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於2024-12-29
本書是根據斯邁爾斯作品《自己拯救自己》中有關一個人在低榖時遇到的問題如何解決,以及如何纔能突破成長中的障礙,找到成就自己的方法等內容精選提煉而成,是一本斯邁爾斯給予年
輕人希望和鼓勵的書。本書以“希望”和“信心”“堅持”等作為主題,講述年輕人遇到睏難和問題要怎麼解決。相信,這本書能夠給讀者信心和鼓舞,希望和力量,希望每個讀者都能通過閱
讀本書,達成自己的夢想。
塞繆爾·斯邁爾斯(1812-1904),英國19世紀的道德學傢、社會改革傢和散文隨筆作傢、成功學傢。他的作品有《自己拯救自己》《品格的力量》《金錢與人生》《命運之門》《信仰的力量》等,其中《自己拯救自己》的齣版,開創瞭西方成功學。他在這本書中講述瞭想要成功需要解決的關鍵問題,影響瞭多個國傢為夢想追逐的年輕人,成為世界各國尤其是歐美年輕人的人生教科書。
編譯者:陳實。1970年3月5日生,高級工程師,山東師範大學創新創業導師,山東省創新創業導師團導師,山東省標準化工作專傢,山東省高校創新創業導師,菏澤學院兼職教授,《山東青年》《文化大觀》總編,山東博視雅建設工程有限公司總經理,山東天健文化傳媒有限公司總經理,山東天健標準化研究有限公司董事長,濟南市旦濟華開博視培訓學校校長,山東師範大學物理電子學院博視雅奬學金創設人,成武一中陳實奬學金創設人,成武職教中心陳實奬學金創設人,成武伯樂中學陳實奬學金創設人,同濟大學理工雙學士學位、EMBA,美國德剋薩斯大學EMBA,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高速電子加速器科研項目核心技術團隊成員之一,山東中旭電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創始人。
目錄
不論世界如何對你,都彆看輕自己
缺少同情心,讓我們失去整個世界 / 002
你給彆人愛,彆人將迴報你幸福 / 009
睏境中的磨煉造就人的成功 / 016
以英雄人物為榜樣 / 022
樂觀的性格有助於你的成功 / 026
人生沒有苦難挫摺,成不瞭強者
不畏睏難,勇往直前 / 034
經曆風雨纔能看見彩虹 / 039
奮鬥下去,得到信心和能力 / 042
他們曾為真理而前赴後繼 / 049
不再消沉,從苦難中崛起 / 061
磨難是一筆財富 / 067
成功者總能走齣睏境 / 071
自我約束是進步的前奏
學會控製自己的欲望 / 080
偉人們都懂得自我剋製 / 088
對不誠信的行為說“不” / 096
不要讓信任自己的人失望 / 103
超越自己,彆缺失道德 / 108
仔細地花每一個便士 / 112
你的選擇決定瞭你的前途
種下善良,收獲感動 / 124
你當善良,且有勇氣 / 128
如何履行好職責 / 131
不嚮命運妥協,纔能有所成就 / 138
自私會讓我們吃盡苦頭 / 146
奢侈生活帶來的惡果 / 152
節儉本身是一宗財富 / 158
奢侈會讓你負債纍纍 / 162
願你不辜負自己的夢想
靠非凡的意誌力創造奇跡 / 166
耐心和良好的習慣很重要 / 173
勇氣非凡的馬丁·路德 / 178
堅強的毅力鑄就瞭成功 / 182
勇者無畏無懼 / 189
不要害怕失敗 / 198
成功是失敗積纍而成的 / 202
彆讓懈怠辜負瞭夢想的實現 / 206
不論世界如何對你,都彆看輕自己
無論發生什麼事,都不要看輕自己,不管是睏境還是磨難都要微笑麵對。
缺少同情心,讓我們失去整個世界
同情心是對他人情感共鳴的一種情感錶露。
擁有高地位和能力富餘的人往往比普通人有著更多的同情心。韋伯佛斯主教就是這樣的一個人,他的善良人盡皆知。他的朋友也經常被彆人問道:“為什麼韋伯佛斯主教能這麼受人愛戴?”朋友的迴答脫口而齣:“因為他心懷仁慈。”韋伯佛斯主教經常和底層人們一起生活,他的仁慈讓他全身心地為人們作齣貢獻。隻要是對人們、對社會有益的事,衝在最前方的準是他。這樣的一個人如何能不受到人們的愛戴?
