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tera FPGA伴你玩转USB3.0与LVDS/电子设计与嵌入式开发实践丛书

Altera FPGA伴你玩转USB3.0与LVDS/电子设计与嵌入式开发实践丛书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吴厚航 著
图书标签:
  • Altera FPGA
  • USB3
  • 0
  • LVDS
  • 电子设计
  • 嵌入式开发
  • 硬件设计
  • FPGA开发
  • 高速接口
  • 实践教程
  • 设计实例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2491774
版次:1
商品编码:12350827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8-05-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61
字数:417000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Altera FPGA伴你玩转USB3.0与LVDS(电子设计与嵌入式开发实践丛书)主要使用Altera公司的Cyclone Ⅳ FPGA器件(引出自带的LVDS接口)和Cypress公司的USB 3.0控制器芯片FX3,以及一些常见的DDR2存储器、UART电路、扩展接口等,由浅入深地*读者从板级设计、软件工具、相关驱动安装、基础的FPGA实例以及基于FPGA的UART、DDR2、USB 3.0、LVDS传输实例入手,掌握FPGA各种片内资源的应用以及接口时序的设计。

本书基于特定的FPGA开发平台,既有足够的理论知识作支撑,也有丰富的例程进行实践学习,并且穿插着笔者多年FPGA学习和开发过程中的各种经验和技巧。对于希望基于FPGA实现LVDS和USB 3.0开发的工程师,本书所提供的很多实例是很好的参考原型,有助于实现快速系统原型的开发。


