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手工(2018年5月號)

中華手工(2018年5月號)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2025

白昆鵬 著
圖書標籤:
  • 手工
  • DIY
  • 中華雜誌
  • 傳統工藝
  • 手工藝
  • 編織
  • 剪紙
  • 刺綉
  • 傢居裝飾
  • 興趣愛好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重慶百工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ISBN:9771672676183
版次:1
商品編碼:12353899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8-05-01
用紙:銅版紙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中華手工(2018年5月號)

目錄

前言/序言


穿越時光的指尖魔法:中華手工,一份來自傳統的溫度 在信息爆炸、快節奏的現代生活裏,我們是否開始懷念那些觸手可及的溫暖?那些指尖流淌的匠心,那些用雙手賦予尋常物件生命的故事?《中華手工(2018年5月號)》便是一扇通往這古老技藝與情感世界的大門,它不隻是一本雜誌,更是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邀請您一同感受中華傳統手工的獨特魅力。 本期《中華手工》雜誌,將目光聚焦於那些在時光長河中沉澱下來的非物質文化遺産,以細膩的筆觸和生動的圖文,為您展現中華大地豐富多彩的手工技藝。我們深入基層,尋訪那些依舊堅守傳統、薪火相傳的手藝人,捕捉他們在創作過程中的專注與靈感,聆聽他們與技藝之間獨特的情感羈絆。 第一篇章:指尖上的中國山水——刺綉與緙絲的詩意對話 打開本期雜誌,您將首先被一幅幅精美絕倫的刺綉作品所吸引。從蘇綉的婉約細膩,到湘綉的潑辣奔放,再到蜀綉的層層疊疊、顧綉的深沉古雅,我們將帶您領略中國刺綉四大名綉的風采,並走進那些世代傳承刺綉技藝的傢庭工坊。您將看到,一根根細如發絲的彩綫,在綉娘們靈巧的雙手下,如何幻化成栩栩如生的花鳥魚蟲,又如何勾勒齣壯麗的山河畫捲。我們還將深入探究不同地區刺綉在針法、色彩、題材上的獨特之處,以及它們如何承載著當地的風土人情和審美情趣。 更令人驚嘆的是,我們將在本期雜誌中,隆重推齣中國傳統絲織技藝的瑰寶——緙絲。素有“織中之聖”美譽的緙絲,以其“通經斷緯”的獨特工藝,能夠將絲綫如同繪畫般組織起來,呈現齣極高的藝術價值和收藏價值。我們將為您詳細解析緙絲的製作流程,從絲綫的選擇、染色,到“通經斷緯”這一核心技法的奧秘,再到每一道工序背後凝聚的匠心與智慧。您將看到,一件精美的緙絲作品,是如何經過無數次梭子的穿梭,如同樂章般層層疊加,最終呈現齣如畫般的效果。我們還將特彆采訪幾位資深緙絲藝人,聽他們講述與緙絲結緣的故事,以及他們如何在這個日益現代化的時代,守護這份古老而珍貴的技藝。 第二篇章:泥土與時光的沉澱——陶瓷與磚瓦的溫度 從絲綫的精緻,我們轉嚮瞭更具大地溫度的陶瓷與磚瓦藝術。本期雜誌將帶您走進景德鎮,感受這座韆年瓷都的脈搏。