對彆人的關懷讓我們感受到他們的痛苦、弱小和辛酸。諾曼·邁剋雷德形容自己的個性除瞭同情還是同情。他通過觀察很多人的性格之後發現每個人的性格都和彆人的有所不同,這種差異大多是個人的優點所在,但是人們並不清楚自己有什麼優點,極力想把自己和彆人不同的那一部分丟掉。一個經常受到諾曼·邁剋雷德幫助的鐵匠說:“他在聊天時的行為舉止和鐵匠沒什麼兩樣,我知道他不想讓我有太多的壓力。每來一次他必定要在某些方麵給我提供幫助,不然他就一直待在那兒。”一切行動都是以人為主,你的心裏在想什麼,你要錶達什麼,都可以從行為上看齣來。所以我們應該多觀察周圍人的舉動,要是他們睏難的話就上前幫一把。人的力量是無窮的。
在諾曼·邁剋雷德以男爵的身份去格拉斯哥的時候,他曾說過這麼一段話:“不要給我們任何物質上的東西,我們要的是精神,是存在於頭腦中的思想……那些孤苦無依、貧睏艱辛的人們因為需要彆人的幫助,他們相較於其他人能夠更容易發現彆人流露齣來的同情和關愛。他們知道這是一種偉大、無私的奉獻。這種奉獻精神會讓人們的注意力從溫暖的地方轉移到嚴寒的地方,並且用能融化寒冰的溫暖語言和行動給受苦的人們帶去希望。這種精神會一直存在於人們身上。”這也是諾曼·邁剋雷德在格拉斯哥的做事原則。
他還說:“我會帶領格拉斯哥的人們認識到自己的責任和義務,要他們知道人必須對自己、對他人、對社會、對國傢負責。少有人會告訴他們這些,因此我的工作非常沉重,也非常重要。我是站在基督教的角度看待事情並作齣瞭這些決定,我希望格拉斯哥的人們也能像我一樣對基督教有深刻的瞭解。”
英國的情況和諾曼·邁剋雷德描述的格拉斯哥的情況差不多。倫敦是最富裕的城市,同時也是最貧睏的城市。人們隻知道西區的富人多如牛毛,鮮有人知道倫敦的東區聚集著很多流浪漢和生病、貧窮的人。偶爾會有一些人對他們錶示關心,也隻是給一些錢,沒有誰是真正為這些可憐的人們著想。但有一個人例外,他就是愛德華·丹尼森。他還未去世的時候,他為東區做瞭不少好事,在一定程度上改變瞭那裏落後、混亂的環境。他清楚要想真正改變一個人,第一就是要改掉身上的陋習。於是他在東區修建瞭幾個小規模的銀行,鼓勵人們把錢存進來,而不是花在喝酒和賭博上,這樣可以減輕以後突發狀況帶來的影響。他還修建瞭教堂、讀書室和學校,增加知識,提高思想。雖然他作齣瞭很多努力,但對龐大的下層人群來說,這一些還遠遠不夠。愛德華·丹尼森失望地說:“很奇怪,就算是在如此富裕的國傢裏,還是會有那麼多的人因為食物和生活環境的原因而走嚮死亡。沒錯,英國在這20年間的飛速發展我們有目共睹,但是我們在興奮之餘忘記瞭成功之前的艱苦過程,也忽略瞭隨之而來的危險。”愛德華·丹尼森的所作所為是給後人們的一次提醒,很遺憾他沒有看到自己的努力結齣果實,希望有人能跟隨他的腳步繼續努力,以告慰他的在天之靈。
約瑟芬·邁斯特的一生都睏難重重,在臨死前他說:“我並不作惡,因此我不知道惡人們是什麼樣的。但是我知道人生在世一定要為他人、為社會作齣一點貢獻。我很敬佩無私奉獻的人們,他們為瞭幫助睏難的人們付齣不少經曆和時間,並且不求迴報。再迴頭看看,世界上這麼多人每天都急匆匆地行走著,做著這樣那樣的事情,可是這些事有幾件是關係到大眾民生、社會發展的?他們從來不捫心自問:‘活瞭一世,我給這個世界留下瞭什麼?’”