目录

目录


Contents


第1章FPGA、USB与LVDS概述


1.1FPGA发展概述


1.2FPGA的优势


1.3FPGA应用领域


1.4FPGA开发流程


1.5USB接口概述


1.5.1USB发展史


1.5.2USB 3.0概述


1.6LVDS接口概述


第2章实验平台板级电路详解


2.1板级电路整体架构


2.2电源电路


2.3FPGA时钟与复位电路


2.3.1FPGA时钟晶振电路


2.3.2FPGA复位电路


2.4FPGA配置电路


2.5FPGA供电电路


2.6DDR2芯片电路


2.7UART芯片电路


2.8LVDS接口与液晶屏背光接口电路


2.8.1差分走线


2.8.2阻抗匹配


2.8.3LVDS和单端信号间的串扰


2.8.4电磁干扰


2.8.5LVDS线缆选型


2.8.6LVDS连接器定义


2.9USB 3.0控制器FX3电路


2.10扩展接口电路


2.11FPGA引脚定义


第3章软件安装与配置


3.1软件下载和许可证申请


3.2Quartus Ⅱ与ModelSim�睞ltera的安装


3.3文本编辑器Notepad++安装


3.4QuartusⅡ中使用Notepad++的关联设置


3.5USB�睟laster的驱动安装


3.5.1Windows XP系统的USB�睟laster安装


3.5.2在Windows 7系统安装USB�睟laster


3.5.3在Windows 8系统安装USB�睟laster


3.6串口芯片驱动安装


3.6.1驱动安装


3.6.2设备识别


3.7USB 3.0控制器FX3的SDK安装


3.8USB 3.0控制器FX3的驱动安装



Altera FPGA伴你玩转USB 3.0与LVDS



第4章第一个例程与FPGA下载配置概述


4.1LED闪烁与PLL配置实例


4.1.1功能概述


4.1.2新建Quartus Ⅱ工程


4.1.3IP核配置——PLL


4.1.4引脚分配


4.1.5闲置引脚设置


4.1.6Verilog代码解析


4.2Altera FPGA配置方式概述


4.2.1AS配置方式


4.2.2PS配置方式


4.2.3JTAG配置方式


4.3基于JTAG的sof文件FPGA在线烧录


4.4基于JTAG的jic文件SPI Flash固化


第5章DDR2、UART以及Nios Ⅱ实例


5.1DDR2控制器集成与读/写测试


5.1.1功能概述


5.1.2IP核配置——片内RAM


5.1.3IP核配置——DDR2控制器


5.1.4DDR2引脚电平设置


5.1.5Verilog代码解析


5.1.6板级调试


5.2UART2USB的Loopback收发实例


5.2.1功能概述


5.2.2Verilog代码解析


5.2.3板级调试


5.3基于最小Nios Ⅱ系统的System ID打印实例


5.3.1Qsys系统概述


5.3.2Qsys工具基本使用


5.3.3Qsys组件添加与互连


5.3.4Qsys系统生成


5.3.5Quartus Ⅱ工程设计实现


5.3.6软件开发工具EDS


5.3.7System ID外设寄存器


5.3.8板级调试


第6章USB 3.0控制器FX3实例


6.1基于FX3内部DMA的USB传输Loopback实例


6.1.1功能概述


6.1.2固件编译与固化文件生成


6.1.3硬件连接与设备识别


6.1.4FX3的USB Boot加载


6.1.5板级调试


6.2FX3的SPI Flash代码固化


6.2.1启动设置


6.2.2SPI Flash固化


6.3基于FX3内部DMA的USB数据吞吐量测试


6.3.1硬件连接


6.3.2FX3的USB Boot加载


6.3.3FX3的基本Streamer功能演示


6.4基于FX3的UVC传输协议实例


6.4.1硬件连接


6.4.2FX3的USB Boot加载


6.4.3UVC设备识别


6.5FX3固件 SlaveFIFO配置修改说明


6.5.1功能概述


6.5.2GPIF Ⅱ Designer开启与工程加载


6.5.3GPIF Ⅱ接口配置与工程编译


6.5.4IDE下固件工程加载


6.5.5IDE下固件工程编译


6.6基于FPGA�睩X3 SlaveFIFO接口的Loopback实例


6.6.1功能概述


6.6.2固件下载


6.6.3FPGA代码解析


6.6.4SignalTap Ⅱ在线逻辑分析仪查看接口时序


6.7基于FPGA�睩X3 SlaveFIFO接口的StreamOUT实例


6.7.1功能概述


6.7.2固件下载


6.7.3FPGA代码解析


6.7.4SignalTap Ⅱ在线逻辑分析仪查看接口时序


6.7.5在Streamer中查看数据吞吐量


6.8基于FPGA�睩X3 SlaveFIFO接口的StreamIN实例


6.8.1功能概述


6.8.2固件下载


6.8.3FPGA代码解析


6.8.4SignalTap Ⅱ在线逻辑分析仪查看接口时序


6.8.5Streamer工具测试数据吞吐量


第7章LVDS收发传输实例


7.1LVDS液晶屏驱动实例


7.1.1功能概述


7.1.2IP核ALTLVDS_TX创建与配置


7.1.3IP核ALTLVDS_TX功能与接口说明


7.1.4代码解析


7.1.5板级调试


7.2基于串口命令帧的LVDS液晶屏测试界面设计


7.2.1设计概述


7.2.2串口控制协议


7.2.3代码解析


7.2.4板级调试


7.3LVDS数据收发实例


7.3.1功能概述


7.3.2IP核ALTLVDS_TX创建与配置


7.3.3IP核ALTLVDS_RX创建与配置


7.3.4位对齐处理


7.3.5代码解析


7.3.6装配说明


7.3.7板级调试


7.4带CRC校验的LVDS数据收发实例


7.4.1功能概述


7.4.2CRC校验基本原理


7.4.3CRC8校验代码生成


7.4.4代码解析


7.4.5装配说明


7.4.6板级调试


参考文献



精彩书摘

本章导读

本章解析HSC开发平台的3个基本实验例程,包括DDR2控制器的集成和读/写测试、UART的Loopback收发实例和搭建Nios Ⅱ处理器系统实现System ID的打印实例。通过这3个例程,读者可以初步掌握基于Altera FPGA的Verilog代码输入设计、IP核配置与集成设计以及Nios Ⅱ处理器系统的搭建和C语言固件设计。

5.1DDR2控制器集成与读/写测试

5.1.1功能概述


本实例对Altera提供的DDR2控制器IP核模块进行读/写操作。每1.78s执行一次DDR2的写入和读出操作。先是从0地址开始遍历,写256×64b数据到DDR2的地址0~1023中; 在执行完写入后,执行一次相同地址的读操作,将读出的256×64b数据写入FPGA的片内RAM中。在Quartus Ⅱ集成的In�睸ystem Memory Content Editor中可以查看片内RAM中规律变化的数据。

本实例系统功能框图如图5.1所示。



图5.1DDR2读/写实例功能框图



5.1.2IP核配置——片内RAM

1. FPGA片内存储器概述

片内存储器是基于FPGA的嵌入式系统中最简单的存储器。因为存储是在FPGA内部完成的,电路板上无须外部连线。FPGA的片内存储器可以根据需求定义存储器的大小、位宽、种类及特殊的片内存储器特性,如DDR模式等。

