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從1979年《書法》雜誌舉辦的“全國首屆群眾書法競賽”至今,已四十年瞭,四十年來,書法展賽也經曆瞭長足發展,從“全國展”到“中青展”,再到“蘭亭展”、各書體展,以及各類“國際展”、各地書協組織的多地聯展、地方展,近年又如雨後春筍般發展起來的各類“雅集型”聯展,可謂“百花齊放”,極見繁榮。
四十年來,展賽的功能也自覺、不自覺地發生著變化。初為繁榮書法事業,調動群眾學習書法熱情,為書法傢提供成績展現和被檢驗的平颱。展賽為書法藝術的復興産生瞭巨大的推動作用和廣告效應。但後來,隨著經濟的高速發展,人們從文化關注漸趨嚮於經濟衡量,展賽的廣告效應不自覺放大,異化成瞭“造星”“齣名”的場所,雖在加速繁榮,但也齣現偏差。隨著參展者將“齣名”作為參展目的的人越來越多,展賽也越趨於“名利化”。“名利化”是展賽諸多弊端的根源所在,加之經濟高速發展所伴生的一些負麵因素的助推,使展賽的“正能量”日漸消弱。
第六屆“蘭亭展”在製度上已作瞭很多可貴的改革,如為避免“新人展”現象,在入展人資格等方麵作瞭限製,有許多成名成傢的書傢也參與瞭展賽,這是一種進步。
以前從包括“蘭亭展”在內的各種大展脫穎而齣、功成名就的書法傢,很鄉年來都視各種展賽為“禁區”,一方麵是由於展賽本身有失公正性,另一方麵是參賽有可能使“名傢”因落選而人難堪境地。沒有相應的措施平衡這種現象,久而久之,一些成名成傢者都被迫成瞭“過河拆橋”者,要麼上升為評委等更高一級彆的身份,要麼逃避給自己曾經帶來各種榮譽的展賽。一些書法傢對失去“名氣”變得極其脆弱,這是經濟成為衡量成功與否的必然結果。好多書法從業者少瞭書法為民族振興、為優秀傳統文化復興的擔當,也少瞭為提高個人素質、識見與智慧的根本功能,淪落為逐利的工具。
如此,各種展賽,甚至各種協會的會員資格、理事、副主席、主席名分都相應發生瞭異化。如果失去以真實書法水平及真心為書法發展服務之心,一切“名號”及“名分”便易成為逐利者的目標,這是長時間以來,展賽、協會發展中積澱的問題,也是廣受質疑的原因所在。
但另一方麵,伴隨著國傢加強反腐、強力提倡傳統優秀文化復興,許多不良現象已顯“觸底”。特彆是本屆書協主要領導,已主動走齣“當領導為賣字”的誤區,勤勉自律,能認真麵對齣現的睏境並努力改善之。如本次第六屆“蘭亭展”,從走齣“新人展”迴歸代錶國傢*高水平的展覽的努力而言,無疑是進步的。雖然這隻是開始,仍存在許多不良習氣的“慣性”影響,其間也齣現一些爭議性事件,但其方嚮無疑是正確的!讓展賽迴歸展示、交流、提高的平颱,走齣逐名之偏,這應是健康展賽的方嚮。隨著改革的深入細化,執行力的科學、閤理,主辦者的“良苦用心”必將會為世人認同,從質疑到認同,這就是改革的真正價值和意義所在。
《書法》雜誌舉辦的“百強榜”今年也恰逢第六屆。作為一傢媒體舉辦的“民間性”展覽,其初始目的就是“發現新人,培養新人”,為書法藝術健康發展儲備人纔。這是基於一傢以普及知識、提高人們書法水平,振興書法藝術這門優秀傳統文化為宗旨的媒體的責任。十二年來,“百強榜”也取得瞭可貴的進步,也發現瞭許多不足並力圖改進。第六屆在評審製度上引入瞭“網絡展覽暨復評”,既是很大限度擴大參與者的展現機會,也是匯群眾意見以衝和評委之偏。同樣,我們將終評評委的職責定位為“糾網絡評審之偏”。
第六屆“蘭亭展”在中國美術館舉行時,盛況可謂空前;第六屆“百強榜”在《書法》雜誌微信平颱上展覽暨復評,人氣亦爆棚。一個國傢展,一個民間展,恰逢在第六屆,也恰逢在書法藝術這具中國特色的傳統文化復興之季,這或也是書法藝術繁榮的一種體現。
內頁插圖
目錄
經典
先秦書法
石鼓文
近現代書法
瀋曾植書法選
視野
書法論壇
當代書法“國展”創作的“價值”何在7.
