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聯合推薦 部落格、噗浪人氣王/工頭堅 前中國時報社長/王健壯 知名部落格寫手/米果 荒野協會榮譽理事長/李偉文 資深廣告人/孫大偉 中國時報總編輯/夏珍 資深文化工作者/夏瑞紅 知名文化評論者/張鐵志 Pchome集團董事長/詹宏志 「一步一腳印」節目主持人/詹怡宜
内容简介
從自己開始,我就是力量!
傳遞熱情、理想、信念,
這是台灣社會繼續進步的重要動力。
在全球化與在地化相互激盪的年代,台灣社會各個角落,不少人以具體行動顛覆傳統觀念、挑戰主流思惟,希望形成新的社會價值,打造自己的小小革命。
書中主角懷抱單純熱情,從自己出發,不只提供理念想法,而是付諸行動身體力行,不僅實現自己的夢想也影響周遭的人。這些理想的實踐者,在生活中尋找出路,所傳達的社會趨勢與進步價值,讓我們看見向上提升的力量,展現台灣的生命之美。
作者简介
何榮幸
1991年7月踏入新聞界,曾任自由時報市政組組長、中國時報政治組主任,現任中時副總編輯兼採訪中心副主任、調查採訪室主任。著有「學運世代」)、「媒體突圍」、策劃「黑夜中尋找星星」(時報)等書。黃哲斌
輔仁大學大眾傳播系畢業、政治大學新聞所碩士。1994年考進《中國時報》,歷任台南市地方記者、社會組記者、政治版編輯,2000年調任《中時電子報》,經過八年網路生涯,2008年調回《中國時報》調查採訪室至今。
謝錦芳
1991年底進入中國時報,先後主跑市政、財經新聞,曾任經濟組主任,目前為調查採訪室主任記者。曾獲社會光明面新聞報導獎。希望做一天新聞人,就發揮一分影響力。郭石城
從小嚮往無冕王生涯,新聞戰場轉眼20年,主跑過農業產經、與社會司法新聞,看盡浮華世界,長年新聞工作獨家新聞不斷,今年首次獲得社會光明面新聞報導獎,期能更上層樓。高有智
畢業於台大新聞研究所、台大動物系,在中國時報擔任記者7年多,歷經教科文組、政治組與調查採訪室等單位,曾獲社會光明面新聞獎、卓越新聞獎與吳舜文新聞獎。
精彩书评
工頭堅 部落格、噗浪人氣王
王健壯 前中國時報社長
米 果 知名部落格寫手
李偉文 荒野協會榮譽理事長
孫大偉 資深廣告人
夏 珍 中國時報總編輯
夏瑞紅 資深文化工作者
張鐵志 知名文化評論者
詹宏志 Pchome集團董事長
詹怡宜 「一步一腳印」節目主持人
熱情推薦
目录
【推薦序】從自己開始,我就是力量/李偉文
【自序】廢墟開出一朵花,亂世守護一畝田/何榮幸
胖卡 幫偏鄉一圓網路夢/何榮幸
這是三個宅男及一台中古麵包車的故事。三不五時出狀況的麵包車吃力地上山下海,
把網路新科技帶給偏鄉充滿好奇心的小朋友們。胖卡,伴著這群滿腦子突發奇想的大男孩繼續圓夢……
生態綠 助咖啡貧農收入倍增/何榮幸
「生態綠」是華人世界第一家公平貿易特許商。它的名號聽起來很響亮,
善待貧窮農民的精神也很感人,連喝杯咖啡值多少錢都是由顧客自己決定。
豬頭皮 音樂革命宣言 歡迎分享/高有智
歡迎來唱我的歌,順煞給人講『歌是我寫的』,我就祝感謝;歡迎來唱我的歌,你若唱了有趁錢,分一些乎我;歡迎來唱我歌,你若不是要賺錢,故在乎你唱免驚。
江一豪 一人媒體發聲/何榮幸
這個人,不當記者跑去當搬家工人,他以網路為基地,繼續做個關懷土地、對自己負責的公民記者。他的報導擊敗眾多主流媒體,入圍了重要新聞獎項。
胖奇趴 部落客面對面搞創意派/黃哲斌
台灣有一種當紅派對「胖奇趴」,它是歡樂、創意、分享與行動的代名詞。
派對上酒精、食物、音樂、華服都不是主角;這創意派對的主角是部落客。
