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服之美

和服之美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2025

瀧澤靜江 著,杜賀裕 譯
圖書標籤:
  • 和服
  • 日本文化
  • 傳統服飾
  • 服飾藝術
  • 時尚
  • 曆史
  • 文化藝術
  • 服飾設計
  • 日本
  • 風俗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鷺江齣版社
ISBN:9787545914580
版次:1
商品編碼:12360104
包裝:平裝
開本:32
齣版時間:2018-06-01
用紙:膠版紙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用多彩的圖案展現獨特的個性,用獨特的質感恪守高雅的品位。

精細的織紋裏滲透著手工藝者的匠心,雅緻的圖案裏蘊含著日式美學的精髓,認真的保養過程裏,展現著一個精緻女子用心生活的態度。

和服的選擇與搭配,體現瞭穿衣人的格調,可發揮自己的靈感自由搭配。

不過,和服的各種元素與四季息息相關,在一些材料與圖案的使用上也有相應的規矩。即便是按照自己的喜好搭配,也要知道這些固定的原則。

從製作工藝到穿著建議,本書為您揭開和服裏隱藏已久的秘密……


內容簡介

日本和服擁有悠久的曆史與傳統,日本人獨有的細膩孕育齣和服獨特的美。

日本各地都創造瞭具有本土特點的衣料。每一匹布料都是匠人精心紡織的傑作,每一次印染都是匠人精心付齣的成果。由於在儀式慶典、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特定場閤需要穿著特定的服裝,和服便應運而生。

本書對和服進行瞭簡潔明瞭的歸納,從印染和服與絹織和服中選取幾種代錶和服,按産地進行介紹,希望能夠幫助喜愛和服的人更詳細地瞭解和服,發現和服裏更多的不動聲色的美。


作者簡介

瀧澤靜江,瀧澤靜江和服學院校長。日本著裝文化傳承協會會長。NHK 學園講師(開放式學校)。和服研究專傢,從事服飾史、紡織、染色研究、穿著技巧的指導工作。在卡內基音樂廳(紐約)、悉尼歌劇院(澳大利亞)、巴黎歌劇院(巴黎)、國立劇場(日本)等世界各國的劇院舉辦過“和服繪捲衣舞”的演齣。同時也負責組織嚮來自世界各國的重要訪日來賓介紹和服文化的演齣。在海外的多所大學、地區進行演講、參加電視節目等,活躍在各種演齣活動中。著有《簡單易懂的和服穿衣法和腰帶係結法》(金園社)、《和服的花園》(每日新聞社)等。

目錄

第一章 絹織和服......9

大島綢......10

大島綢製作流程......12

結城綢......14

鹽澤綢......16

牛首綢......18

郡上綢......19

信州綢......20

久米島綢......22

本場黃八丈......24

久留米絣......26

不同地區的絣紋樣......29

琉球絣......30

西陣禦召......32

十日町禦召......34

鹽澤禦召......35

銘仙......36

米澤織物......38

棉窄布......40

花織......41

芭蕉布......42

宮古上布......44

八重山上布......45

近江上布......46

能登上布......47

越後上布......48

明石縐綢......49

小韆榖縐綢......50

阿波縬紡織品......52

第二章 和服等級和搭配......53

和服等級和搭配......54

四季與和服......62

腰帶小常識......64

配飾的選擇......68

第三章 印染和服......71

京友禪......72

手繪友禪製作工序......74

加賀友禪......76

型友禪......78

江戶小紋......80

琉球紅型......82

辻花......84

紮染......86

茶屋辻......88

有鬆·鳴海紮染......89

多彩的鳴海紮染......91

江戶中型......92

南部印染......94

蠟染......96

第四章 和服的基礎知識......97

和服的保養方法......98

和服的組成部分......102

和服及腰帶的疊法......103

和服傢紋......106

紋樣......108

大全......108


精彩書摘

大島綢((産地:鹿兒島縣大島郡))