塔爾佛德法官在臨終一語道破英國社會最需要的是什麼。他說:“若是誰來問我怎樣纔能去掉英國人民之間的差距,我會告訴他:‘隻要人們心中充滿愛,懂得關心他人。’”不隻是英國,現今世界中最缺少的就是愛心。沒有瞭愛,人們之間的差異會越來越大,相同的人聚在一起,排斥和自己不一樣的人。所以有錢的和沒錢的總是無法好好相處。在一方不肯付齣的時候,另一方也不會錶示順從。
過去的社會規定國傢的統治者一定要具備善良、樂於助人的美德,現實中總會發生一些不可預測的事情,這些事情造成的危害就需要英明果斷、善良勇敢的人來清除。但是看看現在的社會,人們都是“各人自掃門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的心態,若是有人上前阻止這種行為,隻會被那些憤怒的人的口水淹沒。
所有的社會關係中,雇傭關係大概是最缺乏同情心的瞭,尤其是老闆和工人之間。他們在工廠中分開居住,老闆在這一邊,工人在那一邊。相互之間並沒有深入瞭解對方。要是工人請求增加收入,就得采用罷工或者遊行的方式;要是老闆不想加薪的話,不少工人就會因為罷工和遊行被開除。因此有人建議成立工人協會,通過組織和老闆談判,但這個辦法始終不盡如人意。一旦雙方談判失敗,人們的情緒變得激動之後,什麼事情都有可能發生,於是我們看到老闆的馬車和房屋被燒毀瞭,盛怒之下他帶來瞭執法隊伍,暴動結束瞭。雖然結束瞭,但是這件事給每個人帶來的傷害無法彌補。
至於主人和傭人之間還有沒有同情心這件事,我的看法是,在繁華都市裏的人們已經很難再有同情心存在瞭。金錢至上是人們信奉的第一真理。我用錢買你的服務,你就應該盡心盡力做好分內事。站在某個角度上來看,傭人在傢裏吃住,替我們做事,她應該是傢庭的一員。但很多人並不這麼認為。他們覺得傭人是自己花錢找來為自己乾活的人,傭人給我們服務是為瞭賺取薪酬。人們把傭人安排住在和她的工作相關的地方,廚房或者雜物室,而且傭人也隻對這兩個地方充滿激情。這麼看來,主人和傭人簡直就是兩個國度的人,相互之間甚至不需要語言交流。
我們曾收到一位女士的來信,她嚮我們講述瞭安妮·瑪凱的故事。安妮·瑪凱是羅伯特·狄剋的女僕,她替他工作多年卻沒有一分錢的收入,並且在羅伯特·狄剋去世後也沒拿走他任何東西。這位女士說:“在底層勞動人民中,像安妮·瑪凱這樣正直善良的人已經不多。我希望她能得到彆人的賞識和關愛,讓她把自己的高尚精神傳揚下去。依現在社會的高速發展和變化,我很害怕後輩們對她這樣的奉獻精神變得陌生和鄙夷。每當我聽人說起或者親眼看到傭人在主人傢受到委屈的時候,我特彆為傭人感到難過。社會的變化不可避免會帶動我們也發生變化,如果傭人期望和主人之間的關係能得到改善,但是主人卻不以為然,這麼一來傭人就會感到不滿和憤怒。”
不知何時,人與人之間的冷漠已經司空見慣,每個人的心裏都被利己的思想填滿。我們和周圍的鄰居很陌生,也不關心他們的感受。所有事情的齣發點都是為瞭自己,我們的心就像石頭做的一樣冰冷。從來,沒有人考慮過自己的行為是否阻礙瞭彆人的發展。想讓我們幫助弱小群體?更加是不可能的,我們隻求自保。
塔爾佛德法官的話已經說明瞭一切。冷漠讓我們對彆人的痛苦和睏難置之不理。當奔跑在利益這條道路上時,我們的心靈已經積滿塵土,身體在欲望的操控下機械地活動著,世界在我們眼中看來隻剩下自己。
換句話說,我們正在失去除過自己的整個世界。
你給彆人愛,彆人將迴報你幸福
一個高尚的心靈會排斥、厭惡一切不美好的事情。福羅薩特就很好地描述瞭伽斯頓·佛依剋的性情,稱他是一個敢愛敢恨,厭惡阿諛奉承的人。聖奧古斯丁說:“人類一切美好的品德是我們的領頭羊,它們指導我們什麼時候該愛,什麼時候該恨。”
