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品名称: | 玩苔藓(六大名师教你手制苔藓球和苔藓小景) | ||
| 作者: | 编者:日本NHK出版|译者:谭尔玉 | 开本: | 16开 |
| 定价: | 48 | 页数: | 127 |
| 出版时间 | 2017-03-01 | ||
| ISBN号: | 9787534981319 | 印刷时间: | 2017-03-01 |
| 出版社: | 河南科技 | 版次: | 1 |
| 商品类型: | 图书 | 印次: | 1 |
寂静生长的苔藓球 / 小森林般的苔藓小景/
大自然仿佛栖息于这一掬绿意之中/
相伴的时光越长你便越发觉得妙趣横生/
---------------------------------------
六位日本园艺名师汇多年经验而成的苔藓养护、玩赏入门必备书。介绍苔藓相关的全面知识,展现园艺名师苔藓作品,制作步骤以详尽图片示范,既可愉悦地欣赏玩味,又可轻松地上手操作。
●苔藓球的制作与养护
●苔藓与其他植物的组合
●苔藓与容器及木、石等自然素材的搭配
●苔藓迷你盆栽与苔藓小景的设计制作
●苔藓品种图鉴
●日本知名苔藓庭园欣赏
●可搭配苔藓的植物目录
本书由六位在苔藓园艺领域享有盛名的日本园艺师执笔,由日本专业园艺出版社NHK出版整合编辑而成。
秋山弘之
出生于大阪府。以兵库县立大学自然环境科学研究所副教授、兵库县立人与自然博物馆主任研究员的身份活跃在苔藓研究领域。主要著作有《漫话苔藓》(中公新书)、《苔藓记事本》(研成社)等。
高城邦之
出生于北海道。供职于综合观赏鱼中心“市谷水族馆”,同时为杂志提供有关水草和观赏鱼的创意赏玩方式的文稿。
富山昌克
出生于大阪府。“Mericlone Arts”的代表人。以园艺研究家的身份,活跃于电视、杂志上,也在园艺教育和园艺讲座上倾注全力。主要著作有《12 个月玩转蝴蝶兰栽培》(小社刊)。
