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个体价值论

思想政治教育个体价值论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2025


简体网页||繁体网页
付安玲 著



点击这里下载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发表于2025-01-11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图书介绍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ISBN:9787010192772
版次:1
商品编码:12348879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8-04-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39
字数:26200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图书





图书描述

内容简介

  思想政治教育在满足人的精神需要、激发人的精神动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中演绎着自身对于个体的价值逻辑。个体价值与社会价值密不可分,共同构成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体系。《思想政治教育个体价值论》立足于哲学价值论视角,以价值概念为问题切入点,以“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价值是可能的”为前提假设和逻辑主线,以历时性和现实性结合的方法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价值进行历史梳理和现实反思,对其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进行批判考察,对其表现形态和新的发展进行系统整合,力求挖掘出个体价值何以可能的核心要件,进而论证和探索思想政治教育个体价值实现的原则和路径,并对此进行客观评价。

作者简介

  付安玲,山东青州人。2006年硕士毕业于浙江大学法学院,2016年博士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师从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创始人之一张耀灿教授。现任山东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前沿问题研究。近年来撰写的《大数据助力网络意识形态治理及提升路径》等10余篇文章发表于《马克思主义研究》《思想理论教育导刊》等学术期刊,其中CSSCI来源期刊9篇、北大核心2篇,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3篇。主持和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和省部级项目10多项。

目录


导论
一、问题提出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路径
四、分析框架

第一章 思想政治教育个体价值界说
第一节 思想政治教育个体价值的科学内涵
一、思想政治教育个体价值的内在规定
二、思想政治教育个体价值相关概念辨析
第二节 思想政治教育个体价值的类型
一、物质价值和精神价值
二、潜在价值和显在价值
三、工具价值和目的价值
四、认知价值和发展价值
第三节 思想政治教育个体价值的特征
一、多样性与特殊性凸现
二、超前性与滞后性共生
三、有效性与有限性同在
第四节 思想政治教育个体价值的本质
一、思想政治教育个体价值的主体与客体
二、思想政治教育个体价值的本质在于客体主体化

第二章 思想政治教育个体价值的历史演进与现实反思
第一节 思想政治教育个体价值的历史考察
一、西方思想政治教育个体价值的发展与嬗变
二、中国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个体价值的争辩与追求
三、中西方思想政治教育个体价值的批判与超越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个体价值的人学解读
一、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个体价值的奠基与萌生
二、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个体价值的演进与勃兴
三、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个体价值的发展与创新
第三节 思想政治教育个体价值的现实反思
一、现代社会发展悖论导致个体生存方式和价值观念变化
二、思想政治教育个体价值是对现实的积极回应

第三章 思想政治教育个体价值的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
第一节 思想政治教育个体价值的理论基础
一、人的需要理论
二、人的本质理论
三、人的主体性学说
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学说
第二节 思想政治教育个体价值的唯物史观确证
一、思想政治教育个体价值的逻辑起点——现实的个人
二、思想政治教育个体价值的根本目标——每个人的自由全面
发展
三、思想政治教育个体价值的实现之路——每个人的解放
第三节 思想政治教育个体价值的实践依据
一、人的主体性发展的需要
二、人的多样化发展的需要
三、人与社会协调发展的需要

第四章 思想政治教育个体价值的三种样态及新发展
第一节 个体存在的三个维度
一、个体的生命存在维度
二、个体的社会存在维度
三、个体的精神存在维度
第二节 思想政治教育个体价值的三种样态
一、思想政治教育在个体的生命存在维度具有的价值
二、思想政治教育在个体的社会存在维度具有的价值
三、思想政治教育在个体的精神存在维度具有的价值
第三节 大数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个体价值的新发展
一、准确把握大数据的科学内涵
二、大数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个体价值的新境遇
三、思想政治教育对个体数字化生存的新价值

第五章 思想政治教育个体价值的实现
第一节 思想政治教育个体价值实现的原则
一、方向性原则
二、主体性原则
三、整体性原则
四、发展性原则
五、层次性原则
第二节 思想政治教育个体价值实现的层次性和标志
一、思想政治教育个体价值实现的层次性
二、思想政治教育个体价值实现的标志
第三节 思想政治教育个体价值实现的路径
一、思想政治教育个体价值的遮蔽
二、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个体价值实现的路径选择

