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養生類纂/中國古醫籍整理叢書》22捲,又名《雜纂諸傢養生至寶》、《養生延壽書》、《養生雜纂》。宋·周守忠編撰,成書於南宋嘉定13年(1220)。書中對南宋前220餘種古籍中的養生學思想、理論、技術、方法等內容進行瞭係統梳理、歸納和分類,分列為養生總敘、天文、地理、人事、屋寓、服章、食饌、羽禽、毛獸、鱗介、米榖、果實、果蔬、草木、服餌等部。資料豐富,繁簡得宜,條理清晰,導引、適時、起居、食療、服藥等具體方法靡不俱備,切於實用。書後附作者另一部養生書籍《養生月覽》2捲,可供讀者按月查詢養生方法。
《養生類纂/中國古醫籍整理叢書》乃集南宋前養生學成就之大成者,此次整理以明成化10年(1474)錢塘謝熲刻本為底本。
目錄
捲第一
養生部一
總敘養生上
捲第二
養生部二
總敘養生中
捲第三
養生部三
總敘養生下
捲第四
天文部
天
日月
星
雲漢
風雨
虹霓
霧
露
霜
雪
雹
雷
熱寒
捲第五
地理部
地
山
江河
水
冰
捲第六
人事部一
身體
涕唾
汗
嚏
便尿
行
立
……
捲第七
捲第八
捲第九
捲第十
捲第十一
捲第十二
捲第十三
捲第十四
捲第十五
捲第十六
捲第十七
捲第十八
捲第十九
捲第二十
捲第二十一
捲第二十二
附養生月覽
校注後記
精彩書摘
《養生類纂/中國古醫籍整理叢書·養生11》:
養生部二
總敘養生中
養生大要,一日嗇①神,二日愛氣,三日養形,四日導引,五日言語,六日飲食,七日房室,八日反俗,九日醫藥,十日禁忌。過此以往,義可略焉。《養生集敘》
人不欲使樂,樂人不壽。但當莫強為力所不任,舉重引強,掘地苦作,倦而不息,以緻筋骨疲竭耳。然勞苦②勝於逸樂也,能從朝至暮,常有所為,使之不息乃快。但覺極,當息,息復為之。此與導引無異也。夫流水不腐,戶樞不朽者,以其勞動數故也。飽食不用坐與臥,欲得行步,務作以散之。不爾,使人得積聚不消之疾,及手足痹蹶、麵目黧皺,必損年壽也。《養生延命錄》
先除欲以養情,後禁食以存命。是知食胎氣,飲靈元,不死之道,返童還年,此蓋聖人之所重也。《太清中黃真經》
我命在我,保精愛氣,壽無極也。《仙經》
無勞爾形,無搖爾精,歸心靜默,可以長生。同上
一陰一陽謂之道,三元二閤謂之丹,溯流補腦謂之還,精化為氣謂之轉。一轉一易一益,每轉延一紀③之壽,九轉延一百八歲。同上
陰陽之道,精液為寶,謹而守之,後天而老。同上
子欲長生,當由所生之門,遊處得中,進退得所,動靜以法,去留以度;可以延命而愈疾矣。同上
以金理金,是為真金;以人理人,是為真人。人常失道,非道失人;人常去生,非生去人。要常養神,勿失生道,長使道與生相保,神與生相保,則形神俱久矣。同上
故性命之限,誠有極也;嗜欲之性,固無窮也。以有極之性命,逐無窮之嗜欲,亦自斃之甚①矣。《元氣論》
德以形為車,道以氣為馬,魂以精為根,魄以氣為戶。形勞則德散,氣越則道叛,精消魂散,氣動③魄微。是以靜形愛氣,全精寶視,道德凝④密,魂魄固守。《雲笈七簽》
夫⑤長生久視,未有不愛精保氣能緻之。陰丹內禦之道,世莫得知。雖務於氣,而不解絕情欲,亦未免殃矣。《切真先生服內元氣訣法》
天地以生成為德,有生所甚重者身也。身以安樂為本,安樂所以緻者,以保養為本。世之人必本其本,則本必固。本既固,疾病何由而生?夭橫何由而至?此攝生之道,無逮⑥於此。夫草木無知,猶假灌溉。矧⑦人為萬物之靈,豈不資以保養?然保養之義,其理萬計,約而言之,其術有三:一養神,二惜氣,三堤①疾。忘情去智,恬惔虛無,離事全真,內外無寄。如是則神不內耗,境不外惑,真一不雜,神自寜矣,此養神也;抱一元之本根,固歸真之精氣,三焦定位,六賊忘形,識界既空,大同斯契,則氣自定矣,此惜氣也;飲食適時,溫涼閤度,齣處無犯於八邪,寤寐不可以勉強,則身自安矣,此堤疾也。三者甚易行,然人自以謂難行而不肯行。如此,雖有長生之法,人罕敦尚,遂至永謝。是以疾病交攻,天和頓失,聖人憫之。《本草衍義總論》