大島綢的魅力在於鮮亮的黑色與柔軟的觸感。

用生絲紡織的大島綢比結城綢的顔色更加鮮亮。大島綢以前用於製作普通居傢和服,後來升級為製作外齣和服的布料,最近人們甚至也開始用大島綢縫製付下和服與訪問和服

精心打造的泥染布料

大島綢與結城綢雖然同屬繭綢,然而大島綢使用的是生絲,並非絲綿撚成的絲綫。大島綢除瞭有色彩明艷、布料輕快、穿著清爽的特點之外,還因泥染的特殊工藝而格外結實。

大島綢的花紋既有簡單的十字絣,也有精巧的復雜圖案,這些花紋都是通過絣錶現齣來的。據說這些花紋意在展現鳳尾蕉等海島的自然景物。絣絲以前稱為束絣。過去是手工紮染束綫,現在則用締織機按照圖案紮染束綫,進行編織。將締織機紡織的布料(該布料被稱作絣筵)先進行染色,拆解紮綫後,再按照花紋紋路紡織。

大島綢分為泥大島、泥藍大島、草木染大島、白大島等。自從開始使用化學染料後,色大島也能夠得以紡織。


前言/序言

同一種和服有多種不同的名稱。有的名稱是根據染色技術取的,有的名稱是根據布料質地取的。

舉例來說,人們口中的友禪、小紋,都是根據染色方法所取的名字;縐綢就是按照製作和服所用的布料名稱來稱呼和服的。留袖、訪問和服、付下、振袖等名稱,則是結閤TPO 著裝原則,按照齣席場閤的重要程度所取的。

因此,若要準確地稱呼一件和服,可能是“用友禪染色法染色的縐綢縫製的訪問和服”。也有按照産地取名的和服,例如結城綢、大島綢等。

由於在儀式慶典、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特定場閤需要穿著特定的服裝,和服便應運而生,至今已經過瞭多年的發展。每種和服在不同的場閤有不同的稱呼。傳承下來的和服名稱是沿襲瞭人們的稱呼習慣,既沒有按照學術體係進行歸納,也沒有進行分類整理,所以纔會齣現同一種和服對應多種名稱的情況。

然而到瞭現代,和服離我們的生活越來越遠,一代代將和服傳承下去的可能性也越來越小,現在的年輕人可能經常會聽到和服的各種名稱卻不知所雲。因此,我認為通過這本書將和服進行簡潔明瞭的歸納整理是一件十分有意義的事情。

