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建设访谈录(上)/20世纪中国科学口述史

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建设访谈录(上)/20世纪中国科学口述史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2024


简体网页||繁体网页
陈宜瑜,孙鸿烈 等 口述,温瑾 整理



点击这里下载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发表于2024-11-05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图书介绍

出版社: 湖南教育出版社
ISBN:9787553924977
版次:1
商品编码:12353986
包装:平装
丛书名: 20世纪中国科学口述史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6-11-01
用纸:轻型纸
页数:372
字数:30400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图书





图书描述

内容简介

  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的建立和发展已经历了20多年的历程。它由分布在全国不同区域的44个生态系统研究站、5个学科分中心和1个综合研究中心组成,分别由中国科学院的21个研究所管理。一支2000多人的研究团队正在CERN开展工作。这44个生态站包括农田、森林、草原、荒漠、沼泽、湖泊、海洋和城市等生态系统类型。
  新中国成立以后,中科院在青藏高原、黄土高原、黄淮海平原、南方红壤丘陵以及新疆、甘肃、青海、内蒙古、东北、西南等地区开展了一系列综合科学考察。在考察的基础上,建立了各类生态系统的野外观测试验站。由于这些站的建立处于不同时期,又是多个研究所分别建立,所以都是单独开展观测和研究,观测指标、方法和仪器各异,不能形成统一的观测试验体系,所获得数据和研究结果也难以对比分析。同时中国地域广阔,从北到南跨越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和热带,存在着明显的南北热量差异;从东到西跨越湿润区、半湿润区、半干旱区和干旱区,存在着明显的东西水分差异。孤立存在的生态站更难以回答区域和全国层面的生态系统利用、保护、治理问题。因此,唯有在上述单个生态站试验研究基础上建立生态系统研究网络,开展跨多个生态站的联网观测试验研究,才能从顶层设计的角度制定和布设有针对性的碳、氮、水等生源要素联网监测和控制试验方案,系统地积累与共享科学数据;才能开展不同生态区的生态系统结构、功能与过程的对比研究,阐明生态系统空间分异特征,进而提出国家自然保护和生态建设战略、关键区域治理模式及生态恢复治理对策。
  为此,1988年,中国科学院创建了“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确定了生态系统监测、试验、研究与示范的核心任务,制定了统一的观测指标体系和试验研究仪器设备,实现了由各个生态站分散观测研究到联网观测研究的飞跃。首批进入网络的有29个代表不同生态系统类型的生态站。
  1999年,“中国科学院生态系统研究网络工程”国家验收委员会认为,“CERN是我国按生态系统理论,统一规划、设计的生态系统监测和研究网络,整体达到国内领先和国际先进水平”。世界银行对环境贷款项目的结题报告认为,“CERN的创建,极大地提升了中国的科学研究能力,以及影响政府政策,参加区域和国际科学活动的能力”。2012年,CERN的创建及观测研究和试验示范的成果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作者简介

  温瑾(1955-),籍贯重庆。198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经济系。曾任《科学时报》高级编辑、《中国科学周报》主编。现任国土经济学会副秘书长。曾获《光明日报》一等奖、中国科学院“科星奖”和《科学时报》特别奖等。

目录

序言/孙鸿烈

全景回望篇
1 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的创建/孙鸿烈口述
缘起
运作
实施
提升
与时俱进
2 在网络层面做贡献/沈善敏口述
建立网络是生态环境建设的需要
用课题把站组织起来开展研究
成立总体组进行策划
不断进取
3 坚持目标永不动摇/陈宜瑜口述
目标·体制·经费
建立标准体系和数据共享规则
几件往事
坚持目标永不动摇
4 珍藏在我心中的生态系统网络建设历程/赵士洞口述
富兰克林的启示
任职长白山站
参与酝酿建立CERN
CERN名称的定格
从沈阳调到北京
一次不小的波折
世行贷款项目始末
基建工程项目纪实
秘书处工作回顾
一期建设工作的成绩
从CERN到ILTER
5 承前启后,CERN将更加辉煌/于贵瑞口述
偶然机遇,走进CERN大家庭
承担使命,参与组织的几个事件
继往开来,CERN的未来更加辉煌

