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现场勘查技术与分析方法+刑事影像技术+现场手印显现技术规范常见承痕客体上工具足迹检验

犯罪现场勘查技术与分析方法+刑事影像技术+现场手印显现技术规范常见承痕客体上工具足迹检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犯罪现场勘查
  • 刑事技术
  • 痕迹检验
  • 足迹检验
  • 手印检验
  • 影像技术
  • 法医学
  • 现场重建
  • 证据分析
  • 刑事侦查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金色天博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5305733
商品编码:25021019313

具体描述



 全套五册包括:

犯罪现场勘查技术与分析方法

刑事影像技术

现场手印显现技术规范

常见承痕客体上工具痕迹检验技术规范

足迹检验技术规范





犯罪现场勘查技术与分析方法 中国公安执法规范化建设丛书

作者:关鹏

¥70.00

开本:大16开 版次:0101

出版时间:2011-11

版别: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条码:9787565305733

本书主要论述了犯罪现场勘查的基本程序、实地勘验、物证的发现与提取、犯罪现场分析等内容。





足迹检验技术规范(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中国公安执法规范化建设丛书)

作者:史力民

¥58.00

开本:16开 版次:0101

出版时间:2012-11

版别: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类别:法医物证

条码:9787565310508

本书对赤足足迹结构特征、穿鞋(袜)足迹特征、行走运动特征、现场足迹勘验、足迹分析、足迹鉴定等内容做了全面具体的分析和阐述。

第一章 赤足足迹结构特征

第二章 穿鞋、袜足迹特征

第三章 行走运动特征

第四章 现场足迹勘验

第五章 足迹分析

第六章 足迹鉴定





刑事影像技术-中国公安执法规范化建设丛书

作者:代雪晶

¥62

开本:大16开 版次:0101

出版时间:2011-8

版别: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条码:9787565304675

本书分为基础篇、现场篇、人像篇、物证篇、影像处理篇5个部分,对刑事影像技术的内容做了全面的研究和分析。



现场手印显现技术规范(中国公安执法规范化建设丛书)

作者:张晓梅

¥41.00

开本:16开 版次:0101

出版时间:2012-12

版别: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类别:刑事技术

条码:9787565311291

本书对手印的光学检验、非渗透性客体表面汗潜手印显现、渗透性客体表面汗潜手印显现、胶带粘面汗潜手印显现、血手印的显现、其他物质手印显现等内容做了全面的阐述。

第一章 手印显现相关基础知识

第二章 手印的光学检验

第三章 非渗透性客体表面汗潜手印的显现

第四章 渗透性客体表面汗潜手印的显现

第五章 胶带黏面汗潜手印的显现



常见承痕客体上工具痕迹检验技术规范(中国公安执法规范化建设丛书)

作者:王震

¥58.00

开本:16开 版次:0101

出版时间:2012-9

版别: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类别:刑事技术

条码:9787565309960

本书从电信电缆、锁具、防盗窗、树木、纺织物等常见承痕客体入手,全面分析和阐述了不同破坏工具在这些客体上的痕迹特征。

绪论

第一章 电线电缆

第二章 锁具

第三章 防盗窗

第四章 树木

第五章 纺织物

第六章 工具痕迹检验鉴定技术  

  犯罪现场勘查技术与分析方法

刑事影像技术

现场手印显现技术规范

常见承痕客体上工具痕迹检验技术规范

足迹检验技术规范





犯罪现场勘查技术与分析方法 中国公安执法规范化建设丛书

作者:关鹏

¥70.00

开本:大16开 版次:0101

出版时间:2011-11

版别: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条码:9787565305733

本书主要论述了犯罪现场勘查的基本程序、实地勘验、物证的发现与提取、犯罪现场分析等内容。





足迹检验技术规范(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中国公安执法规范化建设丛书)

