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秋元通明(Akimoto Michiaki)
出版: 易博士
页数:212
装帧:平裝
尺寸:16.5cm×21.5cm
ISBN:9789864800025
出版日期:2016-08-16「住まいの庭はまず美しく、見る人の心をなごやかにさせるような空間でありたい」(住家的庭園應該是一個美麗、讓人沈靜舒暢的空間)──小形研三
小形研三是日本現代雜木林庭園最受推崇的名家之一,代表作品包括國營昭和紀念公園、新宿中央公園、以及福武書店迎賓館、豊島園庭之湯、齊藤家宅邸等處所的庭園。曾獲美國景觀設計師協會(American Society of Landscape Architects)泛太平洋造園賞。
雜木林庭園的要旨在於刻劃出不著痕跡的「自然秩序」。現代的日本庭園,早已不像古老的庭園那樣有權威貴族之氣,轉而追求一種自然、明朗的閒適氣質,使散步其中的人身心放鬆。簡單來說,這種庭園風格標榜著貼近自然的景色和氛圍,並與庭園周圍的設施相互協調,是現代人所憧憬的無壓力療癒空間。
本書作者秋元通明,跟隨老師小形研三修習了二十六年,將一點一滴師承而來的感悟分析記錄下來,結合長期以來身體力行的造園感受和想法,整理歸納成人人都可在自家庭園實際操作的庭園設計學習書。
不論是自然風庭園形式的發想、空間規劃、構成元素(植栽、石材、流水)的配置、整體氣勢營造、到後續的庭園維護,均講究大自然的生長法則和箇中秩序,透過書中清楚具體的文字解說和彩繪插圖,協助讀者洞悉向來深奧迷離的庭園美學要義,並且掌握實際的打造技術,宛如親炙大師的醍醐真諦。
《圖解日式自然風庭園》(原文版書名《新 作庭帖 自然風庭園の手法》)在日本出版二十年,所述及的自然風精神、理念和實務至今歷久而彌新,早已是「雜木林庭園」業界設計、施工的典範。
【本書特色】
◎ 500 多幅彩圖解析植栽和造景物的配置原則
◎「師法自然」職人親授 8 大庭園設計關鍵
◎ 19 套現代居家的日式自然風庭園經典範例
◎ 專業多元的雜木林庭園設計樣式與素材參考
大量彩圖具體解說「自然風」的重點概念,也同時呈現「優良範例」與「不良範例」供讀者觀察和對比,很容易抓到訣竅。豐富的樣式和素材適合專業工作者和園藝愛好者,建議隨身攜帶,利用本書與業主溝通,達到符合需求的庭園,也是實地工作時的隨手參考。
秋元通明(Akimoto Michiaki)
一九四四年 生於東京
一九六二年 東京都立園藝高等學校畢業。拜日本雜木庭園大匠小形研三為師,並於小形研三先生創立之東京庭苑株式會社服務迄今。
目前為該會社的設計現場監理,主要工作包括定期維護小形先生的作品,例如夏威夷大學東西文化中心庭園、指宿觀光旅館庭園、福武書店迎賓館庭園、沖繩海洋博公園熱帶夢中心等庭園的植栽監理;亦從事眾多私人庭園的管理工作。
二○○七年與志同道合的同門庭師共同創立「小形會」(Ogata Kai),持續研習小形流的造園哲學與手法,並致力於海內外日本庭園文化的交流和支援工作。
第 1 章 設計的要點:職人親授的 8 大庭園設計關鍵(1) 庭園形式 —— 接到業主委託後,先進行調查和溝通
(2) 空間配置 —— 區劃視覺的重點和非重點,營造層次感
(3) 氣勢設計 —— 彷彿就要朝某個方向動起來的感覺
(4) 留白手法 —— 空白也能帶來意想不到的效果
(5) 刻劃景深 —— 狹小的空間看起來更寬廣了
(6) 真、行、草 —— 打造符合主人家期待的獨特美感
(7) 避免直線 —— 造園職人不該犯的錯誤有哪些?