片内存储器在基于FPGA的嵌入式系统的存储器中具有最高吞吐量和最低反应延时。它的反应延时通常仅为一个时钟周期。通过流水线操作访问存储器,可以使吞吐量达到每个时钟周期进行一次数据处理。

片内存储器的另一个好处是,由于它是在FPGA上直接实现的,无须在板上或电路中进行读/写。使用片内存储器可以节省开发时间和成本。

尽管速度很快,片内存储器在一定程度上却会受到其容量的限制。FPGA可用的片内存储器的数量由所使用的特定FPGA器件决定。

因为多数片内存储器都是易失性的,它在断电后丢失数据。然而,某些片内存储器可以在FPGA配置时自动初始化,相当于提供了一种非易失性的功能。

片内存储器的最佳应用场合包括常见的缓存、点到点的缓存、查找表以及FIFO等。

由于其具有低反应延时,片内存储器在微处理器中作为缓存表现良好。Nios Ⅱ处理器使用片内存储器作为引导和数据缓存。片内存储器有限的容量作为缓存通常不是一个问题,因为缓存本身都相对很小。

低延时的存取也使得片内存储器适用于作为器件间的缓存,即点到点的缓存。它是指处于正常的寻址空间,但与微处理器有专用接口的存储器。这些存储器主要用来实现缓存存储器的高速、低反应延时特性。

针对某些软件编程功能,尤其是数学上的功能,与在软件中进行计算相比,使用查找表存储所有可能的功能结果通常是最快的方法。片内存储器在这方面表现良好,前提是片内存储器的可用容量能够容纳可能的功能结果。

嵌入式系统经常需要管理从一个模块到另一个模块的数据流。FIFO可以在以不同的高速运行着的模块间作为数据缓冲存储器。根据应用程序所需的FIFO的大小,片内存储器可以用作高速和便利的FIFO存储。


前言/序言

Foreword

前言


FPGA技术在当下各种电子设计应用中越来越火热,它的成本虽然还是高高在上,但是给电子系统所带来的不可限量的速度和带宽,以及它在灵活性、小型性方面的优势,越来越为各种对性能要求高、偏重定制化需求的开发者所青睐。而使用LVDS、USB接口进行高速数据传输也是很多大数据采集应用的必备。

因此,笔者结合实际工程项目的需求,为广大开发者量身打造了基于低成本、高性价比的Altera Cyclone Ⅳ FPGA器件+LVDS+USB 3.0的硬件开发平台。基于这个平台,加上本教材的实例讲解,相信可以帮助读者快速地掌握这个原型系统,甚至将其移植应用到具体的项目或产品中。

全书共7章。

第1章阐释FPGA、LVDS和USB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应用背景。

第2章从FPGA开发平台的电路板设计入手,介绍FPGA板级硬件电路设计要点,以及本书配套开发平台的周边外围电路的设计。

第3章讲述开发环境的搭建,包括Altera FPGA集成开发环境Quartus Ⅱ、仿真工具ModelSim、文本编辑器Notepad++、下载器驱动、UART驱动、USB 3.0控制器芯片FX3对应的SDK和驱动安装。

第4章以一个最基本的FPGA实例引领读者掌握一个完整的FPGA开发流程,这也包括了FPGA的下载配置和代码固化操作。

第5章既有开发平台板载的DDR2 SDRAM、UART外设的基础驱动实例,也包含如何搭建一个软核处理器NIOS Ⅱ系统并运行嵌入式软件程序的实例。

第6章集中在USB 3.0控制器芯片FX3相关的实例上,既有单独FX3和PC的USB 3.0传输实例,也有FPGA+FX3和PC之间的USB 3.0数据传输实例。

第7章讲解如何使用FPGA实现LVDS接口应用,包括LVDS液晶屏的驱动、LVDS收发设计以及包含CRC校验的LVDS收发设计。


吴厚航(网名: 特权同学)