作者:史力民

¥58.00

开本:16开 版次:0101

出版时间:2012-11

版别: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类别:法医物证

条码:9787565310508

本书对赤足足迹结构特征、穿鞋(袜)足迹特征、行走运动特征、现场足迹勘验、足迹分析、足迹鉴定等内容做了全面具体的分析和阐述。

第一章 赤足足迹结构特征

第二章 穿鞋、袜足迹特征

第三章 行走运动特征

第四章 现场足迹勘验

第五章 足迹分析

第六章 足迹鉴定





刑事影像技术-中国公安执法规范化建设丛书

作者:代雪晶

¥62

开本:大16开 版次:0101

出版时间:2011-8

版别: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条码:9787565304675

本书分为基础篇、现场篇、人像篇、物证篇、影像处理篇5个部分,对刑事影像技术的内容做了全面的研究和分析。



现场手印显现技术规范(中国公安执法规范化建设丛书)

作者:张晓梅

¥41.00

开本:16开 版次:0101

出版时间:2012-12

版别: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类别:刑事技术

条码:9787565311291

本书对手印的光学检验、非渗透性客体表面汗潜手印显现、渗透性客体表面汗潜手印显现、胶带粘面汗潜手印显现、血手印的显现、其他物质手印显现等内容做了全面的阐述。

第一章 手印显现相关基础知识

第二章 手印的光学检验

第三章 非渗透性客体表面汗潜手印的显现

第四章 渗透性客体表面汗潜手印的显现

第五章 胶带黏面汗潜手印的显现



常见承痕客体上工具痕迹检验技术规范(中国公安执法规范化建设丛书)

作者:王震

¥58.00

开本:16开 版次:0101

出版时间:2012-9

版别: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类别:刑事技术

条码:9787565309960

本书从电信电缆、锁具、防盗窗、树木、纺织物等常见承痕客体入手,全面分析和阐述了不同破坏工具在这些客体上的痕迹特征。

绪论

第一章 电线电缆

第二章 锁具

第三章 防盗窗

第四章 树木

第五章 纺织物

第六章 工具痕迹检验鉴定技术    
犯罪现场勘查技术与分析方法精要 本书聚焦于刑事科学领域中至关重要的犯罪现场勘查技术及其深度分析方法,旨在为法庭科学从业者、侦查人员以及相关专业学生提供一套全面、实用的技术指导和理论框架。全书内容紧密围绕现场证据的提取、保护、记录与科学分析展开,内容详实,注重操作细节与理论基础的结合。 第一部分:犯罪现场勘查基础理论与原则 本部分首先阐述了犯罪现场勘查的法律法规基础与伦理规范,强调现场勘查工作必须严格遵循的合法性、及时性、完整性原则。详细解读了现场勘查前的准备工作,包括勘查人员的专业素养、所需工具箱的配置与维护,以及勘查现场的风险评估与安全措施。 核心章节深入探讨了“Locard交换定律”在现场勘查中的具体应用,解释了为何每一个接触都意味着交换。书中详细区分了不同类型的犯罪现场(如侵入性犯罪现场、开放性现场、特定物证现场等),并针对不同场景下的勘查策略进行了对比分析。 现场记录技术规范是本部分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详尽介绍了现场记录的“三位一体”方法:详细的书面记录、精确的测绘图(包括比例图与草图的绘制要点,常用测量工具如测距仪、全站仪的使用技巧),以及高保真度的摄影记录。特别强调了证据点的摄影要求,如距离、角度、光照的控制,以及如何使用标尺和指引物确保照片的司法有效性。 第二部分:核心物证的现场提取与保护 本部分是全书技术操作的核心,系统介绍了现场常见关键物证的识别、采集、固定与包装技术。 生物物证勘查与采集: 详细讲解了血液、精斑、唾液、毛发、组织等生物性证据的识别标准。书中特别辟出一章,细致阐述了不同状态下(如潮湿、干燥、污染)的生物物证处理流程,强调了DNA证据保护的重要性,包括低温保存、干燥处理、无菌采集工具的选择,以及如何避免交叉污染的技术规程。针对微量生物物证,介绍了荧光显现技术(如鲁米诺反应)在现场的初步应用与局限性。 痕迹物证的现场处理: 深入探讨了足迹、轮胎印等接触性痕迹的现场处理方法。重点介绍了不同基质(如泥土、沙地、坚硬地面)上足迹的显现技术,包括干粉法、湿法粘附技术。对于工具作用痕迹,如撬痕、锁损痕,书中提供了标准化的形态学描述框架和现场拓印技术,强调了如何区分自然磨损与人为作用的痕迹特征。 第三部分:特定痕迹物证的精细化分析技术 本部分超越了现场采集层面,着重于实验室层面的初步分析与鉴定预备工作。 指纹(手印)的现场显现与提取: 本章系统梳理了指纹的分类、形成机制,并详尽介绍了应用于不同表面的手印显现技术。内容涵盖了传统化学法(如碘熏、重氮化茚三酮/DDU法、粘附粉末技术)以及现代物理技术(如激光、斜射光观察)。书中特别注重非光滑表面手印(如布料、皮革、未处理的木材表面)的显现策略,以及如何安全、完整地将显现后的手印转移至专用载玻片或胶带上。 纤维、油漆、玻璃等物证分析准备: 讲解了这些微量物证的现场识别与初步分类。对于玻璃的分类,侧重于物理性能的初步观察(如边缘形貌、颜色)。对于纤维,介绍了显微镜下的初步比对点(如横截面形状、染色特征),并强调了它们在追踪犯罪者移动路径中的潜在价值。 第四部分:现场物证的数字化与信息整合 随着技术发展,现场勘查正走向数字化。本书专门设置章节讨论了现场数据的电子化管理与分析。 刑事摄影与三维重建: 详细介绍了利用数码单反相机、360度全景相机进行现场的全面记录。重点介绍了三维激光扫描(3D Scanning)技术在复杂现场(如爆炸现场、高层坠落现场)的应用,展示了如何通过点云数据重建现场几何关系,为后续的弹道重建或事故重构提供精确的数字模型。 证据链的数字化管理: 强调了从现场到实验室的全程电子化追溯系统(Chain of Custody System)的重要性,确保每件证据的流转记录清晰、不可篡改,以满足庭审要求。 本书结构严谨,语言专业,致力于提供一套既有深度又有广度的犯罪现场勘查实战指南,确保技术操作的科学性、规范性和司法有效性。