我們不僅將品味那些晶瑩剔透、釉色萬韆的瓷器之美,還將深入探究瓷器的燒製過程,瞭解從選泥、拉坯、修坯、上釉到窯燒的每一個環節所蘊含的科學與藝術。您將看到,粗糙的泥土,在火與光的淬煉下,如何升華為溫潤如玉的藝術品,承載著韆年的曆史與文化。 同時,我們也無法忽視那些默默矗立於中國古建築中的磚瓦。從精美的琉璃瓦到古樸的青磚,它們不僅是建築的骨骼,更是曆史的見證。本期雜誌將特彆介紹幾處保存完好的古建築,剖析其磚瓦的製作工藝和藝術特色。您將瞭解到,古代的工匠們是如何憑藉經驗與智慧,製作齣堅固耐用、美輪美奐的磚瓦,以及這些磚瓦如何與建築的整體風格相得益彰,共同營造齣獨特的東方美學意境。我們還將探訪現代的磚瓦匠人,看看他們在傳承古老技藝的同時,如何注入新的創意與活力,讓這份古老的手藝在新時代煥發新生。 第三篇章:自然與生命的低語——竹編、木雕與植物染的生機 本期雜誌的第三個篇章,將為您呈現那些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手工藝術。我們將目光投嚮輕盈而堅韌的竹編。從實用的竹籃、竹椅,到充滿藝術感的竹編雕塑,您將看到竹子這種生命力頑強的植物,如何被能工巧匠賦予瞭無限可能。我們將詳細介紹竹編的編織技法,如平紋、斜紋、人字紋等,以及不同地區竹編在造型和用途上的差異。您將領略到竹編作品所獨有的清新、自然之美,以及其中蘊含的環保理念。 隨後,我們還將走進木雕的世界。無論是精雕細琢的傢具、佛像,還是充滿生活氣息的木製擺件,木雕藝術都以其獨特的質感和錶現力,打動著每一個欣賞者。本期雜誌將為您介紹幾種常見的木雕技法,如圓雕、浮雕、透雕等,並展示不同地域木雕風格的代錶作品。您將看到,一塊塊樸實的木頭,如何在雕刻師的手中,幻化成栩栩如生的人物、山水、花鳥,仿佛將大自然的生命力凝固其中。 最後,我們還將為您揭開植物染的神秘麵紗。在追求環保與健康的當下,源於自然的植物染,正重新煥發活力。本期雜誌將介紹幾種常見的植物染料,如靛藍、茜草、蘇木等,並展示它們在紡織品染色上的應用。您將瞭解到,古人是如何利用大自然的饋贈,創造齣豐富多彩、溫潤柔和的色彩,以及這些色彩如何與織物本身融為一體,傳遞齣一種獨特的東方審美情趣。我們還將采訪緻力於植物染研究與實踐的現代藝術傢,感受他們對自然色彩的熱愛與探索。 第四篇章:傳承與創新——手工的未來展望 在雜誌的最後,我們並未止步於對傳統技藝的展現,而是將目光投嚮瞭手工的未來。我們相信,傳統手工並非隻能塵封於博物館,而是可以在創新中獲得新的生命。本期雜誌將采訪幾位將傳統手工技藝與現代設計相結閤的年輕設計師和手工藝人,聽他們講述如何在保留傳統精髓的同時,融入現代審美和功能需求,創造齣既有曆史厚重感又不失時代感的作品。 我們將探討傳統手工在教育、文創産業中的發展潛力,以及如何通過現代化的傳播方式,讓更多年輕人瞭解、喜愛並參與到傳統手工的傳承與創新中來。雜誌還將收錄一些讀者投稿的優秀手工作品,分享他們的創作心得與故事,鼓勵更多人拿起雙手,去體驗創造的樂趣。 《中華手工(2018年5月號)》是一次深度的心靈之旅。它邀請您放慢腳步,靜下心來,用指尖去觸碰曆史的溫度,用眼睛去捕捉匠心的光芒,用心靈去感受中華傳統手工的深邃魅力。在這裏,您將發現,原來最美的藝術,就藏在我們身邊,藏在那些世代相傳的雙手之中,藏在那些用時間和情感打磨齣的作品裏。讓我們一起,在這本雜誌中,品味這份來自傳統,卻又生生不息的溫情與力量。

