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G NX 11.0数控编程技术实战特训(第2版)

UG NX 11.0数控编程技术实战特训(第2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寇文化 著
图书标签:
  • UG NX
  • 数控编程
  • 加工
  • 实战
  • 教程
  • 机械制造
  • CAM
  • 编程技术
  • 第2版
  • 工业软件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1338236
版次:2
商品编码:12353328
包装:平装
丛书名: CAD/CAM职场技能特训视频教程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8-05-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64
字数:590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本书适合具有3D绘图基础,希望进一步学习数控编程技术并有志成为数控编程工程师的读者阅读。也可作为岗前职业培训和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教材。

全国数控大赛指导用书、“千企万校”项目推荐用书。

本书第一版《UG NX8.5数控编程技术实战特训》已多次印刷,广受读者欢迎。

(1)改版亮点

◇适合UG NX 8.5或以上版本软件使用。

◇结合读者意见对原版内容进行补充完善。

◇加强对工厂中工作流程的介绍,解决工厂实际问题。

◇更新部分内容,更贴近工作实际。

(2)精品力作

课堂学不到的知识,企业高级工程师十几年的经验总结,难得的技术宝典。

(3)配套视频

企业工程师原汁原味的讲解,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生产一线真实工作过程的再现。

(4)经验点评

学习方法、练习答案、知识拓展、小疑问、小提示、加工要点、重点、难点。

(5)适合培训、便于自学

经过多年职业上岗培训和高校课堂教学检验。

(6)作者热情服务

配套资源下载、技术交流,QQ群:607658039


内容简介

UG NX11.0是一款集成化的CAD/CAM系统软件,因其数控编程功能稳定、技术先进而被广泛应用于机械加工行业。本书以解决工厂数控编程问题为根本出发点,重点介绍UG NX11.0的三轴及五轴功能的运用特点及参数设置时应注意的要点。 本书总结了作者多年应用编程软件的心得体会,紧密结合工厂应用实际,为读者提供模具工件数控编程问题的完整解决方案,而且为了适应全国数控大赛及技能考试培训的需要,还特意介绍了斯沃三轴数控仿真软件的应用、五轴后处理器的制作,以及VERICUT仿真软件在五轴数控仿真方面的应用。本书虽然主要以模具数控编程为例进行讲解,但对其他类型零件的加工也有很高的参考价值。本书是《UG NX8.5数控编程技术实战特训》的改版,除了保留原书特色以外,还对原书的不足进行了修正,并增加了不少学习指导内容,适合具有不同基础的读者阅读。突出工厂实战的特色,学了就能用。