2018年1月于上海



《嵌入式系统核心技术解析与实战应用》 内容概述 本书深度剖析了现代嵌入式系统设计与开发中的一系列核心技术,涵盖了从硬件基础到软件架构,再到系统优化与应用拓展的完整链条。全书旨在为读者构建一个坚实而全面的嵌入式系统知识体系,培养其独立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第一部分:嵌入式系统硬件基础与接口设计 本部分将从最基础的微控制器(MCU)和微处理器(MPU)原理入手,详细阐述其内部结构、工作机制、指令集以及中断处理等关键概念。我们将深入探讨不同类型存储器(SRAM、DRAM、Flash)的特性、选型原则与接口设计,以及各种常用外设(GPIO、ADC、DAC、定时器、PWM)的原理、配置与应用技巧。 特别地,本部分将花费大量篇幅讲解通信接口的设计与实现。我们将详细介绍UART、SPI、I2C等串行通信协议的物理层和协议层细节,包括数据传输格式、时序控制、错误检测与纠正机制,并提供实际电路设计和驱动开发示例。对于更高速、更复杂的通信需求,我们将深入探讨CAN总线、Ethernet等在嵌入式系统中的应用,讲解其协议栈、硬件接口规范以及在分布式系统中的作用。 此外,本部分还将涉及嵌入式系统中的电源管理与低功耗设计技术。我们将分析不同电源管理芯片(PMIC)的工作原理,讲解如何通过硬件电路实现高效的电源转换与稳压,以及如何利用MCU的低功耗模式、时钟门控、动态电压频率调整(DVFS)等软件手段来降低功耗,延长电池续航时间。 第二部分:实时操作系统(RTOS)原理与应用 实时操作系统是现代嵌入式系统的灵魂,本部分将带领读者深入理解RTOS的核心概念和工作原理。我们将详细介绍任务(Task)的概念、创建、调度(包括优先级调度、时间片轮转调度等)、同步(信号量、互斥锁、事件标志组)与通信(消息队列、共享内存)机制。读者将学习如何利用RTOS提供的API来管理系统资源,实现任务间的协同工作,以及如何处理中断与任务之间的关系。 我们将以一个或两个主流的开源RTOS(例如,FreeRTOS或RT-Thread)为例,进行深入的讲解和实战演练。读者将学习如何在目标硬件上移植RTOS,配置内核参数,创建和管理应用程序任务。本书将提供大量具体的代码示例,演示如何使用RTOS提供的各种功能来构建复杂的嵌入式应用程序,例如,设备驱动程序的编写、网络服务的实现、图形用户界面的集成等。 此外,本部分还将探讨RTOS在实时性、可靠性和资源限制下的优化策略。我们将讨论如何进行任务栈大小的估算,如何优化中断服务程序的执行效率,以及如何避免常见的RTOS编程陷阱,如死锁、竞态条件等。 第三部分:嵌入式软件开发流程与工具链 本部分将系统地介绍嵌入式软件开发的完整流程,从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编码实现、编译链接,到调试下载、测试验证。我们将详细介绍嵌入式开发中常用的集成开发环境(IDE),如Keil MDK、IAR Embedded Workbench、VS Code + PlatformIO等,以及它们的配置、使用方法和高级特性。 我们将深入讲解交叉编译工具链(Cross-compilation toolchain)的工作原理,包括编译(Compiler)、汇编(Assembler)、链接(Linker)等各个阶段的作用,以及如何理解链接脚本(Linker script)来控制程序在目标Flash中的分布。读者将学习如何使用调试器(Debugger)来设置断点、单步执行、查看内存和寄存器状态,从而有效地定位和修复代码中的错误。 本部分还将介绍嵌入式系统中的固件更新(Firmware Update)机制,包括OTA(Over-the-Air)更新的原理与实现,以及如何在硬件和软件层面支持固件的可靠升级。我们还会探讨嵌入式系统的版本控制(如Git)和持续集成/持续部署(CI/CD)在嵌入式开发中的应用,以提高开发效率和代码质量。 第四部分:嵌入式系统性能优化与可靠性设计 为了充分发挥嵌入式系统的性能潜力,本部分将聚焦于各种优化技术。我们将探讨代码优化技术,包括算法优化、数据结构选择、编译器优化选项的运用,以及如何通过汇编语言优化关键代码段。我们还将研究嵌入式系统中的内存管理优化,例如,使用内存池、对象池来减少内存碎片,以及如何有效地利用缓存(Cache)机制。 对于需要高性能计算的场景,本部分将介绍嵌入式Linux系统的构建与优化。我们将讲解如何配置Linux内核,选择合适的驱动程序,以及如何在用户空间进行应用程序开发和性能调优。对于一些对性能要求极高的应用,我们将介绍使用FPGA或DSP等硬件加速技术,并讲解如何将这些硬件与MCU/MPU协同工作。 