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信息
书名:新型肥料及其应用技术
定价:58.00元
作者:崔德杰,杜志勇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1-01
ISBN:9787122277756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1.本书系统介绍了当前新型肥料如缓控释肥料、尿素改性类肥料、水溶性肥料、微生物肥料、功能性肥料和其他新型肥料的概念、特点、分类及科学的施用技术。
2.本书详细介绍了新型肥料使用技术,昭显新型肥料应用的科学性、实效性和安全性。
3.本书紧紧把握新型肥料“新”的特点和与传统肥料相比的优势,力争使读者能将相应技术学得会、用得上、推得好。
内容提要
本书详细介绍了缓控释肥料、尿素改性类肥料、水溶性肥料、微生物肥料、功能性肥料和其他新型肥料的概念、特点、分类及科学的施用技术,使读者在了解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能够学会运用科学原理指导新型肥料的应用,以增强新型肥料应用的科学性、实效性和安全性。同时,抓住新型肥料“新”的特点和与传统肥料相比的优势及其在应用过程中注意的问题这一难点来总结其应用技术,力争使读者能将相应技术学得会、用得上、推得好,终实现新型肥料应用技术领域的节本增效、高效环保、安全优质。本书理论联系实际,具有很强的指导性与可操作性。
本书适用于农业肥料科技推广部门、肥料生产企业、设备制造及相关营销企业负责人、大专院校学生、科研技术人员及农资经销商及农业生产者等阅读。
目录
章缓/控释肥料/001
节缓/控释肥料概述002
一、缓/控释肥料概念007
二、缓/控释肥料类型 008
三、施用缓/控释肥料的好处010
四、施用缓/控释肥料的原则010
五、施用缓/控释肥料的注意事项011
六、缓释型氮肥安全施用方法011
七、缓释肥料的鉴别及购买013
第二节聚合物包膜肥料014
一、聚合物包膜肥料简介014
二、聚合物包膜材料014
三、聚合物包膜肥料的特征018
四、聚合物包膜肥料核芯的选择021
五、聚合物包膜肥料包膜材料的筛选021
六、聚合物包膜材料的可降解技术022
七、聚合物包膜肥料的养分释放类型022
八、聚合物包膜肥料的应用特点024
九、聚合物包膜肥料的应用实例025
第三节硫包衣肥料027
一、物理包被法肥料简介027
二、硫包衣核芯肥料选择029
三、硫包衣肥料的优缺点030
四、硫包衣肥料的选购与施用030
第四节包裹型肥料032
一、包裹型肥料简介032
二、包裹材料的选择033
三、包裹肥料的优缺点035
四、包裹肥料的选购与施用035
第五节缓释肥料产品趋势分析037
一、缓释肥料产品市场的发展趋势037
二、缓释肥料产品技术的发展趋势040
第二章尿素改性类肥料/043
节概述044
一、新型肥料的概念与分类044
二、我国增效肥料的分类 046
三、新型尿素的种类与特点046
四、新型尿素的施用方法047
五、目前我国尿素应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048
六、发展尿素改性类肥料的意义049
七、我国传统上提高肥料利用率的主要方法050
第二节尿素改性类肥料051
一、改性尿素的概念与突出特点051
二、尿素改性类肥料的增效原理及其效益053
三、尿素改性类肥料的主要类型054
四、改性尿素在不同作物上的应用效果056
五、我国尿素改性技术开展的研究057
第三节脲醛类肥料058
一、脲醛类肥料的概念058
二、生产脲醛类肥料的主要原料059
三、脲醛类肥料的优点与缺点059
四、脲醛类肥料的选择和施用方法061
五、脲醛缓释肥的主要特点061
六、生产脲甲醛复合肥料的方法062
七、脲甲醛复合肥在生产上的施用效果063
第四节稳定性尿素064
一、稳定性尿素的概念064
二、尿素中添加脲酶抑制剂的作用064
三、主要原料及抑制机理065
四、稳定性尿素的优点与缺点067
五、稳定性尿素的选择和施用方法068
六、稳定性肥料田间试验示范069
七、稳定性尿素在生产上的施用效果071
八、含抑制剂新型复合肥料带来的效益072
九、稳定性肥料及其特点073
十、我国稳定性肥料主要生产厂家及行业标准074
十一、稳定性肥料在使用过程中需注意的问题076
十二、稳定性肥料产业及技术发展趋势与自律合作077
十三、稳定性肥料使肥料产业发展更健康080
十四、“零增长”对稳定性肥料的促进作用082
第五节增值尿素084
一、增值尿素的概念085
二、尿素增值技术及其迫切性085
三、尿素增值的主要技术086
四、生产增值尿素的主要原料089
五、增值尿素的增效机理及其特点090
六、增值尿素主要类型与施用问题091
七、增值尿素增产效果与发展现状093
八、发展增值尿素需进一步做好的工作094
