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世界14次重大金融危机透视 |
| 作者 | 汪大海,何立军,甄磊著 |
| 定价 | 29.00元 |
| 出版社 |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
| ISBN | 9787565701337 |
| 出版日期 | 2011-01-01 |
| 字数 | 157000 |
| 页码 | 198 |
| 版次 | 1 |
| 装帧 | 平装 |
| 开本 | 16开 |
| 商品重量 | 0.558Kg |
| 内容简介 | |
300多年来世界究竟有哪些重大金融危机?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些重大金融危机的发生?为何每次金融危机都使受害国面临着冲击和困境?谁又是国际金融危机的罪魁祸首?和有关组织又是怎样应对和博弈的?这些问题本书通过深刻透视、解析,都有详尽的解答。 |
| 作者简介 | |
| 汪大海 |
| 目录 | |
| 编辑推荐 | |
| 文摘 | |
| 序言 | |
这本书的书名瞬间抓住了我的眼球。《世界14次重大金融危机透视》——这标题本身就充满了一种宏大叙事感,仿佛带领读者穿越时空,去审视人类经济史上那些惊心动魄的时刻。我一直对历史的“意外”和“必然”之处充满好奇,而金融危机无疑是其中最能体现这两点的领域。我想了解,在这些看似偶然爆发的危机背后,是否存在着一些反复出现的模式和规律?作者们是如何将这14次危机进行筛选和梳理的?它们是随机选取,还是具有某种代表性和启示性?我尤其希望能看到,在对每一次危机的“透视”中,书中能够深入剖析其发生的“前奏”,那些在繁荣时期被忽视的信号,以及“高潮”时的恐慌蔓延,还有“余波”中的痛苦调整。究竟是什么样的社会、经济、政治环境,孕育了这些危机?是监管的缺失,是过度投机,还是全球化带来的不可控风险?这本书让我产生了一种强烈的求知欲,想要去理解那些在历史长河中留下的深刻印记,并从中汲取经验教训,或许,这也正是我们应对当下复杂经济形势的关键所在。
评分读到《世界14次重大金融危机透视》的书名,我内心涌现出一种强烈的求知欲。金融危机,这个词语本身就带着一种宿命般的震撼力,它像一个周期性的“暗物质”,总是在不经意间搅动着全球经济的平静。我特别好奇,作者是如何从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筛选出这“14次”足以载入史册的金融重创的?它们之间是否存在着某种内在的联系,抑或是各自独立的、具有警示意义的案例?我期待书中能够提供一份详尽的“危机报告”,不仅仅是对事件本身的陈述,更重要的是对其“病理”的深入分析。究竟是什么样的社会经济土壤,孕育了这些危机?是金融工具的创新失控,是监管的滞后,还是人性中难以抑制的贪婪与恐惧?我想了解,在每一次危机爆发时,那些身处漩涡中心的决策者们,他们的思考逻辑是什么?以及危机过后,世界经济秩序是如何被重新划分的?这本书对我而言,是一种探索人类经济发展规律、理解风险本质的窗口。
评分读到《世界14次重大金融危机透视》这个书名,我脑海中立刻联想到了许多惊心动魄的金融事件。从历史上那些著名的泡沫破裂,到近现代的全球性金融动荡,每一次危机都像一场突如其来的海啸,席卷了无数个人和企业,也深刻地改变了世界经济的走向。这本书的作者是汪大海、何立军、甄磊,由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出版,这让我对内容的严谨性和深度充满了期待。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个清晰的框架,帮助我理解这14次危机各自的独特性,同时也能找出它们之间可能存在的共性。例如,是否每一次危机都始于某个特定的金融创新或监管漏洞?在危机爆发后,各国政府和国际社会是如何应对的?这些应对措施又产生了怎样的长期影响?我尤其希望书中能够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展现危机对普通民众生活带来的真实冲击,以及由此引发的社会变革。从投资者的角度来看,了解这些历史上的教训,无疑是规避未来风险、做出更明智决策的重要参考。
评分这本《世界14次重大金融危机透视》如同一个时代的棱镜,折射出资本主义世界跌宕起伏的历史进程。我之所以对金融危机这个话题如此着迷,或许是因为它不仅仅是经济学上的冷冰冰的数字和理论,更是无数个体命运的交织与改变。读这本书,我期待能够深入探究每一次危机爆发的根源,那些被隐藏在繁荣表象下的暗流涌动,以及危机过后,世界经济格局如何被重塑。我特别好奇,作者是如何挑选这“14次”重大危机的,它们之间是否存在某种内在的联系,或者说,它们是否勾勒出了一条清晰的、不断演变的金融风险轨迹?是1929年的大萧条,还是2008年的次贷危机?亦或是更早期的荷兰郁金香泡沫?每一次危机,背后都可能蕴藏着深刻的社会学和政治学意义,不仅仅是金融体系的崩溃,更是权力结构的调整,社会思潮的变迁。我希望书中能有足够的案例分析,让我们看到具体的事件是如何一步步走向失控,那些决策者们当时的心态又是怎样的,是贪婪,是无知,还是某种制度性的缺陷?读完这本书,我希望能对“周期”这个概念有更深刻的理解,以及如何防范下一次可能的风暴。
评分《世界14次重大金融危机透视》这个书名,宛如一个引人入胜的谜题,勾起了我对经济发展中那些“暗礁”的好奇心。金融危机,在我看来,不仅仅是经济数据上的波动,更是人类欲望、贪婪、恐慌以及制度性弱点交织作用下的复杂产物。我迫切地想要知道,作者是如何从浩瀚的历史中精选出这“14次”的?它们是否代表了不同类型、不同地域、不同时代的典型危机?我更关心的是,书中是否能够深入剖析每一次危机爆发的具体路径——从最初的信号捕捉,到风险的累积,再到最终的爆发,以及危机过后如何“止血”与“重建”。是否能看到那些曾经被誉为“奇迹”的经济繁荣,是如何在瞬间化为泡影?又是哪些制度性的设计,或者说是疏忽,为危机的产生埋下了伏笔?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种“解剖学”式的视角,让我们能够像医生一样,去诊断每一次金融危机的“病因”,并从中学习如何预防下一次的“病情”复发,从而对我们所处的金融世界有更深刻的洞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