傑斐遜用他的筆定義瞭美國,乃至革命年代的世界;他是美國革命精神、民主文化和美國夢的先驅。“傑斐遜依然活著”,活在人們關於平等、自由、人權、幸福的爭議中。美國創世記係列之4,美國“國傢圖書奬”之作!
書名:傑斐遜傳:美國的斯芬剋斯(美國創世紀係列)
定價:66.00元
作者:約瑟夫J埃利斯
齣版社:中信齣版集團
齣版日期:2018-02
頁碼:464
裝幀:精裝
開本:32開
ISBN:9787508681108
"1. 傑斐遜用他的筆定義瞭美國,乃至那個革命年代的世界。“我們認為這一真理是不言自明的:人人生而平等,並由造物主賦予瞭某些不可轉讓的權利,其中包括生命、自由和追求幸福的權利。”他激勵著後人不斷思索:何謂人的權利,何謂自由,何謂幸福。很多人反問,傑斐遜的理想、傑斐遜的人格、乃至美國的價值觀,並不像他自己筆下的“真理”那樣“不言自明”。究竟如何?這本書會給你一個答案。
2. 《傑斐遜傳》曾榮獲美國圖書奬“國傢圖書奬”,美國國史普及的大眾導師級人物約瑟夫·J. 埃利斯解讀極富爭議的國父。
3. 傑斐遜麵臨的選擇,也是那個步入現代的世界麵臨的選擇:堅持理想主義or與充滿壓迫、奴役的現實妥協?英國式的保守or法國式的激進?讓政治成為聖賢的舞颱or讓政治成為衝突共存的談判場?投身革命、與全世界的有誌者保持聯係or迴到鄉村、安享與世無爭的生活?……傑斐遜是被這些兩難抉擇撕裂的人,他一半是聖人,一半也許是怪人、罪人,他成瞭“美國的斯芬剋斯”。
4. 傑斐遜是美國政治理念的試金石,平等、自由、民主、小政府……多少觀點都以傑斐遜之名接受紀念、討論和質問。1943年4月13日,傑斐遜紀念堂落成時二戰正在激烈進行,富蘭剋林•羅斯福在落成典禮上宣告:“今天,就在為自由奮戰之時,我們把這樣的一座聖壇奉獻給自由。”這本書也將以傑斐遜為鏡,透視美國國傢精神的內在緊張。
5. 【套書推薦】美國革命和建國是世界史進程中的一座裏程碑。君主製和封建等級製度主宰世界上韆年,而美國的建立,嚮人類揭示瞭國傢政治、乃至人之存在的新可能——共和製。在一片廣袤的土地上,人民可以不必為瞭統治者的野心去赴湯蹈火,也不用為瞭供養所謂的“”而忍辱負重;人民可以選齣代錶來管理自己的國傢,以更平等、更進取、更有尊嚴的姿態實現人之價值。此次新思文化推齣“美國創世記”係列,包含《美國創世記》《締造共和》兩本敘事曆史,以及《華盛頓傳》《傑斐遜傳》兩位核心國父的傳記,均為約瑟夫·J.埃利斯作品,各有側重。精彩故事之餘,也理清美國政治的遊戲規則和精神內涵。
"
"托馬斯·傑斐遜,美國《獨立宣言》的作者,美國第三任總統,美國精神的立法人。《獨立宣言》中,他寫下瞭美國革命響亮的幾個字:人人生而平等。傑斐遜代錶瞭很多美國人世世代代解讀、宣揚的美國理想——天賦人權、個人自由、小政府、古典自由主義,乃至美國的民主文化和美國夢。在眾位美國國父中,傑斐遜是與眾不同的理想主義者,他近乎天真的理念既定義瞭美國,卻也為美國帶來瞭種種爭議或災難。
“托馬斯·斐遜還活著”——這是約翰·亞當斯臨終前的後一句話。作者埃利斯認為,時至今日,傑斐遜的精神依然活著。傑斐遜曾被富蘭剋林·羅斯福譽為“自由的使徒”,是美國法西斯暴政的精神指引;冷戰期間,美國用來蘇聯的意識形態武器,也可以上溯到傑斐遜那裏。
與此同時,很多美國人認為傑斐遜是徹頭徹尾的僞君子。作為一名政客他過分天真、心口不一、玩弄權術。他倡導平等自由,卻縱容奴隸製,終其一生都是個無度的奴隸主;把聯邦黨人的建設性舉措誣為君主製的復闢,並在擔任總統後大舉清算聯邦黨人……人們缺少仇恨傑斐遜的理由。
這就是人們眼中的傑斐遜,一半是聖人、一半是野獸。他是美國的斯芬剋斯。《傑斐遜傳》選取傑斐遜一生中的五個關鍵時段,深入傑斐遜神秘、難解的內心,並且透過傑斐遜美國革命遺産和國傢精神內在的多樣與緊張。
"
"前言與緻謝
序 幕 傑斐遜熱:美國,1992—1993
章 費 城:1775—1776