不似之似與不齊之齊一
研究
書法史料
北周《拓跋昇墓誌》初探
心學思想對徐渭書法創作的影響
瓦當藝術欣賞(八)
陳淳書法文獻史料研究芻議
從政治哲學轉嚮藝術審美:瀋曾植上海時期書法思想的理學化特徵
“藏”與“鑒”的交匯——翁同貅的書法收藏及鑒藏觀念
閣帖劄記——王羲之《知欲東帖》
晚明“北邢”與“南董”的曆史內蘊(下)
無可:晚唐書僧之冠——《寂照和上碑》欣賞
裴景福及其《壯陶閣書畫錄》
從“精”“工”為善,到“天然…‘工夫”並舉
——論琅琊王氏一門的書史地位
律美:古典書學範疇的再發掘
學術專題
石鼓墨影——明清以來《石鼓文》善拓及名傢臨作捃存
勝藍之刻——阮刻石鼓與摹刻阮刻石鼓考
明清間《石鼓文》拓本校勘記
《石鼓文》文字補釋脈絡考
翰墨
書法課堂
朵雲書翰
名傢臨名帖——趙孟頫臨《定武蘭亭序》殘本(二)
書法門診室
書法創作中的筆法、墨法與章法
篆刻
朵雲印評
名勝印跡
南京城門名勝印
藉古開今
藉古開今——李剛田評改古印(三)
古印賞析
稽庵古印選(三)
朵雲
劄記
於省吾贈友聯——紫竹齋藝話(續三十八)
何為經典——《學書劄記》之十五
明靜樓《書法》劄記
超越我們想象的大商人安思遠
為君先買五湖舟——從鬱達夫的尺牘書法談“鬱王之戀”
叢文俊批注《石鼓文》(一)
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電”
朝花夕拾
朝花夕拾(文摘)
時空
“修羽杯”·《書法》雜誌第六屆“百強榜”揭曉
東西南北
“送萬福進萬傢”書法公益活動等
讀者來信
《書法》(2018年3月刊):一場穿越時空的藝術對話 2018年3月,《書法》雜誌將再次如約而至,為您呈現一場彆開生麵的藝術盛宴。本期雜誌,我們旨在打破時間與空間的壁壘,邀請古今中外的書法藝術經典進行一場深刻的對話。我們將深入探究不同時代、不同流派的書法風格,剖析其背後的文化底蘊與時代精神,引領讀者在墨香四溢的世界裏,感受漢字書寫的獨特魅力與無限可能。 封麵故事:韆年墨韻,復蘇的筆尖 本期封麵,我們將聚焦一位被時間長河所遺忘,卻又在現代藝術界重新煥發生機的古代書法大傢。通過詳實的考證與精美的圖版,我們將這位大師的生平、創作曆程以及其作品在書法史上的重要地位娓娓道來。您將看到他如何將情感與哲學融入筆端,如何在方寸之間創造齣氣勢磅礴、意境深遠的藝術世界。同時,我們還將采訪當代備受矚目的青年書法傢,看他們如何從這位古代大師的作品中汲取靈感,並結閤當下時代審美,賦予傳統書法以新的生命力。這是一場跨越韆年的對話,是經典與創新的完美融閤,更是書法藝術薪火相傳的生動寫照。 專題報道:行草的自由與律動——解構王鐸的狂草世界 王鐸,這位明末清初的書法巨匠,以其灑脫不羈、跌宕起伏的狂草作品在中國書法史上留下瞭濃墨重彩的一筆。本期雜誌,我們將以“行草的自由與律動”為主題,深度解構王鐸的狂草藝術。從他狂放不羈的筆法、恣意汪洋的結構,到其作品中蘊含的強烈情感張力,我們將為您一一呈現。我們邀請瞭多位書法理論傢與實踐者,從技法、章法、墨法等多個維度,對王鐸的狂草進行細緻的分析與解讀。您將瞭解到,王鐸的狂草並非一味求“快”或求“亂”,而是在極度的自由奔放中,蘊含著嚴謹的法度與深刻的思考。通過對王鐸狂草的深入剖析,我們希望幫助讀者理解狂草藝術的精髓,領略其獨特的藝術感染力。 藝術傢專訪:從日常感知到筆墨錶達——對話陳忠康 陳忠康,當代備受推崇的書法傢,以其沉靜內斂、溫潤雅緻的書風而聞名。本期雜誌,我們有幸邀請到陳忠康先生,與他進行一次深入的對話。在訪談中,陳先生將分享他多年的筆墨探索曆程,以及他對書法藝術的獨特見解。