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於2024-12-23
1. 雲集海內外兩岸三地22位名傢大師的46篇經典文章,以散文為經,講述讀書、賣書、藏書。名傢名作薈萃,盡顯人文之美。讀文章就是讀生活、讀文化,就是讀人生。
2. 北京大學中文係教授、中國獨具影響力學者之一錢理群為萬韆讀者度身甄選;既囊括常見的名作,也選采瞭許多不見錄於一般選本的遺珠。專業眼光,菁華品質。
3. 選文內容廣泛,重描述不重概括;文章揮灑自如,妙趣橫生;篇幅適中,隨讀隨止。用更少的時間閱讀更經典的文字,過更從容的生活。
4. 特彆邀請專業主播為全部文章錄製朗誦音頻,掃描二維碼,即可收聽。上下班途中、散步休息……隨時隨地,視聽結閤,拉近你與經典的距離。
5. 書中作者大都浸淫漢語寫作數十年乃至一生,他們通曉漢語音韻節律,精通遣詞造句。閱讀這些文字,對提升美學鑒賞、提高寫作都大有益處。
6. 書中尚在版權期內的文章,除個彆作傢作品外,所選文章均獲得作者或版權繼承人的閤法授權,從而保證瞭選文完整性、quan wei性。
7. 不僅適閤成人、本專科院校學生提高文學、文化素養閱讀,更可作為初高中學生課外閱讀之用,更可作為饋贈禮品。
8. 全書風格明快,富於變化;內外雙封設計,采用燙、印、專色多種工藝;排版考究、舒闊; 147×210mm小開本,方便攜帶;內文選取80g高階米白膠闆紙,字跡清晰,不傷眼。
《世故人情》是一本由錢理群選編的文集,所謂“世故人情”主要是一種人生智慧與政治智慧。全書節選瞭22位在現當代文學史上享有盛名的大傢如魯迅、老捨、聶紺弩、鬱達夫、葉聖陶等人的散文和小品文,通過選入的這46篇文章嚮讀者展現瞭一個個鮮活而又充滿情趣的精神世界。選文短小精煉,意旨深遠,語言幽默,是諸多大傢人生經驗的凝練總結,是他們長時期的思考琢磨融鑄成的智慧雋語,給人啓發。真誠,不做作。
錢理群
1939-
生於重慶,祖籍浙江杭州。20世紀80年代以來中國獨具影響力的人文學者之一。
曾任北京大學中文係教授、博導,中國現代文學研究會副會長。
他以對20世紀中國思想、文學和社會的精深研究,特彆是對20世紀中國知識分子曆史與精神的審察,得到海內外學界的重視與尊重,被認為是當代中國知識分子的標誌性人物。
代錶作品丨《心靈的探尋》《周作人傳》《1948:天地玄黃》等。
目 錄
|再 記|
| 序 |
|附 記|
|導 讀|
小雜感 ◎ 魯迅| 001
反“漫談” ◎ 魯迅| 006
查舊帳 ◎ 魯迅| 009
說“麵子” ◎ 魯迅| 011
犧牲謨 ◎ 魯迅| 015
世故三昧 ◎ 魯迅| 019
爬和撞 ◎ 魯迅| 023
幾乎無事的悲劇 ◎ 魯迅| 025
“混” ◎ 唐弢| 028
湊熱鬧 ◎ 柯靈| 030
論拍馬 ◎ 聶紺弩| 032
談妒 ◎ 孫犁| 035
貪婪生下的一群兒女 ◎ 秦牧| 039
寫信 ◎ 老捨| 046
小病 ◎ 老捨| 048
相片 ◎ 老捨| 051
作客者言 ◎ 豐子愷| 056
勸菜 ◎ 王力| 066
忙 ◎ 王力| 070
說話 ◎ 王力| 074
客 ◎ 梁實鞦| 077
握手 ◎ 梁實鞦| 081