作者简介

寇文化,高级工程师,1993年至今,一直从事CAD/CAM/CAE等方面的应用工作,包括产品设计、模具设计、数控编程及企业的数控加工管理工作。

目录

目 录
第1章 UG数控编程概述 1
1.1 本章要点和学习方法 1
1.2 数控编程的作用 1
1.2.1 模具制造流程 1
1.2.2 学习数控编程的技术难点 3
1.2.3 对学习者的忠告 4
1.3 数控编程过程 4
1.3.1 图形绘制 4
1.3.2 数控编程 9
1.3.3 数控程序后处理 24
1.3.4 数控程序分析 26
1.3.5 书写程序工作单 27
1.4 数控加工及仿真 28
1.4.1 机床准备 28
1.4.2 工件装夹 29
1.4.3 设置对刀参数 30
1.4.4 零件加工 34
1.4.5 零件检查 37
1.5 本章小结 38
1.6 本章思考练习和答案提示 39
第2章 鼠标后模铜公编程特训 41
2.1 本章要点和学习方法 41
2.2 铜公概述 41
2.3 鼠标铜公数控编程 42
2.3.1 工艺分析及刀路规划 43
2.3.2 编程准备 44
2.3.3 在程序组K2A中创建开粗刀路 48
2.3.4 在程序组K2B中创建平面精加工 54
2.3.5 在程序组K2C中创建清角及半精加工 62
2.3.6 在程序组K2D中创建二次清角刀路 67
2.3.7 在程序组K2E中创建型面光刀 77
2.3.8 在程序组K2F中创建避空位精加工 85
2.3.9 在程序组K2G中创建A处孔倒角面光刀 89
2.3.10 粗公编程 90
2.3.11 程序检查 93
2.3.12 后处理 94
2.3.13 填写加工工作单 96
2.4 本章小结 96
2.5 本章思考练习和答案提示 97
第3章 鼠标前模编程特训 100
3.1 本章要点和学习方法 100
3.2 鼠标面壳前模结构概述 100
3.3 前模数控编程 101
3.3.1 工艺分析及刀路规划 101
3.3.2 编程准备 102
3.3.3 在程序组K3A中创建开粗刀路 105
3.3.4 在程序组K3B中创建分型面光刀 108
3.3.5 在程序组K3C中创建二次开粗 112
3.3.6 在程序组K3D中创建三次开粗清角 120
3.3.7 在程序组K3E中创建碰穿面光刀 125
3.3.8 在程序组K3F中创建型腔曲面中光刀 138
3.3.9 在程序组K3G中创建模锁曲面光刀 143
3.3.10 在程序组K3H中创建枕位面C光刀 145
3.3.11 程序检查 150
3.3.12 后处理 153
3.3.13 填写加工工作单 153
3.4 数控程序过切的处理 154
3.4.1 检查刀路以发现错误 154
3.4.2 刀轨编辑以纠正错误 156
3.5 本章小结 157
3.6 本章思考练习和答案提示 158
第4章 鼠标后模编程特训 161
4.1 本章要点和学习方法 161
4.2 鼠标面壳后模结构概述 161
4.3 后模数控编程 162
4.3.1 工艺分析及刀路规划 162
4.3.2 编程准备 163
4.3.3 在程序组K4A中创建开粗刀路 171
4.3.4 在程序组K4B中创建分型面光刀 176
4.3.5 在程序组K4C中创建型芯面二次开粗 182
4.3.6 在程序组K4D中创建型芯面光刀 189
4.3.7 在程序组K4E中创建孔位开粗及清角 194
4.3.8 在程序组K4F中创建型芯曲面光刀 201
4.3.9 程序检查 208
4.3.10 后处理 209
4.3.11 填写加工工作单 209
4.4 本章小结 210
4.5 本章思考练习和答案提示 211
第5章 鼠标模具行位编程特训 214
5.1 本章要点和学习方法 214
5.2 鼠标模具行位结构概述 214
5.3 后模行位数控编程 215
5.3.1 工艺分析及刀路规划 215
5.3.2 编程准备 215
5.3.3 在程序组K5A中创建开粗刀路 220
5.3.4 在程序组K5B中创建水平面光刀刀路 223
5.3.5 在程序组K5C中创建顶部凹曲面二次开粗 232
5.3.6 在程序组K5D中创建型面光刀刀路 236
5.3.7 程序检查 241
5.3.8 后处理 242
5.3.9 填写加工工作单 242
5.4 本章小结 243
5.5 本章思考练习和答案提示 244
第6章 鼠标模胚开框编程特训 248
6.1 本章要点和学习方法 248
6.2 模胚编程概述 248
6.3 模胚B板数控编程 250
6.3.1 工艺分析及刀路规划 250
6.3.2 编程准备 251
6.3.3 在程序组K6A中创建开粗刀路 253
6.3.4 在程序组K6B中创建侧面中光刀 257
6.3.5 在程序组K6C中创建直壁面中光刀 265
6.3.6 在程序组K6D中创建壁光刀 268
6.3.7 程序检查 270
6.3.8 后处理 271
6.3.9 填写加工工作单 271
6.4 本章小结 272
6.5 本章思考练习和答案提示 272
第7章 万向轮座五轴编程 276
7.1 本章要点和学习方法 276
7.2 五轴编程概述 276
7.2.1 五轴铣机床概念 276
7.2.2 五轴机床编程代码 277
7.2.3 五轴机床编程要点 277
7.3 数控编程 278
7.3.1 加工工艺规划 278
7.3.2 编程准备 279
7.3.3 普通三轴开粗K7A编程 284
7.3.4 多轴精加工K7B编程 287
7.3.5 斜孔粗加工K7C编程 296
7.3.6 斜孔及侧面光刀K7D 编程 300
7.4 五轴后处理及程序分析 305
7.5 数控程序VERICUT仿真 308
7.5.1 五轴机床仿真模型的建立 308
7.5.2 定义毛坯 316
7.5.3 定义夹具 316
7.5.4 装配设计零件 317
7.5.5 定义刀具 318
7.5.6 定义加工坐标系G54 322
7.5.7 数控程序的输入 323
7.5.8 运行仿真 324
7.5.9 分析仿真结果 326
7.6 过切及撞刀的预防 327
7.7 本章小结 328
7.8 本章思考练习和答案提示 328
第8章 UG后处理器制作 329
8.1 本章要点和学习方法 329
8.2 五轴后处理器概述 329
8.2.1 五轴后处理器的工作原理 329
8.2.2 五轴后处理器难点 330
8.3 双转台五轴后处理器制作 331
8.3.1 机床参数调研 331
8.3.2 设置机床线性行程 331
8.3.3 设置旋转轴行程参数 333
8.3.4 设置旋转轴越界处理参数 335
8.3.5 修改输出数控程序的扩展名 339
8.3.6 修改后处理器的其他参数 339
8.3.7 五轴后处理器的测试 341
8.4 三轴机床后处理器制作要点 341
8.4.1 前期调研 341
8.4.2 设置机床初始指令 341
8.4.3 设置运动指令 345
8.4.4 设置程序结束指令 346
8.4.5 在NC程序加入刀具信息 347
8.4.6 在NC程序加入加工时间 信息 348
8.4.7 修改输出数控程序的扩展名 348
8.4.8 三轴后处理器测试 349
8.5 本章小结 350
8.6 本章思考练习和答案提示 350