细村武义
出生于埼玉县。苔藓球和苔藓盆栽工作室及商店“隆龙”的法人,涉及从盆栽到造园等多领域的业务。不仅活跃于杂志,苔藓盆栽教室、店铺展示及植物栽培设计等也都有涉猎。
森川正美
出生于奈良。“Rabbit Garden”的法人。除了经营销售杂货和园艺用品的店铺,还开办了园艺教室,提出通过植物享受生活的新主张。
山口麻里
出生于千叶县。经营盆栽店“树艺”之外,还作为园艺研究家而活跃着。主持“花之乐赏教室”。主要著作有《12个月玩转大丽花栽培》(小社刊)。
6 本书的内容
7 小小绿意赏玩法
9 汇集了大量苔藓球的苔藓球庭院
10 可以放在掌心的苔藓球
11 为小小盆栽增光添彩的苔藓
12 通过不同的植物、不同的造型赏玩不同的苔藓球
14 品味苔藓
15 创造与众不同的风景
Chapter 1 第一次制作苔藓球
18 制作一个简单的苔藓球
20 进阶教程:用泥炭藓制作苔藓球
21 苔藓球的用土
22 球藻一般的苔藓球
24 培育苔藓球的四大要诀
27 苔藓球急救室
30 用盘子和陶板装饰苔藓球
32 Column 1 虽然叫作“苔藓的花”,可是……
Chapter 2 挑战玩转苔藓球
34 垂吊苔藓球
37 苔藓球的L和S
40 变形苔藓球
42 个性派苔藓球
45 进阶教程:种出半球形的迷你洋兰
47 番外篇:更多花样、独一无二的苔藓球
48 作为礼物的苔藓球
52 Column 2 园艺中经常使用的水苔究竟是什么苔藓?
Chapter 3 苔藓园艺的乐趣
54 苔藓园艺的魅力
55 小小苔藓盆
58 种在平坦的石板上
59 种在木板上
62 用苔藓描绘风景
64 赏玩美丽苔藓的小窍门
65 进阶教程:重制苔藓球
66 番外篇:用水盆养爪哇莫丝
Chapter 4 用苔藓让小小的盆栽魅力十足
70 制作迷你盆栽
73 进阶教程:试着铺上有厚度的苔藓
74 制作混栽盆栽
77 盆栽的土壤和装饰沙
78 培育迷你盆栽的五大要诀
81 进阶教程:增加苔藓球和盆栽的方法
84 盆栽的工具和材料
85 迷你盆栽的花盆
88 Column 3 野外观察苔藓入门
Chapter 5 了解苔藓
90 苔藓的基础知识
94 苔藓图鉴
98 漫步苔藓庭园
100 日本有名的苔藓庭园
102 Column 4 葫芦藓变黄金?!苔藓的炼金术
Chapter 6 制作苔藓球、迷你盆栽的植物目录
104 树种类
112 草本类
118 其他植物
122 术语解说
124 植物名称索引
和苔藓球长期相处的法则
苔藓球(日语中称为“苔玉”)是用娇嫩的绿色苔藓将小植物的底部土块包裹起来形成的,有些单单用苔藓做成的球状物也可以归入这个大家族。你可以用它装点狭小的空间,例如在阳台上栽培对它而言就已经足够了。放在身旁静静地看着它,那胖乎乎的可爱模样会让你的心不可思议地柔软起来。
大自然仿佛栖息于这一掬绿意之中。这些苔藓包着的植物,随着季节的变迁在眼前不断变换着模样,让你怎么看也看不够。
能够让人回忆起儿时在森林与深山中的情景正是苔藓球的魅力所在。并且,苔藓这种东西好好抚育的话,一年四季都能保持生机勃勃的新绿般的姿态,相伴的时光越长你便越发觉得妙趣横生。
想要与这样的苔藓球长时间相处的话,怎么做才好呢?本书就汇集了大量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制作苔藓球的时候,为养护方法困惑的时候,请一定打开本书看一看吧。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真的太吸引人了!那郁郁葱葱的绿色,仿佛能闻到雨后泥土和苔藓的清新气息。我本身对这种小巧精致的绿植就特别着迷,总觉得它们能带来一种宁静而治愈的力量。看到这本书的介绍,立刻被“六大名师”和“手制苔藓球和苔藓小景”这些字眼击中了。我一直以来都想尝试自己动手制作一些苔藓微景观,但又担心自己没有天赋,怕会把它们养死。这本书的出现,给了我很大的信心。我尤其期待书中对于不同种类苔藓的介绍,了解它们的生长习性、对光照和湿度的要求,这样我才能更好地照顾它们。而且,我希望书中能有一些关于如何搭配不同材质,比如石头、枯木、小玩偶等,来营造出更具艺术感和故事感的苔藓微景观。我脑海里已经有了很多有趣的构思,希望能在这本书的指导下,将它们变成现实。这本书的出版,简直是给我这样一个植物小白的福音。我迫不及待地想翻开它,让那些绿色的生命在我的手中绽放。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那种柔和的绿色调,仿佛能让人瞬间感受到大自然的宁静与美好。