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 引言
第1章 经济模型(1)
1.1 复习笔记(1)
1.2 课后习题详解(2)
第2章 微观经济学中的数学工具(3)
2.1 复习笔记(3)
2.2 课后习题详解(6)
第2篇 选择与需求
第3章 偏好与效用(22)
3.1 复习笔记(22)
3.2 课后习题详解(26)
第4章 效用最大化与选择(40)
4.1 复习笔记(40)
4.2 课后习题详解(44)
第5章 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59)
5.1 复习笔记(59)
5.2 课后习题详解(66)
第6章 商品间的需求关系(76)
6.1 复习笔记(76)
6.2 课后习题详解(77)
第3篇 不确定性与策略
第7章 不确定性(87)
7.1 复习笔记(87)
7.2 课后习题详解(90)
第8章 博弈论(102)
8.1 复习笔记(102)
8.2 课后习题详解(111)
第4篇 生产与供给
第9章 生产函数(126)
9.1 复习笔记(126)
9.2 课后习题详解(131)
第10章 成本函数(141)
10.1 复习笔记(141)
10.2 课后习题详解(145)
第11章 利润最大化(156)
11.1 复习笔记(156)
11.2 课后习题详解(159)
第5篇 竞争性市场
第12章 竞争性价格决定的局部均衡模型(172)
12.1 复习笔记(172)
12.2 课后习题详解(178)
第13章 一般均衡和福利(192)
13.1 复习笔记(192)
13.2 课后习题详解(196)
第6篇 市场势力
第14章 垄断(213)
14.1 复习笔记(213)
14.2 课后习题详解(218)
第15章 不完全竞争(230)
15.1 复习笔记(230)
15.2 课后习题详解(233)
第7篇 要素市场定价
第16章 劳动力市场(251)
16.1 复习笔记(251)
16.2 课后习题详解(255)
第17章 资本和时间(266)
17.1 复习笔记(266)
17.2 课后习题详解(267)
第8篇 市场失灵
第18章 不对称信息(277)
18.1 复习笔记(277)
18.2 课后习题详解(289)
第19章 外部性与公共品(299)
19.1 复习笔记(299)
19.2 课后习题详解(305)
第1章 经济模型
第2章 微观经济学中的数学工具
第3章 偏好与效用
第4章 效用最大化与选择
第5章 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
第6章 商品间的需求关系
第7章 不确定性
第8章 博弈论
第9章 生产函数
第10章 成本函数
第11章 利润最大化
第12章 竞争性价格决定的局部均衡模型
第13章 一般均衡和福利
第14章 垄断
第15章 不完全竞争
第16章 劳动力市场
第17章 资本和时间
第18章 不对称信息
第19章 外部性与公共品
第2章扩展 二阶条件和矩阵代数
第3章扩展 特殊的偏好
第4章扩展 预算份额
第5章扩展 需求概念和价格指数的衡量
第6章扩展 对需求关系的化简和二步预算模型
第7章扩展 资产组合问题
第8章扩展 纳什均衡的存在性
第9章扩展 有多种投入品的生产函数
第10章扩展 成本函数的对数变换
11章扩展 企业边界
第12章扩展 总需求及其估计方法
第13章扩展 可计算的一般均衡模型
第14章扩展 最优线性两部定价
第15章扩展 策略替代与互补
第18章扩展 对连续类型的非线性定价
第19章扩展 减少污染
