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洗冤集录
ISBN编号: 9787550287846
价格:12.00元
本书底本采用北京大学图书馆所藏元刻《宋提刑洗冤集录》,对各种术语、名词作了科学的注释、有助于读者阅读、理解,一探中国古代科技之谜。
洗冤集录序
卷一
一、条令
二、检复总说上
三、检复总说下
四、疑难杂说上
卷二
五、疑难杂说下
六、初检
七、复检
八、验尸
九、妇人
十、四时变动
十一、洗罨
十二、验未埋瘗尸
十三、验已□殡尸
十四、验坏烂尸
十五、无凭检验
十六、白僵死瘁死
卷三
十七、验骨
十八、论骨脉要害去处
十九、自缢
二十、打勒死假自缢
二十一、溺死
卷四
二十二、他物手足伤死
二十三、自刑
二十四、杀伤
二十五、尸首异处
二十六、火死
二十七、汤泼死
二十八、服毒
二十九、病死
三十、针灸死
三十一、劄口词
卷五
三十二、验罪囚死
三十三、受杖死
三十四、跌死
三十五、塌压死
三十六、压塞口鼻死
三十七、硬物瘾店死
三十八、牛马踏死
三十九、车轮拶死
四十、雷震死
四十一、虎咬死
四十二、蛇虫伤死
四十三、酒食醉饱死
四十四、筑踏内损死
四十五、男子作过死
四十六、遗路死
四十七、仰卧停泊赤色
四十八、虫鼠犬伤尸
四十九、发冢
五十、验邻县尸
五十一、辟秽方
五十二、救死方
五十三、验状说
附录
说明
检验总论
验伤及保辜总论
尸格
验尸
洗罨
复检
辨四时尸变
辨伤真伪
验妇女尸、胎孕、孩尸
白僵
验已烂尸
验骨
检骨
检骨辨生前死后伤
...............
四时变动①
春三月,尸经两、三日,口、鼻、肚皮、两胁、胸前,肉色微青。经十日,则鼻、耳内有恶汁流出,胖(匹缝切,胀臭也。)胀②。肥人如此,久患瘦劣人,半月后方有此证。
夏三月,尸经一、两日,先从面上、肚皮、两胁、胸前肉色变动。经三日,口鼻内汁流,蛆出,遍身胖胀,口唇翻,皮肤脱烂,疱疹起。经四、五日,发落③。
暑月罨尸,损处浮皮多白,不损处却青黑,不见的实痕。设若避臭秽,据见在检过,往往误事。稍或疑处,浮皮须令剥去,如有伤损,底下血荫分明。更有暑月九窍内未有蛆虫,却于太阳穴、发际内、两胁、腹内,先有蛆出,必此处有损。
秋三月,尸经二、三日,亦先从面上、肚皮、两胁、胸前肉色变动。经四、五日,口鼻内汁流,蛆出,遍身胖胀,口唇翻,疱疹起。经六、七日,发落。
冬三月,尸经四、五日,身体肉色黄紫,微变。经半月以后,先从面上、口、鼻、两胁、胸前变动。
或安在湿地,用荐席裹角埋瘗,其尸卒难变动。更详月头月尾,按春秋节气定之。
盛热,尸首经一日即皮肉变动,作青黯色,有气息。经三、四日,皮肉渐坏,尸胀,蛆出,口鼻汁流,头发渐落。
盛寒,五日如盛热一日时,半月如盛热三、四日时。
春秋气候和平,两、三日可比夏一日,八、九日可比夏三、四日。
然人有肥瘦老少,肥少者易坏,瘦老者难坏。④
又南北气候不同,山内寒暄不常,更在临时通变审察。
【注释】
①四时变动:指尸体在不同季节有不同的变化。
②胖胀:肿胀。
③发落:尸体腐败,毛发脱落。
④然人有肥瘦老少,肥少者易坏,瘦老者难坏:这种说法有一定的科学性。
验未埋瘗尸
未埋尸首,或在屋内地上,或床上,或屋后露天地上,或山岭、溪涧、草木上,并先打量顿尸所在四至、高低,所离某处若干。在溪涧之内,上去山脚或岸几许,系何人地上,地名甚处。若屋内,系在何处,及上下有无物色盖簟。讫,方可尸出验。
先剥脱在身衣服,或妇人首饰,自头上至鞋袜,逐一抄劄;或是随身行李,亦具名件。讫,且以温水洗尸一遍了,验。未要便用酒、醋。
剥烂衣服,洗了,先看其尸有无军号①,或额角、面脸上所刺大小字体,计几行或几字,是何军人。若系配隶②人,所配隶何州。军字亦须计行数。如经刺环③,或方或圆,或在手背、项上,亦计几个;内是刺字或环子,曾艾灸或用药取,痕迹黯漤及成疤瘢,可取竹削一篦子,于灸处挞之,可见。辨验色目④人讫,即看死人身上甚处有雕青⑤、有灸瘢,系新旧疮疤,有无脓血,计共几个;及新旧官杖疮疤,或背或臀;并新旧荆杖子痕,或腿或脚底;甚处有旧疮疖瘢,甚处是见患,须量见分寸;及何处有黯记之类,尽行声说。如无,亦开写。打量尸首,身长若干,发长⑥若干,年颜若干。
【注释】
①军号:宋代在士兵手背或脸上刺的军队番号。
②配隶:配役。犯人被发配至边远地服役。
③刺环:视犯人罪行程度在其特定部位刺字或刺环,永远无法去除。
④色目:职业、身份。
⑤雕青:即文身。
⑥发长:估量头发的长度。
验已殡尸①
先验坟系何人地上,地名甚处。土堆一个,量高及长阔,并各计若干尺寸,及尸见殡在何人屋下,亦如前量之。
次看尸头脚所向,谓如头东脚西之类;头离某处若干,脚离某处若干。左右亦如之。对众爬开浮土,或取去砖,看其尸用何物盛簟。谓棺木,有无漆饰?席,有无沿缘②及篑簟之类?出开拆,取尸于光明处地上验之。
【注释】
①殡尸:待葬的尸体。
②沿缘:这里指席子的边饰。