鼕至之晨殺人記 ◎ 林語堂| 084
送禮 ◎ 李健吾| 089
骨牌聲 ◎ 葉聖陶| 092
命相傢 ◎ 夏丏尊| 096
“作揖主義” ◎ 劉半農| 101
給一位文學青年的公開狀 ◎ 鬱達夫| 107
與友人論性道德書 ◎ 周作人| 114
中年 ◎ 周作人| 118
三禮贊 ◎ 周作人| 122
沉默 ◎ 周作人| 132
沉默 ◎ 硃自清| 135
祝土匪 ◎ 林語堂| 139
新年醉話 ◎ 老捨| 143
鄉下人的風趣 ◎ 聶紺弩| 146
幽默的叫賣聲 ◎ 夏丏尊| 150
謙讓 ◎ 梁實鞦| 153
送行 ◎ 梁實鞦| 156
口中剿匪記 ◎ 豐子愷| 160
有聲電影 ◎ 老捨| 163
五味巷 ◎ 賈平凹| 167
學圃記閑 ◎ 楊絳| 173
談迂 ◎ 孫犁| 183
座位 ◎ 蕭乾| 186
小狗包弟 ◎ 巴金| 189
|編輯附記| ◎ 194
有聲電影
老 捨
二姐還沒有看過有聲電影。可是她已經有瞭一種理論。在沒看見以前,先來一套說法,不獨二姐如此,有許多偉人也是這樣;此之謂“知之為知之,不知為知之”也。她以為有聲電影便是電機答答之聲特彆響亮而已。要不然便是當電人——二姐管銀幕上的英雄美人叫電人——互相巨吻的時候,颱下鼓掌特彆發狂,以成其“有聲”。她確信這個,所以根本不想去看。本來她對電影就不大熱心,每當電人巨吻,她總是用手遮上眼的。
但據說有聲電影是有說有笑而且有歌。她起初還不相信,可是各方麵的報告都是這樣,她纔想開開眼。
二姥姥等也沒開過此眼,而二姐又恰巧打牌贏瞭錢,於是大請客。二姥姥三舅媽,四姨,小禿,小順,四狗子,都在被請之列。
二姥姥是天一黑就睡,所以決不能去看夜場;大傢決定午時齣發,看午後兩點半那一場。看電影本是為開心解悶,所以十二點動身也就行瞭。要是上車站接個人什麼的,二姐總是早去七八小時的。那年二姐夫上天津,二姐在三天前就催他到車站去,恐怕臨時找不到座位。
早動身可不見得必定早到;要不怎麼越早越好呢。總是十二點走哇,到瞭十二點三刻誰也沒動身。二姥姥找眼鏡找瞭一刻來鍾;確是不容易找,因為眼鏡在她自己腰裏帶著呢。跟著就是三舅媽找鈕子,翻瞭四隻箱子也沒找到,結果是換瞭件衣裳。四狗子洗臉又洗瞭一刻多鍾,這還總算順當;往常一個臉得至少洗四十多分鍾,還得有門外的巡警給幫忙。
齣發瞭。走到巷口,一點名,小禿沒影瞭。大傢摺迴傢裏,找瞭半點多鍾,沒找著。大傢決定不看電影瞭,找小禿是更重要的。把新衣裳全脫瞭,分頭去找小禿。正在這個當兒,小禿迴來瞭;原來他是跑在前麵,而摺迴來找她們。好吧,再穿好衣裳走吧,巷外有的是洋車,反正耽誤不瞭。
二姥姥給車價還按著現洋換一百二十個銅子時的規矩,多一個不要。這幾年瞭,她不大齣門,所以老覺得燒餅賣三個大銅子一個不是件事實,而是大傢欺騙她。現在拉車的三毛兩毛嚮她要,也不是車價高瞭,是欺侮她年老走不動。她偏要走一個給他們瞧瞧。這一掛勁可有些“憧憬”:她確是有誌嚮前邁步,不過腳是嚮前嚮後,連她自己也不準知道,姨倒是能走,可惜為看電影特意換上高底鞋,似乎非扶著點什麼不敢抬腳。她假裝過去攙著二姥姥,其實是為自己找個靠頭。不過大傢看得很清楚,要是跌倒的話,這二位一定是一齊倒下。四狗子和小禿們急得直打蹦。
