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吕思勉与陈寅恪、钱穆、陈垣并称“史学三大家”,《白话本国史》《吕着中国通史》等经典着作,堪称了解中国文化与文明的窗口。
◎《中国文化二十一讲》通过“民族、婚姻、财产、货币、教育、衣食、住行”等21个关键词,全面剖析中国文化脉络,大到官制、水利,小到饮食起居,在普通的角落挖掘古代中国文化的内核。
作者简介
吕思勉(1884—1957),
字诚之,江苏常州人。
中国近代历史学家、国学大师。与钱穆、陈垣、陈寅恪并称为“现代中国四大史学家”。
毕生致力于历史研究与历史教育,先后在多所学校任教。
一生着作丰厚,着有《白话本国史》《吕着中国通史》《先秦史》《秦汉史》《两晋南北朝史》《隋唐五代史》等,共计1000余万字。
曹伯韩(1897—1959),湖南长沙人,著名语言学家,着有六部语言学专着以及二十余部历史、地理、国际关系、青年修养等社会科学方面的通俗读物,如《国学常识》《世界历史》《语文问题评论集》《中国文字的演变》《通俗社会科学二十讲》等文化普及读物,均曾产生过较大影响。
内页插图
目录
神话
民族
婚姻
族制
政体
阶级
财产
官制
选举
赋税
兵制
刑法
实业
货币
衣食
住行
教育
语文
学术
宗教
国学
精彩书摘
家庭的起源
《易经》的《序卦传》说:“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这是古代哲学家所推想的社会起源。他们以为隆古的社会,亦像后世一般,以一夫一妇为基本,成立一个家庭,由此互相联结,成为更大的组织。此等推想,确乎和我们根据后世的制度,以推想古代的情形的脾胃相合。所以几千年来,会奉为不刊之典。然而事实是否如此,却大是一个疑问了。
自有历史以来,不过几千年,社会的情形,却已大有改变了。设使我们把历史抹杀了,根据现在的情形,去臆测周、秦、汉、魏、唐、宋时的状况,那给研究过历史的人听了,一定是一场大笑话,何况邃古之事,去今业已几万年几十万年呢?不知古代的真相,而妄以己意推测,其结果,必将以为自古至今,不过如此,实系因缘起灭的现象,都将认为天经地义,
不可变更。这就将发生许多无谓的争执,不必要的保守,而进化的前途被其阻碍了。所以近几十年来,史前史的发现,实在是学术上的一个大进步。而其在社会组织方面,影响尤大。
据近代社会学家所研究:人类男女之间,本来是没有什么禁例的。其后社会渐有组织,依年龄的长幼,分别辈行。当此之时,同辈行之男女,可以为婚,异辈行则否。更进,乃于亲族之间,加以限制。最初是施诸同母的兄弟姊妹的。后来渐次扩充至凡同母系的兄弟姊妹,都不准为婚,就成所谓氏族了。此时异氏族之间,男女仍是成群的,此一群之男,人人可
为彼一群之女之夫;彼一群之女,人人可为此一群之男之妻;绝无所谓个别的夫妇。其后禁例愈繁,不许相婚之人愈多。于是一个男子,有一个正妻;一个女子,有一个正夫。
然除此之外,尚非不许与其他的男女发生关系。而夫妻亦不必同居;其关系尚极疏松。更进,则夫妻必须同居(一夫一妻,或一夫多妻),关系更为永久,遂渐成后世的家庭了。所以人类的婚姻,是以全无禁例始,逐渐发生加繁其禁例,即缩小其通婚的范围,而成为今日的形态的。以一夫一妻的家庭,为原始的男女关系,实属错误。
主张一夫一妻的家庭,为男女原始关系的形态的,不过说:人类是从猿猴进化而来的,猿猴已有家庭,何况人类?然谓猿猴均有家庭,其观察本不正确(详见李安宅译《两性社会学》附录《近代人类学与阶级心理》第四节。商务印书馆本)。即舍此勿论,猿猴也是人类祖先的旁支,而非其正系。据生物学家之说,动物的聚居,有两种形式:一如猫虎等,雌雄同居,以传种之时为限;幼儿成长,即与父母分离;是为家庭动物。一如犬马等,其聚居除传种外,兼以互相保卫为目的;历时可以甚久,为数可以甚多;是为社群动物。
人类无爪牙齿角以自卫,倘使其聚居亦以家庭为限,在隆古之世,断乎无以自存;而且语言也必不会发达。所以原始人类的状况,我们虽不得而知,其为社群而非家庭,则殆无疑义。猿类的进化不如人类,以生物界的趋势论,实渐走上衰亡之路,怕正以其群居本能,不如人类之故。而反说人类的邃初,必与猿猴一样,实未免武断偏见了。何况人类的性质,如妒忌及性的羞耻等,均非先天所固有(此观小孩便可知。动物两性聚居,只有一夫一妻、一夫多妻两种形式,人类独有一妻多夫,尤妒忌非先天性质之明证);母爱亦非专施诸子女等,足以证明其非家庭动物的,还很多呢。
现代的家庭,与其说是源于人的本性,倒不如说是源于生活情形(道德不道德的观念,根于习惯;习惯原于生活)。据社会学家所考究:在先史时期,游猎的阶级极为普遍。游猎之民,都是喜欢掠夺的,而其时可供掠夺之物极少,女子遂成为掠夺的目的。其后虑遭报复;往往掠夺之后,遗留物件,以为交换。此时的掠夺,实已渐成为贸易。女子亦为交换品之一。