製作和服的布料總體分為兩大類。一種是色織布,一種是匹染。

色織布是用染色的紗綫織成的反物,代錶種類有繭綢、禦召、棉絣等。

匹染是先織布再染色,匹染布料有小紋染、紅型染、友禪染等。

用白綫紡織的反物稱為白生地,代錶種類有縐綢、綾、羽緞等。

因為製作工藝的不同,匹染和服也可叫作印染和服,色織布和服與之相對,可叫作絹織和服。

雖然兩種和服布料的製作都需要染色與紡織,但是一個是先染後織,一個是先織後染,因此名稱也有所不同。

本書從印染和服與絹織和服中選取幾種代錶和服,按産地進行介紹,希望能夠讓喜愛和服的人更加瞭解和服。

瀧澤靜江



史詩巨著:《龍淵劍錄》 一部橫跨韆年,描繪氣運流轉與個體抗爭的宏大史詩。 《龍淵劍錄》並非僅僅是一部武俠小說,它是一幅用血與火、忠誠與背叛、宿命與抉擇精心繪製而成的東方史詩畫捲。本書以中國古代一個虛構的“九州大陸”為背景,時間跨度長達數韆年,講述瞭“龍淵劍”——這柄蘊含著上古神力與天下氣運的至寶——在不同曆史階段引發的波瀾壯闊的故事。 一、鴻濛初開:神祇的遺産與劍的誕生 故事的開端追溯至九州大陸的混沌之初。天地初分,有九天神祇遺留下的力量融入凡間,鑄就瞭三柄鎮世神兵,其中之一便是龍淵劍。本書的第一捲,聚焦於遠古的“軒轅之戰”,描述瞭第一代執劍者——被稱為“燭龍”的部落首領,如何運用龍淵劍的力量平息瞭洪荒肆虐,建立瞭第一個相對穩定的文明。此捲深入探討瞭“天命”的概念,以及神器對持有者心性的考驗。龍淵劍的力量並非絕對的賜予,它如同雙刃劍,能放大持有者的雄心壯誌,亦能吞噬其良知。 二、王朝更迭:權力的遊戲與劍的流轉 在接下來的數韆年間,九州大陸經曆瞭無數王朝的興衰更替。本書的主體部分,精細地刻畫瞭七個主要王朝的興衰史,而龍淵劍始終是推動曆史進程的關鍵因素。 燕氏王朝的崛起與衰落: 描述瞭雄纔大略的燕王如何憑藉龍淵劍的“天佑”之威,統一瞭七國之地。然而,隨著燕王晚年的昏聵與猜忌,龍淵劍的力量開始反噬王室血脈,最終導緻瞭血腥的“白玉門之變”。 隱忍與等待: 曆史進入低榖,龍淵劍一度失蹤於江湖。本書細緻描寫瞭在武林中隱匿的“青蓮教”如何緻力於尋找並鎮壓這股過於強大的力量。他們不是追求力量,而是追求平衡,這一時期的江湖描寫充滿瞭哲思和隱忍的藝術。 鐵血帝國的鐵蹄: 描述瞭北方草原民族建立的“瀚海帝國”如何跨越長城,試圖用武力徹底掌控龍淵劍。這一部分側重於大規模的軍事謀略和邊塞的殘酷生存法則,展現瞭劍在戰爭機器中的恐怖作用。 三、江湖風雲:俠義精神的堅守與迷失 《龍淵劍錄》的魅力不僅在於廟堂之高,更在於江湖之遠。在王朝的陰影下,一代代習武之人以各自的方式解讀和運用著對“劍”的理解。 “無招勝有招”的哲學辯論: 書中塑造瞭“劍癡”柳無涯,他窮盡一生研究龍淵劍的奧秘,最終領悟到“至強之劍,在於無形”。他的故事綫是一段對武學本質的深刻探討,挑戰瞭傳統意義上對“神兵”的依賴。 反派的塑造: 最大的反派並非是簡單的邪惡勢力,而是對力量的極度渴望者。例如,前朝遺臣“閻羅手”謝不歸,他並非想統治天下,隻想利用龍淵劍的力量“重啓”曆史,抹去所有他認為的“汙點”。他的悲劇在於,他自以為掌控瞭力量,卻成為瞭力量的奴隸。 草莽英雄的崛起: 穿插著大量底層人物的故事,他們可能從未見過龍淵劍,卻在劍氣影響下的時代中,憑著樸素的正義感維護著一方安寜。例如,以“九指神醫”聞名的蘇杏,她用精湛的醫術救治瞭無數因戰亂而傷殘的人,她的存在象徵著生命力的堅韌。 四、終極之問:氣運的迴歸與人性的救贖 故事的高潮部分,聚焦於末代王朝即將傾覆之時。龍淵劍重現於世,引發瞭各方勢力最後的爭奪。 主角團隊並非是傳統意義上的天選之子,他們是曆史洪流中被命運推到風口浪尖的普通人。他們之中有背負血海深仇的復仇者,有對權力嗤之以鼻的隱士,也有渴望和平的學者。 最終的對決,並非是簡單的武力碰撞,而是對龍淵劍本質的徹底理解。當主角終於接觸到龍淵劍的核心奧秘時,他發現這柄神兵的最終目的並非是徵服,而是引導持有者做齣最終的選擇:是繼續扮演“天命的執行者”,還是選擇“打破天命,重塑自我”。 全書以主角最終的抉擇收尾——他沒有選擇占有龍淵劍,也沒有選擇摧毀它,而是將其封印於一處無人能觸及的“虛空之境”。此舉象徵著對絕對力量的敬畏與放棄,將天命的舞颱交還給真正的人間煙火。 《龍淵劍錄》以其恢弘的敘事結構、復雜的人物群像和深刻的曆史哲學思考,構建瞭一個令人信服且充滿張力的東方幻想世界。它探討瞭權力、命運、以及在宏大曆史背景下,個體良知所能爆發齣的最終力量。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的結構設計精巧得像一個復雜的迷宮,每一次轉摺都導嚮瞭新的謎團,引人入勝。作者巧妙地運用瞭多重視角敘事,使得原本可能平鋪直敘的事件變得撲朔迷離,充滿瞭懸念感。我尤其喜歡作者在對話中埋下的伏筆,那些看似漫不經心的隻言片語,在後續章節中往往會爆發齣驚人的能量,構建起一個龐大而自洽的世界觀。閱讀的快感很大程度上來源於這種“抽絲剝繭”的過程,讀者必須全神貫注,纔能跟上作者跳躍的思維和層層遞進的邏輯鏈條。雖然篇幅不短,但閱讀體驗卻異常流暢,文字風格犀利而富有洞察力,絕無拖遝之感。它探討的主題宏大而深刻,涉及權力、命運與個體抗爭,但作者的處理方式卻極其細膩,沒有陷入說教的窠臼。讀完後,腦海中仍舊迴蕩著那些哲思性的詰問,久久不能平息,這證明瞭其思想深度遠超一般娛樂消遣之作。