前言/序言

前 言

编写目的

UG NX 11.0是西门子公司的专业CAD/CAM软件。在数控加工方面有着特殊的优势,深受用户喜爱,在我国普及程度越来越高,应用它进行数控编程的工厂也越来越多。而模具行业正是我国在机械制造领域内重点发展的行业,社会上急需培训出一大批精通这项技术的工程技术人员。

本书主要从模具工厂的实际应用角度出发,以解决数控编程问题为导向,说明如何运用UG NX 11.0软件解决模具工厂里那些单件生产、形状复杂的模具工件的数控编程问题;除了常用的三轴编程功能的应用,还介绍了五轴编程,希望这部分内容能起到以点带面的效果,帮助读者为进一步深入学习五轴编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书虽然是以模具工件为例进行讲解,但却覆盖了UG NX11.0软件很多重要的且独特的数控编程功能,帮助读者加深对数控编程功能的理解;另外,为了适应全国数控大赛及职业学院对学生进行技能考试培训的需要,还特意介绍了斯沃三轴数控仿真软件的应用、五轴后处理器的制作,以及功能强大的VERICUT仿真软件在五轴机床模型制作及多轴模拟仿真方面的应用。读者能够利用书中知识对至少一种类型的五轴数控程序进行后处理及仿真,增强五轴编程内容的实用性。

本书总结了作者多年应用软件的经验,精选了工厂实践案例,希望能帮助有志从事数控编程的人士掌握真本领,从而尽快走向本行业的工作岗位,实现人生的目标。本书作者先后在深圳专业模具工厂进行数控编程,现在西安一家专业生产五轴机床的公司从事五轴机床的编程加工及培训工作,积累了丰富的加工经验和培训经验,所以本书三轴编程及五轴编程内容更加贴合工厂实际,会给读者提供更加实用的加工知识。

主要内容

全书共8章。

第1章 UG数控编程概述。以技能考试的方式介绍了如何依据2D图纸绘制3D图,然后进行数控编程,再进行模拟仿真。学会本章内容可以帮助应试人员提前练兵。

第2章 鼠标后模铜公编程特训。以一个铜公为例,介绍如何在模具工厂里用UG进行数控编程,带领大家进行初步的工厂实战特训。

第3章 鼠标前模编程特训。先简要介绍模具结构知识,然后学习如何解决钢件模具的数控编程问题。

第4章 鼠标后模编程特训。在前几章学习基础之上,综合应用UG软件解决较复杂的模具编程。本章内容较重要,作为职业数控编程员一定要深刻领会编程要点。

第5章 鼠标模具行位编程特训。通过学习掌握其编程特点,提高工作能力。

第6章 鼠标模胚开框编程特训。以某鼠标模具的模胚B板为例,介绍如何使用UG NX 11.0进行开框编程。本章相比于第5章内容难度系数降低了,但是一定要掌握要点。

第7章 万向轮座五轴编程。主要讲述如何利用UG五轴编程功能对万向轮座零件进行数控编程,并用VERICUT软件对多轴程序进行仿真。该章内容是五轴编程的基础,包含了最为常用的多轴编程要点。