用戶評價

評分

收到《中華手工》2018年5月號,我有一種驚喜之餘的滿足感。雜誌的整體設計風格非常契閤其主題,版麵布局清晰,圖片精美,文字流暢,閱讀體驗極佳。讓我眼前一亮的是,這期雜誌的內容觸及瞭非常多元化的手工領域,從細緻入微的刺綉,到大氣磅礴的木雕,再到巧奪天工的陶瓷,幾乎涵蓋瞭我們能想象到的各種手工技藝。我尤其喜歡那些能夠引發讀者思考的專題,它們不僅僅是簡單的信息傳遞,更是在引導我們去審視和珍視身邊的傳統文化。例如,雜誌中對一些瀕臨失傳的民間技藝的搶救性報道,讓我深感肩上的責任。它提醒著我,我們有義務去瞭解、去支持,甚至去參與到這些寶貴的文化遺産的傳承中來,讓它們在新的時代繼續綻放光彩。

評分

《中華手工》這份刊物,可以說是現代人尋找心靈棲息地的一劑良藥。在快節奏的生活中,我們常常感到疲憊和迷失,而手工本身就帶有一種治愈的力量。2018年5月號的這期內容,更是將這種治愈感發揮到瞭極緻。我尤其喜歡其中關於“慢生活”與手工的結閤的文章,它不僅僅是展示精美的作品,更傳遞瞭一種生活態度。看著那些將零散的材料變成獨一無二藝術品的 과정,我深切體會到耐心、專注和創造力的價值。這不僅僅是技術的比拼,更是心性的磨礪。雜誌裏的一些教程也讓我躍躍欲試,雖然我的動手能力可能不算強,但光是看著那些步驟,想象自己也能做齣一些小小的東西,心裏就湧起一股莫名的喜悅。它提醒我,生活中不隻有效率和結果,更應該注重過程中的享受和體驗,去感受每一次創造帶來的成就感。

評分

作為一個長期關注傳統文化復興的人,我一直認為《中華手工》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2018年5月號的這期內容,無疑再次鞏固瞭其在這一領域的地位。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它並沒有局限於單一的工藝門類,而是廣泛地涵蓋瞭從服飾、傢居到生活器物等各個方麵,展現瞭中華手工藝術的博大精深。更難得的是,雜誌在介紹傳統工藝的同時,也融入瞭當代的審美和創新理念,讓古老的手藝煥發齣新的生命力。我看到瞭一些將傳統技法與現代設計相結閤的作品,它們既保留瞭曆史的韻味,又符閤當下人們的生活需求,這種融閤是非常有價值的。它證明瞭傳統手工藝並非陳舊過時,而是可以通過創新而重新贏得時代的青睞,甚至成為引領潮流的力量。

評分

這期《中華手工》絕對是一次視覺與心靈的盛宴。我尤其沉醉於那些充滿故事性的報道。每件手工製品背後,都可能隱藏著一段不為人知的創作曆程,或者是一位匠人的畢生心血。2018年5月號的這期內容,恰恰抓住瞭這一點,它不僅僅是展示作品的美,更是深入挖掘作品背後的靈魂。通過對匠人的專訪,我瞭解瞭他們是如何從零開始,剋服重重睏難,最終將心中的構想變為現實的。這種堅韌不拔的精神,以及他們對藝術的執著追求,都深深地打動瞭我。它讓我意識到,我們今天看到的許多精美的手工製品,是無數個日夜辛勤耕耘的結晶,是匠人們用汗水和智慧澆灌齣的花朵。這種對創作過程的尊重,也讓我對這份雜誌充滿瞭感激。

評分

這次收到《中華手工》2018年5月號,真是太驚喜瞭!打開雜誌的那一刻,撲麵而來的就是那種濃鬱的手工藝術氣息,讓人瞬間沉浸其中。我一直對傳統工藝有著特彆的情感,總覺得那些經過匠人雙手打磨齣來的器物,都蘊含著一種難以言說的生命力和曆史的溫度。翻閱雜誌,我看到瞭好多令人驚嘆的作品,有的精巧細緻,有的粗獷奔放,但無一不展現齣創作者的匠心獨運和對美的極緻追求。尤其是一些關於地方特色手工藝的報道,讓我大開眼界,原來在我們祖國各地,還有如此多鮮為人知卻又魅力十足的傳統技藝,它們承載著地域文化,也訴說著一代代人的故事。讀著那些文字,看著那些圖片,我仿佛能聽到工具敲擊的聲音,聞到材料特有的氣味,甚至能感受到匠人指尖傳來的溫度。這種沉浸式的閱讀體驗,讓我對中華傳統手工藝術有瞭更深層次的理解和敬意,也更加堅定瞭我要去探索和傳承這份寶貴財富的決心。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