評分

這部作品的語言運用簡直是一場文字的盛宴,充滿瞭古典韻味和現代節奏感的完美結閤。作者的句法多變,時而長句如江河奔流,一瀉韆裏,將浩大的場麵描摹得氣勢磅礴;時而短句如利劍齣鞘,簡潔有力,直擊情感核心。我特彆留意到作者在描述自然景物時所采用的比喻,新穎彆緻,完全跳脫瞭陳詞濫調的窠臼,使人耳目一新。例如,他對“風”的描繪,就賦予瞭它超越物理現象的象徵意義。故事的節奏把握得像一位技藝精湛的指揮傢,知道何時該激昂澎湃,何時該戛然而止,留給讀者充分的想象和迴味空間。如果說故事吸引人是基礎,那麼這部書的高明之處在於,它在講述故事的同時,也在探討“講述”本身的力量與局限。讀完後,我感覺自己的詞匯量和對語言的敏感度都得到瞭顯著提升,這是一次純粹的文學滋養。

評分

我必須承認,在如今快節奏的閱讀市場中,能遇到如此沉得住氣、專注於“構建世界”的作者實屬難得。這本書的世界觀構建極其紮實,每一個規則、每一個地理概念、每一個社會階層,都經過瞭嚴謹的邏輯推敲,讓人深信不疑。作者沒有急於解釋一切,而是通過角色的日常體驗和逐步揭露的綫索,引導我們進入這個陌生的領域。這種“慢熱”的敘事方式,雖然對讀者的耐心提齣瞭一定要求,但一旦適應,便會發現其迴報是無比豐厚的——你得到的不再是一個虛構的故事,而是一個可以真實“生活”其中的平行宇宙。書中對不同群體之間權力動態的描寫尤其精彩,那些微妙的眼神交匯、不被言明的界限,比任何公開的宣言都更具說服力。這部書無疑是獻給那些熱愛深度探索、對細節有著近乎苛求的讀者的最佳禮物。

評分

這部作品的敘事如同夏日午後的一場忽如其來的雷陣雨,淋灕盡緻地展現瞭人物內心深處的掙紮與成長。作者對於環境細緻入微的描摹,讓讀者仿佛能親手觸摸到那些古老建築的斑駁牆麵,耳邊縈繞著曆史的迴聲。情節的推進張弛有度,關鍵轉摺點處理得巧妙而自然,既齣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尤其欣賞作者在處理復雜情感糾葛時的筆力,那種剋製而又洶湧的暗流,比直白的宣泄更具震撼力。主角的形象塑造得極為立體豐滿,他/她的每一個決定,無論是英明的還是愚昧的,都深深植根於其獨特的成長背景和時代洪流之中。閱讀過程中,我不由自主地沉浸其中,甚至會為瞭某個角色的不幸遭遇而感到揪心,這無疑是文學作品成功的標誌。它不僅僅是一個故事,更像是一麵鏡子,映照齣現實生活中那些我們不願正視卻又真實存在的幽微人性。整體而言,這是一部需要細細品味、值得反復咀嚼的佳作,其文字的力量足以穿透時間,直抵人心最柔軟的部分。

評分

坦白說,初捧此書時,我略微有些擔憂,擔心它會落入某些同類題材的俗套之中,但隨後的閱讀體驗徹底顛覆瞭我的預期。作者的文字風格極其鮮明,猶如一幅色彩濃烈卻又層次分明的油畫,光影的運用達到瞭齣神入化的地步。他/她似乎對人類精神世界的剖析有著近乎病態的精準,將那些潛藏在文明錶象下的原始衝動,刻畫得淋灕盡緻,毫不留情。書中對於特定曆史時期氛圍的還原,更是達到瞭令人震撼的程度,那些衣著、習俗、乃至氣味,都仿佛被重新注入瞭生命。我欣賞作者在塑造女性角色時所展現齣的力量感和復雜性,她們不再是依附於男性的附屬品,而是擁有完整內在宇宙的個體,她們的抗爭與妥協都充滿瞭宿命的悲劇美感。這本書的閱讀體驗是沉浸式的、甚至可以說是有些壓迫感的,但這種壓迫感正是源於其真實得令人心悸的刻畫。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