农田生态系统篇
1 海伦农业生态实验站/韩晓增口述
农业现代化观念的根本转变
再困难也绝不放弃
旧貌换新颜
站长的酸甜苦辣
2 沈阳农业生态实验站/沈善敏口述
农业及学科发展需要农田定位研究
研究三大问题
选址与建设布局
良好的平台
3 禹城综合试验站/唐登银口述
深厚的积淀
对CERN筹建的贡献
打赢“黄淮海战役”
4 封丘农业生态实验站/徐富安、钦绳武口述
盐碱地改良成果为建站打下基础
打破瓶颈
首建农业综合开发样板
初创时无立足之地
买地、建房的故事
5 栾城农田生态系统试验站/曾江海口述
要有自己的试验地
三段变革几经波折
进入网络迎来大发展
……
6 常熟农业生态实验站/颜晓元、林静慧口述
7 桃源农业生态试验站/谢小立口述
8 鹰潭红壤生态实验站/王明珠口述
9 千烟洲红壤丘陵综合开发试验站/李家永口述
10 盐亭紫色土农业生态试验站/张先婉、朱波曰述
11 安塞水土保持综合试验站/卢宗凡口述
12 长武黄土高原农业生态试验站/李玉山口述

草原生态系统篇
1 内蒙古草原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陈佐忠口述
2 海北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周兴民口述

精彩书摘

  《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建设访谈录(上)/20世纪中国科学口述史》:
  4.友挥联网研究的优势
  监测、研究、示范这三个方面并不能完全体现网络研究。技术指标一致和信息汇总也不意味着就成网络研究了。监测、研究、示范,每个野外站都可以独立完成,而通过联网是能够做成单个野外站做不到的一些事。
  我举两个例子来说明。第一个例子:大气化学研究的开拓者,参加了第一个CERN课题的研究。课题在其中设了一个专题,测定中国稻田的甲烷年排放总量。温室气体排放量是国际气候谈判中很重要的内容。水稻田是甲烷排放的主要来源,很多国家都提出来你们中国那么大的水稻面积,所以你们必须承担排放的责任。中国就必须拿出监测数据来说明我们水稻田到底排放量有多少。如果没有这个数据,他们可以拿周边国家,比如印度的水稻田排放情况反推,印度一亩水稻田,一年排放总量多少,中国有多少亿亩水稻田,排放量就有多少。这样的推算当然是不合理的。当初只做了两个站的对比,一个是沈阳站,一个是桃源站。桃源站在湖南。结果是,两个站在稻谷的一个完整的生长期,排放总量的测定结果相差十倍,也就是说,桃源站的结果是十倍于沈阳站的。理由很简单,温度不一样。稻田土壤温度在10摄氏度以下甲烷排放量很小。沈阳是冷凉气候,一年当中稻田土壤温度超过10摄氏度的日子不多。而桃源一年四季都温暖如春,超过10摄氏度的时间很长。所以如果用印度一亩水稻田甲烷排放量的数据乘上中国水稻田的总面积,得到的结果肯定很荒谬啊!中国那么大,从最南的海南岛到黑龙江都有水稻田,每亩水稻田排放的甲烷量是不一样的。如果按热量梯度布设多站联网观测并建立相关数学模型,就有可能回答中国水稻田甲烷排放量的问题。
  第二个例子就是关于农业系统养分循环利用的效益。当时海伦站、沈阳站、桃源站、栾城站都参加了田间试验研究。海伦站最北,沈阳站南一点,栾城站更南一点,是暖温带,桃源站是亚热带,形成了很好的热量梯度带。我们通过用农田收获的产品喂猪,猪的排泄物等作为有机肥,再施回农田里面,形成养分循环利用。环保人士很赞成,学农的也很赞成。因为这是中国老祖宗种地的一个传统,现在被抛弃了,全用化肥,不仅污染环境,而且白白浪费了这一部分养分资源。养分循环利用能带来多大好处,能增产多少粮食,用跟不用的差别有多大,我们就对此进行了联网试验,试验都是统一设计的。6年以后,我们把结果加以分析,发现了一个非常有规律的现象,那就是无论是粮食绝对增产量或者相对增产的百分率,养分循环利用的效益从北到南都是不断增加的。从这里面我们得到了一个结论,就是养分循环利用对南北农业都有好处,而好处最大的是在南方的热带、亚热带地区。如果放弃养分循环利用,不难预计带来的损失会有多大,而损失最大的也是热带、亚热带地区。这就体现联网研究的好处。
  当初我们极力主张把野外站组织起来,不是仅仅为改善每-个站的工作和生活条件,而是希望每个站获得支持后,通过这个组织,完成一些科学上或者国家需求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只有通过联网研究,才能回答。这才是CERN组织起来的真正目的。
  ……

