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手工(2018年5月号)

中华手工(2018年5月号)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白昆鹏 著
图书标签:
  • 手工
  • DIY
  • 中华杂志
  • 传统工艺
  • 手工艺
  • 编织
  • 剪纸
  • 刺绣
  • 家居装饰
  • 兴趣爱好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重庆百工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ISBN:9771672676183
版次:1
商品编码:12353899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8-05-01
用纸:铜版纸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中华手工(2018年5月号)

目录

前言/序言


穿越时光的指尖魔法:中华手工,一份来自传统的温度 在信息爆炸、快节奏的现代生活里,我们是否开始怀念那些触手可及的温暖?那些指尖流淌的匠心,那些用双手赋予寻常物件生命的故事?《中华手工(2018年5月号)》便是一扇通往这古老技艺与情感世界的大门,它不只是一本杂志,更是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邀请您一同感受中华传统手工的独特魅力。 本期《中华手工》杂志,将目光聚焦于那些在时光长河中沉淀下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以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图文,为您展现中华大地丰富多彩的手工技艺。我们深入基层,寻访那些依旧坚守传统、薪火相传的手艺人,捕捉他们在创作过程中的专注与灵感,聆听他们与技艺之间独特的情感羁绊。 第一篇章:指尖上的中国山水——刺绣与缂丝的诗意对话 打开本期杂志,您将首先被一幅幅精美绝伦的刺绣作品所吸引。从苏绣的婉约细腻,到湘绣的泼辣奔放,再到蜀绣的层层叠叠、顾绣的深沉古雅,我们将带您领略中国刺绣四大名绣的风采,并走进那些世代传承刺绣技艺的家庭工坊。您将看到,一根根细如发丝的彩线,在绣娘们灵巧的双手下,如何幻化成栩栩如生的花鸟鱼虫,又如何勾勒出壮丽的山河画卷。我们还将深入探究不同地区刺绣在针法、色彩、题材上的独特之处,以及它们如何承载着当地的风土人情和审美情趣。 更令人惊叹的是,我们将在本期杂志中,隆重推出中国传统丝织技艺的瑰宝——缂丝。素有“织中之圣”美誉的缂丝,以其“通经断纬”的独特工艺,能够将丝线如同绘画般组织起来,呈现出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我们将为您详细解析缂丝的制作流程,从丝线的选择、染色,到“通经断纬”这一核心技法的奥秘,再到每一道工序背后凝聚的匠心与智慧。您将看到,一件精美的缂丝作品,是如何经过无数次梭子的穿梭,如同乐章般层层叠加,最终呈现出如画般的效果。我们还将特别采访几位资深缂丝艺人,听他们讲述与缂丝结缘的故事,以及他们如何在这个日益现代化的时代,守护这份古老而珍贵的技艺。 第二篇章:泥土与时光的沉淀——陶瓷与砖瓦的温度 从丝线的精致,我们转向了更具大地温度的陶瓷与砖瓦艺术。本期杂志将带您走进景德镇,感受这座千年瓷都的脉搏。我们不仅将品味那些晶莹剔透、釉色万千的瓷器之美,还将深入探究瓷器的烧制过程,了解从选泥、拉坯、修坯、上釉到窑烧的每一个环节所蕴含的科学与艺术。您将看到,粗糙的泥土,在火与光的淬炼下,如何升华为温润如玉的艺术品,承载着千年的历史与文化。 同时,我们也无法忽视那些默默矗立于中国古建筑中的砖瓦。从精美的琉璃瓦到古朴的青砖,它们不仅是建筑的骨骼,更是历史的见证。本期杂志将特别介绍几处保存完好的古建筑,剖析其砖瓦的制作工艺和艺术特色。您将了解到,古代的工匠们是如何凭借经验与智慧,制作出坚固耐用、美轮美奂的砖瓦,以及这些砖瓦如何与建筑的整体风格相得益彰,共同营造出独特的东方美学意境。我们还将探访现代的砖瓦匠人,看看他们在传承古老技艺的同时,如何注入新的创意与活力,让这份古老的手艺在新时代焕发新生。 第三篇章:自然与生命的低语——竹编、木雕与植物染的生机 本期杂志的第三个篇章,将为您呈现那些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手工艺术。我们将目光投向轻盈而坚韧的竹编。从实用的竹篮、竹椅,到充满艺术感的竹编雕塑,您将看到竹子这种生命力顽强的植物,如何被能工巧匠赋予了无限可能。我们将详细介绍竹编的编织技法,如平纹、斜纹、人字纹等,以及不同地区竹编在造型和用途上的差异。您将领略到竹编作品所独有的清新、自然之美,以及其中蕴含的环保理念。 随后,我们还将走进木雕的世界。无论是精雕细琢的家具、佛像,还是充满生活气息的木制摆件,木雕艺术都以其独特的质感和表现力,打动着每一个欣赏者。本期杂志将为您介绍几种常见的木雕技法,如圆雕、浮雕、透雕等,并展示不同地域木雕风格的代表作品。您将看到,一块块朴实的木头,如何在雕刻师的手中,幻化成栩栩如生的人物、山水、花鸟,仿佛将大自然的生命力凝固其中。 最后,我们还将为您揭开植物染的神秘面纱。在追求环保与健康的当下,源于自然的植物染,正重新焕发活力。本期杂志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植物染料,如靛蓝、茜草、苏木等,并展示它们在纺织品染色上的应用。您将了解到,古人是如何利用大自然的馈赠,创造出丰富多彩、温润柔和的色彩,以及这些色彩如何与织物本身融为一体,传递出一种独特的东方审美情趣。我们还将采访致力于植物染研究与实践的现代艺术家,感受他们对自然色彩的热爱与探索。 第四篇章:传承与创新——手工的未来展望 在杂志的最后,我们并未止步于对传统技艺的展现,而是将目光投向了手工的未来。我们相信,传统手工并非只能尘封于博物馆,而是可以在创新中获得新的生命。本期杂志将采访几位将传统手工技艺与现代设计相结合的年轻设计师和手工艺人,听他们讲述如何在保留传统精髓的同时,融入现代审美和功能需求,创造出既有历史厚重感又不失时代感的作品。 我们将探讨传统手工在教育、文创产业中的发展潜力,以及如何通过现代化的传播方式,让更多年轻人了解、喜爱并参与到传统手工的传承与创新中来。杂志还将收录一些读者投稿的优秀手工作品,分享他们的创作心得与故事,鼓励更多人拿起双手,去体验创造的乐趣。 《中华手工(2018年5月号)》是一次深度的心灵之旅。它邀请您放慢脚步,静下心来,用指尖去触碰历史的温度,用眼睛去捕捉匠心的光芒,用心灵去感受中华传统手工的深邃魅力。在这里,您将发现,原来最美的艺术,就藏在我们身边,藏在那些世代相传的双手之中,藏在那些用时间和情感打磨出的作品里。让我们一起,在这本杂志中,品味这份来自传统,却又生生不息的温情与力量。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次收到《中华手工》2018年5月号,真是太惊喜了!打开杂志的那一刻,扑面而来的就是那种浓郁的手工艺术气息,让人瞬间沉浸其中。我一直对传统工艺有着特别的情感,总觉得那些经过匠人双手打磨出来的器物,都蕴含着一种难以言说的生命力和历史的温度。翻阅杂志,我看到了好多令人惊叹的作品,有的精巧细致,有的粗犷奔放,但无一不展现出创作者的匠心独运和对美的极致追求。尤其是一些关于地方特色手工艺的报道,让我大开眼界,原来在我们祖国各地,还有如此多鲜为人知却又魅力十足的传统技艺,它们承载着地域文化,也诉说着一代代人的故事。读着那些文字,看着那些图片,我仿佛能听到工具敲击的声音,闻到材料特有的气味,甚至能感受到匠人指尖传来的温度。这种沉浸式的阅读体验,让我对中华传统手工艺术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敬意,也更加坚定了我要去探索和传承这份宝贵财富的决心。

