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美全彩四色印刷)10年媒体生涯,30位中外名人,40张名人照片……
《佳访》之后,主持人李佳佳以笔为刀叙写她的十年传媒生涯;聚光灯下的台前幕后。
深度对话陈小鲁(陈毅之子)、 李开复、茅于轼、严歌苓、张燕生、李银河、闾丘露薇、袁腾飞、崔永元、韩寒、蒋方舟、余秀华、向文波、陈嘉上、胡润、刘慈欣、野夫、袁立、吴百纳(英驻华大使)、李志、王潇、冯唐等中外政商、文化名人。
面对面畅谈新闻理想、职业道德、民主信仰、经济、法治、同性婚姻、网络红人、名人公益、电影审查、环保等当下热门话题。
此外,作者在书中回顾了母校复旦大学百年校庆的盛景,也记述了她曾跨出国门,在日本东京街头见识的有条不紊的垃圾堆放景象,在莱茵河畔亲眼目睹德国污水处理的惊人成就。
如果你从柴静的《看见》读出了中国社会的千疮百孔和底层的彷徨无奈,那么你从本书中读到的是大时代背景下各个阶级的生存状态,及其他们对这个时代的看法,价值观和人生追求。
崔永元、袁腾飞倾情作序。袁立、胡紫微、北大徐泓诚挚推荐。
因为看过几期《佳访》,才买来这本书,几天的空余时间里不知不觉地看完了。或许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的缘故吧,这本书以及《佳访》节目里面的人大约都是李佳佳所欣赏的,故而,在选择要采访的人物的时候,就事先已经有了定位与自己基本一致的立场和价值观审核与判断。所以,给我的感觉,这本书的许多内容是重复的(只不过是不同的人用不同的句子在表达而已)。如果一个人总是和自己观点基本一致的人在一起打交道、聊天,那么这个人的思想其实还是不够多元、开阔。所有的交谈、阅读或观影,都是为了获得某种价值认同与归属感。这是我读完《这个时代这些人》后产生的零散的想法。
评分 评分##蜻蜓点水
评分##大学的时候读完敬一丹的退休回忆录,我觉得再也不读主持人手记了。高中时仅有的一点点新闻理想都退散了。但这一本好读的采访手记,好像又击中了心里的什么东西。
评分##更像访谈台前幕后的随手记,读起来很轻松,但也相应地缺乏尖锐和深度.但三观是正的.这年头我们不缺一起火锅一起K歌的朋友,但能坐下来聊会儿天不相轻不吵架,太难了
评分##不要作为采访录来读,仅作为一个年轻文字工作者的作品集还是不错的。看好多人拿来跟柴静的《看见》作比,觉得有些不公平。不管是阅历还是文字水平及深度,都不处于同一水平线。而这两本书显然也不是同一类型。相信随着作者的成长,下一本会更精彩,更深入。
评分 评分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