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供给侧改革:新供给简明读本
定价:49.00元
售价:28.4元,便宜20.6元,折扣57
作者:贾康 苏京春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12-01
ISBN:9787508658919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全国政协委员、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院长贾康**力作。
解读“供给侧改革”的时代背景和核心内涵
深度阐释“新供给经济学”的理论创新和政策主张
着力创构“十三五”及未来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升级版”。
内容提要
“供给侧”在经济学领域并不是一个新鲜词汇,但一直未受到足够重视。中央领导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后引发多方热议。迄今为止,中国新供给经济学研究群体已努力进行了多年的相关研究,形成“新供给经济学”理论体系。中国“供给侧改革”绝非简单可贴标签的供给派复辟或模仿,而是基于理论密切联系实际的创新、经济发展“新常态”而对接“全面小康”和“中国梦”的攻坚克难系统工程。
《供给侧改革:新供给简明读本》从新供给的时代背景、理论建树、国情分析和政策主张三大部分展开,力求对“供给侧改革”做出深入浅出的解读,并力求立足于新供给经济学理论创新,在“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的理性取向下,为中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现代化事业,提出以改革为核心“守正出奇”的建设性的思路和意见。
目录
写在前面的话
篇新供给经济学形成的时代背景
1“需求侧”管理怎么了
2008年金融危机引发的思考
需求管理与货币刺激的失灵
需求侧总量调控在中国亦不可“包打天下”
需求侧“三驾马车”难以解决根本动力问题
2“供给侧”思考给出的答案
供给侧颠覆性创新决定着时代更迭
制度供给助推颠覆性创新实现
结构性动力体系需在“供给侧”构建
“供给侧”关乎中国赶超战略的实现
第二篇新供给经济学的理论建树
3“供给侧”学派的前世今生
“萨伊定律”引发需求管理与供给管理之争
美国“供给学派”更倾向新自由主义
“供给侧”学派源流呈现两轮“否定之否定”
4“新供给”到底“新”在哪里
新供给并非供给派的简单复辟
新供给“三破”——“破”偏颇,“破”脱节,“破”滞后
新供给“四立”——“立”框架,“立”原理,“立”融合,“立”体系
基于理论密切联系实际的创新服务全局
5新供给新常态的守正出奇
集大成而启新命的“五维一体”
理论创新直逼供给侧“物”与“人”的打通
要素层面要破解“供给约束”与“供给抑制”
现代国家治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现代市场体系——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
现代财政制度——财政是国家治理基础、重要支柱与全面改革支撑
现代政治文明——全面改革联结“全面法治化”
现代发展理念——以创新为“动力”、改革为“关键一招”的守正出奇
第三篇新供给经济学的国情分析和政策主张
6中国国情制约下的“非常之局”
不断收窄的宏观调控弹性空间
中国通货膨胀具有成本推动重要特征
基于胡焕庸线“半壁压强型”三重叠加的能源环境制约
中等收入陷阱真问题挑战
“部分先富”如何走向“共同富裕”
7“新供给”的对策建议系列
八“双”
五“并重”
“聪明”投资
“供给侧”环境与机制改善及发展新动力创构
多规合一,规划先行
结语
附录1关于新供给经济学五问五答
附录2供给侧改革五题
作者介绍
贾 康
现任全国政协委员、政协经济委员会委员,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中国税务学会、中国城市金融学会和中国改革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财政学会顾问,北京市、上海市人民特聘专家,福建省、安徽省、甘肃省人民顾问,西藏自治区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咨询委员,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国家行政学院、南开大学、武汉大学、厦门大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等高校特聘教授。1995年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997年被评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高层次学术带头人。1988年曾入选亨氏基金项目,赴美国匹兹堡大学做访问学者一年。多次参加国家经济政策制订的研究工作和主持或参加国内外多项课题,撰写和出版多部专著和数百篇论文、数千篇财经文稿。多次受中央领导同志之邀座谈经济工作(被媒体称为“问策”)。担任2010年1月8日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财税体制改革”专题的讲解人之一。孙冶方经济学奖、黄达—蒙代尔经济学奖和中国软科学大奖获得者。国家“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曾长期担任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2013年,主编出版《新供给:经济学理论的中国创新》,发起成立“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和“新供给经济学50人论坛”(任院长、秘书长),并积极推动“PPP研究院”(任院长)等交流活动,致力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智库和跨界、跨部门学术交流平台。
苏京春