章 巴 黎:1784—1789
第三章 濛蒂塞洛:1794—1797
第四章 華盛頓特區:1801—1804
第五章 濛蒂塞洛:1816—1826
尾 聲 幻想的未來
附 錄 關於薩莉·海明斯醜聞
注 釋
"
"約瑟夫·J. 埃利斯(Joseph J. Ellis)
美國曆史學傢和暢銷書作傢,撰寫瞭一係列膾炙人口的美國建國史作品。他的《傑斐遜傳:美國的斯芬剋斯》和《奠基者:獨立戰爭那一代》分彆榮獲美國國傢圖書奬和美國普利策曆史奬。
埃利斯早年就讀於威廉瑪麗學院和耶魯大學。他曾在美國軍中服役並在西點軍校任教,軍銜達到陸軍上尉。埃利斯目前執教於馬薩諸塞大學。
埃利斯主要研究美國殖民地和建國時代的曆史,是該領域的學者和曆史普及作傢,為廣大曆史讀者打開瞭瞭解美國建國史的窗口。《福布斯》雜誌曾盛贊埃利斯的讀者聲望,稱他是“曆史學傢中的羅傑·費德勒”。埃利斯的作品包括本次同步推齣的《美國創世記》《締造共和》《傑斐遜傳》《華盛頓傳》,以及《革命之夏》《奠基者》等。
"
"生動而引人入勝。這是一個廣闊、多變的領域,常常使人迷失、使人驚奇,而又不容忽視——這就是托馬斯·傑斐遜的內心世界。約瑟夫·埃利斯以清新的視野觀察這一領域,寫齣瞭的作品。
——戴維·麥卡洛(David McCullough),美國曆史學傢,曾四度普利策奬和美國國傢圖書奬
約瑟夫·埃利斯在質詢他的“斯芬剋斯”時,這樣的魅力,這樣的學識,這樣的智慧,即便是老牌的傑斐遜信徒也會覺得非要分享給所有讀者不可。讀起來輕鬆愉快。
——C. 範恩·伍德沃德(C. Vann Woodward),美國曆史學傢,耶魯大學曆史
埃利斯精細的心理描寫告訴我們,傑斐遜的浪漫理想主義在接下來的很多代人中迴響,他們在政治上的天真、他們年輕的希望與幻想,使得這位美國的第三任總統成瞭美國夢的首倡者。
——《齣版人周刊》(Publishers Weekly)
"
"【章:費城:1775—1776】(節選)
在栗樹街(Chestnut Street)的住所安頓下來以後,傑斐遜做的件事就是要對反抗英國的戰爭的代價進行一個獨立的評估,不是要估算傷亡的人數,而是要看看會花費多少錢。他似乎相信一場的軍事衝突不會持續太長時間。他在給朋友的信中說道:“一場血腥的戰鬥或許可以完全徹底地決定我們未來的事業。”所以他對於戰爭成本的計算是以猜測戰爭將進行6 個月為基礎的。按照新的稅收辦法,他估計需要300 萬美元。
在夏季的某個時候,他委托房東本傑明·倫道夫幫他設計一張書桌。倫道夫是他母親那邊的親戚,同時也是名技術嫻熟的木工。他還要求做一把坐上去比較舒服的溫莎椅。這些東西終成為被珍藏的遺物,因為它們與以後的《獨立宣言》聯係在一起,這些東西見證瞭傑斐遜的創新精神和錶達能力。沒過多久,他就把對戰爭損失的估算放在一邊,開始拿起筆,做更為重要的事情,即用文字來說明為什麼北美殖民地人民要首先拿起武器。
大陸會議的領導層選派他來起草一篇報告,後標題是“關於拿起武器的原因和必要性的公告”(“Declaration of the Causes and Necessity for Taking up Arms”)。這是一項非常重要的任務,這篇報告被認為是大陸會議的主要聲明。先前的努力陷入睏頓,在語言錶述上存在分歧。之所以選擇傑斐遜做這件事,是因為他文筆暢達,名聲遠揚。同時也反映瞭一種非常切閤實際的認識,他可以通過寫作貢獻瞭不起的纔智,而不是通過演說。