總算不離,三點一刻到瞭電影院。電影已經開映,這當然是電影院不對;難道不曉得二姥姥今天來麼?二姐實在覺得有罵一頓街的必要,可是沒罵齣來,她有時候也很能“文明”一氣。
既來之則安之,打瞭票。一進門,小順便不乾瞭,怕黑,黑的地方有紅眼鬼,無論如何也不能進去。二姥姥一看裏麵黑洞洞,以為天已經黑瞭,想起來睡覺的舒服;她主張帶小順迴傢。要是不為二姥姥,二姐還想不起請客呢。誰不知道二姥姥已經是土埋瞭半截的人,不看迴有聲電影,將來見閻王的時候要是盤問這一層呢?大傢開瞭傢庭會議。不行,二姥姥是不能走的。至於小順,好辦,買幾塊糖好瞭。吃糖自然便看不見紅眼鬼瞭。事情便這樣解決瞭。四姨攙著二姥姥,三舅媽拉著小順,二姐招呼著小禿和四狗子。前呼後應,在暗中摸索,雖然有看座的過來招待,可是大傢各自為政的找座兒,忽前忽後,忽左忽右,離而復散,分而復閤,主張不一,而又願坐在一塊兒。直落得二姐口乾舌燥,二姥姥連喘帶嗽,四狗子咆哮如雷,看座的滿頭是汗。觀眾們全忘瞭看電影,一齊惡聲的“吃——”,但是壓不下去二姐的指揮口令。二姐在公共場所說話特彆響亮,要不怎樣是“外場”人呢。
直到看座的電棒中的電已使淨,大傢纔一狠心打到瞭座。不過,還不能這麼馬馬虎虎的坐下。大傢總不能忘瞭謙恭呀,況且是在公共場所。二姥姥年高有德,當然往裏坐。可是二姥姥當著四姨怎肯以老賣老,四姨是姑奶奶呀;而二姐又是姐姐兼主人;而三舅媽到底是媳婦,而小順子等是孩子;一部倫理從何處說起?大傢打架似的推讓,甚至把前後左右的觀眾都感化得直喊叫老天爺。好容易大傢覺得讓的已夠上相當的程度,一齊坐下。可是小順的糖還沒有買呢!二姐喊賣糖的,真喊得有勁,連賣票的都進來瞭,以為是賣糖的殺瞭人。
糖買過瞭,二姥姥想起一樁大事——還沒咳嗽呢。二姥姥一陣咳嗽,惹起二姐的孝心,與四姨三舅媽說起二姥姥的後事來。老人傢像二姥姥這樣的,是不怕兒女當麵講論自己的後事,而且樂意參加些意見。如“彆的都是小事,我就是要個金九連環。也彆忘瞭糊一對童兒!”這一說起來,還有完嗎?一樁套著一樁,一件聯著一件,說也奇怪,越是在戲館電影場裏,傢事越顯得復雜。大傢剛說到熱鬧的地方,忽,電燈亮瞭,人們全往外走。二姐喊賣瓜子的;說起傢務要不吃瓜子便不夠派兒。看座的過來瞭,“這場完瞭,晚場八點纔開呢。”
大傢隻好走吧。一直到二姥姥睡瞭覺,二姐纔想起問三舅媽:“有聲電影到底怎麼說來著?”三舅媽想瞭想:“管它呢,反正我沒聽見。”還是四姨細心,她說她看見一個洋鬼子吸煙,還從鼻子裏冒煙呢,“電影是怎樣作的,多麼巧妙哇,鼻子冒煙,和真的一樣,你就說!”大傢都贊嘆不已。
(選自《老捨幽默文集》,湖南人民齣版社1982年版)
送 禮
李健吾
送禮是一種藝術。和彆的藝術一樣,它有時代、民族和性靈的種種意義。比較而言,它離詩離音樂最遠,雖說它有時候錶現詩或者音樂的境界,不下於詩或者音樂的涵蓄。張三送來一把湘妃摺扇,噢!雅人雅事,隻有張三做得到,李四遠巴巴從傢鄉送來一斤枇杷,打開一看,爛瞭,丟瞭拉倒,但是,他的愚騃多近乎詩意呀!詩或者音樂要的是朦朧,或者混沌,從混沌到白癡是一條捷徑。不過,送禮的姊妹藝術不是詩或者音樂,而是小說。
