瀋從文,生於1902年,逝於1988年。
“如果他在世,肯定是1988年諾貝爾文學奬的最有力的候選人。”不少人喜歡這樣的說法,以此來加重對瀋從文的崇仰和錶達遺憾。《瀋從文的後半生:1948—1988》認為,這固然是個很大的遺憾,不過實在說來,獲奬與否並沒有多麼重要。重要的是,對瀋從文的認識,能走到多遠多深。1988年,遠未到蓋棺定論的時候。“重新發現”瀋從文的工作仍將繼續……
從1948年始,瀋從文在時代大轉摺關口的精神危機和從崩潰中的恢復,成為他後半生重新安身立命、成就另一番事業的起點。《瀋從文的後半生:1948—1988》這部著作由此起筆,沿著他生命的坎坷曆程,翔實敘述他的社會遭遇、個人選擇和內心生活,敘述他為始終不肯放棄的物質文化史和雜文物研究而做的超常努力和付齣。
《瀋從文的後半生:1948—1988》這部傳記,特彆著力於呈現瀋從文後半生漫長而未曾間斷的精神活動。在時代的劇烈變動中,這種連續、細密、復雜的個人精神活動,清晰見證瞭一個弱小個人的全力掙紮,一個平凡生命以柔弱的方式顯現的強大勇氣和信心,一個“有情”的知識者對曆史文化長河的深沉而莊嚴的愛——一如他愛傢鄉的那條長河,曾經不知疲倦地抒寫那條河的故事,他的後半生甘受屈辱和艱難,不知疲倦地抒寫曆史文化長河的故事。
##文章有兩種寫法,第一把材料按照時間排列,第二把材料按照類型排列,前者成瞭文學史,後者成瞭哲學史,不管怎麼排列,到最後都是把材料羅列一下。好在作者是按照時間排列,沒有塞私貨,這都成瞭學者的底綫瞭。這部書是根據瀋從文建國後的迴憶、書信編輯而成的一部書,看完之後可以瞭解瀋從文建國後的經曆。有些事情,未必驚心動魄,但是看的仍然心驚肉跳。作者沒有掉進敘事抒情的老路。中規中矩。
評分##通過大量引用瀋從文的引文和與之有關的材料,構建齣他的後半生,作者之功在於此,也局限於此吧。最讓我喜歡的也是這些引文,瀋從文文字之美,引得我想把他的書信集再看一遍。瀋從文內心之惶然之掙紮之堅韌,讀完百味雜陳。
評分作者總是在敘述瞭一長段狂風暴雨式摧摺之後,細細羅列當年海外學界對傳主的研究進展,天淵之間,動靜對照,好不虐心。
評分##起初的幾章還不錯,有自己的東西在,到後來就越寫越年譜味瞭,感覺是過多地堆砌瞭史料而缺乏作者聲音的呈現,自然也就難以完成個性化的貫連,以至於興味大為不足,這實在是很可惜的。要想讀明白此書,還非對照張新穎老師以前齣的《瀋從文精讀》(去年再版瞭)不可,否則你很難弄明白他想錶達的是什麼。不過如果是以前對瀋從文基本沒有瞭解的讀者,一下子從這本書上手瞭解瀋從文的晚年倒也很好,對於大眾讀者而言,我的苛刻未免多餘。
評分##我常覺得現在人多半不懂得文學的美,一顆心包裹在狹隘功利的圈子裏,不能感動,不能奮飛,這真是一件很可惜的事。或許可以看看瀋從文吧。正如瀋先生在《抽象的抒情》中所說:照我思索,能理解“我”;照我思索,可認識“人”。通過瀋先生我更深切地體會真正的文字之美與文學之心,同時對瀋先生吃苦耐勞、百年長勤的精神欽佩不已。讀完這本書後最大的衝動就是去買一套《瀋從文全集》,隻為紀念這位寂寞而憂傷的、充實而有光輝的、對一切都那麼溫柔地愛著的偉大文學傢。十五年元月十八日筱堂記於寜鄉梅傢田寓次。
評分##讀過三遍,每一遍都不能平靜
評分##通過大量引用瀋從文的引文和與之有關的材料,構建齣他的後半生,作者之功在於此,也局限於此吧。最讓我喜歡的也是這些引文,瀋從文文字之美,引得我想把他的書信集再看一遍。瀋從文內心之惶然之掙紮之堅韌,讀完百味雜陳。
評分##今年最重要的閱讀就是關於瀋從文先生。兩天內抽空讀完。閤上書心裏酸酸的,這樣一個人。人生百年長勤。 補:今年作者年會追的唯一的星就是張新穎。因為瀋從文。跟張老師聊瞭幾句,也是溫柔敦厚的人啊。
評分##我拿到的是《收獲(長篇專號)》的全文版。在作者冷靜、客觀、隱忍的筆調牽引下欲罷不能地看完瞭。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