他將講述自己如何從日常生活中汲取創作靈感,如何將個人情感與時代精神融入筆墨之中,如何通過“寫”來錶達對生命、對自然的感悟。我們還將展示陳先生近年來的代錶作品,並由他本人親自進行點評,幫助讀者更深入地理解其創作理念與藝術追求。本次專訪,旨在展現一位當代書法傢如何將傳統筆墨藝術與現代人的審美情趣相結閤,走齣一條屬於自己的藝術之路。 技法解析:楷書的骨與肉——顔真卿與歐陽詢的教學之道 楷書,作為中國書法的基礎,其嚴謹的法度和端莊的體勢,始終是無數書法愛好者學習的起點。本期雜誌,我們將目光投嚮兩位楷書大傢——顔真卿與歐陽修。我們將從“骨”與“肉”兩個層麵,解析他們各自的楷書教學之道。顔真卿的楷書,以其雄渾厚重、氣勢恢宏著稱,其“骨”在於筋力充盈,結構嚴謹;其“肉”在於墨色飽滿,體勢豐腴。歐陽詢的楷書,則以其瘦勁險峻、法度森嚴而聞名,其“骨”在於筆畫挺拔,結構峻峭;其“肉”在於筆墨精練,筋骨相連。我們將通過對他們代錶作品的細緻比對,輔以具體的用筆、結體技巧講解,幫助讀者理解不同風格楷書的形成原因,並學習如何掌握其精髓,為自己的書法之路打下堅實的基礎。 海外視角:日本書法藝術的東方情懷 書法,作為中華文化的瑰寶,早已跨越國界,在世界各地生根發芽,並形成瞭各具特色的藝術風格。本期雜誌,我們將目光轉嚮東鄰日本,探索日本書法藝術的獨特魅力。我們將介紹日本書道的發展曆程,解析其如何在中國書法的基礎上,融入日本民族的審美情趣與文化特質,形成獨樹一幟的書寫風格。我們將展示日本當代知名書法傢的作品,並探討他們在繼承傳統的同時,如何進行創新與發展。通過這一專題,希望能夠拓寬讀者的視野,瞭解書法藝術在不同文化語境下的演變與魅力。 書畫互動:文人畫與書法的情感共鳴 書法與繪畫,自古以來便有著密不可分的聯係,它們共同構成瞭中國傳統藝術的兩大支柱。本期雜誌,我們將探討文人畫與書法之間的情感共鳴。我們將選取幾幅經典的文人畫作品,分析其畫麵意境如何與作者的書法題跋相互呼應,書法作品如何為畫麵增添人文氣息與精神內涵。我們將邀請書畫評論傢,從構圖、筆墨、意境等多個角度,解析書畫結閤的藝術奧妙。您將看到,當筆墨在宣紙上跳躍,當情感在字裏行間流淌,藝術的魅力便由此迸發,形成一種獨屬於中國傳統藝術的獨特韻味。 文化連綫:漢字之美,活在當下 漢字,不僅是記錄語言的工具,更是承載著中華民族文化基因的獨特符號。本期雜誌,我們將探討“漢字之美,活在當下”這一主題。我們將關注當代社會中,漢字在設計、傳播、應用等各個領域的創新與傳承。從現代平麵設計中的漢字運用,到數字時代下的漢字演變,再到我們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的漢字之美,我們將帶領讀者重新發現漢字作為一種視覺藝術的獨特魅力。我們還將采訪一些緻力於漢字文化推廣的專傢與學者,聽他們分享如何讓古老的漢字在現代社會煥發新的生機。 讀者互動:筆墨書語,心之所嚮 在本期雜誌的讀者互動版塊,我們誠邀廣大書法愛好者分享您的學習心得、創作體會以及對書法藝術的獨到見解。您可以投稿您的書法作品,我們將在雜誌上進行展示,並邀請專傢進行點評。您也可以就本期雜誌的內容,提齣您的疑問與思考,我們將邀請相關作者或專傢進行解答。我們相信,每一次的交流與碰撞,都能激發新的靈感,推動書法藝術的共同進步。 《書法》(2018年3月刊),不僅僅是一本雜誌,更是一扇通往漢字藝術殿堂的窗口,一次與古今書法巨匠的深度對話,一趟感受中華文化魅力的精彩旅程。我們期待與您一同,在墨香中感悟傳統,在筆尖下體驗創新,共同傳承與弘揚這博大精深的中國書法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