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伤害仍在继续:侵华日军遗弃化学武器问题研究》为国家十三五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侵华日军暴行史研究”中的一本。
《伤害仍在继续:侵华日军遗弃化学武器问题研究》从“遗弃”“伤害”“诉讼”“销毁”四个角度对日本侵华战争中遗弃的化学武器进行了实证研究,对遗弃的过程、伤害的类型、诉讼的推进以及各方推动销毁的努力做了具体分析研究,对日军毒气战做了纵深剖析,全面展现了罪恶的化学武器给人类带来的创伤,是本领域新、全面的研究成果。21世纪以来,侵华日军毒气伤害事件仍然时有发生,故而《伤害仍在继续:侵华日军遗弃化学武器问题研究》不仅是对历史的梳理和反思,也为毒气战遗留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史实依据。
作者简介
高晓燕,女,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硕士生导师。黑龙江省级领军人才梯队——东北史学科带头人,省级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中青年专家,获黑龙江省文化名家称号。主要从事中国东北史、中日关系史研究。著有《东北沦陷时期殖民地形态研究》《日军遗弃化学武器——中国受害者的控诉》《施毒与清毒——战时化学战及战后化学武器的处理》《东宁要塞》等。
目录
一、遗弃
(一)侵华日军的化学战
(二)战败时日军遗弃化学武器
(三)战后初步处理
二、伤害
(一)散落民间的毒弹伤害
(二)埋藏地下的毒剂伤害
(三)江河里发现毒弹
(四)21世纪以来的毒气伤害事件
三、诉讼
(一)提起诉讼——最初的觉醒
(二)漫长的诉讼过程
(三)中日律师的不懈努力
四、销毁
(一)国际社会推动化武销毁
(二)日遗化武销毁进程
(三)日本国内清毒形势严峻
(四)世界性的毒气问题
附:日军在华化学战大事记
主要参考文献
精彩书摘
《伤害仍在继续:侵华日军遗弃化学武器问题研究》:
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本开始了全面的侵华战争。随着战争规模的扩大,日本国内的军需工业迅速发展,各兵工厂日夜不停地生产,把大量武器弹药运往中国战场。据统计,日本国内的兵工厂生产量和人数在一年中都扩大了3倍。由于战争一开始,日本大本营就把化学部队派往中国,开始对中国军队和平民使用化学武器,所以大久野岛的毒气生产规模也迅速扩大。
日本共同通讯社的记者辰巳知司一直在关注和追究日本军队的化学战的战争责任,在他写的《被掩盖的“广岛”》中记载,大久野岛的员工人数在卢沟桥事件后,由当年9月的194人,急增至10月的1009人,毒气生产进入了最盛时期。日本整个兵工产业的产值就达1亿7600万日元。比上一年的6255万日元一举增加了3倍。全体员工人数(直接生产工和间接生产工总和)由前一年的20467人,增加到88124人。兵工厂当局同年确定了积极地扩大作业的方针,在各个兵器制造所开始了彻夜作业和女工夜间作业。根据这一方针,在骤增的大久野岛的员工人数中,女性员工增加显著。
在大久野岛,从1937年中日战争开始两年间是使用工人的第一次高峰期,1941年太平洋战争开始后,再一次大量雇用工人。……1938年通过国家总动员法动员的家庭主妇数量显著上升。1941年雇用者激增是由于强化国家动员法而发布了征用令,同年10月20日强制性地征用360人次,征用者大部分当时还是16岁左右的未成年人。这年12月,太平洋战争开始,战火从中国扩大到亚洲地区。青年男子被征人军队,兵器生产现场的员工雇用对象就扩展到了女性,甚至未成年者也被强制征用。因此,从大久野岛工厂的工人情况就能了解实行国家总动员体制的实际状态。
通过由广岛大学医学部对被害者健康调查统计,搞清了当年从业人员的确切情况,即到1944年(昭和19年)以前,到毒气工厂工作的人约有3700人,从事毒气疏散作业等工作的动员学生、女子挺身队员、妇女会员约1900人,从事战后处理和其他工作的约1000人。
在忠海兵器制造所最早制造的毒剂之一是芥子气,这种毒剂的制造车间位于岛的中部偏西南的地方,代号为A4车间与A2车间。A4车间是最早开工的,用法国方式制造芥子气(黄1号乙),初期日产几百公斤,到1937年已经装备了日产3吨的大型设备,这个车间也成为岛上最大的车间之一。A2车间是用德国方式制造芥子气(黄1号甲),1937年开始生产,开工后就昼夜不停地运转,车间里通风不畅.总是湿漉漉的。工人们整日同毒剂打交道,尽管有防毒面具,仍然难以摆脱毒剂的污染。时间长了,工人的皮肤都成了黑褐色,有的地方发生了溃疡。芥子气制造出来后是黑褐色的液体,因为是脂溶性的,一旦沾到人体上,就会透过皮肤或黏膜的表层侵入到细胞内,杀死细胞。受伤后皮肤上首先出现红斑,继而出现像烫伤似的水泡,进而破裂形成溃疡和感染。这种溃疡和糜烂很难治疗,即使治疗后,也会在皮肤上留下痕迹,被称作“毒气斑”。人吸进这种毒剂散发出的气体后,呼吸和消化系统就会出血和溃疡,有生命危险,对人体的致死浓度为0.10PPM/30分钟,被称为“毒气之王”。
路易氏气是一种毒性更为强烈的糜烂型毒剂,是本来呈微黄色带有黏性的液体,发出一种令人呕吐的臭味。这种毒剂沾到身上后使人感到钻心的疼痛,进而影响呼吸系统而使人死亡。它的致死浓度为0.005PPM/30分钟,是芥子气的20倍,所以又被称为“死亡之露”。在大久野岛上,制造路易氏气的A3车间是第二大车间,安装着日产3吨的设备,制造出来后立即装入容量为50公斤或20公斤的铁罐中,这种罐是由两层金属制成的,外层是铁,内层是铅。罐子都贮藏在岛的东、西部靠近码头的两座仓库中。
……
前言/序言
目前,日本政府对侵略历史没有正确认识,中国及亚洲各国政府纷纷敦促日本正视、反省历史,承担战争责任。侵华日军化学战和遗弃化学武器问题是二战后中日之间没有彻底解决的遗留问题之一,关系到今后中日关系的发展,更直接关系到中国的环境污染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这一问题,既是重要的历史问题,又是急迫的现实问题。
笔者自1992年开始研究侵华日军遗弃化学武器问题,1993年在吉林省敦化市郊调查第一位日遗毒弹受害者,至今已25年。20多年来,一直关注着关于日军遗弃化学武器伤害问题,做了大量的实地调查,寻访毒气受害者,获取第一手资料,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形成了这样一部研究著作,希望通过揭露日本侵华罪行,揭示战后遗留问题,抨击日本掩盖侵略罪行、罔顾历史事实的做法,对今天的中日关系研究起到借鉴作用。
这一课题的另一种意义,在于对日本青年人的教育。一次与日本学者的共同实地考察中,有一位日本青年面对那么多的受害者,竟怀疑遗留毒弹的真实性,而去找另外的什么“证据”。这种态度代表了一部分日本人,尤其是一些战后长大的青年人,他们所受的教育是被歪曲的历史,所以他们站在狭隘的民族主义立场上,不相信中国人提出的证词。这更说明这项工作的艰巨性和现实意义。
伤害仍在继续:侵华日军遗弃化学武器问题研究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