農村武裝青年 用音樂走唱農村說理念/何榮幸
「白米詐彈客」楊儒門影響了很多人,三個年輕人組成「農村武裝青年」為農村發聲,
這個活躍於街頭抗爭的獨立樂團,只想單純地讓音樂本身說話就好……
布農奇人 舉債買地搶救家鄉林地/高有智
布農族人阿力曼,近年來四處籌資搶救家鄉的森林,他無怨無悔,甚至抵押房子和土地來貸款,以「環境信託」理念打造「森林博物館」,成為當地部落的奇人。
小唐狂想曲 用通用設計告別歧視/高有智
小唐的雙腳萎縮,只能靠電動輪椅行動,卻成天夢想要帶給人們更多方便。他推動「通用設計」理念,打破生活中的歧視與不便。一百公分的輪椅天空卻比許多人都更遼闊……
科技濃湯 百億軟體捐社福團體/謝錦芳
來自美國的「科技濃湯」與台灣開拓文教基金會合作,從2008年7月起架設捐贈平台,
迄今已有七十多個NPO(非營利組織)取得企業捐贈的電腦軟體。
打造能源農村/高有智
這是一個實驗發電的故事,也是一段追夢的過程。這個外表看似普通的農場,卻是一個大型實驗室,嘗試各種替代能源發電的可能性。這些一點一滴的付出,都在努力尋找綠色能源……
一個人釀酒 溫立國的自由滋味/黃哲斌
他將興趣變成志業,靠著熱情、耐力與機械知識,開展個人釀酒的歷險。
他以類似自由軟體的「開放原始碼」精神,在2009年「台北雙年展」中開發了一支「自由啤酒」,歡迎複製、改進,在全球手工釀酒風潮中注入前衛想法……
綠建築達人 亮不亮有關係/何榮幸
台灣綠建築權威林憲德,因為對愛狗KURO的伸張正義,出版台灣第一本光害問題專書,備受環保界肯定。也因他的執著,光害問題已出現更多改善的可能性……
徐銘謙 築夢山林 一步一腳印/謝錦芳
徒步健行不是一般好手好腳的專利,徐銘謙的夢想,希望在全台森林遊樂區逐步推廣「無障礙步道」,讓身障者也能像正常人一樣,可以到戶外親近大自然。
黑白切 假左搞藝術 平民創作/黃哲斌
自稱「假左派」的畫廊老闆、瘦削沉默的鐵雕藝術家、擅作甜點的美麗主婦、愛搞笑的得獎部落客……十幾個人鬆散組合,一場隨興集體行動,他們企圖發動一場藝術小革命,來場好玩的「黑白切」……
時間貨幣 教園藝換學國標 時間就是$/郭石城
「時間貨幣」是不景氣時最夯的實用貨幣,許多人使用時間貨幣,免費學習另類專長。
這個概念在台灣已推行十餘年,早期由社福團體發起培養志工人力,進而推廣到社區……
李偉文 聆聽內在鼓聲 組荒野大軍/黃哲斌
這位非典型牙醫拒絕高薪挖角誘惑,堅持錢夠用就好;每周平均只看診23小時,卻花另外23小時擔任志工。他用童子軍的服務精神實現成人的夢想,努力影響周遭的人成為志工,創建一支生態志工大軍……
吳國城 山城週刊 寫下30年傳奇/何榮幸
一個在台北擔任大學助教的農家子弟,只因老師一句話,毅然返回老家創辦社區報紙,獨力負責所有編採寫工作,至今無怨無悔。它不但是東勢這個小鎮的一頁傳奇,更在台灣社區媒體史上留下難以抹滅的身影……
海綾月 部落格牽線 救了2000隻兔寶寶/黃哲斌
一個平凡女生,擁有一顆愛心,只靠一人之力,卻運用部落格,連結一個龐大的家兔飼養社群,讓牠們免於被棄養、且讓牠們重新找到一個家。
庇護農場 勇敢媽媽為智障兒找家/高有智
一個平凡的家庭主婦,因為生了智障兒,結識了一群智障者的家長,從此改變人生。九二一大地震之後,陳錳僅在集集籌建一座庇護農場,帶領孩子養豬種菜,提供社區照顧工作,努力為智障者找到第二個家。
從母姓 社運夫妻奮鬥一生/何榮幸
長期投入婦運的彭渰雯,在民法修正案通過、子女可以從母姓那一天,赫然發現自己懷孕了。她徵求先生同意,決定讓肚子裡的孩子從母姓。但這對夫妻的父母全都反對,他們要如何才能革命成功?