评分

这期《中华手工》绝对是一次视觉与心灵的盛宴。我尤其沉醉于那些充满故事性的报道。每件手工制品背后,都可能隐藏着一段不为人知的创作历程,或者是一位匠人的毕生心血。2018年5月号的这期内容,恰恰抓住了这一点,它不仅仅是展示作品的美,更是深入挖掘作品背后的灵魂。通过对匠人的专访,我了解了他们是如何从零开始,克服重重困难,最终将心中的构想变为现实的。这种坚韧不拔的精神,以及他们对艺术的执着追求,都深深地打动了我。它让我意识到,我们今天看到的许多精美的手工制品,是无数个日夜辛勤耕耘的结晶,是匠人们用汗水和智慧浇灌出的花朵。这种对创作过程的尊重,也让我对这份杂志充满了感激。

评分

收到《中华手工》2018年5月号,我有一种惊喜之余的满足感。杂志的整体设计风格非常契合其主题,版面布局清晰,图片精美,文字流畅,阅读体验极佳。让我眼前一亮的是,这期杂志的内容触及了非常多元化的手工领域,从细致入微的刺绣,到大气磅礴的木雕,再到巧夺天工的陶瓷,几乎涵盖了我们能想象到的各种手工技艺。我尤其喜欢那些能够引发读者思考的专题,它们不仅仅是简单的信息传递,更是在引导我们去审视和珍视身边的传统文化。例如,杂志中对一些濒临失传的民间技艺的抢救性报道,让我深感肩上的责任。它提醒着我,我们有义务去了解、去支持,甚至去参与到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的传承中来,让它们在新的时代继续绽放光彩。

评分

作为一个长期关注传统文化复兴的人,我一直认为《中华手工》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2018年5月号的这期内容,无疑再次巩固了其在这一领域的地位。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并没有局限于单一的工艺门类,而是广泛地涵盖了从服饰、家居到生活器物等各个方面,展现了中华手工艺术的博大精深。更难得的是,杂志在介绍传统工艺的同时,也融入了当代的审美和创新理念,让古老的手艺焕发出新的生命力。我看到了一些将传统技法与现代设计相结合的作品,它们既保留了历史的韵味,又符合当下人们的生活需求,这种融合是非常有价值的。它证明了传统手工艺并非陈旧过时,而是可以通过创新而重新赢得时代的青睐,甚至成为引领潮流的力量。

评分

《中华手工》这份刊物,可以说是现代人寻找心灵栖息地的一剂良药。在快节奏的生活中,我们常常感到疲惫和迷失,而手工本身就带有一种治愈的力量。2018年5月号的这期内容,更是将这种治愈感发挥到了极致。我尤其喜欢其中关于“慢生活”与手工的结合的文章,它不仅仅是展示精美的作品,更传递了一种生活态度。看着那些将零散的材料变成独一无二艺术品的 과정,我深切体会到耐心、专注和创造力的价值。这不仅仅是技术的比拼,更是心性的磨砺。杂志里的一些教程也让我跃跃欲试,虽然我的动手能力可能不算强,但光是看着那些步骤,想象自己也能做出一些小小的东西,心里就涌起一股莫名的喜悦。它提醒我,生活中不只有效率和结果,更应该注重过程中的享受和体验,去感受每一次创造带来的成就感。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