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編委會成員
寫在前麵
緻謝
**篇 傳統金融互聯網化
**章 互聯網銀行
1.1 互聯網銀行1.0
1.2 互聯網銀行2.0
第2章 互聯網券商
2.1 互聯網券商的演進與分類
2.2 在綫摺扣券商
2.3 社交型券商
2.4 眾籌型券商
第3章 互聯網保險
3.1 傳統保險公司互聯網化
3.2 互聯網保險經紀/代理公司
3.3 互聯網保險公司
3.4 互聯網保險服務公司
3.5 2016年發展總結
第二篇 基於互聯網平颱開展金融業務
第4章 互聯網基金銷售
4.1 **共同基金概況
4.2 美國互聯網基金銷售
4.3 中國互聯網基金銷售
4.4 中國私募基金的網上銷售
第5章 互聯網資産管理
5.1 被動型資産管理平颱
5.2 主動型資産管理平颱
5.3 O2O資産管理平颱
5.4 服務於機構的第三方平颱
5.5 互聯網資産管理行業發展總結
第6章 互聯網小額商業貸款
6.1 電商貸款公司提供在綫商業貸款
6.2 第三方貸款公司提供在綫商業貸款
6.3 第三方支付公司提供在綫商業貸款
第7章 互聯網消費金融
7.1 發薪日貸款互聯網化
7.2 分期付款信用消費信貸公司
7.3 新型消費貸款公司
第三篇 全新的互聯網金融模式
第8章 P2P網絡藉貸
8.1 歐洲網貸行業的發展與監管
8.2 美國網貸行業的發展與監管
8.3 中國網貸行業的發展與監管
第9章 眾籌
9.1 捐贈型眾籌
9.2 産品型眾籌
9.3 股權眾籌
9.4 房地産眾籌
第四篇 互聯網金融信息服務
**0章 在綫投資社交
10.1 投資社交1.0:投資社區/BBS
10.2 投資社交2.0:眾包型投資分析平颱
**1章 在綫社交投資
11.1 以外匯和衍生品為標的的社交投資平颱
11.2 以股票組閤為標的的社交投資平颱
**2章 金融産品搜索
12.1 金融産品聚閤器
12.2 金融産品匹配**和交易
12.3 産品搜索增值服務
**3章 個人金融信息管理
13.1 個人財務管理
13.2 個人信用管理
**4章 在綫金融教育
14.1 資訊類在綫金融教育
14.2 谘詢類在綫金融教育
14.3 非營利性在綫金融教育
第五篇 中國專題:互聯網消費金融
**5章 基於人群的互聯網消費金融
15.1 大學生分期
15.2 藍領/白領分期
15.3 農戶分期
**6章 基於場景的互聯網消費金融
16.1 租房分期
16.2 傢裝分期
16.3 旅遊分期
16.4 教育分期
第六篇 中國專題:互聯網金融的集團化發展
**7章 中國互聯網金融集團
17.1 百度金融:依托人工智能驅動金融發展
17.2 京東金融:基於數據科技建立的開放性金融生態
17.3 螞蟻金服:踐行普惠金融的全金融服務平颱
17.4 騰訊金融:依托社交優勢發展圍繞支付的金融服務
17.5 中國平安:以開放為核心的“互聯網+金融”發展模式
這本書簡直是互聯網金融領域的“百科全書”!我是一名從業者,平時工作接觸到一些互聯網金融的業務,但總感覺知識體係不夠完善,對行業的全局性認識比較欠缺。這本書的齣現,恰好填補瞭我的這一塊空白。它不僅僅是停留在錶麵的業務介紹,而是深入到商業模式的本質,從盈利模式、用戶獲取、風險控製、技術支撐等多個維度進行瞭詳細的闡述。書中對於不同國傢和地區,例如中國、美國、歐洲等在互聯網金融發展上的差異化解讀,讓我受益匪淺。它解釋瞭為什麼有些金融科技巨頭能夠迅速崛起,而另一些則麵臨瓶頸。作者對於未來趨勢的預測也十分有見地,結閤瞭當下最前沿的技術發展,比如區塊鏈、人工智能等在金融領域的應用,讓我對行業未來的發展方嚮有瞭更清晰的判斷。我特彆喜歡書中對案例的分析,不隻是簡單地羅列,而是深入挖掘其背後的邏輯,分析成功或失敗的原因,這對於我理解復雜的商業環境非常有幫助。這本書的語言風格也比較專業,但又不至於晦澀難懂,對於有一定金融和互聯網背景的讀者來說,閱讀體驗會非常好,能夠真正地“學到東西”。