九、聚合氨基酸增效肥料的类型与发展状况096
十、肥料增效剂的作用与增值肥料的发展097
十一、不同种类氮肥的施用方法099
十二、新型肥料的发展方向100
十三、提高肥料利用率需要进一步做好的工作101
第三章水溶性肥料/103
节水溶性肥料概述104
一、水溶性肥料定义104
二、水溶性肥料的特征108
三、水溶性肥料的类型110
四、水溶性肥料品种的选择120
五、水溶性肥料的鉴别121
六、水溶性肥料的贮存122
第二节叶面肥料122
一、叶面肥料定义122
二、叶面肥料的优点与缺点125
三、叶面肥料的选择和施用127
第三节灌溉肥料132
一、灌溉肥料定义132
二、灌溉肥料的优点与缺点133
三、灌溉肥料的选择和施用135
四、灌溉施肥或水肥一体化系统的组成139
五、注肥施肥方法141
六、灌溉施肥或水肥一体化系统的维护146
第四节液体肥料149
一、液体肥料定义149
二、液体肥料的优点与缺点156
三、液体肥料的选择和施用157
第四章微生物肥料/159
节微生物肥料概述160
一、微生物肥料的定义161
二、微生物肥料的主要作用161
三、微生物肥料的种类162
第二节复合微生物菌肥167
一、复合微生物菌肥定义和类型167
二、复合微生物菌肥的优点168
三、复合微生物菌肥的选择和施用169
第三节功能微生物菌肥170
一、功能微生物菌肥定义170
二、功能微生物菌肥类型170
第四节生物有机肥料176
一、生物有机肥料的定义176
二、生物有机肥料的优点176
三、生物有机肥料的施用177
第五节微生物肥料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177
一、选购微生物肥料的注意事项178
二、使用微生物肥料的注意事项178
第五章功能性肥料/183
节功能性肥料概述184
一、什么是功能性肥料184
二、功能性肥料的优点184
三、功能性肥料的类型185
第二节保水型肥料188
一、什么是保水型肥料188
二、保水型肥料的优缺点188
三、保水型肥料的选择和施用188
第三节有益元素肥料189
一、什么是有益元素肥料189
二、有益元素肥料的优缺点189
三、有益元素肥料选择和施用195
第四节药肥200
一、什么是药肥200
二、药肥的优点与缺点200
三、药肥选择和施用201
第五节改善土壤结构的肥料201
一、改善土壤结构201
二、改善土壤结构肥料的优点202
三、如何施用土壤结构肥料202
第六节促生型肥料203
一、促生型肥料203
二、促生型肥料特点204
第七节腐植酸肥料205
一、什么是腐植酸和腐植酸肥料205
二、腐植酸类肥料资源及其特性205
三、腐植酸肥料应用效果207
四、施用说明及注意事项207
第六章其他新型肥料/209
节氨基酸类肥料210
一、氨基酸原料资源210
二、复合氨基酸的生产方法210
三、氨基酸在作物生长中的作用210
四、氨基酸肥料及功能210
第二节腐植酸类肥料211
一、腐植酸的元素组成212
二、腐植酸的理化性质212
三、腐植酸在农业上的应用213
四、腐植酸肥料的生产技术215
五、常用的腐植酸肥料217
第三节海藻肥224
一、海藻肥概述224
二、海藻肥应用情况224
三、海藻肥主要特点224
四、海藻肥主要功效225
第四节甲壳素肥料226
一、概述226
二、作用机理226
三、产品特点227
四、简易识别要点229
五、注意事项230
第五节微生物复合缓释肥230
一、概述230
二、分类231
第六节纳米碳肥233
第七节黄腐酸生物肥234
第八节二氧化碳气肥234
一、研究与应用概况234
二、CO2气肥的生产原理及技术240
三、CO2气肥的施用技术243
第七章新型肥料应用中的问题/247
一、液体肥料如何鉴别与选购248
二、几种新型肥料的施用方法248
三、肥料施用应该避免的问题249
四、肥料相克的防治措施249
五、施用沼气肥料应注意的几个问题250
六、腐植酸肥料与土壤病害251
七、如何合理保管肥料252
八、购买肥料要注意广告陷阱252
九、无公害农产品生产选择肥料254
十、肥料能否防治农作物病虫害254
十一、远离肥害,肥料施用“禁忌”255
十二、果园施用新型肥料的问与答259
十三、新型肥料推广应用应注意的问题260
参考文献/263
作者介绍
崔德杰,青岛农业大学,副院长、教授,1986年毕业于山东农业大学土壤化学系,获学士学位;1993年毕业于沈阳农业大学土壤化学系获硕士学位,2005年毕业于沈阳农业大学土地与环境学院获博士学位。主要从事土壤环境质量调控、土壤污染治理和土壤培肥研究工作。现任资源与环境学院副院长,青岛农业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山东省土壤与肥料学会常务理事,山东省植物营养与肥料学会理事和山东省旱作技术学会理事,《高教研究》编委,《农业环境科学学报》编审。