我本身就对那些能够带来治愈感的小型绿植情有独钟,而苔藓,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这本书的重点,比如“六大名师教你”、“手制苔藓球”、“苔藓小景”等,都精准地击中了我的兴趣点。我迫切地想知道,书中是如何教授制作苔藓球的,是否有哪些特殊的技巧能够让苔藓球更饱满、更易于成活?同时,我也对“苔藓微景观”和“苔藓盆景”的制作方法充满了好奇,希望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关于“造景”的创意和灵感,例如,如何利用不同的容器,如玻璃瓶、罐子,或是陶瓷器皿,来打造出独具风格的苔藓世界。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有关于“苔藓养护”的详尽指导,例如,如何调节光照、湿度,以及如何处理可能出现的病虫害问题,让我能够确保我的作品能够持久地保持生机。这本书,对我来说,是一次学习如何用绿色点缀生活、体验手作乐趣的宝贵机会。
评分这本书的名字,真是让我这个“绿色控”心动不已。我之前尝试过几次养护苔藓,但总感觉自己掌握不到诀窍,很多时候都以失败告终。这次看到这本书,尤其是“六大名师教你”的字样,立刻觉得充满了希望。我希望书中能够有非常详细的图文并茂的教程,一步一步地指导我如何从零开始制作出漂亮的苔藓球和苔藓小景。我特别想了解,关于苔藓的选择,是所有苔藓都适合制作苔藓球吗?不同的苔藓又有哪些不同的特性?另外,对于苔藓微景观的制作,我希望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关于“造景”的理念和技巧,比如如何利用石头、木头、水景等元素来营造出立体的、富有层次感的空间。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有一些关于“光照”、“湿度”、“通风”等养护方面的实用建议,让我能够更好地照顾我的苔藓作品,让它们保持长久的生命力。这本书,对我来说,无疑是一次学习如何与绿色生命和谐共处的宝贵课程。
评分我一直以来都对那些充满禅意的、小巧精致的盆景非常着迷,而苔藓,无疑是营造这种意境的最佳选择。这本书的封面设计,那种沉静的绿色,仿佛能将人瞬间带入一个宁静的世界。我尤其对“六大名师”这个标签充满了好奇,我相信他们一定能带来最专业、最前沿的苔藓制作技艺和理念。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详细介绍不同种类苔藓的特点和适用性,例如,哪些苔藓更适合制作苔藓球,哪些苔藓更适合在潮湿的环境中生长,以及如何根据不同的光照条件来选择合适的苔藓。同时,我也希望书中能够分享一些关于“苔藓微景观”的构思和设计灵感,例如,如何通过巧妙的布局,创造出富有故事感的场景,或是如何利用不同的材质,来模仿自然界的苔藓生长形态。我非常希望能够在这本书中学习到一些关于“苔藓养护”的实用技巧,让我能够更好地维护我的苔藓作品,让它们保持长久的生机与活力。这本书,对我而言,是一次将自然之美融入生活、体验绿色宁静的绝佳契机。
评分当我第一次看到这本书的书名时,一股清新自然的“森系”气息扑面而来。我一直觉得,苔藓就像大自然的小精灵,它们虽然不起眼,却有着独特的生命力和美感。这本书的重点——“玩苔藓”、“手制苔藓球和苔藓小景”——正是满足了我一直以来想要亲手创作属于自己的一片绿色小世界的愿望。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提供非常详尽的制作步骤,从选择合适的苔藓种类,到准备基质,再到具体的捆绑、塑形、种植过程,都能够清晰明了。我特别想知道,如何才能制作出那种圆润饱满、充满生机的苔藓球,以及如何利用各种小物件,比如小人偶、微型家具,来打造出富有想象力的苔藓小景。同时,我也希望书中能够分享一些关于“苔藓养护”的实用技巧,比如如何控制湿度、光照,以及如何避免苔藓出现发黄、干枯等问题。这本书,对我来说,是一次将自然之美带回家,体验动手创造乐趣的难得机会。
评分我是一名对自然风光充满热爱的手工艺爱好者,尤其钟情于那些能在室内也能欣赏到的“小世界”。当我在书店里看到这本书时,它的名字立刻吸引了我。“玩苔藓”这个词本身就充满了趣味性和探索性,而“六大名师”的加持,更是让我对书中内容的专业性和独特性充满了期待。我一直认为,苔藓虽然渺小,但却承载着大自然的灵气,它们能够唤醒我们内心深处对自然的渴望。我非常希望这本书能够不仅仅停留在“如何做”的层面,而是能深入探讨“为什么这么做”,例如,不同苔藓的生态环境,它们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以及如何在家居环境中模拟这些生态环境。我期待书中能够有关于不同风格的苔藓微景观设计的理念分享,比如日式枯山水风格的苔藓景,或者充满奇幻色彩的童话风格苔藓景。此外,关于苔藓的“养护”环节,我也是特别关注,希望能够得到一些科学而实用的建议,确保我亲手制作的作品能够长久地保持生机。这本书,对我而言,是一次与自然对话的邀请,也是一次将艺术与生命相结合的实践。