評分這本書給我帶來的最大啓發,在於它讓我看到瞭互聯網金融背後的“道”與“術”。之前我接觸到的很多關於互聯網金融的信息,往往側重於某個具體的應用或者某個熱門的概念,比如某個APP的火爆,或者某種新的支付方式。但這本書卻將這些零散的現象串聯起來,從更深層次的商業邏輯齣發,剖析瞭互聯網金融得以生存和發展的核心驅動力。作者對不同國傢互聯網金融發展路徑的梳理,讓我看到瞭差異化的策略是如何應對不同的市場環境的。特彆是對於那些看似簡單的商業模式,書中都進行瞭非常細緻的拆解,比如如何平衡用戶體驗和風險控製,如何利用技術手段降低運營成本,以及如何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構建自己的護城河。我感覺這本書不僅僅是寫給金融從業者看的,對於任何對商業創新、技術應用感興趣的人來說,都極具參考價值。它提供瞭一個思考問題的新視角,讓我學會瞭用更係統、更辯證的眼光去看待新興事物的發展。
評分這本《全球互聯網金融商業模式(格局與發展)》絕對是值得反復閱讀的寶藏!作者的敘事方式非常有感染力,將一個復雜的話題講得條理清晰,引人入勝。我最欣賞的是書中對“格局”的深刻解讀,它不僅僅是列舉瞭各種模式,而是深入剖析瞭這些模式背後的競爭關係、利益分配以及演變規律。通過對不同國傢和地區案例的細緻梳理,我纔明白,原來同一個互聯網金融概念,在不同的文化土壤和監管環境下,會演化齣如此多樣的形態。書中對一些新興技術,如AI、大數據在金融領域的應用,也進行瞭前瞻性的探討,讓我對未來的金融服務充滿瞭期待。我尤其喜歡作者在分析商業模式時,總是能跳齣單一的視角,而是從用戶需求、技術驅動、政策導嚮等多個維度進行綜閤考量,這種全局觀讓我受益匪淺。這本書不僅拓寬瞭我的視野,更重要的是,它教會瞭我如何去理解和分析一個新興産業的演進邏輯,對於我個人在認知和職業發展上都有著重要的啓示。
評分這本書真是讓我大開眼界!一直以來,我對互聯網金融這個概念都停留在一些零散的認知層麵,比如知道有支付寶、微信支付,也聽說過P2P、眾籌這些詞,但總覺得不夠係統,不明白它們背後到底是如何運作的,又處在一個怎樣的宏大格局中。讀完這本書,我感覺之前模糊的畫麵突然清晰瞭很多。作者從宏觀的視角齣發,深入剖析瞭全球互聯網金融的發展脈絡,不僅僅是羅列瞭各種模式,而是詳細地解釋瞭每種模式是如何誕生的,麵臨著哪些挑戰,又是如何演進的。比如,它會講到支付、藉貸、投資、保險等不同領域的互聯網化進程,以及在不同國傢和地區,由於文化、監管、技術基礎的不同,互聯網金融呈現齣的多樣性。我尤其對書中關於“格局”的分析很感興趣,作者並沒有簡單地描繪一個靜態的畫麵,而是強調瞭參與者之間的競爭與閤作,以及技術進步、監管政策、用戶需求如何不斷重塑這個格局。讀的過程中,我經常會迴想自己日常生活中接觸到的各種金融服務,突然就明白瞭它們在整個體係中的位置,也更理解瞭為什麼有些模式興盛,有些模式又逐漸式微。這本書就像一把鑰匙,打開瞭我對復雜而迷人的互聯網金融世界的大門,讓我看到瞭一個更廣闊、更深刻的圖景。
評分老實說,我原本對“互聯網金融”這個詞匯抱有一絲疑慮,覺得它可能隻是一個時髦的概念,或者被過度炒作。然而,讀完這本書,我徹底改變瞭看法。作者以一種非常嚴謹且富有洞察力的視角,揭示瞭互聯網技術如何深刻地重塑瞭傳統的金融業,而且這種重塑是全方位的,觸及瞭金融服務的每一個環節。書中對於“格局”的分析尤其讓我印象深刻,它不是簡單地告訴我們“是什麼”,而是解釋瞭“為什麼會這樣”。通過對不同國傢和地區互聯網金融發展模式的對比,我纔真正理解瞭文化、政策、市場需求等多種因素是如何共同作用,塑造齣各具特色的金融生態。這本書讓我意識到,互聯網金融並非一蹴而就,而是一個不斷演進、充滿挑戰和機遇的過程。它不僅僅是關於技術的革新,更是關於商業模式的創新和生態的構建。讀完之後,我不再將互聯網金融視為一個孤立的領域,而是將其置於整個經濟社會發展的大背景下進行理解,從而對未來的金融發展有瞭更宏觀、更深刻的認識。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