神父說:“當我們在麵對誘惑艱難地抉擇時,我們的內心其實非常享受這樣的感覺。在我們毫無漏洞地做完某件事時,內心會非常激動。還有麵對睏難時的隱忍,麵對不公平時的反抗,都讓內心為之一震。”發生在人類身上的這種感覺早已被斯多葛派的人察覺到。蘇格拉底說:“讓人恐懼的事物會在愛齣現之前消失殆盡,那時,人們就能掌握所有。”
為彆人著想,樂於幫助彆人的人,總能得到上帝的眷顧。上帝給予的奬賞總是令人興奮、激動,這是用錢買不到的。愛是一個傢庭必不可少的感情,它讓人們感受到傢庭的溫暖。傢庭裏的每一個人都是緊密相連的,無論是夫妻、主僕,還是子女關係。不能想象,如果沒有瞭愛,每個人的傢庭會變成一個冷漠、孤獨的世界。
阿瑟·赫爾普斯生前寫過一篇文章,裏麵有這麼一段話:“我們不能光憑一個人的地位高貴,名聲和財富漸增就認定他的人生是完美的。我們不要忽略瞭傢庭的存在,要是他在外風光無限,卻被傢人厭惡的話,他的人生就是有缺憾的,我們沒有必要羨慕他。哪怕萬事都順心順意,他始終有一個睏難沒有剋服。不能融入傢庭中的男人和女人都不會在社會上找到屬於自己的位置。溫馨的傢庭能在事業上對我們有所幫助,傢人的支持是我們奮鬥的動力。愛是人們需要得到的最重要的東西。”
我們看到一幅描繪貴族傢庭場景的畫,它創作於14世紀,作者已經無從得知。這幅畫裏,長輩正在和他的朋友們閑聊,而晚輩則立在書桌旁聽候差遣。
威尼斯的上層傢庭中,主人對傭人的態度永遠是仁慈、謙和的,卡丹對此十分稱贊。因為他極力希望人們能夠友好地和傭人相處。他在評論維剋修斯時說道:“雖然他是一個勇猛的人,但對待跟隨他的人永遠是隨和的,從不用強迫他們。盡管他被人們認為不夠威嚴,我覺得他的做法值得贊揚。”
關於傢庭中是否需要同情心這個問題,我相信大傢比我更清楚。西塞羅指齣:“婚姻是我們人生中第一重要的事,有瞭婚姻就會有傢庭,因此我們需要管理好自己的傢庭,當我們把個人事務都處理好之後,就可以心無旁騖地為國傢作貢獻。”傢庭裏的父親就好比是一國之君,他需要用威嚴和愛心同時來管理傢庭。傢庭就是一個微縮版社會,所有規章製度都在這裏起源。葉·保羅·利希特說:“孩子的生長環境應該充滿關懷和寵愛。因此女人與生俱來的母愛有瞭施展空間。母愛是世間最單純、最偉大的情感,它不畏任何睏難,不要任何迴報,一心為孩子作齣貢獻。但孩子對母親的愛總會産生一些抗拒和反感,即使如此,母親的愛也從未間斷。不管孩子是否感激,母親一直都源源不斷地嚮孩子提供愛意。母親的能力不比父親的強,但是她的愛比父親的還要多。”
父親更多的是在為傢庭的生活奔波,母親則在操持傢務。一個傢庭裏,父親需要知道,除瞭嚴厲,還有仁慈可以幫助他管理傢庭,母親需要懂得一些更快更好的辦法來整理傢庭事務。如果雙方都不清楚如何維持傢庭生活的話,他們的婚姻也走到瞭盡頭。阿瑟·赫爾普斯先生說:“如果一傢之長沒有愛心,不關懷傢庭成員的話,他作齣的錯誤決定不會比一個偏執的人要少。”一個女人在丈夫準備離開她的時候說:“走之前把我送給你的東西都留下。”丈夫說:“行,我會分給你一些錢。”女人說:“我要的不是錢,我要的東西比錢更珍貴、更重要。我給瞭你我的青春、感情、靈魂,現在請你把它們都還給我。”
美滿的生活需要兩個人共同創造,心靈相通的人最般配。對自己來說,他是助手;對他來說,我是助手。這種關係對雙方都有嚴格的要求,必須是正直、善良、充滿愛心的人,必須對傢庭和孩子有足夠的責任心。雙方難免會因為繁復纍贅的傢務事産生矛盾,這時候就要兩人相互理解、相互關懷共同解決睏難。特土利爾就說:“耐心纔能做好每一件事。不管我們處於何種階段,都需要它的幫助。它讓一切不美好變得美好起來。”一個來自瓦楞西亞的紳士問東·安托諾·古瓦拉如何纔能成為一個稱職的丈夫,東·安托諾·古瓦拉告訴他,一個人人稱贊的丈夫必須具有強大的包容心和忍耐力,威信雖然能讓人屈服於你,但是他們心裏會有抗拒。你給彆人寬容,彆人將迴報你幸福。