第8章 UG后处理器制作。主要讲述如何利用Post Builder制作五轴加工中心的后处理器,同时对三轴后处理器制作要点也进行了简要介绍。五轴机床后置处理定制的商业价值很高,所以本章也点到了要点,对于读者解决实际多轴问题很有帮助。

为了帮助读者学习,书中安排了“本章知识要点及学习方法”,“思考练习及答案”,以及“知识拓展”、“小提示”、“要注意”等特色栏目。“知识拓展”是对当前的操作方法介绍另外一些方法,以开拓思路。“小提示”是对当前操作中的难点进行进一步补充讲解。“要注意”是对当前操作中可能出现的错误进行提醒。文稿中长度单位除特殊指明外,默认为毫米(mm)。

另外,为了帮助读者理解操作,本书配套资源中还有经过精心录制的讲课视频,这些文件是exe文件,可以直接双击打开。播放过程中可以随时暂停、快进或者倒退,可以一边看书、一边看视频,同时一边跟着练习,提高学习效果。

如何学习

为学好本书内容,建议读者先学习如下知识。

(1)能用UG软件进行基本的3D绘图和简单的数控编程。

(2)机械加工工艺的基础知识。

(3)能应用Office办公软件及Windows操作系统。

本书以解决实际数控编程问题为主线,书中介绍的加工方案是适合普通数控铣床的加工方案。读者学习后可以根据本书的思路,在实际工作中再结合自己工厂机床设备的特点适当调整加工参数作出灵活变通,以发挥设备的最大性能,力争使所编程序符合高效加工原则和目的。

读者对象

(1)对UG NX 11.0数控编程的实际应用有兴趣的初学者。

(2)现在或者即将从事数控编程的工程技术人员。

(3)大中专或职业学校数控专业的师生。

(4)其他UG NX 11.0软件的爱好者。

改版亮点

原版《UG NX8.5数控编程技术实战特训》一书出版以来,由于内容紧贴工厂应用实际,深受广大读者欢迎,曾被多所具有教学创新意识的高等院校或者职业院校作为数控专业的教材使用,并多次重印。同时作者也收到大量的读者来信来电,大部分都给予了回复,信中除了肯定书的内容实用,很多读者也谈到了学习上的难点,有些热心的读者也指出了书的不足。为此这次结合读者意见对原书进行了改版,以便更好服务于广大读者。改版有以下亮点:

(1)对原书的部分文字错误进行了修正,使内容更加科学合理。

(2)结合作者使用原书对学员进行培训的教学实践及结合读者意见,把读者阅读时可能会遇到的难点重点再次进行点评,使大家学习时更加容易,少犯错误。希望阅读时给予重视。

(3)有些读者反映安装了新版本软件不知道如何学习,为此,本次采用了最新版本的UG NX11.0软件进行改版,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4)对原书部分冗余的内容进行了调整,加工工艺进行了优化,使本书的实例更能符合现代加工的需要。

(5)本书的配套资源将以网络下载的形式提供(QQ群:607658039),避免很多读者买书后丢失光盘而影响阅读的情况发生。


本书在策划和编写过程中承蒙电子工业出版社许存权老师的大力支持和帮助,才促使我顺利完成写作。本书主要由陕西华拓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的高级工程师寇文化编写,另外参加本书编写的还有王静平(安徽工程大学)、李俊萍(安徽工程大学)、索军利以及赵晓军等。在此对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本书虽然经过尽力核对,但欠妥之处在所难免,恳请读者批评指正。为了便于沟通,读者如果在学习中遇到问题,可以给编著者发电子邮件到k8029_1@163.com邮箱,也可以通过QQ群(607658039)获取资源和技术指导,对于典型性的解答,编著者在对读者个人信息做适当处理后,会在答疑博客里发表,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参考,博客为http://blog.sina.com.cn/cadcambook。