它要的是觀察。理智是明澈的,世故是熟練的,應用是圓到的。送禮如若錶現送者的個性,個性卻在反映對象的認識。張三結婚,請我去做收發。看著一件一件賀禮,我認識物品後麵藏著的心情,和發生這種心情的性格。送銀盾,送喜帳,送賀金,是一等人,送花籃,又是一等人。兩樣都送,又是一等人。送文房四寶,送廚房用具,送洞房擺設,送男女裝飾,又是一等人。因為禮物的輕重大小珍凡,我可以看齣雙方友誼的距離。把這些不同的友誼聚在一起。我可以立時明白(假如平時我不大清楚)張三的曆史,和造成這種曆史的環境與為人。做他一次收發,我決定瞭我和他來往與否的猶疑。
但是,我做收發的未嘗不也遇到例外。拿我自己來說,我和朋友的交情是深的,他遭瞭患難總是我搶先營救,然而輪到送禮,我就懶散瞭。第一,我不曉得送什麼好,因為世上沒有東西錶達我的衷情。第二,我不願意落俗,以為朋友一樣和俗無緣。然而我這種疏忽替我迴絕瞭多少友誼!說到臨瞭,送禮不僅是社交的禮貌,而且是,做成驕傲的無上憑證。是人就有虛榮。看著一廳的禮物,張三站在當中,覺得世上隻有他沒有白活一趟。“這是錢大人送的一對玻璃花瓶,彆瞧禮輕,是錢大人送的,唉!禮輕人重。這是——什麼!叫化子頭兒劉五也送禮來瞭!你明白,他巴結我,因為,總之,我張傢積的德。”是的。他心滿意足,這一切是他活著沒有被人遺忘的真憑實據,不僅遺忘,簡直是他為人推重的理由。送禮是成全彆人的虛榮。此其所以往往辦白事、辦紅事,會把人辦窮瞭,都是貪那點兒小便宜的毛病。來而不往非禮也,於是乎送禮,當掉紡綢大衫,賣掉北鄉的水田。
送禮要適中,過猶不及。最聰明是不破分文,去拿彆人送禮,彆人存在咱們傢的東西,管他彆人不彆人,隻要目前閤算。有話將來再說。犧牲無辜的第三者,為瞭達到自己的方便。這種應酬的實例最顯明的是東挖西補的政治傢。他們打著信義招牌,鋪子也就是一樣貨色齣賣:信義。現今生意最興隆的,是張伯倫做掌櫃的英吉利。
(選自《李健吾散文集》,寜夏人民齣版社1986年版)
|導 讀|
錢理群
《世故人情》這個題目是從硃自清先生那兒“偷”來的:據硃先生在《語文影及其他》序言裏說,他原先計劃著將“及其他”這部分寫成一本書,就想命名為《世情書》。所謂“世情”,顧名思義,就是“世故人情”的意思。講“世故人情”而能變成“及其他”,這本身就很有點“意思”。記得在“文革”中,報紙上在報道齣席會議的一大堆要人顯貴名單之後,往往帶上“還有某某某”這樣一句;這“還有”就是“及其他”,大概含有“附帶”、“不入流”、“排不上座次”之類的意思。如此說來,“世故人情”恐怕就是“不入”正經(正式)文章之“流”的,但因此也獲得瞭一種特殊價值:它可是“侃大山”的好材料。細細想來,也確乎如此,三五好友,難得一聚,天南海北,鬍吹亂侃一通,除瞭“聊天(氣)”之外,可不就要“談世情”。這類話題,於人生閱曆之外,往往透著幾分智慧,還能逗人忍俊不禁,——就像人們一聽到“還有”或“及其他”,就不免微微一笑。按硃自清先生的說法,這背後,甚至還暗含著“冷眼”看“人生”的“玩世的味兒”。這就進入瞭一種“境界”,我們不妨把它叫作“散文的境界”或“小品文的境界”——實在說,散文(小品)本來就是“侃大山”的産物;閑談絮語中的智慧、風趣,連同那輕鬆自如的心態,都構成瞭散文(小品)的基本要素,並且是顯示其本質的。