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市政工程投资估算指标
原价:38.00元
作者: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
出版社:中国计划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10-01
ISBN:9787802422414
字数:462000
页码:243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大16开
商品重量:0.522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根据建设部“关于印发《二〇〇三年工程项目建设标准、投资估算指标、建设项目评价方法与参数编制项目计划》的通知要求”,我部制定了《市政工程投资估算指标》(以下简称《指标》),并于2008年6月3日批准第十册(第一至第九册已于2007年6月、2007年10月批准)。《指标》的制定发布将对合理确定和控制市政工程投资,满足市政建设项目编制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投资估算的需要起到积极的作用。本《指标》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负责管理和解释,请各单位在执行过程中,注意积累资料,认真总结经验,将有关意见及时反馈标准定额研究所。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当我看到书中关于“案例分析”的部分时,我感到非常惊喜。理论的探讨固然重要,但脱离实际的理论是苍白的。这本书通过分析具体的垃圾处理工程案例,将抽象的估算方法和原则,具象化地呈现在读者面前。这些案例,无疑为我们提供了一份份生动的“教科书”,让我们能够更直观地理解,在实际操作中,如何应用这些估算工具,如何处理遇到的各种复杂情况。我希望通过这些案例,能够学习到更多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
评分我对书中关于“运营维护成本”的论述,也给予了高度评价。很多人往往只关注垃圾处理设施的建设成本,而忽略了建成后的日常运营和长期维护。这部分成本,日积月累,可能比建设成本还要高。这本书,将这部分内容纳入了总体的投资估算体系,使得估算更加全面、科学。这对于评估一个项目的全生命周期成本,以及选择最经济可行的处理方案,至关重要。我希望通过阅读这本书,能够更好地理解,一个看似“一次性投入”的工程,背后却有如此长远、持续的经济考量。
评分在阅读过程中,我特别留意到那些关于“技术经济性分析”的章节。这部分内容,在我看来,是连接纯粹技术与实际应用的关键桥梁。一个再先进的垃圾处理技术,如果经济上不可行,那么它就只能是实验室里的“空中楼阁”。这本书所阐述的,是如何在多种技术路线中,找出那个最能兼顾效率、成本、环保效益的“最优解”。我联想到我们城市里正在推行的垃圾分类政策,这些政策的落地,势必需要与之配套的先进处理设施。而这些设施的建设,就离不开像这样详细的投资估算,它能帮助我们评估不同分类模式下的处理成本,以及长远来看哪些技术路线更具经济吸引力。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那种厚重的纸张触感,深邃的印刷字体,一下子就勾起了我内心深处对工程技术领域的那份敬畏感。虽然我不是一名专业的市政工程师,但长久以来,我对城市发展背后的支撑体系——那些看不见的、却又无处不在的市政工程,充满了好奇。尤其是垃圾处理,这个关乎民生、环境、乃至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议题,更是让我觉得意义非凡。我常常在想,那些我们每天随手丢弃的垃圾,最终是如何被科学地处理,如何从一个潜在的污染源变成一种可以被重新利用的资源,或者至少是被安全地“安顿”下来。而这本书,从名字上看,似乎就为我打开了一扇窥探这背后逻辑的窗口。
评分这本书中关于“建设周期”的分析,也让我印象深刻。一个垃圾处理项目的周期,往往不是几个月就能完成的,而是需要经过漫长的规划、设计、审批、建设、运营等阶段。每一个环节都可能出现延误,而延误往往意味着成本的增加和效益的推迟。这本书,将这些复杂的周期性因素纳入投资估算之中,使得估算更加贴近实际。我想到我们身边的一些市政项目,之所以会“超预算”、“拖工期”,很多时候就是因为对建设周期的预估不足。这本书,无疑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评分总而言之,这本书的价值,远不止于一份简单的估算指南。它更像是一本关于如何“算明白”市政工程投资的“智慧之书”。它教会我们,在投入巨额资金之前,需要进行多么细致周密的思考,需要多么科学严谨的分析。对于任何一个关心城市发展、关注民生建设的人来说,这本书都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市政工程背后逻辑的绝佳机会,让我对垃圾处理工程的复杂性和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对未来城市建设的精细化、科学化管理充满了期待。
评分书中对“政策法规对投资的影响”的分析,也让我深感认同。市政工程,特别是垃圾处理工程,与国家的环保政策、土地利用规划、甚至城市发展战略息息相关。这些外部因素的变化,往往会对项目的投资成本、可行性产生巨大的影响。这本书,将这些宏观层面的考量融入到具体的投资估算之中,使得估算更加具有前瞻性和适应性。我常常在想,很多项目之所以最终难以落地,或者在执行过程中遭遇瓶颈,就是因为忽视了政策层面的潜在影响。
评分当我看到关于“风险评估”和“不确定性分析”的章节时,我仿佛看到了项目决策背后的“迷雾”被一点点驱散。任何一项大型工程,都充满了未知数,包括技术风险、市场风险、政策风险等等。垃圾处理工程更是如此,技术的迭代、法规的变化、甚至公众接受度,都可能对项目的投资回报产生深远影响。这本书,没有回避这些挑战,而是提供了一套系统的方法来识别、评估和应对这些风险。这让我觉得,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技术手册,更是一本“风险管理指南”,为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评分我对于书中关于“工程造价”的探讨,也觉得非常有价值。毕竟,市政工程的投资,往往是一笔巨款,涉及到政府财政、企业资金,甚至社会资本。如何将有限的资金,用在最需要的地方,发挥最大的效益,这其中的学问非常深奥。这本书,不仅仅是给出了一些估算的方法和标准,更是提供了一种“成本控制”的思维模式。我脑海中浮现出一些正在进行中的垃圾处理项目,它们能否按时、按预算完成,最终的成效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前期的精确估算和后期的有效管理。这本书,就像是为这些项目的“财务健康”保驾护航。
评分翻开书页,扑面而来的不再是冰冷的技术术语,而是一种严谨而有序的逻辑链条。虽然我无法像专业人士那样去理解每一个图表和数字背后的精确计算,但字里行间透露出的那种精打细算、审慎评估的态度,让我深深折服。我尤其关注其中关于“投资估算”的部分,这不仅仅是数字的游戏,更是对未来资源的预判,对城市发展方向的导航。想象一下,每一个填埋场、每一个焚烧厂、每一个回收处理中心的建设,背后都凝聚了多少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又需要多少科学的论证来支撑。这本书,就像是为这些庞大而复杂的工程项目提供了一份“体检报告”,一份“诊断书”,帮助决策者更清晰地看到成本、收益、以及潜在的风险。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