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动

山河动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张瑞德
图书标签: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第一章 陆军的组成结构
一 高级军官
二 中下级军官
三 士兵
第二章 陆军的人事运作
一 任免
二 升迁调补
三 奖惩考绩
四 待遇福利
五 退伍抚恤
第三章 陆军的训练与教育
一 外部环境
二 养成教育与召集教育
三 部队训练
附录 陆军大学的师资与课程
第四章 国军的参谋人员
一 参谋教育
二 参谋出身背景与素质分析
三 参谋人事管理
四 参谋在军中的地位
第五章 军队中的蒋介石手令
一 手令制度的运作
二 对手令制度的各种批评
三 蒋介石好发手令的原因
四 手令制度的影响
第六章 中央与地方的人事
一 中央采取的措施
二 地方军系的反应
三 中央化的影响
第七章 沟通型幕僚与民国政治
一 沟通型幕僚的身份确立
二 沟通型幕僚的必备条件
三 沟通型幕僚的作用
四 运用成败的原因分析
第八章 第八章 雅德赉(Herbert O. Yardley)与中国
——兼论抗战时期的密码战
一 身怀绝技的落魄专家
二 到中国服务
三 雅德赉眼中的中国
四 屡屡破译日军密码
五 日军对交战国密码的破译
六 辞职返美
· · · · · · (收起)

具体描述

从组织结构、人事制度看国军的战斗力

北京大学王奇生教授、中科院近史所金以林教授推荐

台湾著名近代史学者张瑞德代表作

《山河动: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的军队战力》

编辑推荐:

抗战时期,国军如何破译日本密码?

抗战中,国军官兵每月饷薪多少?

国军若有伤亡战死,如何落实抚恤?

陆军军官的培养和训练在哪里进行?

哪些人可以充任陆军军官?

弗吉尼亚军校生学成归国后,求职路上为何困难重重?

为什么说直到抗战爆发,国军仍不是一只真正属于国家的军队?

名人评价:

抗日战争史,顾名思义是一部中华民族抵抗日本侵略的战争史,然而文人出身的历史学者对战争本身以及与战争直接相关的军队却兴趣不大,研究不多。大陆读者对八路军、新四军耳熟能详,而对抗战正面战场的主力部队——国民党军队的情形则所知有限。台湾学者张瑞德教授是著名的军事史专家,致力于国民党军队研究二十余年。本书既是他的代表性著作,同时也收录了他的最新研究成果。特别向大陆读者推荐阅读。

——北京大学教授 王奇生

本书是第一部专题讨论抗战时期国军人事制度的著作,包括各级官佐、士兵的组成和素质,任免、升迁调补、奖惩考绩、福利待遇、退役抚恤等制度及其实施情形,并探讨中央政府与地方军系的关系,以及人事制度对军队作战能力影响的学术专著,其论证之严谨、征引之广博,在同类军事史著作中非常少见。更为可贵之处,在于作者用统计学的方法加以论证,一目了然间就能洞察战时国军的真实战斗力。同吋,本书文字又极具可读性,引导读者渐入佳境,呈现出战时中国军队鲜为人知的另一面。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 金以林

抗战时期国军与共军人事制度相比较,最大的区别在哪里?抗战时期陆军大学的职能是什么?陆大与其他外国军校相比,有什么样的优缺点?什么是沟通型幕僚?他在抗战时期与民国政治究竟有多大的关系?蒋介石集团的沟通幕僚主要有谁?蒋介石为何喜欢越级给国民党将领发手令?这与国民党军事统帅部的集权指挥方式为何必然的关联?

本书是第一部专题讨论抗战时期国军人事制度的著作,包括各级官佐、士兵的组成和素质,任免、升迁调补、奖惩考绩、福利待遇、退役抚恤等制度及其实施情形,并探讨中央政府与地方军系的关系,以及人事制度对军队作战能力影响的学术专著,其论证之严谨、征引之广博,在同类军事史著作中非常少见。更为可贵之处,在于作者用统计学的方法加以论证,一目了然间就能洞察战时国军的真实战斗力。

美国女作家米雷曾说过,一本书一旦出版,作者就好像在公众面前脱下裤子──如果这是一本好书,谁也不能贬低他;如果这是一本坏书,那么谁也帮不了他。

张瑞德自己也说,在本书出版前夕,我的心情固然是满心欢喜,但是也还是有些忐忑不安。毕竟这次所要面对的读者,比过去写作时所想象的,何止多上十倍。希望这不是一本坏书。

用户评价

评分

##前四章极具鉴戒作用。与《当兵》一书对观,刚接续国军征募。

评分

##一般。想考察战力,方向却偏了,大抵原先的论文难以修改了吧。建议将社科院抗战史第四卷拿出来单行。

评分

##制度史,关于抗战的军事还可以深挖

评分

##起码的做历史学术的态度和方法都是有的,在这种情况下得出的结论相当客观。另外,本书除了抗战,整个戡乱战争时期也多有涉及,算是为数不多系统评估国军的资料吧。

评分

##一部关于国军抗战组织架构的填补空白之作,涉及广泛。第二章关于人事运作的部分读来令人心酸,识字做参谋,文盲当副官,士兵普遍营养不良,就是凭借这种军队,14年抗战硬是抗住了日军的进攻,真是多亏了中国幅员辽阔、盟国援助以及民族精神。总而言之,中国以一个农业国对抗日本这样的工业国,并在战争中实现了组织的更新胜利,实属不易,抗战建国,殆非虚言。搞笑的是,由于抗战结束,国府原本就糟糕的组织面对接收的局面迅速腐化,彻底被延安超越。陆大部分,细节可参阅《郭汝瑰回忆录》,里面有细致的回忆。另外关于雅德賚的部分和全书主题略显游离,但是确实填补了个人知识上的盲区,如能修改为国军对技术兵种的掌握,如装甲部队、无线电破译等方面,则较为妥当。

评分

##一部关于国军抗战组织架构的填补空白之作,涉及广泛。第二章关于人事运作的部分读来令人心酸,识字做参谋,文盲当副官,士兵普遍营养不良,就是凭借这种军队,14年抗战硬是抗住了日军的进攻,真是多亏了中国幅员辽阔、盟国援助以及民族精神。总而言之,中国以一个农业国对抗日本这样的工业国,并在战争中实现了组织的更新胜利,实属不易,抗战建国,殆非虚言。搞笑的是,由于抗战结束,国府原本就糟糕的组织面对接收的局面迅速腐化,彻底被延安超越。陆大部分,细节可参阅《郭汝瑰回忆录》,里面有细致的回忆。另外关于雅德賚的部分和全书主题略显游离,但是确实填补了个人知识上的盲区,如能修改为国军对技术兵种的掌握,如装甲部队、无线电破译等方面,则较为妥当。

评分

##只有些资料,分析和深入程度完全不够。

评分

##国军史料。

评分

##国民党军构成研究的不错著作。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