于中国唐宋时期的禅茶文化,以及相应发展起来的茶用陶瓷艺术,如何传入邻邦日本,并得到保存,以至演化成日本文化象征的整个过程,形象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作者简介
王子怡,1972年生于山东烟台。1995年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中文系,获学士学位;1998年毕业于湖北美术学院美术学系,获硕士学位;2004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获博士学位。现为北京服装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艺术设计理论、美术理论、服饰文化和陶瓷文化。发表专业学术论文多篇,合著有《粉黛罗绮:中国古代女子服饰时尚》。
目录
引言
第一章 茶饮·茶器
第一节 茶之饮
第二节 茶之器
第三节 “茶器”解
第二章 专用陶瓷茶器的产生及其文化内涵
第一节 煮茶法与唐代的陶瓷茶器文化
第二节 中国“禅茶一味”的寺院茶及其影响
第三节 唐风东渐——日本平安时代的陶瓷茶器文化
第三章 陶瓷茶器文化的兴盛
第一节 点茶法与宋元陶瓷茶器文化的兴盛与演变
第二节 移植与摹制——日本镰仓、室町时代前期的饮茶与陶瓷茶器的生产
第三节 室町时代后期茶道文化的确立与民族化陶瓷茶器的创造
第四章 陶瓷茶器文化的成熟
第一节 撮泡法与中国明清时期的陶瓷茶器文化
第二节 明清时期的紫砂茶壶
第三节 日本桃山时代陶瓷茶器文化的成熟
第四节 江户时代陶瓷茶器文化的演变
第五章 陶瓷茶器文化的现状与启示
第一节 日本近现代陶瓷艺术的发展和民艺运动
第二节 中国近现代陶瓷业的发展状况
第三节 宜人宜民,与时俱进——陶瓷茶器文化的启示
第六章 发展陶瓷茶器文化的意义
第一节 茶——健康之饮与文化之饮
第二节 茶器——生活化的艺术
第三节 当活化艺术的发展与艺术化生活的创造
第四节 发展手工艺文化,共创“和而不同”的世界文化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再版后记
前言/序言
得知子怡的博士论文已修订成书,并将付梓出版,了结了一个学人的心愿,作为她的博士导师,我为之高兴,并表祝贺。当然,其中可能的得失也将直面众人,接受更为广泛的评判,这也是对作者的一次新的检验。
正如书名所示,这是一本关于中国和日本陶瓷艺术比较研究的论著。虽说本书研究的焦点是一种物质形态——陶瓷器物,而且又是以陶瓷茶器作为个例剖析,却关涉蕴涵其中的文化内容,以及文化交流和演进的进程。
在这本书中,作者针对两国陶瓷茶器存在的渊源关系、形态特色、艺术风格进行了较为翔实和深入的分析。但作者却未停留于此,而是别开生面地展示出一幅与论题有关的文化情境的宽阔画面.,这种波及文化情境的描述,又与一般宏观性著述惯常采用的大而全、面面俱到的推断不同,更加着力于具体细节的挖掘和考证,希望以侧重个案的方式,阐明一些常常被人忽视的问题。显然,作者必须从大量的古代文献中寻找线索,进而予以考证。于是,经过作者严谨的探寻、慎重的分析,兴盛于中国唐宋时期的禅茶文化,以及相应发展起来的茶用陶瓷艺术,如何传入邻邦日本,并得到保存,以至演化成日本文化象征的整个过程,便形象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从中国寺院茶的“茶寮”,到日本茶道的“茶室”;从百丈禅师的《百丈清规》,到千利休茶道的“和、敬、清、寂”;从浙江德清窑的黑釉钵和福建建阳窑的茶盏,到日本的“利休陶…‘织部陶”,以及其他更多的文化比较和联系,都一一得到阐述。
显然,作者偏爱于对具体的历史和文化情境的描述,而非武断和孤立的结论。人们也许会因此而深思,为什么我们祖先创造的辉煌灿烂的古老文化,会在中国本土消失或变形,却在早已完成现代化的邻邦保存、演化,并发扬光大了呢?一个事实摆在我们面前,历史上曾经出现的文化艺术的辉煌,虽然已经消逝,但它依然会在未来保持其曾经存在的记忆,有时也许是后人对一座高不可攀而叉独一无二的文化巨峰迟来的记忆。但这种记忆往往渗透着一种展望,一种可以重现辉煌的展望。何况它已传至异邦,并得以保留,可谓对人类文化总体的多元化发展,已经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本书涉及的内容是国人较少关注的问题和领域。显然,作者试图将日本当一面镜子,通过对两国陶瓷艺术及其相关文化的比较研究,启示我们对于自己文化历史的回顾,确立自己对于文化建设的自觉,而非只破不立,或只想破不想立,以至急功近利式的只会破不会立。应该看到,如果我们自觉或不自觉地破坏了某种原生态的文化情境,那么生长于其上的文化形态及其相关的工艺创造,也就无法生存了。也许这是作者并未指明,却渗透在字里行间的重要观点吧!
中日陶瓷茶器文化比较(彩色插图版) [A Cultural Comparison Between Ceramic Tea Ware of China and Japan]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中日陶瓷茶器文化比较(彩色插图版) [A Cultural Comparison Between Ceramic Tea Ware of China and Japan]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5
中日陶瓷茶器文化比较(彩色插图版) [A Cultural Comparison Between Ceramic Tea Ware of China and Japan]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