评分我一直以来都对那些能将自然景致浓缩于方寸之间的微景观艺术充满着向往,而苔藓,正是构建这些微缩世界的绝佳素材。这本书的标题,特别是“玩苔藓”、“手制苔藓球和苔藓小景”,让我立刻感受到了其中蕴含的创意与乐趣。“六大名师”的加持,更让我对书中内容的专业性和深度充满了期待。我非常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套完整而详细的苔藓制作流程,从前期苔藓的选择与处理,到基质的配制,再到具体的塑形与种植,都能够有深入的讲解。我尤其好奇,如何才能将苔藓塑造成饱满而具有生命力的苔藓球,以及如何运用巧妙的设计,让苔藓小景充满故事感和艺术性。同时,我也非常关注“苔藓微景观”和“苔藓盆景”的差异以及各自的制作要点,希望能从中获得更清晰的认识。另外,关于“苔藓的养护”,我非常期待能够得到一些科学且实用的建议,让我能够更好地维持我的作品的生长状态。这本书,对我而言,不仅是一本教程,更是一次与自然对话、体验绿色创意的绝佳契机。
评分作为一个喜欢研究各种植物栽培的书迷,我对这本书的出现感到非常惊喜。苔藓,这种看似不起眼的绿色植物,却有着无穷的魅力。这本书的标题,尤其是“玩苔藓”和“手制苔藓球和苔藓小景”,立刻吸引了我的注意。我一直对如何将苔藓融入到微景观的创作中充满好奇,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关于“设计理念”和“构图技巧”的指导。我期待书中能够有详细的关于不同苔藓的介绍,比如它们的生长习性、对环境的要求,以及在微景观中各自扮演的角色。另外,我非常想了解,如何才能制作出既美观又易于打理的苔藓球,以及如何利用各种材料,比如石头、水景、小装饰品,来营造出富有层次感和故事感的苔藓微景观。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关于“后期养护”的实用建议,让我能够更好地照顾我的作品,让它们保持长久的生命力。这本书,对我而言,是一次深入探索苔藓艺术、提升生活品质的绝佳途径。
评分在众多关于绿植的书籍中,这本书的选题角度简直是独树一帜。我平时就喜欢在家里摆弄一些小盆栽,但总觉得它们缺少了点“灵魂”。直到我开始关注苔藓,才发现这种植物的魅力。它们不像花卉那样色彩斑斓,却能用最朴素的绿色,勾勒出最动人的自然景象。这本书的名字就抓住了我的痛点——“手制苔藓球和苔藓小景”。我一直对那些在玻璃瓶里,或者用小石头搭建的苔藓世界充满了好奇,总觉得那是一种微缩的自然美学。我期待这本书能提供非常详尽的步骤,从最基础的挑选苔藓,到如何处理基质,再到如何巧妙地布置,都能够一一讲解。我尤其希望看到一些成功的案例分析,了解大师们是如何构思和创作的,这样我才能从中获得灵感,并且避免一些常见的错误。另外,对于“苔藓微景观”和“苔藓盆景”这两个概念,我希望能看到更清晰的区分和各自的特点介绍,这样我就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空间条件来选择适合的制作方向。总而言之,这本书对我来说,不仅仅是一本教程,更像是一把开启绿色创意之门的钥匙。
评分我一直以来都对那些充满绿意的小型盆景情有独钟,总觉得它们能为生活增添不少情趣。这本书的封面那种写意的水墨风格,配上绿意盎然的苔藓,给我一种古朴而又生机勃勃的感觉。我尤其喜欢“苔藓球制作与”这个标题的开放性,似乎预示着这本书的内容远不止于此。我迫切地想知道,书中是如何讲解苔藓球的制作技巧的,例如,选择什么样的材料来制作苔藓球的芯,如何让苔藓更好地附着在球体上,以及如何保持苔藓球的湿润度,避免它变得干枯。同时,我也对“苔藓小景”和“苔藓微景观”这两个概念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很感兴趣,希望书中能够详细地阐述它们各自的特点和创作思路。我非常期待能够在这本书中找到一些关于如何利用不同容器,比如玻璃瓶、陶瓷盆,甚至是废弃的物品,来打造独具匠心的苔藓景的设计灵感。我希望这本书能教会我如何观察和模仿自然界中的苔藓生长状态,从而创作出更具生命力和美感的作品。这本书,对我来说,是一次学习如何用绿色点缀生活的绝佳机会。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