第六章 思想政治教育个体价值的评价
第一节 思想政治教育个体价值评价的主体与客体
一、思想政治教育个体价值评价的主体
二、思想政治教育个体价值评价的客体
第二节 思想政治教育个体价值评价的原则和标准
一、思想政治教育个体价值评价的原则
二、思想政治教育个体价值评价的标准
第三节 思想政治教育个体价值评价的方法
一、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相结合
二、绝对评价与相对评价相结合
三、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
四、整体评价与个性评价相结合
五、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
结束语 思想政治教育个体价值在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中“贴地飞翔”
参考文献
后记

精彩书摘

  《思想政治教育个体价值论》:
  从唯物史观的角度来看,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表现,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也不尽相同。历史上,人们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形态功能的过分倚重,导致其“维护阶级统治”的工具价值,消弥了其本身内含的“促进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目的价值,甚至一度沦为“阶级斗争的牺牲品”。在我党的历史上,思想政治教育也曾一度成为“党的一切工作的生命线”,被寄予“统率”“灵魂”等价值期待,这种认识上的绝对化,忽视了思想政治教育对人的发展的本原意义和内在价值,导致党思想政治工作的严重失误。为此,邓小平曾痛心指出,“十年最大的失误是教育,这里我主要是讲思想政治教育”①。而在现代社会,日益高扬的物质利益价值取向,将物质财富的创造与积累、政治秩序的维护与增强同人类社会的发展与命运等同,却唯独把人贬低为创造物质财富的单纯手段和工具,抹杀了每个人自由全面发展的终极意义。针对这种现象,法国经济学和社会学家佩鲁进行了深刻反思,他在《新发展观》一书中写道,发展的核心问题在人,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使人本身获得全面发展。②迈尔斯也指出,以人为中心的社会发展,有利于社会各成员的发展。③从唯物史观的角度来透视,这是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存在的,事实制约价值和应然创造实然的矛盾运动。思想政治教育只有在这种矛盾运动中,兼顾好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的平衡和辩证统一,才能发挥其对于社会和个人的完整价值。对此,张耀灿教授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形态性是不言而喻的,但又并非只有意识形态性,也有非意识形态性即全人类性的一面,毕竟思想政治教育也和道德文化相似或一样,是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方式。因此,既应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形态功能,又要重视和充分发挥其对人的发展功能,将二者统一起来”④。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教育实践活动,它以培育人的道德品质、人文精神和政治素养为主要内容,引导智育和体育的发展,以此来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但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既不是指人类,也不是指某个人,而是指“每个人”。强调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并不等于否定集体主义。《共产党宣言》强调“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条件”①。可见,集体离开了个人只能是抽象的集体,是一种“虚幻的共同体”;否定个人的集体主义只能是一种把“抽象的集体”置于个人之上,用“集体”的名义否定个人利益的抽象的集体主义。忽视个体价值和利益,只会挫伤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利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无视个体的民主权利,将不利于社会主义的民主建设,并最终丧失社会主义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对此,俞吾金先生曾追问:“如果一个集体不以维护所有个体的生命、权利和利益作为自己存在的宗旨,相反还要靠个人的生命权利和利益来滋养的话,这样的集体的存在具有合法性吗?难道抽象的集体比具体的生命、权利和利益具有更重要的存在价值吗?”②马克思主义认为,“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全面发展的条件”,可见,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价值是其社会价值实现的条件,在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中地位更基础。社会发展既依赖于人又为了人,人是社会发展的核心,社会价值的实现取决于是否指向人的发展这一根本目标。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塑造人的思想和灵魂的精神实践活动,坚持什么样的价值目标,就意味着把人塑造成什么样的人,将人的精神境界提升到一个怎样的境界。思想政治教育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就意味着以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立场和价值追求为指导,即把“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作为最高价值目标。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价值以实现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目标,不是满足于一己之私或着眼于眼前利益,而是着眼于“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承认思想政治教育个体价值在个人生活中的这种根本目的性,其实质和前提就是承认个体本身的主体性,即个体精神生活的丰富性和自身发展的全面性。个人作为一种处于社会中的生命存在个体,具有不断发展的理性和意义等精神方面的需要,基于这种动态变化的需要基础上的“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目标也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动态过程,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社会中每个人的发展程度和全面发展的个人的数量代表了每个人所处的社会的发展程度。
  ……

