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波士顿:1915—1938
第一章 回忆练习 3
第二部分 亚洲:1938—1945
观察者 65
第二章 中国:战争与反抗 74
第三章 驻亚记者:事件与名人 118
第四章 史迪威:在垂死的坐骑之上 154
第五章 延安:革命之源 213
第六章 制胜的政治:亚洲 253
第三部分 欧洲:1948—1953
转型中的记者 293
第七章 马歇尔计划:新世界的春天 314
第八章 政治赢家:欧洲 365
第四部分 美国:1954—1963
回家的人 427
第九章 50 年代:暴风雨前夕 450
外界人士 510
第十章 约翰·肯尼迪:打开大门 532
第十一章 卡米洛王朝 575
尾声 对外拓展 611
致谢 624
白修德(1915—1986),本名西奥多·H.怀特(Theodore Harold White),美国记者。1915年生于波士顿,童年坎坷,以卖报为生;后入哈佛大学读书,师从汉学家费正清,学习中文和中国历史、文化;毕业后任《时代》周刊驻重庆记者,采写了大量关于中国抗日战争的新闻报道,写出《中国的惊雷》(Thunder Out of China)。回国后连续进行了四届美国总统选举的报道,写出《美国总统的诞生》(The Making of the President),其中1960年跟踪记录约翰·肯尼迪参选直至获胜的报道使他获得了1962年普利策奖。1986年因癌症逝世于纽约。
将杰出的头脑、艺术家的才干和巨大的好奇心结合在一起,是一种完美的健康,对人类真诚的关爱……(白修德)革新了政治报道的艺术。生活在巴勒斯坦的每一个人似乎都处于过度劳累和过度紧张的状态中,他们挥舞工具,在布满嶙峋乱石的干燥土地上劈砍,开辟能够耕种的田地。他们吃的是去壳谷粒和粗磨面包,学的是蔬菜水果的种植方法,但所有人都秉持着同一个信念,是这个信念将他们聚集在一起,他们随时可以为了这个信念而战。第一批抵达者率先占据了基布兹外围的山顶,经验告诉他们,必须先占据高地,正如哈里斯上校在指导自己预备役军官训练营学员时所教的那样。有一天,年轻的政治观察者到乡间散步,走了4英里远,在返回定居点的路上,他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扑面而来的愤怒;当地人因他的出现而焦虑,这是他们向他发出的警告。他们可能误以为他是阿拉伯人,手无寸铁的犹太人如果一个人上街,一旦遇到阿拉伯人,是会被对方杀掉的。对于这个仇恨的旋涡,英国人选择漠然旁观,英国在这里驻扎了16000 人的卫戍部队,其中,虽然排犹的是极少数,但亲阿拉伯的是绝大多数。阿拉伯人的滥杀令他们烦恼,但让他们更烦恼的还是聚居在他们帝国这个沉寂角落的不安定因子——犹太人。一位年轻的英国官员直接对这位哈佛观察者说道:“你们这些犹太人就是该死的麻烦。”
……
不错的书,推荐
评分不错的书,推荐
评分活动时候购入,价格还不错。
评分不错的书,推荐
评分活动时候购入,价格还不错。
评分不错的书,推荐
评分活动时候购入,价格还不错。
评分不错的书,推荐
评分不错的书,推荐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