夫安樂之道,在能保養者得之。況招來和氣之藥少,攻決②之藥多,不可不察也。是知人之生須假保養,無犯和氣,以資生命。緣③失將護,便緻病生。苟或處治乖方,鏇見顛越。防患須在閑日,故日:安不忘危,存不忘亡。此聖人之預戒也。同上
攝養之道,莫若守中,守中則無過與不及之害。《經》日:春鞦鼕夏,四時陰陽,生病起於過用。蓋不適其性而強雲為,逐強處即病生。五髒受氣,蓋有常分,用之過耗,是以病生。善養生者,既無過耗之弊,又能保守真元,何患乎外邪所中也?故善服藥,不若善保養;不善保養,不若善服藥。世有不善保養,又不善服藥,倉卒病生,而歸咎於神天。噫!是亦未常思也,可不謹歟?同上。
……
前言/序言
中醫藥古籍是傳承中華優秀文化的重要載體,也是中醫學傳承數韆年的知識寶庫,凝聚著中華民族特有的精神價值、思維方法、生命理論和醫療經驗,不僅對於傳承中醫學術具有重要的曆史價值,更是現代中醫藥科技創新和學術進步的源頭和根基。保護和利用好中醫藥古籍,是弘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傳承中醫學術的必由之路,事關中醫藥事業發展全局。
1949年以來,在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推動下,開展瞭係統的中醫藥古籍整理研究。1958年,國務院科學規劃委員會古籍整理齣版規劃小組在北京成立,負責指導全國的古籍整理齣版工作。1982年,國務院古籍整理齣版規劃小組召開全國古籍整理齣版規劃會議,製定瞭《古籍整理齣版規劃(1982-1990)》,衛生部先後下達瞭兩批200餘種中醫古籍整理任務,掀起瞭中醫古籍整理研究的新高潮,對中醫文化與學術的弘揚、傳承和發展,發揮瞭極其重要的作用,産生瞭不可估量的深遠影響。
2007年《國務院辦公廳關於進一步加強古籍保護工作的意見》明確提齣進一步加強古籍整理、齣版和研究利用,以及“保護為主、搶救第一、閤理利用、加強管理”的方針。2009年《國務院關於扶持和促進中醫藥事業發展的若乾意見》指齣,要“開展中醫藥古籍普查登記,建立綜閤信息數據庫和珍貴古籍名錄,加強整理、齣版、研究和利用”。《中醫藥創新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強調繼承與創新並重,推動中醫藥傳承與創新發展。
2003~2010年,國傢財政多次立項支持中國中醫科學院開展針對性中醫藥古籍搶救保護工作,在中國中醫科學院圖書館設立全國唯一的行業古籍保護中心,影印搶救瀕危珍本、孤本中醫古籍1640餘種;整理發布《中國中醫古籍總目》;遴選351種孤本收入《中醫古籍孤本大全》影印齣版;開展瞭海外中醫古籍目錄調研和孤本迴歸工作,收集瞭11個國傢和2個地區137個圖書館的240餘種書目,基本摸清流失海外的中醫古籍現狀,確定國內失傳的中醫藥古籍共有220種,復製齣版海外所藏中醫藥古籍133種。2010年,國傢財政部、國傢中醫藥管理局設立“中醫藥古籍保護與利用能力建設項目”,資助整理400餘種中醫藥古籍,並著眼於加強中醫藥古籍保護和研究機構建設,培養中醫古籍整理研究的後備人纔,全麵提高中醫藥古籍保護與利用能力。
養生類纂/中國古醫籍整理叢書·養生11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