寇文化 于西安



《UG NX 11.0 数控编程技术实战特训(第2版)》图书简介 前言 在当今制造业飞速发展的时代,数字化、智能化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作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数控技术的发展更是日新月异。UG NX作为一款功能强大、应用广泛的集成化CAD/CAM/CAE软件,在三维设计、模具设计、机械制造等领域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特别是在数控编程方面,UG NX以其直观的操作界面、丰富的功能模块和高效的加工策略,成为众多企业和工程师的首选。 本书《UG NX 11.0 数控编程技术实战特训(第2版)》正是应时代需求而生,旨在为广大数控编程从业者、设计工程师、技术院校学生以及对UG NX数控编程感兴趣的读者提供一套系统、深入、实用的学习指南。相较于第一版,本书在内容上进行了全面升级和优化,紧密结合UG NX 11.0的最新特性和实际应用需求,通过大量的实战案例,带领读者全面掌握UG NX 11.0在数控编程方面的核心技术和高级应用。 本书并非单纯的软件功能介绍,而是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注重培养读者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和独立编程能力。我们力求通过详实的步骤解析、精妙的加工思路讲解,让读者在学习过程中不仅“知其然”,更能“知其所以然”。 本书特色与亮点 紧扣UG NX 11.0最新版本: 本书以UG NX 11.0为核心,深入讲解其在数控编程方面的所有关键功能和操作流程,确保内容的时效性和前沿性。 体系化、结构化内容: 本书内容由浅入深,逻辑清晰,从基础概念到高级应用,循序渐进,帮助读者建立完整的UG NX数控编程知识体系。 海量实战案例驱动: 本书精选了众多具有代表性的机械零件,涵盖了铣削、车削、钻孔、螺纹加工等多种典型加工类型,每个案例都进行了详细的步骤解析和加工策略分析,让读者在实践中快速成长。 强调“精通”而非“熟悉”: 本书不仅仅停留在基本操作层面,更注重引导读者理解加工原理、优化加工参数、掌握高效编程技巧,帮助读者从“会用”走向“精通”。 深入讲解CAM核心技术: 除了基础的加工操作,本书还深入探讨了刀具路径的生成原理、切削参数的设定方法、后处理器的配置与应用、以及CAM仿真与验证等核心技术,帮助读者全面理解数控编程的内在逻辑。 注重实际应用场景: 本书的案例选择贴近实际生产需求,涵盖了模具零件、机械零件、航空航天零部件等多种应用领域,让读者学到的知识能够直接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图文并茂,易于理解: 本书配有大量的截图和示意图,直观地展示操作步骤和加工效果,降低了学习难度,提高了学习效率。 配套资源支持(未在简介中体现): (此部分为可选,若有配套资源可补充,但此处要求不写没有的内容,故不提及) 本书目标读者 数控编程工程师/技术员: 希望系统学习UG NX 11.0数控编程技术,提升编程效率和加工质量的在职人员。 机械设计工程师: 需要将三维设计模型转化为可执行的数控加工程序,优化零件加工工艺的设计师。 模具设计与制造从业者: 致力于掌握UG NX在复杂模具零件数控编程方面的应用技巧。 高等院校及职业院校学生: 学习机械制造、数控技术、模具设计等相关专业的学生,希望掌握UG NX数控编程的必备技能。 对UG NX数控编程感兴趣的自学者: 希望通过系统学习,掌握UG NX数控编程的爱好者。 本书结构与内容概述 本书共分为 XX 章(此处可根据实际章节数填写,例如:十七章,但此处为泛指,故用XX代替),每一章都围绕UG NX 11.0数控编程的不同方面展开。 第一篇:UG NX 11.0数控编程基础 本篇作为本书的入门部分,旨在为读者建立起UG NX数控编程的基础概念和操作框架。 第一章:UG NX 11.0概述与安装配置 UG NX 11.0的整体架构与优势介绍。 UG NX 11.0的安装与环境配置指南,确保读者能够顺利进入软件操作环境。 UG NX 11.0用户界面的基本介绍,包括菜单栏、工具栏、图形窗口、导航器等核心组成部分。 常用的图层管理、颜色设置、对象选择等基本操作技巧。 第二章:UG NX 11.0 CAM模块概览 UG NX CAM模块的整体流程与工作原理。 CAM模块的常用选项与设置,如单位制、精度等。 MOMENT_PROMPT(加工信息提示)与MOMENT_LOG(加工日志)的理解与应用。 