(8) 暗示&聚焦 —— 引發想像力和沉靜的氛圍
第 2 章 自然風植栽的要點
(1) 擬定計畫 —— 熟知植栽特性、選定品種、擬訂種植計畫
(2) 植栽平衡 —— 活用平衡概念,營造端正或躍動的視覺
(3) 外圍植栽 —— 讓建築物像是坐落在森林中的手法
(4) 不等邊三角形 —— 以三棵樹木為最小單位
(5) 低木植栽 —— 配置中、低樹木就能更接近自然
(6) 樹種配植 —— 混生植物必須彼此交錯、融合
(7) 樹木配置 —— 掌握樹木特性,配置在適當位置
第 3 章 施工的要點
(1) 蹲踞 —— 手水缽、役石、引水管、石燈籠的配置
(2) 飛石 —— 飛石和短冊石的舖法、如何搭配植栽
(3) 石板步道 —— 步道舖法、如何搭配短冊石
(4) 碎石步道 —— 步道舖法
(5) 大門的位置和動線 —— 直線 vs. 曲線
(6) 瀑布 —— 座向與落水口規劃、如何搭配石組和周圍植栽
(7) 流水 —— 造景石、堤岸、中島配置、如何順應地形、如何搭配瀑布和植栽
(8) 水池 —— 形狀和縱深
(9) 庭石 —— 基本設置和組合、粗面石墻、不規則石牆、石板牆
(10) 石材搬運 —— 利用三叉木架和滾輪、利用木門
第 4 章 庭木的養護要點
(1) 植物的生長和性質 —— 熟悉植物特性、判斷樹形
(2) 養護方法 —— 修剪庭木技法
【特別收錄】 自然風庭園的設計範例
展示 19 座各異其趣的庭園平面圖和立體圖,說明設計重點和搭配手法:
│依特色分類│
範例1 有池子和蹲踞的庭園
範例2 自然風平台的庭園
範例3 平台上的蹲踞
範例4 有小瀑布的庭園
範例5 以水池為設計重點的庭園
範例6 有蹲踞和流水的庭園
範例7 活用方形水缽的庭園
範例8 石板牆和枯石流的庭園
範例9 有曲線的石板牆和岬燈籠
範例10 做為戶外室的庭園
範例11 有方向性的庭園
│依西式庭園分類│
範例12 下沉花園和木造圍籬
範例13 有日光露臺的庭園
範例14 有寬敞平台和水缽的庭園
│依前庭區分│
範例15 開放、寬闊感的前庭
範例16 斜向大門可營造景深
範例17 讓停車場看起來像庭園
範例18 迂迴小徑可營造景深
範例19 兼具通道和停車場的庭園
我必须说,这本书在图文配合上的处理达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准。那些高清的、精心拍摄的照片,绝不仅仅是为了美观,它们都是为了服务于文字说明,清晰地标注出关键的结构节点和造型的黄金比例。比如,在讲解如何修剪灌木以模仿山峦形态时,书中的剖面图和实景对比图结合得天衣无缝,让人一眼就能明白“形似”背后的“神似”究竟指什么。市面上很多教人做园艺的书籍往往在实际操作环节显得力不从心,但这本书却仿佛手把手地教你如何应对各种突发的现场状况。它没有回避复杂的工程问题,而是用一种非常务实的态度去解决它们,这种对读者负责任的态度,让人倍感信赖。
评分翻开这本书,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种扑面而来的、扎实的专业感。它绝不是那种浮光掠影的旅游指南,而是真正深入到造园的“里子”去的。我特别留意了其中对于材料选择的描述,比如不同种类的苔藓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表现,以及如何挑选最能体现时间流逝感的石材。我发现,真正优秀的园林作品,其成功之处往往在于对细节的把握,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极为出色,几乎每页都有值得反复推敲的案例分析。对于我这种想自己动手尝试小型日式景观的爱好者来说,那些关于如何处理排水、如何铺设小径以及如何平衡“留白”与“填充”的论述,简直是如获至宝。它成功地将高深的造园哲学,转化成了可以被理解和执行的具体步骤,这才是最难能可贵的地方。
评分这本书的叙事风格极其细腻,读起来有一种跟着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匠人慢慢踱步在庭园中的感觉。它没有刻意去渲染某种夸张的异域情调,而是用一种非常克制且内敛的笔触,去描摹日式审美中“侘寂”与“幽玄”的精髓。我特别欣赏作者在讲解“借景”这一概念时所展现出的洞察力——如何巧妙地利用周边环境,让一个小小的庭院瞬间拥有了无限的深度和远方。这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指导,更是一种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刻反思。我感觉自己读完的不仅仅是一本关于如何堆石头和种树的书,而是一本关于如何用更具禅意的眼光去观察和重塑自己周围环境的哲学指南。这种由内而外的启发,远超出了我对一本园艺书的预期。
评分这本关于日本庭园艺术的书籍,光是书名就让人对它充满期待,尤其是“图解”二字,暗示着丰富的视觉信息和清晰的步骤指导。我个人非常着迷于日式庭园那种宁静致远的氛围,以及对自然意境的极致追求。我希望这本书能带我深入了解那些看似随意却处处充满巧思的石组、水景和植物配置。市面上很多日式庭园的书籍要么过于学术化,要么只是简单罗列图片,我更期待看到一套能够系统讲解如何从零开始构建一个具有“自然风”精髓的小庭园的实操指南。如果它能像一本精美的画册,同时又具备一本工具书的实用性,那就太棒了。我特别关注那些在有限空间内如何营造出广阔视野的布局技巧,以及如何通过光影变化来增强庭园的层次感。对我来说,庭园不只是观赏的风景,更是一种可以亲身参与和体验的生活美学。
评分这本书最让我感到惊喜的是它对“时间感”的强调。日式庭园的美,很大一部分来源于岁月的沉淀和自然的变化,这一点在很多快餐式的园艺指南中是被忽略的。这本书详尽地探讨了不同季节的庭园面貌,以及如何通过特定的植物选择和构图,确保庭园在四季更迭中都能保持其核心的韵味。它教会我,一个成功的庭园不是一个静止的雕塑,而是一个活生生的、不断呼吸的生命体。阅读过程中,我不由自主地开始审视自己周围的环境,思考如何引入更多随季节变化的元素,让生活空间也能拥有这种随着时间推移而愈发醇厚的生命力。这是一本能够改变你观察世界方式的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