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内部评级理论、方法与实务:巴塞尔新资本协议核心技术
定价:30.00元
作者:武剑
出版社:中国金融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5-07-01
ISBN:9787504937278
字数:373000
页码:372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对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特别强调风险计量的性,敏感性和一致性,确立了内部评级法(IRB)的核心地位和作用。本书根据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技术要求,总结、提炼了国际先进银行的*成果,结合我国银行业务的实际特点,从内部评级理论、方法和实务三个层面,系统地阐述了内部评级的总体框架,核心技术和实现路径,是一本较为完整和系统的研究内部评级法的专著。
目录
上篇 内部评级理论
第1章 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与内部评级法
1.1 巴塞尔新资本协议
1.2 内部评级法
1.3 内部评级法的实施策略
第2章 内部评级的基本框架
2.1 内部评级的基本理论
2.2 内部评级的分析框架
2.3 内部评级的国际佳实践
第3章 内部评级的核心技术
3.1 违约概率模型
3.2 违约损失率模型
3.3 预期损失和非预期损失模型
3.4 返回检验
3.5 模型体系建设
中篇 内部评级方法
第4章 公司敞口内部评级
4.1 公司谰级的基本模式
4.2 现金流分析
4.3 行业风险评级
4.4 集团客户评级
4.5 专业贷款评级
第5章 零售敞口的内部评级
5.1 零售敞口的定义和分类
5.2 零售敞口的内部评级体系
5.3 零售敞口内部评级的模型构建
5.4 零售敞口的风险权重
5.5 零售敞口评级的低要求
第6章 银行敞口的内部评级
……
第7章 主权风险的内部评级
第8章 股权敞口的内部评级
下篇 内部评级实务
第9章 内部评级的数据管理
第10章 内部评级管理规程
第11章 内部评级的实际应用
参考文献
作者介绍
武剑,男,1970年8月生于天津市。1993年毕业于天津大学技术经济与系统工程系,获学士学位。1996年毕业于天津大学管理学院,获硕士学位。1999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研究方向--宏观经济与货币金融,获经济学博士学位。现就职于中国建设银行总行信贷风险管理部。
文摘
序言
阅读《内部评级理论、方法与实务:巴塞尔新资本协议核心技术》,让我对金融风险管理这个宏大课题有了更为具象的认知。我之前涉猎过一些风险管理的基础概念,但总感觉隔靴搔痒,缺乏一种从根源上解决问题的思路。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引入,无疑是给整个银行业注入了一剂强心针,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而本书的出现,似乎是为理解和应对这些挑战提供了“钥匙”。我特别关注书中的“核心技术”几个字,这暗示着它不仅仅是讲解概念,更可能包含了实现内部评级体系所必需的关键工具和流程。我之前在工作中遇到过一些关于风险因子如何确定的困惑,以及评级迁移矩阵的构建难题,不知道这本书会不会在这方面给出一些启发性的解答。我期待它能将抽象的理论模型转化为具体的计算公式和实施步骤,让像我这样的从业者能够对照着学习,甚至在实际工作中借鉴。毕竟,理论再美,也需要落地才能生根发芽,产生实际的价值。
评分从书的装帧和版式上,就透露出一种严谨和专业的气息。我平时对这类专业性强的书籍比较挑剔,很多市面上的读物要么过于理论化,要么过于碎片化,难以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我希望《内部评级理论、方法与实务:巴塞尔新资本协议核心技术》能够填补这一空白。对于我而言,理解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精髓,关键在于掌握其风险计量方法,而内部评级正是其中的重中之重。我特别好奇书中关于“方法与实务”的部分,比如在数据收集、清洗、模型开发、验证以及在实际业务中的应用等方面,是否能提供一些具体案例分析或者经验分享。我曾经在尝试构建一个简单的内部评级模型时,就栽在了数据维度和模型稳定性上,希望能从这本书中找到突破口。而且,这本书的标题中点明了“巴塞尔新资本协议”,这让我觉得它一定紧扣监管要求,能够帮助我理解最新的资本充足率计算逻辑,并将其与内部评级体系联系起来。
评分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系统性解释内部评级体系构建逻辑的书籍,特别是能够将其与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要求相结合。这本书的出现,无疑是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我深知,在金融领域,理论需要与实践紧密结合,才能产生真正的价值。我特别看重“实务”二字,希望能从书中学习到如何将复杂的理论模型转化为实际可用的工具,如何处理在数据收集、模型开发、验证以及应用过程中遇到的各种挑战。例如,在数据质量管理方面,如何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在模型选择上,有哪些主流的方法和考量因素?在模型验证环节,又需要关注哪些关键指标?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清晰的思路和实用的建议,帮助我解决在实际工作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更重要的是,我期待它能让我更深入地理解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下,银行内部评级体系的运作机制及其重要性。
评分终于拿到这本期待已久的书,迫不及待地翻开。虽然书名直指“内部评级”,但从封面和出版社来看,就知道它绝非泛泛而谈。中国金融出版社出品,通常意味着内容扎实、专业性强,尤其在金融领域,更是严谨的代名词。作者武剑的名字也自带光环,相信他在这方面定有深厚的研究和实践经验。我目前还在啃读过程,但初步的印象是,它很可能是一本能够系统性梳理内部评级体系构建逻辑的书籍。我之所以选择它,是因为在当前的金融监管环境下,尤其是面对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层层推进,银行等金融机构在风险管理上的精细化程度和效率提升显得尤为迫切。而内部评级作为一种核心技术,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我希望这本书能帮我厘清那些理论上的框架,更重要的是,它能否在“方法与实务”上提供一些可操作的指导,比如如何搭建数据仓库、如何进行模型验证、如何处理数据质量问题等等。这些细节往往是理论落地过程中最容易遇到瓶颈的地方,也是我最想从书中获得启发的。
评分最近在思考如何提升金融机构的精细化管理水平,尤其是关于风险计量和资本效率的议题。市面上关于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内容不少,但真正能够深入剖析其核心技术,并上升到理论高度的书籍却相对较少。《内部评级理论、方法与实务:巴塞尔新资本协议核心技术》这本书恰好满足了我的需求。我一直认为,内部评级体系是现代银行风险管理能力的关键体现,也是满足巴塞尔协议要求的重要基石。我非常期待书中对于“理论”的阐述,这能帮助我理解内部评级体系的逻辑起点和发展脉络。更重要的是,我迫切想了解书中关于“方法与实务”的详细内容,比如模型开发过程中涉及哪些关键的技术选择,如何进行有效的模型验证,以及在不同类型的业务场景下,内部评级体系如何落地实施。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套完整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指南,让我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内部评级技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