前言/序言

  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的建立和发展已经历了20多年的历程。它由分布在全国不同区域的44个生态系统研究站、5个学科分中心和1个综合研究中心组成,分别由中国科学院的21个研究所管理。一支2000多人的研究团队正在CERN开展工作。这44个生态站包括农田、森林、草原、荒漠、沼泽、湖泊、海洋和城市等生态系统类型。
  新中国成立以后,中科院在青藏高原、黄土高原、黄淮海平原、南方红壤丘陵以及新疆、甘肃、青海、内蒙古、东北、西南等地区开展了一系列综合科学考察。在考察的基础上,建立了各类生态系统的野外观测试验站。由于这些站的建立处于不同时期,又是多个研究所分别建立,所以都是单独开展观测和研究,观测指标、方法和仪器各异,不能形成统一的观测试验体系,所获得数据和研究结果也难以对比分析。同时中国地域广阔,从北到南跨越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和热带,存在着明显的南北热量差异;从东到西跨越湿润区、半湿润区、半干旱区和干旱区,存在着明显的东西水分差异。孤立存在的生态站更难以回答区域和全国层面的生态系统利用、保护、治理问题。因此,唯有在上述单个生态站试验研究基础上建立生态系统研究网络,开展跨多个生态站的联网观测试验研究,才能从顶层设计的角度制定和布设有针对性的碳、氮、水等生源要素联网监测和控制试验方案,系统地积累与共享科学数据;才能开展不同生态区的生态系统结构、功能与过程的对比研究,阐明生态系统空间分异特征,进而提出国家自然保护和生态建设战略、关键区域治理模式及生态恢复治理对策。
  为此,1988年,中国科学院创建了“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确定了生态系统监测、试验、研究与示范的核心任务,制定了统一的观测指标体系和试验研究仪器设备,实现了由各个生态站分散观测研究到联网观测研究的飞跃。第一批进入网络的有29个代表不同生态系统类型的生态站。
  1999年,“中国科学院生态系统研究网络工程”国家验收委员会认为,“CERN是我国第一个按生态系统理论,统一规划、设计的生态系统监测和研究网络,整体达到国内领先和国际先进水平”。世界银行对环境贷款项目的结题报告认为,“CERN的创建,极大地提升了中国的科学研究能力,以及影响政府政策,参加区域和国际科学活动的能力”。2012年,CERN的创建及观测研究和试验示范的成果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建设访谈录(上)/20世纪中国科学口述史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建设访谈录(上)/20世纪中国科学口述史 mobi 下载 pdf 下载 pub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建设访谈录(上)/20世纪中国科学口述史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4

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建设访谈录(上)/20世纪中国科学口述史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用户评价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建设访谈录(上)/20世纪中国科学口述史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4


分享链接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链接

© 2024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