CAM模块中几种主要的几何视图与工作视图。 第三章:数控编程中的基本概念与术语 数控编程的基本流程:从零件模型到G代码输出。 常用的刀具类型、切削原理与加工模式。 坐标系、参考点、工件坐标系与机床坐标系的概念。 切削参数(主轴转速、进给量、切深)的意义与设定原则。 刀具补偿(长度补偿、半径补偿)的原理与应用。 第二篇:UG NX 11.0铣削编程实战 本篇是本书的核心内容,将详细讲解UG NX 11.0在三轴铣削编程中的各种技术和应用。 第四章:铣削刀具与刀具库管理 UG NX 11.0中常用铣削刀具的类型及其参数定义,如平底铣刀、球头铣刀、圆角铣刀、立铣刀等。 刀具库的创建、编辑与管理,如何根据实际需求添加自定义刀具。 刀具参数(直径、半径、刃长、刀柄直径等)的准确输入与重要性。 第五章:面的铣削加工策略 粗加工策略: 型腔铣(Cavity Mill):用于加工大块区域的粗加工,讲解区域清除、轮廓粗加工等。 固定轴区域清除(Fixed Axis Area Clearance):不同于型腔铣的区域清除方式,讲解其适用场景。 棱边区域清除(Edgeboundary Area Clearance):针对零件外形或内部边缘的粗加工。 半精加工策略: 等高线铣(Steep and Shallow / Non-uniform Offset):用于处理斜面和垂直面的加工,兼顾效率和表面质量。 恒定Z轴轮廓(Constant Z Contour):用于加工等高线特征,适合陡峭区域。 用户定义轮廓(User Defined Contour):根据用户设定的轮廓线进行加工。 精加工策略: 光顺曲面(Flowcut / Flow Machining):针对复杂曲面的高精度精加工,保证表面光顺度。 矢量铣(Vector Machining):沿特定方向进行扫描加工,常用于模具型腔。 固定轴光顺(Fixed Axis Swarf Machining):沿曲面法线方向的精加工。 第六章:轮廓铣削加工 轮廓外形铣削:加工零件的外部轮廓。 轮廓内形铣削:加工零件内部的孔洞、槽等。 边界轮廓铣削(Boundary Contour):利用零件边界作为加工路径。 约束轮廓铣削(Constrained Contour):通过曲线约束加工路径。 进刀与退刀策略的优化,减少刀痕。 第七章:钻孔与攻丝加工 单孔钻削:单个孔的钻孔、扩孔、锪孔等。 阵列孔钻削:对多个孔进行批量加工。 螺纹孔加工:攻丝操作的设置与应用。 倒角孔加工:对孔口进行倒角处理。 第八章:特殊铣削加工 桌⾯铣削(Face Milling):用于加工零件的平坦表面。 槽铣(Slot Milling):加工各种类型的槽。 曲面铣削中的高级技巧:曲面组合、曲面偏置等。 第九章:模具零件的铣削编程实例 实例一: 模具顶针孔的编程与优化。 实例二: 模具型腔的粗、半精、精加工一体化编程。 实例三: 模具冷却水道的加工。 第十章:复杂零件的铣削编程实例 实例四: 航空发动机零件的加工。 实例五: 汽车发动机曲轴的加工。 第三篇:UG NX 11.0车削编程实战 本篇将重点讲解UG NX 11.0在车削加工方面的应用。 第十一章:车削刀具与车削策略 UG NX 11.0中车削刀具的类型与参数定义,如外圆车刀、内圆车刀、切槽刀、螺纹车刀等。 车削刀具的姿态与刀尖方向的设定。 车削加工的几种基本策略:外圆车削、内圆车削、端面车削、螺纹车削、切槽。 第十二章:外圆与端面车削编程 外圆粗加工与精加工。 端面粗加工与精加工。 倒角与圆角处理。 第十三章:内圆车削编程 内孔的粗加工与精加工。 深孔的加工策略。 第十四章:螺纹与切槽车削编程 外螺纹与内螺纹的加工。 槽的切削加工。 第十五章:车削加工实例 实例六: 轴类零件的车削编程。 实例七: 法兰盘的车削编程。 第四篇:UG NX 11.0 CAM高级应用与后处理 本篇将深入探讨UG NX数控编程中的一些高级主题,以及如何将加工程序输出到实际机床。 第十六章:CAM仿真与验证 刀具路径仿真:可视化检查刀具运动轨迹,避免干涉。 零件加工仿真:模拟整个加工过程,检查加工结果,评估加工精度。 干涉检查:检测刀具、刀柄、夹具与零件、机床之间的碰撞。 剩余材料分析:评估粗加工的效果,指导半精加工和精加工。 第十七章:后处理器与G代码生成 后处理器的作用与原理。 UG NX 11.0中后处理器的选择、配置与自定义。 如何生成特定数控机床的G代码。 G代码的简单分析与调试。 CAM项目管理与文档输出。 结语 UG NX 11.0数控编程技术博大精深,本书旨在为读者打开一扇通往精通之路的大门。通过系统学习本书内容,结合大量的实践操作,相信读者能够熟练掌握UG NX 11.0的数控编程技能,并在实际工作中游刃有余,为中国制造业的智能化发展贡献力量。 希望本书能成为您在UG NX数控编程道路上的得力助手,祝您学习愉快,技术精进!