宋慈,字惠父,建阳(今属福建南平)人,与理学家朱熹同乡,生于南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南宋著名法医学家。其祖上为唐朝著名宰相宋璟。中外法医界普遍认为是宋慈于1235年开创了“法医鉴定学”,因此宋慈被尊为世界法医学鼻祖。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简约大气,古色古香的字体和传统的纹饰,瞬间就吸引了我。翻开扉页,纸张的质感也相当不错,印刷清晰,字迹隽秀,让人有一种捧读古籍的沉静感。我尤其喜欢书中对一些古籍原文的考证和注释部分,看得出编者在史料收集和研究上下了很深的功夫。虽然我不是专业的国学研究者,但阅读这些注释,仿佛能穿越时空,与古人进行一场智慧的对话。书中对一些典籍的选录也颇有见地,涵盖了历史、哲学、文学等多个领域,内容丰富且有代表性。我尤其对其中关于古代社会伦理道德的探讨篇章印象深刻,字里行间流露出的东方智慧,在现代社会依然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阅读的过程中,我常常会停下来,思考作者的观点,对比自己当下的理解,这种思考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收获。而且,书中穿插的一些插图,虽然不多,但都恰到好处,既增添了阅读的趣味性,也帮助我更好地理解文本内容。总而言之,这是一本值得反复品读的优秀读物,无论是作为了解国学的入门,还是深入研究的参考,都具有很高的价值。
评分说实话,我一开始对这类“经典精粹”类的书籍抱有一种怀疑的态度,总觉得它们为了迎合大众而牺牲了内容的深度和严谨性。然而,这本书完全颠覆了我的看法。它在保持学术严谨性的同时,做到了真正意义上的“通俗易懂”。作者的语言风格非常生动有趣,仿佛在跟你聊天一样,把那些艰涩的道理讲得活灵活现。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古代科技和工艺的部分,虽然篇幅不长,但字字珠玑,展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书中对一些历史人物的评价也十分客观公正,没有过多的个人情感色彩,而是基于史实进行分析,让我对这些历史人物有了更全面、更深入的认识。而且,书中还提供了一些拓展阅读的建议,对于想要继续深挖的读者来说,这是非常贴心的设计。总的来说,这是一本非常有诚意的作品,它让我看到了国学经典并非高不可攀,而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值得我们去学习和传承。
评分这是一本让我惊艳的读物!说实话,最初被吸引是因为书名里“精粹”二字,以为会是那种枯燥乏味的学术著作,没想到读起来却如此引人入胜。作者的叙述风格非常平易近人,仿佛一位老友在娓娓道来,将那些深奥的古代思想用浅显易懂的语言解释清楚。我特别欣赏的是书中对一些历史事件的解读,角度新颖,逻辑严密,让我对一些过去习以为常的观点产生了新的认识。书中还引用了大量的古代文献,并且对这些文献的来源和背景做了详细的介绍,这对于想要进一步了解相关知识的读者来说,简直是宝藏。我还在书中找到了一些非常实用的生活智慧,比如关于如何修身养性、如何为人处世的建议,读来让人受益匪浅。尽管内容涉及的范围很广,但结构清晰,条理分明,不会让人感到混乱。而且,每章的结尾都会有总结性的观点,帮助读者巩固所学。这本读物不仅提升了我的知识储备,更重要的是,它激发了我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让我迫不及待地想去探索更多相关的领域。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实在是太美了,完全符合我对一本高品质国学读物的想象。古朴典雅的封面,搭配精美的内页排版,拿在手里就有一种沉甸甸的满足感。我非常喜欢书中对古代经典文本的选编和解读方式,既保留了原文的风貌,又提供了清晰易懂的白话翻译和深入浅出的注释,让原本晦涩难懂的古籍变得触手可及。阅读过程中,我常常会惊叹于古人的智慧和才情,他们对人生、对宇宙的深刻洞察,即使在千年之后,依然能给予我们无穷的启迪。书中对一些哲学思想的阐释尤其让我着迷,它帮助我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让我对“道”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而且,书中还穿插了一些古代的绘画和书法作品,不仅赏心悦目,更与文本内容相得益彰,营造出一种浓厚的文化氛围。这本读物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扇通往中华文化宝库的大门,让我流连忘返,乐此不疲。
评分这本读物带给我的惊喜感是层层递进的。起初,我只是被它精致的外观所吸引,但深入阅读后,我才发现其内在的价值远超乎我的想象。作者在梳理古代文献时,展现出了极高的专业素养和广博的学识,他能够从浩如烟海的古籍中提炼出最精华的部分,并且将其以一种极具逻辑性和条理性的方式呈现出来。我尤其欣赏书中对古代法律制度和伦理观念的探讨,这让我对中国古代社会的面貌有了更清晰的认知。它不仅展示了古代社会的运行规则,也折射出当时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书中对某些历史事件的分析,角度独特,见解深刻,引发了我很多的思考。例如,作者对于某些社会现象的追溯,能够清晰地看到其历史渊源,这种分析方法让我受益匪浅。而且,这本书的排版非常用心,字号大小适中,行间距舒适,阅读起来一点也不费眼。总的来说,这是一本既有学术深度,又不失可读性的优秀国学读物,我非常推荐给所有对中国传统文化感兴趣的朋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