主讲《高级土壤学》、《土壤学》、《土壤肥料学》、《微量元素营养与施肥技术》、《土壤农化分析》等课程。先后主持和参加完成了十几项国家、省部级研究项目,其中国家自然基金项目3项、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2项、山东省科技攻关2项、山东省教育厅课题3项。
现主持和参加研究项目11项,其中主持山东省科技攻关“花生连作障碍的风险评估模型建立与生物修复措施探讨”、山东省高等学校基础学科建设专项资金建设课程《土壤肥料学》、山东省教育厅“蔬菜氯氰菊酯农药微生物降解研究”1项, 主持横向合作项目4项;参加山东省农业重大应用技术创新项目“果园酸化土壤改良技术研究”、山东省科技攻关“县域土壤养分管理和施肥信息系统的开发与应用”和农业部“青岛市保护性耕作试验于示范”、青岛市科技局“污染土壤修复技术集成示范”各1项。
获山东省教委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项,山东省科委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1项,青岛市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项。在《Pedosphere》、《土壤学报》、《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农业环境科学学报》等期刊上发表论文40余篇。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内容质量非常高,信息量巨大,而且经过了严谨的筛选和提炼,让我感到物超所值。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肥料的书,更是一本关于农业科技发展趋势的书。书中对各种新型肥料的介绍,都带有最新的科研成果和行业动态,让我能够及时了解这个领域的最新发展。我尤其欣赏书中对“功能型肥料”的介绍,比如那些能够提高作物抗逆性、改善产品品质、甚至具有药用价值的新型肥料。这让我看到了肥料的无限可能性,也激发了我对发展特色农业的兴趣。书中还包含了一些关于肥料的市场分析和发展前景的预测,这对于我这种有志于在农业领域创业的人来说,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参考。我了解到,新型肥料的市场正在快速增长,而且对高科技、绿色环保的产品需求旺盛。这本书让我对未来的农业发展充满了信心,也为我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我将这本书作为我学习和研究农业科技的“必读文献”,并计划在未来的实践中,积极探索和应用书中所介绍的先进技术。
评分这本书就像一股清泉,缓缓注入我这个对农业充满好奇但又知之甚少的新晋农民的心田。我之前总是盲目地听信一些零散的信息,买来各种肥料,结果却发现效果参差不齐,甚至有时候适得其反,让我对肥料的世界充满了困惑和沮丧。直到我翻开《新型肥料及其应用技术》,才仿佛拨开了迷雾,看到了清晰的方向。书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没有直接给我灌输一堆高深的理论,而是从我最关心的问题入手,比如“为什么我家的作物长势不好?”“怎样才能让我的产量翻倍?”等等。然后,它循序渐进地解释了不同类型的新型肥料是如何针对这些问题的,比如缓释肥如何避免一次性养分过量,生物菌肥如何改善土壤结构,以及水溶肥如何精准高效地补充养分。最重要的是,书中对每一种新型肥料的应用技术都进行了详尽的阐述,从施肥的量、时间、方式,到与不同作物、不同土壤条件的匹配度,都给出了具体的指导。我特别喜欢它列举的那些实际案例,结合不同地区、不同作物的具体情况,让我能够清晰地看到这些新型肥料在现实中的应用效果,也让我对书中的理论有了更直观的认识。我甚至还在书的扉页上记录了自己正在种植的几种作物,并对照着书中的建议,开始规划自己的施肥方案,感觉自己终于有了“对症下药”的信心。以前总觉得肥料是越贵越好,或者越多越好,现在才明白,选择合适的肥料,并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才是提升作物产量和品质的关键。这本书真的让我觉得,科学施肥不再是遥不可及的难题,而是可以掌握的实用技能。