在可靠性方面,本部分将详细阐述嵌入式系统的鲁棒性设计。我们将讨论如何进行异常处理与错误恢复,如何实现看门狗(Watchdog Timer)来防止系统死机,以及如何通过冗余设计和容错技术来提高系统的可用性。我们还将探讨嵌入式系统中的安全设计,包括软件安全(如输入校验、访问控制)和硬件安全(如安全启动、加密硬件模块)的考虑。 第五部分:嵌入式系统应用拓展与前沿技术 本部分将带领读者拓展视野,了解嵌入式系统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并介绍一些前沿技术。我们将选取几个典型的嵌入式应用场景进行深入剖析,例如: 物联网(IoT)应用: 讲解如何利用嵌入式系统实现传感器数据采集、设备通信(Wi-Fi, Bluetooth, LoRa)、云平台接入,以及典型的IoT项目开发流程。 嵌入式视觉与人工智能: 介绍嵌入式视觉硬件(摄像头、图像传感器)的选择与接口,图像处理的基本算法,以及在嵌入式平台上运行轻量级AI模型(如TensorFlow Lite)的技术。 工业自动化与控制: 讲解在工业环境中常用的通信协议(如Modbus)、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的基本原理,以及嵌入式系统在运动控制、数据采集与监控中的作用。 车载电子系统: 探讨车载通信总线(如CAN、LIN),以及嵌入式系统在信息娱乐、ADAS(高级驾驶辅助系统)等方面的应用。 最后,本部分还将展望嵌入式系统未来发展趋势,如边缘计算、AIoT(人工智能物联网)、嵌入式安全新挑战、以及新兴的处理器架构等,为读者提供进一步学习和探索的方向。 本书特色 理论与实践深度结合: 每一章节都紧密结合实际的硬件平台和开发工具,提供大量可运行的代码示例和工程实践案例,帮助读者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技能。 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内容设计由基础概念逐步深入到复杂技术,适合初学者入门,也为有一定基础的工程师提供进阶参考。 注重工程思维培养: 强调系统设计、调试、优化和可靠性等工程实践中的关键环节,帮助读者建立完整的工程思维模式。 覆盖广泛的应用领域: 通过丰富的应用案例,展示嵌入式系统在不同行业和领域的强大能力,激发读者的创新灵感。 前沿技术展望: 关注行业发展动态,介绍最新的技术和发展趋势,为读者未来的职业发展和技术探索指明方向。 目标读者 电子工程、计算机科学、自动化等相关专业的在校学生。 希望进入嵌入式开发领域的初学者。 有一定嵌入式开发经验,希望系统性提升技术能力或拓展技术视野的工程师。 对嵌入式系统原理、开发流程及应用感兴趣的爱好者。 通过学习本书,读者将能够深刻理解嵌入式系统的核心技术,熟练掌握嵌入式软件开发工具链,并具备独立设计、开发和优化嵌入式系统的能力,从而在快速发展的嵌入式技术领域中脱颖而出。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价值,远超出了我最初的预期。我之前一直认为,要掌握USB3.0和LVDS这样复杂的技术,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阅读各种官方文档和技术手册,而且缺乏一个清晰的学习路径。然而,这本书的出现,彻底改变了我的看法。它以一种非常系统和深入的方式,将Altera FPGA在USB3.0和LVDS实现中的应用娓娓道来。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于案例的选取和解析,非常贴合实际工程开发的需求。USB3.0章节,不仅仅是理论的讲解,更包含了大量的实践指导,从IP核的配置到接口的调试,都提供了详尽的步骤和注意事项。这对于我这样的工程师来说,无疑是宝贵的财富。LVDS部分同样如此,书中对信号完整性、时序约束等关键问题的深入探讨,以及在FPGA中的具体实现策略,让我受益匪浅。我之前在处理高速信号时,常常会遇到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而这本书提供的解决方案,让我能够更从容地应对这些挑战。总的来说,这本书为我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学习平台,让我在理论和实践之间找到了完美的平衡,为我在FPGA技术领域的深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评分