區紀復 現代隱士 愈少愈自由/高有智
他,40年不曾上過理髮廳,都是自己理髮;30年沒有買過新衣,穿的都是別人不要的舊衣;當年離開人人稱羨的台塑集團,隱居在花蓮鹽寮海邊的簡陋工寮裡,挑水砍柴,採果種菜。他把生活當修行,別人看來苦不堪言,他卻樂得開懷。
簡淑慧 10年抗爭 米酒終降價/謝錦芳
紅標米酒終於降價,由每瓶180元降為50元。然而,消費者如果不健忘,十年前紅標米酒一瓶只賣22元。社運健將簡淑慧,日前指出,政府只要再修改菸酒稅法,米酒可以更便宜……
廖嘉展 背債800萬 紙教堂重生/何榮幸
廖嘉展、顏新珠夫婦在南投桃米社區的努力,有目共睹,然而為了開創新局,廖嘉展大膽將日本阪神震災重建中,極具意義的鷹取Paper Dome移來台灣。以紙教堂為核心的新故鄉見學園區,在九二一震災十周年之際格外發人省思。
公共食堂 為獨居老人送餐 找到自我/黃哲斌
這是一個女大生找回自我的故事,也是災區聚落靠著社區自主力量,長期餵養弱勢老人的故事。黃毅綸是台大高材生,卻在愛情與街頭運動中迷失自我,於是跑到南投鹿谷一座舊教堂裡企圖改造自己。現在的她,每天思考如何將九二一災區的茶葉賣到大城市裡,並且風雨無阻為村裡獨居老人送便當……。
精彩书摘
在台灣媒體環境持續惡化的此刻,這本書的出現,有點像是廢墟中開出一朵花那樣不可思議,也有點像是亂世中守護一畝田那樣值得珍惜。
2008年6月18日,《中國時報》無預警傳出裁員一半的震撼消息。當時我是政治組主任,這項保密到家的突襲性「社內新聞」,竟透過同事打電話回報社告知的「社外報導」,才在辦公室裡投下人心惶惶的原子彈。
那段心痛《中時》淪落至此、聲援中時工會行動的日子,是《中時》這塊老招牌最黯淡無光、搖搖欲墜的一刻。而《中時》處境只是平面媒體生存困境的冰山一角,台灣報業實已陷入最寒冷的冬天。
在此之前,我在《中時》內部多次呼籲恢復設置調查採訪室,結果都如石沉大海,沒想到卻在最困頓的時候撥雲見日。在總編輯王健壯、政經中心主任夏珍大力支持下,《中時》老闆余建新指派我擔任調查採訪室主任重新出發。
不僅如此,健壯、夏珍更放手讓我挑選調查室另外四位成員。我帶著組成「史上最強先發陣容」(NBA球賽看多了的後遺症)的心情,一開始就決定邀請跟我「武功派別截然不同」(這是金庸小說看多了的後遺症)的資深記者合作,希望發揮彼此激盪互補的加乘效果。
於是,我打電話給素不相識的桃園縣特派員郭石城,硬是「攔截」報社安排其擔任社會組副主任的原定規劃,小郭非常阿沙力地立即應允加入調查室;接下來我與曾任多年財經組主任、先前並無合作經驗的謝錦芳長談,錦芳在考量幾天後決定全力投入;加上長期關懷原住民、環保、農業等議題,與我在政治組長期合作「休耕啟示錄」等專題的老戰友高有智,體制上直屬總編輯的調查室,遂於8月1日正式上路。
但調查室團隊還缺一角,我很期待能夠合作的中時電子報副總編輯黃哲斌,此時仍因代理總編輯身分無法離開。我在徵詢哲斌意願後虛位以待,兩個月後調查室團隊全員到齊。在不知《中時》還能存活多久的高度不確定氣氛中,我們這五個具有相同理想與熱情、除有智外新聞資歷都接近20年的戰友,懷抱「最後一戰」的心情相濡以沬、攜手前進。
而經歷無數次腦力激盪、修正補強後,我們從2009年1月起,每週六固定推出「我的小革命」專版。對我們來說,這是一塊除了描繪「社會趨勢」更強調「進步價值」的人文反思基地。
