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新疆天山地带历史文化积蕴丰厚,是古代西域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绵延千里的天山走廊是连接中国内陆与中亚的重要通道,也是陆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
《丝瓷之路博览·明月出天山:新疆天山走廊的考古与历史》拟通过新疆天山沿线的历史遗迹和遗物,特别是近三十年来新疆考古发现和历史研究的成果,阐述天山在古代中西方文化交流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为天山立传。天山走廊是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的交错地带,特殊的地理环境与自然条件孕育出独特的文明形态,使其成为历史上诸多古代民族活动的舞台。
目录
第一章 神奇的天山
第二章 文明的曙光
第三章 史前岁月
第一节 小河往事
第二节 神秘的史前宗教
第三节 天山的图腾
第四节 关于塞种
第四章 草原长歌
第一节 大月氏之谜
第二节 匈奴迷踪
第三节 寻找赤谷城
第五章 丝路新篇
第一节 张骞之路
第二节 边疆家园
第三节 铁与血的疏勒城
第六章 大漠西风
第一节 龟兹梵境
第二节 乱世净土
第七章 西域唐韵
第一节 唐代诗人笔下的天山
第二节 唐西州居民的诗意生活
第三节 文书中的世界
第八章 古道记忆
第一节 远去的西辽
第二节 苹果之城
第三节 别失八里的纳石失
精彩书摘
《丝瓷之路博览·明月出天山:新疆天山走廊的考古与历史》:
新疆发现的晚期石器时代的细石器数量较多,如考古工作者曾在木垒七城子遗址采集到160余件细石器,在哈密七角井遗址采集到700余件细石器。这一时期,制造石器的石料也比较讲究,多数为硅质岩、石英和燧石,主要采用压制法制作,有细石叶、刮削器、石核、石镞、雕刻器、敲砸器等多种类型。在若羌县罗布泊附近,考古学家曾采集到不少石镞和石矛,其中石矛外形似桂叶,表面见鱼鳞状凹坑,锋利无比;而石镞呈柳叶形,大小规整,十分精致。1979年,孔雀河下游古墓沟墓地曾出土一枚穿透入骨的柳叶形石镞,据推测,墓主很可能因此而丧命,可见此类石镞的杀伤力。另外,在阿勒泰切木尔切克早期墓葬和木垒塔克尔巴斯陶遗址中,也出土过类似的石镞。
通过研究石器,我们能够了解史前人类生活的许多细节。例如在新疆发现的细石器通常采用压制法修制而成,体积较小,单独拿在手中使用,十分不便。那么古人是如何使用此类石器的?通过观察石器表面可知,古人已懂得将石器制成复合工具使用,即将小石器捆绑固定在木棍或骨器上使用,这样不但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还可以减少制造石器的劳动时间,一举两得。
在罗布泊地区,由于缺少硅质岩、石英和燧石等石材,当地人群会通过各种途径,获取数百公里以外阿尔金山一昆仑山出产的石料或石器。考古发现表明,远古先民已经具备远距离获取生产资料的能力,他们能够远行数百公里进入阿尔金山一昆仑山山前地带活动。另外罗布泊的先民也可以通过贸易与阿尔金山的先民进行物质交换,也就是原始的以物易物贸易,两者各取所需,各得其所,原始商业也就此产生。在阿尔金山一昆仑山沿线的若羌、且末等地,考古学家发现了大量的石器加工遗迹,面积之大,石核数量之多,完全称得上是“石器工厂”,这些遍布石器的遗址绝非短期之内形成的,应该是古人长期活动的结果。
在晚期石器时代,还出现有用和田玉制作石器的现象。如20世纪初,英国探险家斯坦因在罗布泊地区采集到玉石镞、玉石斧等石器;法国探险家伯希和在库车附近的库木吐拉购得两件玉石斧。1928-1934年,黄文弼在罗布泊北岸采集到玉刀、玉斧等各类石器。
……
丝瓷之路博览·明月出天山:新疆天山走廊的考古与历史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