一直以来,我都在寻找一本能够系统性地讲解FPGA在高频数据传输应用中实践的书籍,而这本书恰好填补了这一空白。它以Altera FPGA为平台,深入浅出地剖析了USB3.0和LVDS这两种高速接口技术。在USB3.0部分,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书中对协议层和物理层细节的详细阐述,以及如何利用Altera FPGA的丰富资源来高效实现USB3.0的功能。这种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讲解方式,让我能够更直观地理解复杂的概念,并且学到很多在实际工程中非常实用的设计技巧。我之前在尝试实现USB3.0接口时,经常会遇到一些瓶颈,例如信号完整性问题和时序约束的难题,而这本书提供的思路和方法,为我指明了方向。LVDS部分同样精彩,书中对LVDS的传输原理、信号特性以及在FPGA中的实现方法进行了详尽的讲解,让我对如何设计和调试高速、低功耗的数据传输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在FPGA开发,尤其是在高速接口设计方面,能力得到了显著的提升,也更加有信心去迎接未来的技术挑战。

评分

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它的“硬核”程度。这本书不像市面上很多同类书籍那样,停留在概念的堆砌,而是真正深入到了Altera FPGA的内部架构,并且将USB3.0和LVDS这样复杂的技术,通过具体的实操案例进行了拆解。我之前尝试过阅读一些关于FPGA开发的资料,但往往因为缺乏实际项目的支撑,学起来总是觉得浮于表面,很难真正掌握。而这本书,则将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例如,在USB3.0章节,书中不仅仅讲解了协议本身,还详细阐述了如何利用Altera的IP核来快速搭建USB3.0接口,以及在实际调试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各种问题和解决方法。这对我来说,简直是福音!我之前总是担心自己没有足够的经验去处理这些复杂的接口,但这本书给了我信心。LVDS部分同样如此,书中对信号完整性、阻抗匹配等关键问题都进行了深入分析,并且给出了在FPGA设计中应该注意的细节。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对高速信号的设计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学到了很多实用的技巧。这本书绝对是FPGA工程师和嵌入式开发者的案头必备,它不仅能提升你的理论知识,更能帮助你解决实际工程中的难题,让你在技术道路上走得更远。

评分

这本书的出现,简直是为我这样在FPGA和高速接口领域摸爬滚打的工程师们量身定制的!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项目紧密结合的实操性书籍,而这本书正好满足了我的需求。特别是对于USB3.0这样时下热门且技术门槛相对较高的高速接口,书中详尽的讲解,从协议的各个层面,到Altera FPGA在实现这些协议时的具体架构和策略,都给出了非常清晰的脉络。我之前虽然接触过一些USB接口,但对USB3.0的理解总觉得隔靴搔痒,尤其是其10Gbps的速率带来的信号完整性挑战,以及复杂的握手和传输机制,常常让我感到困惑。而这本书,通过案例的引入,一步步地解析了这些难点,让我能够更直观地理解其工作原理,并且学会如何利用Altera的强大资源去高效地实现。LVDS部分的讲解同样令人印象深刻,对于那些需要高速、低功耗数据传输的应用场景,LVDS是绕不开的技术。书中对LVDS的物理层特性、时序要求以及在FPGA中的实现技巧都有深入的探讨,这对于我目前正在进行的一个高性能图像采集项目非常有指导意义。总的来说,这本书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学习平台,让我在理论学习之余,也能获得宝贵的实践经验,为我今后的项目开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评分

作为一个对嵌入式开发充满热情,并且对Altera FPGA情有独钟的爱好者,我一直都在寻找能够引领我深入探索FPGA技术奥秘的书籍。这本书的出现,无疑满足了我长久以来的渴望。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带领我一步步揭开USB3.0和LVDS这两个高速接口的神秘面纱。书中对于USB3.0协议的讲解,细致入微,从最基础的传输模式,到复杂的链路训练和纠错机制,都进行了详尽的阐述。更重要的是,它将这些理论知识与Altera FPGA的实现相结合,我能够清晰地看到,如何利用FPGA的硬件资源来高效地实现USB3.0的功能。这对于我理解FPGA在高速接口设计中的作用,有着极大的帮助。而LVDS部分,也同样精彩。我一直对LVDS这种低功耗、高速度的传输方式很感兴趣,书中对LVDS的物理特性、时序设计以及在FPGA中的实现细节的讲解,让我茅塞顿开。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仿佛打通了任督二脉,对如何设计和调试高速信号有了全新的认识。这本书给我带来的不仅仅是知识的增长,更是信心的提升,让我对未来在FPGA领域的探索充满了期待。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