五四時期,人們給深受英國隨筆影響的小品文下定義時,即是強調“小品文是用輕鬆的文筆,隨隨便便地來談人生”(梁遇春:《小品文選·序》)。把這層意思化為正兒八經的學術語言,我們可以說,“對於中國現代社會日常生活中的‘世故人情’的發微,開掘,剖析,構成瞭中國現代小品文與作傢所生活的現實人生的基本聯係方式之一;自然,這是一種藝術的聯係:不僅決定著藝術錶現的內容,而且決定著藝術錶現的形式”。——您瞧,經過這一番學術化處理,“世情書”竟成瞭散文(小品)的“正宗”,“不入流”轉化為“入流”:兩者之間,本也沒有嚴格的不可逾越的鴻溝。
“世故人情”主要是一種人生智慧與政治智慧。這可是咱們中國人的“特長”。有人說,中國這個民族不長於思辨,藝術想象力也不發達,卻最懂世故人情,這大概是有道理的。我們通常對人的評價,很少論及有否哲學頭腦,想象力如何,而說某甲“不通世故”,某乙“洞達人情”,都是以對“世情”的把握與應對能力,也即人生智慧、政治智慧的高低作為標準的。中國傳統文化,無論是孔孟儒學,還是法傢、道傢,對“世故人情”體察之精微、獨到,都足以使世人心摺。郭沫若在《十批判書》裏,就曾經贊嘆韓非《說難》、《難言》那些文章“對於人情世故的心理分析是怎樣的精密”,以為“他那樣的分析手腕,齣現在二韆多年前,總不能不說是一個驚異”。魯迅在研究中國小說史時,也從中國明、清兩代小說中,發掘齣瞭“人情小說”這一種小說類型(流派)。他評價說,這類小說常“描摹世態,見其炎涼,故或亦謂之‘世情書’也”——硃自清先生所謂“世情書”或許就源齣於魯迅也說不定。當然,也不妨說,這是“英雄所見略同”:整整一代人都同時注意到(或者說努力發掘)中國傳統文化中的政治智慧與人生智慧,這個事實本身就是發人深思的。先哲早已說過,中國曆史就是一部“相斫史”,由此而結晶齣傳統文化中的“世故人情”;曆史進入本世紀,急劇的社會改革導緻人心大變,縱橫捭闔的政治鬥爭的風雲變幻,更是逼得人們必須深諳人情世故。天真幼稚,思維方式的簡單化,直綫化,認識與現實的脫節,甚至可能帶來滅頂之災。著名散文傢孫犁在收入本書的《談迂》一文中,就說到“文化革命”中由於“不諳世情”怎樣備受磨難。這是一個毋庸迴避的事實:中華民族是在血的浸泡中學會懂得“世故人情”的。因此,如果有人因為中國人富有政治智慧、人生智慧而洋洋自得,無妨請他先想一想我們民族為此付齣的代價:“世情書”背後的血的驚心與淚的沉重是不應該忘記的。
但如果因此而走嚮極端:時時、處處念念不忘,沾滯於茲,無以解脫,也不會有“世情書”的産生。硃自清先生曾說,《左傳》、《戰國策》與《世說新語》是中國傳統中“三部說話的經典”。應該說,《左傳》與《戰國策》裏都包含有十分豐富的人生智慧與政治智慧,但它們“一是外交辭令,一是縱橫傢言”,都不是我們所說的“世情書”。真正稱得上的隻有錶現瞭魏晉“清談”風的《世說新語》。這裏的關鍵顯然在“說話人”(作者)主體的胸懷,氣質,心態,觀照態度。魯迅嘗說“魏晉風度”於“清峻”之外尚有“通脫”的一麵。“通脫”即是“隨便”;如果說“玩世”嫌不好聽,那麼也可以說是“豁達”。所謂“豁達”,就是“看透”以後的“徹悟”。這既是徹底的清醒,又是一種超越,另有一番清明、灑脫的氣度。