用户评价

评分

在拿到《UG NX 11.0数控编程技术实战特训(第2版)》之前,我对UG NX数控编程的了解还比较零散,很多操作都是通过网络上的碎片化教程来学习的,效果并不理想。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个更加系统、条理清晰的学习路径。我特别期待它能够详细讲解UG NX内置的各类 CAM 功能模块,比如“制造”模块下的各种加工策略,以及如何针对不同的零件类型和加工要求来选择最合适的加工方法。同时,对于刀具的选择、切削参数的设置、进给量的计算等这些影响加工效率和刀具寿命的重要参数,书里是否有深入的分析和指导。另外,如果书中有提到如何进行加工仿真和干涉检查,那对我来说将是非常有价值的,这可以帮助我们在实际加工前发现潜在的问题,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评分

我是一名在数控领域工作了几年的一线操作工,虽然有一定的实践经验,但在UG NX的数控编程方面还存在很多不足。我选择《UG NX 11.0数控编程技术实战特训(第2版)》,是希望能通过这本书学习到更规范、更高效的编程思路和方法。我非常关注书中的案例是否贴合实际生产中的常见零件,例如一些复杂的模具零件或者机械零件。它是否能提供详细的步骤分解,包括草图绘制、实体建模、曲面建模,然后过渡到 CAM 模块的编程,最后到后处理输出。此外,我希望书中能够有一些关于如何优化刀具路径、减少加工时间和提高加工精度方面的技巧,这些对于提升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非常有帮助。如果书还能提到一些常见的故障排除方法,或者如何处理一些特殊加工情况,那就更完美了。

评分

我之所以选择《UG NX 11.0数控编程技术实战特训(第2版)》,是因为我了解到UG NX在模具设计、航空航天、汽车制造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而数控编程是实现这些设计转化为实际产品的重要环节。这本书的标题中明确指出了“数控编程技术”,这正是我目前最需要提升的技能。我关注它是否能够系统地讲解UG NX在铣削、车削、钻孔等各种加工方式下的编程方法,以及后处理器的设置和应用。此外,它是否能涉及到一些高级的编程技巧,例如曲面加工、等高线加工、螺旋加工等,这些都是提升加工效率和产品质量的关键。我希望通过这本书的学习,能够让我从一个基础的UG NX使用者,蜕变成一个能够独立完成复杂数控编程任务的专业人员。

评分

《UG NX 11.0数控编程技术实战特训(第2版)》这本书,拿到手的第一感觉就是厚实,沉甸甸的,里面的内容量肯定不小。翻开目录,大致浏览了一下,发现涵盖了从基础操作到高级应用的整个流程。书中的图文并茂,这一点我觉得非常重要,尤其是在学习UG NX这种软件时,光靠文字描述是很难完全理解的,清晰的截图和标注能够帮助我们快速定位功能,理解操作步骤。我个人比较看重实操性,这本书的“实战特训”几个字让我很期待,希望它能够提供足够多的案例和练习,让我们能够边学边练,真正掌握UG NX的数控编程技术,而不是停留在理论层面。而且,它强调的是“第2版”,这通常意味着在前一个版本的基础上进行了更新和完善,应该会包含一些最新的技术和应用,这是我选择它的一个重要原因。

评分

从这本书的整体排版和印刷质量来看,都属于比较高的水准。纸张的触感很好,文字清晰,图片也没有出现模糊不清的情况。我一直觉得,一本好的技术书籍,除了内容本身要扎实,阅读体验也很关键。这本书在这一点上做得不错,拿在手里,翻阅起来都很舒服。我特别关注它对于UG NX 11.0版本的具体功能和界面是如何介绍的,因为不同版本之间可能会有一些细节上的差异,如果能做到精准对应,那学习起来就会事半功倍。我之前也接触过一些UG NX的书籍,但总感觉不够系统,要么过于偏重理论,要么案例太少,无法满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希望这本“实战特训”能够填补这个空白,提供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贴近实际生产的编程案例,让我们能够学以致用,解决工作中遇到的瓶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