我們認為,在這個「全球化」與「在地化」相互激盪的年代,台灣社會各個角落,不少人早就用具體行動顛覆傳統觀念、挑戰主流思維,希望形成新的社會價值,打造自己的小小革命,因此我們決定將這塊專版命名為「我的小革命」。
有別於主流媒體已經報導太多權勢者的意見與動向,我們從各領域小人物打破傳統的努力軌跡出發,藉此守望台灣社會正在發生卻尚未被清楚辨識的重要變化,並鼓勵更多人以具體行動改造社會。
在上述考量下,每塊「我的小革命」專版皆包括6項元素:一、行動故事及其背後的進步價值;二、在地化--台灣還有那些人在做一樣的事;三、全球化--公民RSS:全世界有那些人早就在做這件事;四、新聞辭典:這項社會趨勢代表什麼意義;五、「你也可以這樣做」表格:行動教戰守則;六、「政府與各界應該這樣做」表格:監督政府調整思維、與時俱進。
這本書,就是過去10個月「我的小革命」專版中經過改寫的24個故事,每一個主題都是我們反覆討論、認為深具意義的重要價值,我們甚至還推出「921月」大型企劃以見證台灣社會走過921震災十週年的重建經驗。在採訪過程中,這些小人物的理想性格、堅定毅力、執著精神常常讓我們欽佩不已,並且深受感動。我們認為,台灣社會需要更多這種「坐而言,不如起而行」的理想派與實踐者,透過他們身體力行傳達的社會趨勢與進步價值,我們看見了台灣社會向上提升的更多可能。
對我個人而言,「我的小革命」還有段意外插曲。我和哲斌、有智前往南投鹿谷採訪「公共食堂」篇主角黃毅綸時,才得知毅綸是受到我的著作《學運世代--眾聲喧嘩的十年》影響,因而決定前往921災區為老人送餐改造自己。我一方面以這位台大社會系學妹為榮,另一方面也對自己作品能夠發揮影響力--那怕只是一位大學生的社會實踐--感到欣慰。
在這個報紙被視為夕陽產業的高科技年代,我仍然相信,不論媒體形式出現什麼樣的變化,文字的力量才能真正深入人心,因此絕不妄自菲薄。我在另一本著作《媒體突圍》中強調拉近理想與現實落差的「做多少、算多少」信念,今後亦將繼續伴隨我的記者生涯前行。
感謝《中時》前後任總編輯王健壯、夏珍的全力支持,讓調查室得以用現在這樣的面貌存在,並讓「我的小革命」專版得以不間斷持續至今。李文瑛、鍾文武、林禮珍等編輯及中時攝影中心的長期努力,則讓「我的小革命」生色許多。中時報系「六一八震災」至今,第一線同事扛起即時新聞重任,調查室則扮演開拓深度與廣度的後盾,共同見證了這家老報社歷劫重生的艱辛歷程。
感謝本書每位受訪者傳遞的生命熱情與理想信念,那是讓台灣社會繼續進步的重要動力。此外,感謝時報出版公司總編輯林馨琴、主編李濰美對於本書的用心,讓這本書能夠有機會影響更多人。對於本書所有照片提供者,在此一併致謝。
最後,特別感謝我的夥伴哲斌、錦芳、小郭、有智,沒有他們四位的全心投入與傑出表現,就不會有這本書的存在。更感謝「調查室眷屬後援會」的支持與體諒,我們五個人才能無後顧之憂奮鬥至今。
其實,從調查室成立、「我的小革命」專版的種種編採創意革新與突圍,再到這本書「懷胎10月」誕生過程,本身就已經是另一項小革命了。
前言/序言
我的小革命:相信夢想,相信自己內在的力量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