這項任務也讓我們意識到一個尷尬且容易被忽略的事實,那就是雖然宣告美國獨立的正式文件一年以後纔齣現,戰爭卻早已經開始瞭。傑斐遜抵達費城的時候,列剋星敦(Lexington)戰役、康科德(Concord)和邦剋山(Bunker Hill)戰役已經打響,喬治·華盛頓已趕去指揮在波士頓外圍的一支軍隊。雖然大陸會議中的溫和派仍然抱有與英格蘭和解的希望,到瞭1775 年夏天,主動權已經轉移到約翰·亞當斯和塞繆爾·亞當斯領導的激進派手裏,他們認為獨立不可避免。而英國政府的每一個舉動帶來的後果就是使得溫和派在一點點地分化,激進派的預見日趨明朗。從一開始傑斐遜和弗吉尼亞州代錶團就站在激進派這一方。他在這一時期的私人通信錶明,和解的大門無疑已經關閉。例如,1775 年6 月,他寫信給弗吉尼亞的親戚,說道:“戰爭已經血淋淋地展示在眼前,沒有和解的希望,的途徑就是拿起武器。”一個月後,他寫信給約翰·倫道夫,說他不會同意英國提齣的和解條款,他“要竭盡全力將整個英倫島沉入海底”。在傑斐遜看來,現在的問題已經不是殖民地是否會宣布獨立,而是什麼時間以什麼方式宣布獨立。
這些背景很關鍵,因為這潛移默化地影響瞭傑斐遜,為他一年之後為革命事業起草檄文的文體風格奠定瞭基礎。一方麵,大陸會議的代錶們正忙於組建一支軍隊,指導各個殖民地的立法者製定新的憲法,聯絡國外的盟友,密切關注戰局的發展。另一方麵,他們堅持自己的立場,希望避免與母國公開決裂,要宣誓對喬治三世保持永遠的忠誠。這些不相容的政治姿態反映瞭大陸會議中激進派和溫和派之間的分裂,因而需要用語言的技巧將雙方撮閤起來。盡管是寫給英國政府的,但的聽眾是北美的人民或者至少是來自各殖民地的立法者。他們需要有一個理由,讓自己相信原先無法想象的事情現在已經變得不可避免瞭。
單純從憲法的層麵上看,傑斐遜在《關於拿起武器的原因和必要性的公告》中的觀點要比《英屬美利堅權利綜述》裏錶達得緩和瞭一些。傑斐遜沒有否定英國議會在殖民地的法律,而是做瞭讓步。“一些英國議會掌握的權力雖然與我們政府的憲法相違背,終因我們情感上的原因而獲得默許。”這無疑是對大陸會議中的溫和派的退讓,說明傑斐遜意識到需要協調與自己不同的觀點。他也非常委婉地論及瞭移居的主題。“我們的祖先……離開故土,”他寫道,“遠涉重洋來到這裏,尋找文明和宗教信仰自由的樂土。”但這裏並沒有藉助撒剋遜傳說,也沒有提及諾曼徵服後人們傳統上享有的權利受到瞭製約。傑斐遜收迴鋒芒,做瞭低調處理,以避免因為不確定的事情産生分歧。
傑斐遜在《關於拿起武器的原因和必要性的公告》中的主要貢獻是提供瞭一個故事的主綫,把殖民地人民描繪成無辜的受害者。早先對英國政策的批評者,例如約翰·亞當斯、約翰·迪金森(John Dickinson)和丹尼爾·杜拉尼(Daniel Dulany),從法律上論證瞭在法國與印第安人戰爭(1763)結束之前英國議會插手殖民地事務是沒有先例的。在英國,埃德濛·伯剋(Edmund Burke)曾將戰爭之前的時間稱為“有益的被遺忘”的時代。傑斐遜對於英國與美利堅之間的衝突的論述進一步強化瞭英國政府政策的改變帶來的巨大影響。在1763 年以前,英帝國還是一片和諧與繁榮的景象,與傑斐遜描述的撒剋遜森林中平和安靜的生活彆無二緻,他希望美利堅能夠成為那樣的理想社會。接著,突然之間,“政府發現英國所有的敵人都被徵服瞭,就開始萌生瞭邪惡的念頭,也要徵服它的朋友們”。傑斐遜根據道德二分法(dichotomy)的原則做瞭精巧的敘述,展現瞭他文字方麵的天賦。帝國的“彼時與此時”成為故事的主題。故事演變成英國的暴政與殖民地的自由之間的衝突,實施陰謀詭計的英國官員和積極請願的殖民地人民成為主角。矛盾積纍到一定程度便不可遏製,在馬薩諸塞州的列剋星敦和康科德,托馬斯·蓋奇將軍(General Thomas Gage)的“正規軍”和“不明真相的居民”激烈交火。所有這些都錶達著無辜受害者的悲情。
我們無法知道,傑斐遜對帝國這樣的漫畫般的描述,多大程度上齣於自己的本意,多大程度上是語言錶達效果的需要。來自紐約的代錶威廉·利文斯頓(William Livingston)評論說,傑斐遜寫作《關於拿起武器的原因和必要性的公告》的文風讓他想起其他弗吉尼亞人的演講風格:“過於吹毛求疵和突齣雄辯之力,但高貴之氣不足。他們似乎認為,需要不斷地重述‘暴政’‘專製’‘血腥’等這些字眼,纔能把大傢團結起來……”或許傑斐遜這樣寫是試圖將亨利等弗吉尼亞的同事們的演講風格用文字錶現齣來。因為有瞭這樣自覺加以修飾和誇張的傳統,用列剋星敦和康科德“不明真相的居民”這樣的字眼是沒有問題的,雖然很清楚的是,在英國軍隊到達時,當地人已經按照作戰隊形列隊,嚴陣以待瞭。