這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幽默”——這是更高層次的智慧,也是更高層次的人生的,審美的境界。在我看來,真正達到瞭這一境界的,魏晉文人之外,唯有五四那一代。當然,兩者文化背景的不同是自不待言的:五四時期的知識分子深受西方理性主義精神的影響,科學民主的現代觀念已經內化為自身的生存要求,但他們卻又身處於中國傳統習俗的包圍之中,內心要求與現實環境的強烈反差,使他們不僅在感情、心理上不能適應,覺得像穿一件潮濕的內衣一樣,渾身不自在;而且時時、處處都會産生荒誕感。這在某種意義上,是對自我(及民族)生存方式的荒誕性的清醒的自覺意識,因此,它是刻骨銘心的;說齣來時又是盡量輕鬆的。但敏感的讀者自會從那哭笑不得、無可奈何的語氣中體會到,作者一麵在嘲笑,甚至鞭撻中國文化與中國國民性的某些弱點,一麵卻又在進行著自我調侃:而恰恰是後者,使這類散文的“批判”不似青年人的火氣十足,鋒芒畢露,而彆具“婉而多諷”的風緻,這又在另一麵與中國傳統的美學風格相接近瞭。讀者隻要讀一讀收入本集的豐子愷的《作客者言》,林語堂的《鼕至之晨殺人記》,梁實鞦的《客》,就不難體味到,五四這一代作傢筆下的“世情書”中的幽默感,産生於現代“理性之光”對中國傳統“世相”的映照,其“現代性”是十分明顯的。
“幽默”裏本來也多少含有點“玩世”的味道——在參悟人情世故之後,似乎也必然如此。但這裏好像也有個“綫”,“玩世”過瞭頭,就會變成“幫閑”以至“幫凶”。這在中國,倒也是有“傳統”的;魯迅早就指齣過,隻講金聖嘆的“幽默”,未免將屠夫的凶殘化為一笑;“從血泊中尋齣閑適”,是根本不足取的。也還是魯迅說得對,“人世間真是難處的地方,說一個人‘不通世故’固然不是好話,但說他‘深入世故’也不是好話。‘世故’似乎也像‘革命之不可不革,而亦不可太革’一樣,不可不通,而亦不可太通的”。“世情書”中的幽默,正在於恰到好處地掌握瞭“世故”“不可不通,亦不可太通”之間的“分寸”,也即是“適度”。從人生態度上說,則是既看透人生,不抱一切不閤實際的幻想,又積極進取認真,保存一顆赤子之心。在“玩世不恭”的調侃語調底下內蘊著幾分憤激與執著,形成瞭這類現代“世情書”豐厚的韻味,其耐讀處也在於此。讀這樣的散文,不管作者怎樣放冷箭,說俏皮話,你都能觸摸到那顆熱烈的心,感受著那股“叫真”勁兒,這也是構成瞭本世紀以來中國知識分子與文學的時代“個性”的。
一九八九年一月十日初稿
一九九〇年一月十四日修改
世故人情:願曆經韆帆,歸來仍是少年(漫說文化有聲朗誦係列) 下載 mobi pdf epub txt 電子書 格式 2024
世故人情:願曆經韆帆,歸來仍是少年(漫說文化有聲朗誦係列)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世故人情:願曆經韆帆,歸來仍是少年(漫說文化有聲朗誦係列)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下載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