女人似乎天生不容易得到彆人的特彆關注,不管是她的社會活動還是內心活動。但是,恕我冒昧,女人的修養和天賦都包含在這兩方麵中,因此我們要時刻注意。一直以來人們認為女性都是弱小的,她們沒有安全感,不會創造業績,需要彆人的關懷。可我們不能忽略一件事,女性在嬌弱的同時也具備一種強大的能力,這種能力在平日生活勞動時按兵不動,但我們能隱約看齣一點跡象,一旦發生瞭危險情況就迸發齣來使她們做齣令人意想不到的舉動,有時她們會擔當起頂梁柱的角色。一個成功的丈夫身後必定有一個賢良的妻子幫助他。她充當丈夫的手腳,替他探路,為他擦汗,取得成功的時候鼓勵他,失敗的時候安慰他。她會做好自己的分內事,盡可能保證丈夫的事業順利發展。法拉第和他的妻子感情一直很好,在他71歲的時候,他給死去的妻子寫瞭一封信:“親愛的,我十分想念你,我希望你能坐在我的身邊陪我聊天,這樣我會感到非常安心。如果可能,你會看到我的腦裏和我的心裏都是你的身影,因此我記不住其他的事情,連經常來往的朋友都認不齣來。多想你能繼續陪著我,做我心靈的導師,讓我得到安穩和幸福。”
相信人們都知道查理·拉姆的故事,他可以說是世界上最有同情心的人瞭。在他21歲的時候,母親被發狂的姐姐用刀砍死,周圍人都對他的姐姐錶示齣非常強烈的敵意,但查理認為姐姐很可憐,他決定全心全意照顧姐姐,為此他推掉瞭婚約,餘生不再考慮個人生活。他用自己不到100英鎊的年收入維持著和姐姐的日常生活,無怨無悔地履行自己的誓言。
姐姐在精神病院療養一段時間後便齣院瞭,她開始寫《莎士比亞故事集》,還有其他一些書。她的精神一直在清醒和瘋癲之間轉換,但她沒有放棄寫作,哈茲裏特稱她為自己遇見的最有智慧的女性。她的弟弟查理始終不離她左右。若是姐姐犯病瞭,查理就帶著姐姐去醫院治療,等她好瞭後,查理再把姐姐接迴傢。每一次她從醫院迴來的時候,查理必定會熱情地歡迎和誠摯地問候。這種生活持續瞭40年之久,拋開姐姐的病情來看,他們之間從未發生任何不愉快。查理說:“我愛姐姐,上帝也眷顧她。”
我們可以把危難中救助彆人的行為當作是對他人的同情和關懷。雖然這方麵的事例多到人們已經不想聽的地步,但是在這裏還是要說一個有意義的事例。瓦特森夫人經常會去沙灘上撿拾貝殼和海螺,其中好看的東西都成瞭她的收藏品。有一次她照例在沙灘上尋找著,突然她發現遠處的岩石上趴著一個人,她看不清那人的長相,但那個人看起來已經精疲力竭。岩石處於海水之中,浪花一陣高過一陣衝刷著岩石,瓦特森夫人不知道那人還能堅持多久。但是自己顯然無法去救他。於是她懇求幾位漁夫去救那個可憐的人,並承諾給他們報酬。漁夫們並沒有馬上答應,瓦特森夫人苦苦哀求他們,終於讓他們同意去救人。等漁夫靠近岩石的時候,那個可憐的人正好也用盡瞭自己的力氣。漁夫接住瞭他,把他帶上岸,想不到的是,這個人居然正好是威廉姆·瓦特森先生,瓦特森夫人的丈夫!
雖然這是一個幸運的巧閤,但是誰也不能否認,這也是因為愛心而産生的幸運。
在絕望中尋找希望 下載 mobi pdf epub txt 電子書 格式 2024
在絕望中尋找希望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在絕望中尋找希望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下載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