跟傑斐遜整體的敘述手法相比,對一些具體細節的誇張無須留意。殖民地人民是無辜的旁觀者,遭受貪得無厭的英國政府的迫害。政治衝突一直就要求在道德上立場鮮明,非黑即白,沒有模棱兩可的意義和左右搖擺的忠誠。痛苦和混亂的現實與童話故事中的過去形成巨大的反差。更有力的說明是,導緻革命的不是北美殖民地的人民,而是英國的官員,他們的腐敗毫無收斂,與之相應的是殖民地人民一如既往的善良。
《關於拿起武器的原因和必要性的公告》過於修飾的文采需要仔細研究。一方麵是因為它是《獨立宣言》的前奏,另一方麵該文的文字錶達方式是傑斐遜及其同時代的人所熟悉的,而對於我們當代人來說則會顯得陌生。文中強調瞭美利堅的美德和英國的腐敗之間的巨大反差,這裏蘊含的推論是邪惡的力量正在倫敦的政府機構裏密謀要剝奪天真善良的殖民地人民的自由。像撒剋遜傳說一樣,這種思考和評論政治的方式深深植根於英國的輝格傳統,這一傳統可以追溯到17 世紀40 年代英國內戰時期的清教反對者。在18 世紀,這種反抗傳統得到一些英國人的支持,他們自稱為“的輝格黨”或者“鄉村黨”(Country Party)。他們包括亨利·聖約翰·博林布魯剋(Henry St. John Bolingbroke)、約翰·特倫查德(John Trenchard)與托馬斯·戈登[ Thomas Gordon,筆名卡托(Cato)] 和詹姆斯·伯格(James Burgh)。他們創造瞭一種語言錶達方式,實際上是一種意識形態,來任意濫用權力的英國執政者,把他們稱為“宮廷黨”(Court Party)。他們錶達瞭對政府動機的極度不信任,揭示瞭大眾美德和官員腐敗之間的巨大反差,語言特色。
傑斐遜的私人藏書中有不少博林布魯剋、卡托和伯格的作品。他以及他在大陸會議的同事們對英國輝格黨人遣詞造句的風格諳熟於心。在我們現代人聽起來,他們的語氣和對待政治的態度十分誇張,富有戲劇性。幾乎所有錶達政府權力的詞語都具有恥辱之意。事實上,這很大程度上來自古老的輝格黨的反抗傳統。這種政治說理的方式為人所熟悉和接受,在十年前反抗英國課稅時已被證明是十分有效的。這種方式在辯論中顯示瞭巨大的潛力,把殖民地人民和英國政府都麵臨的復雜的憲法問題簡而化之。由於喬治三世和大臣們看起來決意要成為輝格黨人筆下的惡棍,在1776 年春天,這篇公告至少從錶麵上看是理由充分的,盡管它對於英國政府的政策製定者的動機錶現齣近乎偏執的態度。
然而,需要特彆指齣的是,傑斐遜利用輝格黨的辯論和闡釋技巧完全是齣於真誠之心的。他所撰寫的《關於拿起武器的原因和必要性的公告》以及後來的《獨立宣言》並不是自我標榜的好鬥之詞或者誇張的政治宣傳。他所寫的真切地反映瞭他對北美大陸將要發生的巨變的理解。一些大陸會議的代錶認為這些文字利用一些誇大和歪麯的手法來動員殖民地的人民,讓大傢接受命運的安排。傑斐遜則認為這是對當時政治形勢的本質精確的概括。無論他是否從輝格黨曆史學傢和鄉村黨的理論傢那裏獲得瞭啓發,形成瞭自己初的政治思想,到1776 年春天,他已經完全吸取瞭他們的論戰風格,並將其核心觀念融入自己的個性中,以支持他對的極端厭惡和在道德二分的層麵思考問題的傾嚮。傑斐遜那時候是名典型的輝格黨人,輝格黨的價值觀如此有吸引力,是因為這跟傑斐遜自己典型的性格特徵能夠地結閤起來。
任何對他文筆的批評,他也錶現得極度敏感。這導緻瞭傑斐遜在大陸會議的次政治鬥爭,起因是約翰·迪金森質疑瞭傑斐遜起草的《關於拿起武器的原因和必要性的公告
新思文庫 傑斐遜傳 美國的斯芬剋斯 中信齣版社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