是为掠夺的变相,亦开卖买的远源。掠夺来的女子,是和部族中固有的女子地位不同的。她是掠夺她的人的奴隶,须负担一切劳役。此既足以鼓励男子,使之从事于掠夺,又婚姻之禁例渐多,本部族中的女子,可以匹合者渐少,亦益迫令男子从事于向外掠夺。
所以家庭的起源,是由于女子的奴役;而其需要,则是立在两性分工的经济原因上的。与满足性欲,实无多大关系。原始人除专属于他的女子以外,满足性欲的机会,正多着呢。
游猎之民,渐进而为畜牧,其人之好战斗,喜掠夺,亦与游猎之民同(凡畜牧之民,大抵兼事田猎),而其力且加强(因其食物充足,能合大群;营养佳良,体格强壮之故)。牧群须人照管,其重劳力愈甚,而掠夺之风亦益烈。
只有农业是源于搜集的,最初本是女子之事。低级的农业,亦率由女子任其责。其后逐渐发达,成为生活所必资。此时经济的主权,操于女子之手。土田室屋及农具等,率为女子所有。部族中人,固不愿女子出嫁;女子势亦无从出嫁;男子与女子结婚者,不得不入居女子族中,其地位遂成为附属品。
此时女子有组织,男子则无(或虽有之而不关重要),所以社会上有许多公务,其权皆操于女子之手(如参与部族会议,选举酋长等。此时之女子,亦未尝不从事于后世家务一类的事务,然其性质,亦为公务,与后世之家务,迥乎不同)。实为女子的黄金时代。所谓服务婚的制度,即出现于此时。因为结婚不能徒手,而此时的男子,甚为贫乏,除劳力之外,实无可以为聘礼之物之故。
其后农业更形重要,男子从事于此者益多。导致以男子为之主,而女子为之辅。于是经济的主权,再入男子之手。生活程度既高,财产渐有赢余,职业日形分化。如工商等业,亦皆为男子之事。个人私产渐兴,有财富者即有权力,不乐再向女子的氏族中作苦,乃以财物偿其部族的损失,而娶女以归。于是服务婚渐变为买卖婚,女子的地位,又形低落了。
……
前言/序言
历史不存于书,只存于心
或许是因家庭缘故,父亲是一名中学历史教师,自幼我便对各种各样的历史感兴趣。家里,从来不缺历史书。那时候,父亲给我买来很多儿童类的历史书,读了不过瘾,高中时开始接触吕思勉、陈寅恪等史学大家。
历史,对于我来说就是曾经发生过的一些故事,于我而言毫无特别之处,只不过是那些过去的故事有的比较精彩,但多数比较无聊。
我把历史看得很轻,轻于鸿毛那种轻。我不太爱看苦大仇深的历史事件,历史书简单的几个字“大饥”——不知道是用多少生命写就的。所以我更偏向那些轻松而有趣的历史,我无意于历史研究,只是单纯的喜欢历史而已。这些年来,看过的历史类书籍杂乱无章,《明朝那些事儿》啊《易中天讲三国》啊等等,还有上面说的吕思勉、陈寅恪、钱穆等史学大家的着作。
我喜欢的是吕思勉先生,他与一般闷头钻研的历史学者不同,他的书多脱胎于讲义,也就是说他的书具有极强的普适性。吕思勉先生的《白话本国史》读起来简单明快、酣畅淋漓,去年我买了一套精编《中国通史》,是将吕思勉、张荫麟、蒋廷黻三位先生的本国史精髓集合,厚厚的三册,我记得接连读了几个通宵便看完了,写了一大通读后感。
前些日子忙于考研,没时间看旁书,近期才得空上网浏览图书信息,便发现了吕思勉先生的又一着作《中国文化二十一讲》。书里面图很多,内容很与众不同,还添加了曹伯韩先生的三章内容,以作补充。
在这本书里,吕思勉和曹伯韩先生以文化为中心,将中国历史分解为21个关键词,从“婚姻、政体、阶级、货币、衣食”等角度,详细剖析了中国文化的起源与变迁。
其中我很喜欢的是“衣食”一章,可能是因为自己是个吃货吧,一直以来读历史就喜欢看古人吃什么穿什么。古代没有今天那么多丰富的食材与做法,但是字里行间仍让我忍不住流口水,古人是很讲究吃的,可惜的是许多菜肴和食材早已失传,只能在书里看到了。
对于我来说,无论多厚重的历史,我都会看得很轻,轻轻地放在心上,历史不是非铭记不可,切不可铭记了过去,而忘记了当下与未来。我想,这也是吕思勉先生多次在书中所表达的观点,他着历史的目的,已经在序言中说的很清楚了,是“推社会变迁之故,求现状之所由来”。
我父亲已退休,如今每日在家养花种草,电视频道一整天停留在新闻频道。偶尔他会跟我讨论一些关于历史的话题,往往谈起来就忘了时间,我想,我目前所拥有的历史知识,没有让父亲失望。虽然父亲是教了一辈子初中历史,从未做过高深的历史研究,但是他的为人始终影响着我,正直,不屈,勤劳,话不多,但字字珠玑。
父亲告诉我,这都是历史教给他的,而他也用了一辈子时间把这些品质教给学生。这就是我们父子二人一脉相承的历史观点吧,将历史转化成心内的养料,滋养个人成长,永远记得自己在做着什么。
奥森文库传家书系:中国文化二十一讲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