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本经续疏》,清·邹澍撰,共六卷,载药142种。是继《本经疏证》之后依原书体例补充撰著而成。全文以《神农本草经》为经,以《名医别录》《唐本草》《本草图经》为纬,兼取《伤寒论》《金匮要略》《千金方》《外台秘要》等古方互相印证,逐味详释,以《本经》原文分析古方的应用,以经方药物配伍理论注疏《本经》的内容,其间或以自己的临床经验加以佐证。。此次整理以清道光二十九年己酉(1849)初刻本为底本。
目录
卷一
石钟乳
黄精
菖蒲
菟丝子
牛膝
茺蔚子
车前子
木香
远志
龙胆
石斛
巴戟天
赤箭
卷柏
蓝实
络石
蒺藜子
肉苁蓉
卷二
续断大小蓟根大蓟
漏卢
营实
丹参
茜根
兰草
忍冬
地肤子
杜若豆蔻肉豆蔻白豆蔻
沙参
石龙刍
薇衔
槐实槐花
枸杞
琥珀
榆皮
楮实
五加皮
蔓荆实
辛夷
卷三
桑上寄生
杜仲
女贞实
鸡舌香丁香
沉香
麝香
牛黄
白胶
龟甲
桑螵蛸
石决明
蠡鱼鲤鱼胆
鲍鱼
藕实茎
鸡头实
蓬綦覆盆子
胡麻青蘘
白冬瓜白瓜子
白芥
卷四
磁石
阳起石
铁落
葈耳实
元参
秦艽
白芷
淫羊藿
狗脊
茅根
前胡
白鲜
萆薜
大青
恶实
水萍
地榆
泽兰
高良姜红豆蔻
百部根
蘹香子
姜黄郁金
补骨脂
缩沙蜜益智子
莎草根
霍香
鳢肠
卷五
桑耳
槟榔
乌药
龙眼
卫矛
鹿茸
羚羊角
犀角
虎骨
蚱蝉
乌贼鱼骨
白僵蚕
木瓜实
柿
枇杷叶
稆豆
秫米
蘖米麦蘖穬麦蘖
扁豆
绿豆
韭
假苏
香薷
薄荷
卷六
虎掌
草蒿
青葙子
贯众
何首乌
威灵仙
萹蓄
马兜铃
骨碎补
白附子
夏枯草
马勃
海金沙
楝实
郁李仁
钩藤
獭肝
白颈蚯蚓
鲮鲤甲
苦瓠
精彩书摘
《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本经续疏》:
狗脊
味苦、甘,平、微温,无毒。主腰背强,关机缓急,周痹,寒湿膝痛,颇利老人,疗失溺不节,男子脚弱,腰痛,风邪淋露,少气,目闇,坚脊,利俯仰,女子伤中,关节重。一名百枝,一名强膂,一名扶盖,一名扶筋。生常山川谷,二月、八月采根,暴干。萆薜为之使,恶败酱。
狗脊根黑色,长三四寸,大两指许,或有金黄色毛,或有硬黑须簇之。大似狗之脊骨,肉青绿色,苗尖细碎,青色,高一尺以来,叶两两对生,正似大叶蕨,又似贯众,叶细而有齿,面背皆光。参《图经》《纲目》。
凡兽之脊,负重者,坳贴而不挠;行远者,平挺而矢发绝;有力者,穹突而倾前。狗则便儇①狡捷之尤也,故其脊坳突随时,折旋任意,奔窜则挺,捕逐则倾,回转如风,蹲起如浪,乃草之根有以似其形,则能通关节可知矣。黑主肾,青主肝,肾者作强之本,伎巧所由出;肝者罢极之本,屈伸所由发。相连而周运一身,出于下者为坚强,出于上者为便捷,乃草根之皮肉有以似其色,则能利机括可知矣。人之脊为骨之长,凡骨之屈伸以节,节之能屈伸以脱,脱则屈伸之机括究在筋而不在骨,惟脊寸寸有节,节皆不脱,仍能屈伸,是骨也而含筋之用,为一身关机之所属。狗脊者,皮黑肉青绿,律以肝主筋、肾主骨之义,绝似骨含筋用。周痹者,风寒湿之气,内不在脏,外未发于皮,致真气不能周也,故其治在刺法,则痛从上下者,先遏其下,后脱其上;从下上者,先遏其上,后脱其下,是截其流以探其源。狗脊之所治,腰背强,是其源;关机缓急、寒湿膝痛,是其流。关机缓急,所谓左缓右急、右缓左急者也;寒湿膝痛,所以别湿热膝痛、风湿膝痛也。夫众痹之痛各在其处,更发更止,更起更居,以右应左,以左应右,是以不得为周,今曰“关机缓急”,则非以右应左、以左应右矣,日“寒湿膝痛”,则必更发更止、更起更居,各在其处矣。故“关机缓急”冠于“周痹”之前,而“寒湿膝痛”系于“周痹”之后,以明寒湿膝痛之非周痹,惟关机缓急乃为周痹,而腰背强,则狗脊之主证,为两病之所均有也。此《本经》之最明析周详,遥应《灵枢·周痹篇》,黍铢无漏者也。虽然,味苦气平,则性专主降,惟其苦中有甘,平而微温,乃为降中有升。降中有升,是以下不能至地,本专主降,是以上不能至天,而盘旋于中下之际,为活利之所凭藉,非补虚,亦非泄邪,有邪者能活利,无邪者亦能活利,是以“颇利老人”句着于周痹膝痛两证之外,以见其不专治邪耳!其《别录》以疗失溺不节,更治男女有异,何也?盖溺虽出于膀胱,而启闭由于肾,启闭之以时,犹关节之以利,利者过利,必有不利者过于不利;利者以时,则不利者利矣。所以然者,肾固主藏五脏六腑之精而敷布于周身百节者也,故以启闭之机关,可验屈伸之机关;以屈伸之机关,可揣启闭之机关。用是知狗脊所治之失溺不节,必机关有倔强之萌者矣。治痿者独取阳明,阳明者主宗筋,宗筋主束骨而利机关,病涉宗筋,男女自应有别,脚弱俯仰不利,痿之似而缓急之根;关节重,则痹之似而亦缓急之根,其源于湿一也。特宗筋纵者,其病也疾;宗筋缩者,其病也徐。
