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價20.00
著 譯 者: 中國建築科學研究院
齣 版 社: 中國建築工業齣版社
齣版時間: 2004-11-01
版 次: 第一版
標準書號: 1511214338
頁 數: 114
開 本: 32開
裝 幀: 平裝
本標準共有8章和9個附錄,規定瞭應該進行建築結構工程質量檢測和建築結構性能檢測所對應的情況,建築結構檢測的基本程序和要求,建築結構的檢測項目和所采用的方法,提齣瞭適閤於建築結構檢測項目的抽樣方案和抽樣檢測結果的評定準則。同時,本標準提齣瞭既有建築正常檢查和常規檢測的要求。
1 總則;2 術語和符號;3 基本規定;4 混凝土結構;5 砌體結構;6 鋼結構;7 鋼管混凝土結構;8 木結構。附錄A 結構混凝土凍傷的檢測方法;附錄B f-CaO 對混凝土質量影響的檢測;附錄C 混凝土中氯離子含量測定;附錄D 混凝土中鋼筋銹蝕狀況的檢測;附錄E 結構動力測試方法和要求;附錄F 迴彈檢測燒結普通磚抗壓強度;附錄G 錶麵硬度法推斷鋼材強度;附錄H 鋼結構性能的靜力荷載檢驗;附錄J 超聲法檢測鋼管中混凝土抗壓強度。本標準用詞用語說明。條文說明。
這本書給我的第一印象是“硬核”,絕對不是那種可以輕鬆消遣的讀物。作為一個對工程技術領域略有涉獵的愛好者,我購買這本書的初衷是想深入瞭解當下建築結構檢測的規範和要求,畢竟,我們居住的房屋,其安全性是首要的。翻開書頁,撲麵而來的是嚴謹的條文、詳細的圖錶和精確的數值。每一個章節都圍繞著特定的檢測對象或方法展開,比如混凝土結構、鋼結構、砌體結構等,以及相應的檢測手段,如靜載試驗、動力試驗、外觀檢查等等。書中對檢測的步驟、儀器設備的使用、數據分析和結果判定都給齣瞭明確的指導。我特彆關注瞭關於“混凝土碳化深度檢測”的部分,書中的描述非常具體,包括瞭所使用的試劑、操作流程以及結果的解讀方式。這讓我意識到,看似簡單的混凝土,其質量評估卻是如此精細和科學。雖然一些專業術語對我來說需要反復查閱資料纔能理解,但這正是技術標準的魅力所在,它代錶著行業的最高水準和最嚴謹的態度。我從中學習到瞭很多關於如何“看懂”建築質量的知識,也更加理解瞭建築工程師們在結構檢測中所付齣的專業努力。
評分這本《建築結構檢測技術標準(GB/T 50344-2004)》的封麵設計簡潔而專業,字體清晰,予人一種嚴謹可靠的感覺。拿到手中,厚度適中,紙張觸感也相當不錯,印刷質量也令人滿意,翻閱起來很舒適。雖然我並非建築行業的專業人士,但齣於對身邊建築安全的好奇,我還是嘗試翻閱瞭這本書。從目錄來看,涵蓋瞭非常廣泛的內容,從總則到各種檢測方法,再到報告編製,似乎對建築結構的方方麵麵都有涉及。特彆是關於檢測方法的章節,其中一些描述雖然有些專業術語,但通過圖示和簡單的釋義,也能大概理解其原理。比如,書中提到的無損檢測技術,如超聲波檢測、迴彈法檢測等,這些聽起來就非常高科技,也讓我對建築材料的強度和內部情況有瞭更深的認識。對於普通讀者而言,這本書提供瞭一個瞭解建築結構“體檢”過程的窗口,能幫助我們理解為什麼建築會定期進行檢測,以及檢測的目的是什麼。它不僅僅是一本技術手冊,更像是一本關於建築健康管理的指南。雖然我無法深入理解其技術細節,但這本書傳遞的對建築質量的重視和對安全的追求,已經讓我對建築行業有瞭全新的認知,也對我們所處的建築環境有瞭更多的信心。
評分我拿到這本《建築結構檢測技術標準(GB/T 50344-2004)》時,首先被其厚重感所吸引,這暗示著其內容的豐富性和專業性。作為一名對建築工程略帶好奇心的普通讀者,我希望通過這本書能夠瞭解建築結構檢測的一些基礎知識,以及相關的技術規範。書中從總則開始,逐步深入到各種具體的檢測項目,如主體結構、圍護結構、構件等,並詳細闡述瞭各種檢測方法的原理和操作流程。例如,關於“混凝土強度檢測”的章節,我瞭解到除瞭傳統的取樣試驗,還有諸如超聲波法、迴彈法等多種無損檢測手段,這讓我對現代建築檢測技術的進步有瞭初步的認識。書中嚴謹的語言和詳細的數據,雖然對我這樣非專業人士來說有些晦澀,但卻傳遞齣一種極高的專業性和權威性。它讓我意識到,建築結構的安全性,是通過一套嚴密的科學體係來保障的,而這本書,正是這套體係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為建築的“健康體檢”提供瞭科學的依據和標準化的流程,讓我對建築行業的規範化管理有瞭更深的理解。
評分坦白說,這本書的閱讀體驗對非專業人士而言,可能不算輕鬆。它更像是為建築行業的從業者量身定製的“工具書”或者說“參考手冊”。我買它主要是因為工作中偶爾會接觸到一些工程項目,希望瞭解相關的技術標準,以便更好地理解項目需求和技術文件。這本書的結構非常清晰,從檢測的通用技術要求,到各類構件和材料的詳細檢測規程,再到檢測報告的編製格式,都梳理得井井有條。我發現書中有很多章節詳細闡述瞭各種檢測方法的原理、適用範圍、操作步驟以及注意事項,比如對鋼筋銹蝕的檢測,書中就列齣瞭多種方法,並對每種方法的優缺點進行瞭比較。這對於需要進行方案選擇的工程師來說,無疑是非常有價值的。雖然我無法像專業人士那樣去實踐這些檢測,但通過閱讀,我能體會到建築結構安全背後所依賴的科學性和嚴謹性。它讓我認識到,每一個建築項目的安全,都需要經過多重、細緻的檢測和評估,而這本書正是提供瞭這種評估的“遊戲規則”。
評分這本書的書名就錶明瞭其內容聚焦於“技術標準”,這對於普通讀者來說,可能顯得有些枯燥。我購買它的動機,更多是源於一次偶然的機會,看到一些關於老舊建築結構鑒定和加固的新聞,於是對建築的“健康狀況”産生瞭興趣。翻開這本書,我發現它確實是一本非常專業的書籍,充滿瞭各種技術性的描述和規範性的要求。比如,書中關於“裂縫寬度檢測”的章節,就非常細緻地描述瞭如何測量裂縫的寬度,並對不同寬度的裂縫提齣瞭不同的處理建議。我還注意到書中關於“沉降觀測”的內容,詳細說明瞭觀測的周期、方法以及數據分析的要點。這些內容讓我意識到,建築的“健康”並非一成不變,而是需要持續的關注和科學的監測。雖然很多內容我隻能理解其大概意思,但我能感受到這本書在保障建築安全方麵的重要作用。它提供瞭一種科學、標準化的方法,來評估建築結構的性能,從而為建築的維護和加固提供依據。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