评分这本书的视角非常独特,它不仅仅局限于介绍新型肥料本身的性能,更是深入探讨了新型肥料与作物生长、土壤健康、环境可持续性之间的复杂关系。它让我看到了,施肥不仅仅是为作物提供养分,更是对整个农业生态系统的“调控”。我尤其被书中关于“土壤健康”的部分所吸引。它详细阐述了不同类型的新型肥料,尤其是生物肥料,如何能够改善土壤的团粒结构,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这让我意识到,土壤健康是作物健康生长的根本,而新型肥料在其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书中还提及了新型肥料在减少环境污染方面的潜力,比如减少化肥流失对水体的富营养化影响,以及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等。这让我对农业的未来充满了信心,我相信,通过科学合理地使用新型肥料,我们一定能够实现农业生产与环境保护的和谐统一。我正在尝试将书中的理念,融入到我的农场管理中,希望能够为构建一个更加绿色、可持续的农业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
评分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受是,它打破了我对肥料的刻板印象,让我看到了肥料的“智慧”与“潜力”。我之前一直认为肥料就是简单的养分堆砌,但读了这本书之后,我才了解到,新型肥料在养分释放、作用机理、环境友好性等方面都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书中对生物肥料的介绍,让我对“绿色农业”有了更深的理解。它不仅仅是减少化学品的使用,更是利用自然的力量来改善土壤健康,提升作物自身的抗逆性。例如,书中详细阐述了微生物在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养分利用率、抑制病原菌等方面的作用,让我看到了一个充满希望的农业未来。我特别喜欢书中对“生态农业”理念的融入,它将新型肥料的应用置于整个农业生态系统的角度来考量,强调了肥料对土壤、水源、生物多样性的影响。这让我意识到,选择和使用新型肥料,不仅仅是为了眼前的产量,更是为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我正在积极地将书中的理念和技术,应用到我的农场中,希望能够打造一个更加健康、可持续的农业生产模式。
评分作为一名有着十几年经验的老农,我见证了肥料行业的巨大变迁,从过去单一的化肥,到现在琳琅满目的各种“新型”产品,有时候真的感到有些力不从心。市面上的信息太多太杂,宣传也常常夸大其词,让我很难辨别真伪。然而,《新型肥料及其应用技术》这本书,却以一种非常沉稳、扎实的方式,为我梳理了整个新型肥料的脉络。它没有一味地推崇某一种肥料,而是客观地介绍了各种新型肥料的原理、特点、优势以及局限性。我尤其欣赏书中对“新型”的定义,它不仅仅是包装上的新颖,更是对养分释放方式、作用机理、环境友好性等方面的革新。书中对缓控释肥的解读,让我重新认识了“精准施肥”的概念,理解了如何通过控制养分释放的速度来满足作物不同生长阶段的需求,从而减少养分流失,提高利用率。对于我这种经验丰富的农民来说,最宝贵的是书中提供的实际操作指导,它不仅仅是告诉“是什么”,更是告诉“怎么做”。例如,在介绍生物菌肥时,书中详细讲解了不同菌种的功能,以及如何根据土壤状况选择合适的菌肥,并提供了实际的施用方法,这对于改善我长期以来遇到的土壤板结、肥力下降等问题,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思路。这本书让我意识到,即使是经验丰富的老农,也需要不断学习和更新知识,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优势。
评分《新型肥料及其应用技术》这本书,在提供前沿知识的同时,并没有忽略最基础的农民需求。它像一个经验丰富的导师,既有“高屋建瓴”的宏观视野,也有“脚踏实地”的实际指导。我最欣赏它的地方在于,它不仅仅是介绍“是什么”的新型肥料,更是强调“怎么用”的适用技术。书中对各种新型肥料的施用方式,比如叶面喷施、滴灌施肥、基肥、追肥等,都进行了非常详细的讲解,并且结合了不同作物在不同生长期的需求,给出了最佳的施用时间和方法。我尤其对书中关于水溶肥的应用技术部分印象深刻,它详细阐述了如何通过水肥一体化的方式,实现养分的高效利用,这对于我一直在探索的节水节肥的种植模式来说,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参考。书中还列举了许多实际案例,通过对比不同施肥方案的效果,直观地展现了新型肥料的优势。这让我深信,科学施肥是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的最有效途径之一。这本书让我不再盲目跟风,而是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最适合的新型肥料,并掌握最有效的应用技术,这对我提升农业生产效益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评分这是一本非常“接地气”的书,它没有华丽的辞藻,也没有故弄玄虚的概念,而是用最朴实、最直接的方式,为广大农民朋友提供了最实用的技术指导。