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集体性同场对抗项目竞技能力及其演化路径:基于自组织理论视角/中国体育博士文丛》从自组织理论视角出发,在综合析集体性同场对抗项目竞技能力系统的基础上,深入研究了集体性同场对抗项目竞技能力自组织的属性和特点,分析了集体性同场对抗项目竞技能力自组织的动力和动力机制,得出集体性同场对抗项目竞技能力自组织系统内部诸要素相互作用、相互竞争、相互协调形成的耦合效应不断驱动竞技能力自组织系统由无序向有序、由低级有序向高级有序的演化进程就是集体性同场对抗项目竞技能力在不断地涨落中实现超过的过程。
内容简介
《集体性同场对抗项目竞技能力及其演化路径:基于自组织理论视角/中国体育博士文丛》以集体性同场对抗项目竞技能力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相结合,逻辑推演与访问调查相结合,采用文献研究、专家访谈、问卷调查、田野调查、特尔斐、数理统计、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研究了集体性同场对抗项目的竞技能力系统和竞技能力实现路径。论文分为三个部分。首先,基于系统科学和自组织理论,我们从四个方面分析了集体性同场对抗项目的竞技能力系统,从两个方面阐述了集体性同场对抗项目的竞技能力系统的自组织属性。其次,基于自组织理论,我们从两个方面探讨了集体性同场对抗项目竞技能力自组织的动力合成。最后,我们在自组织理论框架下研究了集体性同场对抗项目竞技能力自组织演化的实现路径。
作者简介
王法涛.男,山东潍坊人,博士,毕业于北京体育大学,现为北京联合大学副教授。近年来主要从事运动训练理论研究和户外运动研究与教学,近年参写、参编著作、教材3部;参与完成国家社科项目1项.主持委办级项目1项,校级项目2项;在《中国体育科技》《北京体育大学学报》《体育文化导刊》《运动》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
内页插图
目录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目的意义
1.3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4 研究步骤和工作计划
2 文献综述
2.1 竞技能力(內涵)定义的演绎
2.2 竞技能力构成要素及其分层
2.3 竞技能力结构模型研究
2.4 有关竞技能力训练与提高的研究
2.5 有关集体性同场对抗项目特征(竞技能力特征)的研究
2.6 自组织理论在体育研究中的运用
3 集体性同场对抗项目竞技能力理论分析
3.1 集体性同场对抗项目竞技能力的意蕴诠释
3.2 集体,性同场对抗项目竞技能力自组织的意蕴诠释
4 集体性同场对抗项目竞技能力自组织的动力合成
4.1 集体性同场对抗项目竞技能力自组织演化动力
4.2 集体,性同场对抗项目竞技能力自组织演化的动力机制
5 集体性同场对抗项目竞技能力自组织演化路径
5.1 集体性同场对抗项目竞技能力自组织的动力生成路径
5.2 集体性同场对抗项目竞技能力自组织进程的有序运行路径
5.3 集体性同场对抗项目竞技能力自组织的超越演化路径
6 研究结论与建议
6.1 研究结论
6.2 建议
6.3 研究不足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前言/序言
1.1选题依据我国集体性同场对抗项目在同际竞技体育领域总体成绩不佳,尤其是足球、篮球项目在世界赛场的表现与“金牌强国”“体育大国”的地位严重不符。实践的表现不佳可能与理论的研究不足有关,只有在认识上准确有深度,才可能在训练上明确有高度。本人在学习与实践观察过程巾,深切地体会到,我国集体性同场对抗项目水平落后关键不是单纯的技术、体能等个体竞技能力冈素问题,而是缺乏将多个个体的竞技能力进行高效“整合”从而涌现出整体竞技能力的有效手段与方法,即是集体性同场对抗项目竞技能力实现路径的问题。近年来,我国集体性同场对抗项目某些单项的突破也证实了这个问题。
运动队的竞技能力尤其是主导竞技能力是决定运动队比赛竞争优劣的核心冈素,运动队比赛竞争优势的建立和巾长期发展都依赖于运动队自身培育和提升的竞技能力水平,这已是当今各国运动训练专家和学者所达成的共识。运动实践过程巾追求的主要目的就是不断提高运动员和运动队的竞技能力,运动训练领域的专家、学者一直致力于运动员竞技能力理论和方法的研究,理论和方法的研究也越来越多地关注于运动员竞技能力发展、提升。研究者已经深刻地认识到,竞技能力是一个由多冈素、多层次组成的复杂系统,竞技能力的获得、发展和提升也是一个复杂的动态过程,是运动训练过程巾诸多因素综合互动的结果。竞技能力各子能力之间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相互促进,许多学者对此也进行了大量理论和实证研究:
目前,训练学领域对竞技能力的研究主要围绕竞技能力内涵、结构要素和结构演化开展的,竞技能力构成要素、竞技能力理论模型和专项运动员竞技能力模型、专项竞技能力训练方法与手段是研究的重点和热点。近年来,竞技能力系统表现出来的环境、行为、功能、边界、状态、过程等典型特征也成为研究的一个方向。为了进一步发展运动员的竞技能力,运动项目的本质特征、制胜规律,针对运动员的个人特点的个案化训练也成为重要的研究领域。经过多年研究,竞技能力定义几经变更和发展,表达更加精练和准确;个体竞技能力构成要素、结构层次划分越来越专项化,更贴近训练实践过程;发展竞技能力的训练方法、手段不仅关注竞技能力各子能力的提升,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到非训练冈素对竞技能力发展的促进作用,现代多学科的科技手段也广泛运用于竞技能力的监测、评价与控制。学者对个体竞技能力、集体竞技能力的认识出现过激烈的碰撞,主流界的认识也出现过反复,这并不能阻挡人们对竞技能力内涵与外延认识的提高。
总之,过去对竞技能力的关注焦点更多地落在运动员个体竞技能力的获得、保持和发展上,集体性同场对抗项目运动队竞技能力并未得到充分的关注,尽管田麦久教授早在1989年就撰义《我国运动训练理论的发展与展望》指出,如何构成和发挥最高水平的集团竞技能力是同场对抗性项群理论研究的重点之一。然而,时至今日,学者对集体性同场对抗项目竞技能力的研究才逐渐增多,如:吴亚初(1995)的《篮球运动集团竞技能力结构初探》;刘一民、王清玉、孙庆祝(1999)的《论集体项目运动队综合制胜力》;张庆春(2005)《同场对抗性集体球类项目球队竞技能力要素分析》;蒋国勤(2006)《集体对抗项目运动队及其竞技能力的系统观》;曹晓东(2008)《足球团队竞技能力——以运动员的视角》。但是,针对集体性同场对抗项目运动队竞技能力及其实现路径的研究依然没有出现,有的研究只是简单提到过,如刘大庆(2000)的《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补偿途径研究》就指出排球队通过战术变化发挥明星运动员竞技能力的辐射作用来提高集体竞技能力。众多实践表明能有效地在运动队内部实现个体竞技能力整合的运动队比那些不能有效整合竞技能力的运动队更具战斗力和竞争力。
集体性同场对抗项目竞技能力及其演化路径:基于自组织理论视角/中国体育博士文丛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集体性同场对抗项目竞技能力及其演化路径:基于自组织理论视角/中国体育博士文丛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