用户评价

评分

作为一个对法医科学和刑侦技术充满兴趣的普通读者,我被这本书的题目深深吸引了。“犯罪现场勘查技术与分析方法”本身就足够吸引人,而后续的“刑事影像技术”和“现场手印显现技术规范”以及“常见承痕客体上工具足迹检验”更是让我觉得内容丰富、专业性极强。我仔细阅读了关于“现场手印显现技术规范”的部分,从中学习到了许多关于指纹采集和鉴定的专业知识。书中详细介绍了各种显现指纹的方法,从传统的粉末法,到化学试剂法,再到现代的激光技术,都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 我特别惊叹于作者对细节的追求,例如在讲解不同材质表面指纹的显现时,会详细说明选择何种显现方法的依据,以及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此外,书中还包含了关于指纹的分类、比对原则等内容,让我对指纹这一重要的身份识别证据有了更全面的认识。我对于“常见承痕客体上工具足迹检验”部分也进行了了解,虽然我并非专业人士,但我能感受到作者在讲解痕迹物证检验时所体现出的严谨和细致。这本书的内容,让我对刑事侦查的复杂性和科学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评分

我是一名对科学技术在司法领域的应用深感好奇的爱好者。这本书的题目就非常直接地指出了其核心内容,我抱着学习的态度阅读了其中关于“犯罪现场勘查技术与分析方法”的部分。书中对现场勘查的原则和流程的描述,可谓是面面俱到。从现场的初步勘查、录像录音、拍照、绘图,到各种痕迹物证的提取和保存,都给予了详尽的指导。我尤其欣赏作者对于不同类型痕迹物证的处理方法的细致讲解,比如毛发、纤维、血迹、弹头等,每一种都有其独特的采集和分析方式。 作者在分析方法的部分,着重强调了痕迹之间的关联性分析,以及如何将现场勘查所得的物证信息,与案件的其他证据进行整合,形成完整的证据链。这种系统性的思维方式,对于我理解案件侦破的逻辑过程非常有帮助。书中还提到了现场勘查中可能遇到的各种困难和挑战,以及应对策略,这使得内容更具实践指导意义。虽然对“刑事影像技术”和“现场手印显现技术”这些部分我了解不多,但从作者对痕迹物证的严谨态度,可以推断其他部分同样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专业水平。