我一直觉得,市面上很多关于农业的书籍,要么过于理论化,要么过于宣传化,很难真正解决实际生产中的问题。但《新型肥料及其应用技术》这本书,却恰恰相反。它就像一本“操作手册”,将复杂的新型肥料知识,分解成了一个个简单易懂的步骤和建议。我最喜欢它在介绍每一种新型肥料时,都附带了“常见问题解答”和“注意事项”等版块,这能够帮助我提前预见到在使用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并找到相应的解决方案。而且,书中还提供了很多“小贴士”和“经验分享”,这些都是作者在实践中积累的宝贵财富,对于我们这些基层农业生产者来说,非常有价值。我常常会一边阅读,一边在笔记本上做笔记,记录下那些对我的农场最有用的信息。这本书让我觉得,科学施肥并非是高不可攀的,而是可以通过学习和实践,轻松掌握的一项技能。
评分我是一名刚刚步入社会的大学生,选择了返乡创业,在老家承包了一片土地开始种植有机蔬菜。我对有机农业的概念有着很高的追求,但对于如何科学有效地施肥,尤其是在保证产量和品质的同时,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我一直感到很迷茫。接触到《新型肥料及其应用技术》这本书,简直是及时雨。它用一种非常易于理解的方式,为我这个“小白”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书中关于生物肥料的介绍,让我对利用微生物的力量来改良土壤、促进作物生长有了全新的认识。我特别喜欢它深入浅出地解释了固氮菌、解磷菌、解钾菌等的作用,以及如何通过施用含有这些微生物的肥料,来激活土壤中的“沉睡”养分,减少对外源性化肥的依赖。这与我追求的有机农业理念不谋而合。更令我欣喜的是,书中提供了大量关于如何根据不同蔬菜品种、不同生长阶段来选择和搭配新型肥料的方案,甚至还考虑到了不同土壤类型和气候条件下的调整建议。我还在书中找到了关于土壤检测和养分管理的一些基础知识,这对于我制定科学的施肥计划至关重要。这本书让我觉得,有机农业并非只能依赖传统的堆肥和绿肥,而是可以通过科学、创新的施肥技术,达到更高的效率和更好的效果。我打算将书中的一些实用技术应用到我的农场中,相信一定会带来惊喜。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独特,它不像一般的技术书籍那样枯燥乏味,而是充满了启发性,仿佛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农在娓娓道来,分享他多年的耕作心得。我在阅读的过程中,常常会产生一种“原来是这样”的顿悟感。书中在介绍新型肥料的原理时,并非简单罗列公式,而是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述,将抽象的化学和生物过程变得易于理解。例如,在解释缓释肥的工作原理时,它将肥料比作一颗颗“定时炸弹”,缓慢而稳定地释放养分,避免了“一次性”的爆发式供给,这种形象的比喻让我一下子就抓住了核心要点。此外,书中对各种新型肥料的优缺点进行了非常客观的分析,没有回避其可能存在的问题,比如某些新型肥料的成本较高,或者在特定条件下效果不佳等。这种坦诚的态度让我觉得这本书非常可靠,值得信赖。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还穿插了一些关于新型肥料发展趋势的讨论,比如未来肥料将更加注重智能化、精准化和绿色化,这让我对这个行业充满了期待。我正在思考是否要引进一些书中所介绍的,具有前瞻性的新型肥料,来提升我农场的竞争力。
评分这本书的结构安排堪称典范,条理清晰,逻辑严谨,让我在阅读过程中能够轻松地跟随作者的思路,逐步深入理解新型肥料的世界。它没有一开始就抛出复杂的概念,而是从基础的肥料分类和作用讲起,然后逐渐过渡到各种新型肥料的详细介绍。每一章都围绕着一个主题展开,比如“缓控释肥的奥秘”、“生物肥料的革新”、“复合型肥料的优势”等等,让读者能够清晰地掌握不同类型肥料的核心特点。我特别喜欢书中为每一种新型肥料都设置了“应用指南”,这部分内容非常实用,提供了从选择、用量、施用方法到注意事项等一系列详细的操作建议,并且针对不同的作物类型给出了具体的指导。这对于我这种刚刚接触新型肥料的读者来说,简直是量身定制。此外,书中还包含了一些关于土壤检测、养分诊断以及如何根据检测结果来选择和调整肥料的章节,这让我意识到,科学施肥不仅仅是选择好的肥料,更重要的是要“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我将这本书作为我学习肥料知识的“案头宝典”,随时翻阅,并对照着我的实际种植情况,进行实践和调整。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