经济学博士,现为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宏观经济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中关村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中国新供给经济学50人论坛特邀成员。著有《避陷阱、求坦途:中等收入阶段的福利赶超与经济赶超》,合著有《全面深化财税体制改革之路》《新供给经济学:理论创新与建言》《新供给经济学》等,参与译校《联邦制全球对话(第4卷):践行财政“联邦制”》并参编多部学术论著。曾参加多项国内外课题研究,公开发表学术论文五十余篇,论文曾被中国人民大学《财政与税务》(复印报刊资料)、《经济要参》《改革内参》等收录转载。2012年荣获“邓子基财税学术论文奖”一等奖;2013年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2012年度财政工作论文一等奖。
文摘
序言
一本好的财经读物,不仅要理论扎实,更要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看到《供给侧改革:新供给简明读本》这个书名,我立刻联想到这是对当前中国经济发展方向的一次深度解读。贾康和苏京春两位作者的组合,让人联想到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深入浅出地揭示供给侧改革的关键要素,尤其是“新供给”这一概念,究竟是如何在生产、创新、服务等多个层面带来突破的。这本书能否提供一些具体的案例,展示供给侧改革如何在现实经济运行中发挥作用,解决哪些实际问题?我非常希望这本书能够帮助我理解,在供给侧改革的大背景下,企业如何调整策略,个人如何把握机遇。作为中信出版社出版的图书,我也相信其内容的严谨性和思想的深度。这本书的出现,相信能够为广大读者提供一个清晰、透彻的视角,来理解和适应中国经济的新常态。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简洁大气,书名“供给侧改革:新供给简明读本”直接点明了主题,让人一眼就能看出这本书是关于当前中国经济政策热点话题的探讨。贾康和苏京春两位作者的名字也足够响亮,他们都是在经济领域有着深厚学术造诣和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尤其是贾康老师,他关于宏观经济的解读常常能引发广泛的讨论和思考。这本书的出版,恰逢供给侧改革深入推进的关键时期,无疑能为读者提供一个系统、权威的解读视角。我个人一直非常关注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对于供给侧改革的理论和实践都充满了好奇,希望这本书能够深入浅出地阐释这一复杂而重要的概念,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其背后的逻辑、目标以及可能带来的影响。中信出版社在财经类图书的出版方面一直享有盛誉,其出品的图书往往内容扎实、装帧精美,品质有保障。因此,我对这本书的期待值非常高,相信它能够成为我学习和理解供给侧改革的得力助手,为我的认知升级添砖加瓦。
评分作为一名对中国经济发展模式转型充满关切的读者,我对“供给侧改革”这个概念的理解还停留在一些模糊的概念层面。读到《供给侧改革:新供给简明读本》这个书名,我立刻感受到了其价值所在。贾康和苏京春两位专家联袂创作,这保证了内容的专业性和权威性。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带领我深入剖析供给侧改革的核心要义,不仅仅是简单地介绍政策,而是能够深入挖掘其背后的经济学原理,以及为何它被视为应对当前中国经济挑战的关键。我非常好奇“新供给”的具体内涵,它将如何重塑中国经济的增长动力,又将如何激发新的经济增长点?这本书能否提供一个清晰的框架,帮助我理解供给侧改革的战略意义和长远影响?我希望书中能够有一些前瞻性的论述,预测供给侧改革在未来几年可能的发展趋势,以及它可能为中国经济带来的深远变革,让我能够在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保持清醒的认知。
评分我一直认为,理解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对于把握时代脉搏至关重要。这次读到《供给侧改革:新供给简明读本》这本书,我感觉找到了一个绝佳的学习机会。《供给侧改革》这个词汇在近些年被频繁提及,但对其精髓的理解,以及如何从“新供给”的角度去解读,我还需要更专业的引导。《供给侧改革:新供给简明读本》的副标题“简明读本”让我感觉这本书不会过于晦涩,应该能够被非经济学专业背景的读者所接受。贾康老师在经济学界的声望以及苏京春老师的实践经验,无疑为这本书的质量提供了坚实的保障。我期待这本书能够系统地梳理供给侧改革的来龙去脉,解释其在理论上的创新之处,以及在实际操作中可能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我尤其希望书中能够触及到供给侧改革如何促进要素配置的优化,如何提升全要素生产率,以及如何通过改革释放新的市场活力。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本身就充满了吸引力,传递出一种“简明易懂”的承诺,这对于那些对经济学理论感到望而生畏的普通读者来说,无疑是一大福音。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能够拥有一本既有深度又不失可读性的读物,实属难得。贾康老师的理论功底和苏京春老师的实践经验相结合,我相信这本书在理论深度和现实关照上都能达到一个很好的平衡。我尤其关心这本书是否能解释清楚“供给侧改革”究竟与传统的“需求侧管理”有何本质区别,它将如何影响我们的日常生活,比如就业、消费、投资等方面。另外,书中对于“新供给”的阐释也是我非常期待的,这是否意味着在供给的要素、结构、效率等方面都将迎来新的突破和创新?这本书能否提供一些具体的案例分析,让我们看到供给侧改革在不同行业、不同地区是如何落地的,以及由此产生的积极或消极的效应?这些都是我希望在书中找到答案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