评分

这本书的内容简直让我大开眼界!作为一名对刑侦题材影视剧非常着迷的普通读者,我一直很好奇那些神探们是如何在案件现场找到蛛丝马迹的。“刑事影像技术”这一章节,让我对这个概念有了全新的认识。我原本以为这仅仅是拍摄现场照片,但书中讲解的内容远不止于此。从现场勘查的摄影技术,比如不同光照条件下的拍摄技巧,到利用高科技手段对影像进行分析,比如三维扫描、全景摄影、甚至是一些专业软件的应用,都详细地进行了介绍。 作者还特别强调了影像在案件侦破中的关键作用,不仅仅是记录,更是提供分析依据。例如,如何通过影像分析现场的空间布局、人员活动痕迹,甚至还原事发过程。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动态影像重构”的部分,虽然它可能比我理解的影视剧要复杂得多,但它所展现出的科学严谨性让我赞叹不已。对于“现场手印显现技术规范”和“常见承痕客体上工具足迹检验”这些内容,我虽然不是专业人士,但从文中提及的一些专业术语和对细节的关注,也能感受到其高度的专业性和实用性。

评分

我一直以来对科学侦破案件的技巧和方法都很感兴趣,尤其是那些在影视作品中才能看到的“神乎其技”的侦破手段,这本书的题目恰好概括了这些内容。我最先翻阅的是关于“常见承痕客体上工具足迹检验”的部分,这对我来说是一个全新的领域。书中详细介绍了在各种不同材质的物体表面,如何识别、提取和分析工具留下的痕迹,以及足迹的鉴定方法。我学习到了如何根据工具痕迹的形状、大小、深浅、排列方式等,来推断作案工具的种类、特征,甚至将其与数据库中的工具痕迹进行比对。 在足迹检验的部分,作者更是细致地讲解了如何从鞋底的磨损程度、花纹、尺寸、步态等信息,来分析犯罪嫌疑人的体型、行走习惯,以及可能逃跑的方向。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关于“破损痕迹”和“滑擦痕迹”的区分,以及如何通过这些细微的痕迹来还原作案时的具体行为。这种对细节的专注和科学分析方法,让我对现场勘查工作有了全新的认识。虽然我对“犯罪现场勘查技术与分析方法”、“刑事影像技术”、“现场手印显现技术规范”这些具体技术环节了解不多,但从作者对痕迹物证的严谨态度,可以推断出这本书的整体专业水准非常高。

评分

这本书的题目确实很吸引人,尤其是“犯罪现场勘查技术与分析方法”这部分,让我对接下来的内容充满了期待。当我翻开第一页,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关于现场保护和痕迹物证提取的详细阐述。作者用非常生动的语言,将一个又一个扑朔迷离的案件场景展现在我眼前,从案发原始状态的记录、封锁,到各种细微痕迹的发现和固定,都描绘得细致入微。我特别欣赏其中关于“痕迹思维”的培养,作者不仅仅是罗列技术,更强调了在现场勘查过程中,如何运用逻辑推理去思考痕迹可能存在的方向,以及不同痕迹之间的关联性。 书中对一些常见承痕客体,例如门锁、玻璃、金属表面等的勘查重点和方法,都做了深入的剖析。我印象最深的是关于工具痕迹的分析,如何通过观察工具的形状、大小、划痕的深浅、角度,甚至细微的制造痕迹,来推断作案工具的种类、型号,甚至找出与案发现场痕迹吻合的工具。作者还列举了大量的案例,通过实际操作的图片和文字说明,让理论知识变得更加直观易懂。虽然我对刑事影像技术和现场手印显现技术的部分了解不多,但从痕迹勘查这部分的内容来看,相信其他章节的专业性也绝不逊色。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