前言/序言

  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强调要坚持“立德树人”这一中心环节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思想政治教育“立德树人”价值的实现,离不开对人的问题的关注。唯物史观认为,个体是组成社会有机体的基础和细胞,社会是个体实践活动的总和。思想政治教育面对的首先是一个个处于社会关系中发展变化着的“现实的个人”,“现实的个人”构成了思想政治教育个体价值的逻辑起点。有人针对这一选题曾提出过这样的疑问,说“现代社会都个人主义泛滥了,怎么还能研究个体价值”?提出这一质疑的人本身就是对思想政治教育个体价值的误解。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个体价值并不代表提倡个人主义,恰恰相反,正是因为当今社会中的个人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物质世界的极端丰富与精神世界的极度贫困,传统道德的解构和断裂的加剧与新价值的重构和整合的缺失,西方价值观的强势渗透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黯然失语,个人主义的泛滥与集体主义的缺位的矛盾日益突出。处于种种撕裂状态中的个体,需要思想政治教育能够为自己释疑解惑、解决精神世界的矛盾和价值观的冲突,完善道德品质、构建精神家园;期待思想政治教育能够深入人的内心、触及人的灵魂、关注人的成长、丰富人的精神世界;特别是在当今社会,信息化、大数据等科技进步,为人们的发展提供便利的同时,也使数字化生存中的每个人面临新的困惑,思想政治教育在大数据时代应当如何为个体释疑解惑,如何帮助个体适应数字化生存方式,克服人的虚无存在、提升人的“幸福感”“获得感”等,这些都是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重大现实问题。因此,思想政治教育个体价值这一选题有鲜明的时代感和强烈的现实针对性,其研究的现实意义重大。
  付安玲撰写的专著以价值论为理论分析工具,立足于当代社会中人的发展困境以及大数据时代人的数字化存在的现实,以历史探源和现实反思为论证前提,建基于思想政治教育与马克思主义人学和现实问题的理论关联与现实关系,深入分析了思想政治教育在个体的生命存在、社会存在和精神存在三个层面的价值表现,并尝试探讨大数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对个体数字化生存的新价值;针对个体自身发展的差异性和价值实现程度不同,将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价值在纵向上划分为四个层次: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唤醒应有的价值理性、达成高度的价值自觉和实现全面的价值自由。四个层次相互渗透、相辅相成、不可分割,是从感性到理性,从自发到自觉,从内化到外化、从必然到自由的过程;深入分析了思想政治教育个体价值弱化的深层原因。指出了以往不少研究成果只是从个体价值被忽视的现象出发,经验地得出应当重视个体价值,却没有从哲学意义上探寻其根本原因在于人们在认识论上将价值问题等同于事实问题,导致在方法论上把本来应该关注人的个性和主体性的思想政治教育,等同于科学主义的教育,采取标准化、“去个性化”的方法,必然导致思想政治教育的“人学空场”。上述观点,大多是作者在写作过程中进行的首次探讨,也是本专著的创新点所在。
  付安玲是我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指导的第一位博士生,该专著是在她的博士学位论文基础上修改而成的。她在考虑论文选题时,从我提供的几个选题中,选中思想政治教育个体价值论,准备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到底在什么样的意义上体现了个体价值,该如何厘清思想政治教育个体价值的科学内涵,思想政治教育应当具有哪些价值,这些价值内在关系如何,特别是在信息技术革命大发展,大数据、自媒体等信息技术大进步的时代,思想政治教育之于信息社会大潮中的个体,对于他们的数字化生存又具有怎样的价值,怎样去构建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价值。我非常欣慰,同时也有几分担心。欣慰的是,个体价值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理论研究值得关注的方面,特别是在当今社会,人的发展问题面临严峻考验的这一特殊时代背景下,以此为主题进行研究,无疑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重大现实意义。
思想政治教育个体价值论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思想政治教育个体价值论 mobi 下载 pdf 下载 pub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思想政治教育个体价值论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5

思想政治教育个体价值论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用户评价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思想政治教育个体价值论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5


分享链接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链接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