我必须承认,这套辅导资料的价值远超出了我最初的预期。作为一名备考经济类研究生的学生,我深知理论的深度和习题的难度是拉开差距的关键。这本书(或者说这个套装)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教材部分结构严谨,逻辑链条完整到几乎没有瑕疵,但真正让我感到惊喜的是配套的“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这些详解部分,与其说是答案的堆砌,不如说是“解题思路的艺术展示”。它不仅仅告诉你答案是什么,更重要的是,它详细剖析了每种模型背后的假设、适用的情境以及如何通过数学工具来推导出结论。很多我之前卡住的、需要反复琢磨很久才能想明白的边际分析题,在看了它的详细步骤后,立刻豁然开朗。特别是那些涉及到博弈论和福利经济学的高级章节,讲解得尤为透彻,避免了许多通用教材中常见的“跳步”现象。这套组合拳下来,我对考研真题中那些变着花样考查基础知识的题目,信心大增。
评分这本书的阅读体验简直是一场思想的探险。一开始被厚厚的篇幅吓到,但翻开后才发现,它就像一位技艺精湛的向导,将原本晦涩难懂的微观经济学概念,一步步拆解、可视化,引人入胜。作者的叙事方式极为高明,他从最基础的消费者行为和生产者决策入手,用一个个贴近现实的例子(比如超市的促销策略、企业的定价权挣扎),将抽象的边际效用、成本曲线变得鲜活起来。尤其欣赏它在引入均衡分析时的循序渐进,没有急于抛出复杂的数学模型,而是先建立直觉理解。对于初次接触系统性微观经济学理论的读者来说,这种“先感性认识,后理性升华”的教学设计,极大地降低了学习的心理门槛。它不是那种填鸭式的教科书,更像是一本精心编排的智力游戏指南,每解开一个模型,都带来豁然开朗的成就感。当然,要真正掌握,还是需要投入足够的时间去消化那些严谨的推导,但这本书提供的坚实基础和清晰脉络,绝对是值得信赖的起点。
评分这本书的排版和装帧设计也值得称赞,这对于长时间阅读学习资料的人来说,是极其重要的细节。纸张的质量很好,即使用荧光笔反复涂画也不会洇墨,这让我的学习笔记可以清晰地叠印在书页上,非常方便复习和回顾。更关键的是,图表的绘制清晰明了,坐标轴的标签、曲线的斜率变化都标注得非常精确,避免了在复杂的图形分析中产生视觉疲劳和理解偏差。相比于一些追求廉价出版的教材,这种注重细节的制作工艺,体现了出版方对知识传递质量的重视。流畅的阅读体验,能够显著提高学习效率,减少因阅读体验不佳而产生的焦虑感。这套书拿在手里,感觉就是一本值得信赖、可以陪伴我度过整个备考阶段的“战友”。
评分说实话,市面上关于微观经济学的参考书目太多了,但真正能够兼顾“经典性”与“现代性”的凤毛麟角。这本教材在继承了微观经济学核心思想的稳固性的同时,也及时跟进了学科前沿的发展。我尤其欣赏它在讨论市场失灵和公共物品章节时的广度和深度。它没有停留在简单的庇古分析层面,而是深入探讨了信息不对称(如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在现代金融和保险市场中的实际影响,并用一些近年的案例来佐证理论的解释力。这种与时俱进的视角,让学习过程不再是枯燥地回顾历史理论,而更像是在参与一场关于当代经济社会运作机制的深度对话。对于目标是学术研究的读者而言,这种对理论边界的拓展性探讨至关重要,它引导我们去思考模型在现实世界中可能失效的地方,从而激发批判性思维。
评分这套教材给我的最大感受是“完备性”和“自洽性”。很多经济学教材在处理跨章节知识的联系时,往往显得比较零散,读者需要自己在大脑中搭建逻辑桥梁。然而,在学习这本教材的过程中,我发现作者构建了一个非常严密的知识体系,从基础的偏好理论到宏观层面的一般均衡分析,每一步的引入都显得顺理成章,前置知识对后续内容的支撑力极强。例如,对斯泰克尔伯格竞争模型的讲解,清晰地回溯到了纳什均衡的概念,并展示了动态博弈的演化路径。这种结构上的无缝衔接,极大地帮助我建立了对微观经济学整体框架的宏观认知,而不是仅仅掌握了一堆孤立的工具和模型。这种由内而外的逻辑自洽性,是衡量一本优秀教材的重要标准,而这套书无疑达到了极高的水准。
评分书质量很好是正版
评分包装有待改进,书角都破了。给5颗星,继续努力!
评分不错!!!!!!!!!!!!
评分这本书很不错适合学经济学下
评分质量保证,很好?
评分好,紫薯字数字数字数
评分擦擦擦擦擦擦摸摸扎找我我我了了了了了了了
评分书还不错 帮侄子买 工具书
评分很好,很方便很实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