……
前言/序言
中医药古籍是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中医学传承数千年的知识宝库,凝聚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法、生命理论和医疗经验,不仅对于传承中医学术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更是现代中医药科技创新和学术进步的源头和根基。保护和利用好中医药古籍,是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医学术的必由之路,事关中医药事业发展全局。
1949年以来,在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推动下,开展了系统的中医药古籍整理研究。1958年,国务院科学规划委员会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在北京成立,负责指导全国的古籍整理出版工作。1982年,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召开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会议,制定了《古籍整理出版规划(1982-1990)》,卫生部先后下达了两批200余种中医古籍整理任务,掀起了中医古籍整理研究的新高潮,对中医文化与学术的弘扬、传承和发展,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产生了不可估量的深远影响。
2007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古籍保护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进一步加强古籍整理、出版和研究利用,以及“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2009年《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要“开展中医药古籍普查登记,建立综合信息数据库和珍贵古籍名录,加强整理、出版、研究和利用”。《中医药创新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强调继承与创新并重,推动中医药传承与创新发展。
2003~2010年,国家财政多次立项支持中国中医科学院开展针对性中医药古籍抢救保护工作,在中国中医科学院图书馆设立全国唯一的行业古籍保护中心,影印抢救濒危珍本、孤本中医古籍1640余种;整理发布《中国中医古籍总目》;遴选351种孤本收入《中医古籍孤本大全》影印出版;开展了海外中医古籍目录调研和孤本回归工作,收集了11个国家和2个地区137个图书馆的240余种书目,基本摸清流失海外的中医古籍现状,确定国内失传的中医药古籍共有220种,复制出版海外所藏中医药古籍133种。2010年,国家财政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设立“中医药古籍保护与利用能力建设项目”,资助整理400余种中医药古籍,并着眼于加强中医药古籍保护和研究机构建设,培养中医古籍整理研究的后备人才,全面提高中医药古籍保护与利用能力。
在此.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成立了中医药古籍保护和利用专家组和项目办公室,专家组负责项目指导、咨询、质量把关,项目办公室负责实施过程的统筹协调。专家组成员对古籍整理研究具有丰富的经验,有的专家从事古籍整理研究长达70余年,深知中医药古籍整理研究的重要性、艰巨性与复杂性,履行职责认真务实。专家组从书目确定、版本选择、点校、注释等各方面,为项目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专业指导。
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本经续疏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