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厥人、粟特人与娜娜女神

突厥人、粟特人与娜娜女神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俄] 马尔夏克
图书标签: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序一 玄奘之旅:血汗见证的“丝路译丛”(徐文堪)
序二 欧亚文明碰撞与交融的壮阔历史场景 (葛承雍)
译者前言 重新唤醒的北朝 (毛铭)
前言 纪念马尔夏克 (荣新江)
卷一 壁画与娜娜女神
开启粟特艺术的钥匙
片治肯特古城带谷仓的娜娜女神壁画(700—725年)
辉煌的撒马尔罕大使厅壁画
卷二 突厥人与粟特人
独特的粟特社会构成
突厥人与粟特人
粟特与外来文化的互动
粟特考古史
卷三 粟特与北朝
Miho石雕上的粟特生活和艺术样式
Miho石棺与北朝粟特石葬具艺术(550—579年)
附录一 马尔夏克历年著作 (荣新江)
附录二 中亚考古之父:鲍里斯•马尔夏克(1933—2006年)(乐仲迪)
附录三 埋在沙漠热土中的中亚考古之父 (毛铭)
参考文献
· · · · · · (收起)

具体描述

《突厥人、粟特人与娜娜女神》是马尔夏克在2003年夏到2006年夏带领联合国中亚考古队分别在撒马尔 罕和片治肯特场地进行挖掘的考察结果,全书分为三卷——《壁画与娜娜女神》《突厥人与粟特人》和《粟特与北朝》,阐释了中亚粟特古国文明的异彩纷呈以及粟特商旅在丝路历史上的重要角色。作者以“开启粟特艺术的钥匙”一文开篇,将其多年的中亚文化研究与现场考古结合,高屋建瓴地论述了粟特古国的文明和艺术传统,粟特的历史和社会构成,以及粟特与拜占庭、波斯、印度、中国及突厥草原等外界文化之间的精彩互动。全书既有向读者宏观介绍粟特文明的篇章——如《粟特考古史》具体论述了粟特文明的源起、断代及其发展历程,又有针对当下的最新考古成果的阐释,几篇最新的文章精确解读了娜娜女神壁画、撒马尔罕大使厅壁画以及Miho石棺上的艺术细节。此外,书中还有两篇是马尔夏克夫人腊丝波波娃著(或与马尔夏克合著),堪称夫妇俩在片治肯特考古五十多年的合璧之作。作为粟特学、丝绸之路的顶尖考古专家,马尔夏克此书涉及当今世界丝绸之路文化研究的最新考古发现以及最新成果,填补了近十年世界丝绸之路学的空白。

北京大学教授荣新江专门为此书作序推荐,并崇敬地称马尔夏克为“学术伟人”。本书还附有荣新江教授亲自撰写的《马尔夏克历年著作》,展示出一位毕生献身考古的学者的伟大足迹。作为“中亚考古之父”,马尔夏克担任法国—塔吉克斯坦考古队的第四任队长多年,也成为此考古队队员员以及有志于考古学术的中青年的偶像,成为不折不扣的国际丝路学导师。在考古荒漠中,他身上所具有的能让千年尘埃复活、化腐朽为神奇的魔力,激励着一代代学人继续这条艰难而又充满惊喜的道路,也不断推动着丝路文化的延续。

本书为“丝路译丛”的一种。1999年到2007年间,联合国考古队在中亚五国和印度北部“玄奘之路”上收获重大发掘成果:数百尊佛造像,两万平米壁画,足以再造一个敦煌;同样的八年,中国北方陆续出土中亚来华粟特人在北朝的墓葬文物,其数量与精美度百年不遇,且和“玄奘之路”海外成果遥相呼应;近年丝绸之路国际会议上,欧亚各国学者纷纷把上述两批文物糅合分析,取得里程碑式的学术突破。这些在中亚、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等国的重要考古发现,对于丝绸之路历史和文明的研究具有突破性的学术价值。

用户评价

评分

##重点是撒马尔罕的壁画和日本miho藏的石棺,行文琐碎。这套书都有点小圈自嗨的意思。

评分

##重点是撒马尔罕的壁画和日本miho藏的石棺,行文琐碎。这套书都有点小圈自嗨的意思。

评分

##重点是撒马尔罕的壁画和日本miho藏的石棺,行文琐碎。这套书都有点小圈自嗨的意思。

评分

##写序的荣新江更严谨些,连“片治肯特”的也有字母拼写,正文就挺奇怪,第一篇1981内容属于入门普及读物,但是所有的中文翻译的粟特地名和人名第一次出现都没有标出英文或原文拼写,编辑也没有在文集出统一的字母索引,资深不会看这类选题,入门的又有这种障碍,这在其他同类文献和考古书籍中很少见......

评分

##写序的荣新江更严谨些,连“片治肯特”的也有字母拼写,正文就挺奇怪,第一篇1981内容属于入门普及读物,但是所有的中文翻译的粟特地名和人名第一次出现都没有标出英文或原文拼写,编辑也没有在文集出统一的字母索引,资深不会看这类选题,入门的又有这种障碍,这在其他同类文献和考古书籍中很少见......

评分

##附录中,乐仲迪提到作者另一本没有翻译引进的书中《粟特艺术的传奇、童话、寓言》里写的一段话,“我能预见到在这个时代我的想象力过于生动活泼,将会遭致评论家们的诟病。”看到这句,反而更期待这本书的引进。

评分

##系列第四本。內容還是很好的,領略「中亞考古之父」信手拈來的解讀非常過癮。毛病也有些,是叢書的問題,校譯錯漏頗多,一名多譯很多人指出了,有些圖釋張冠李戴的明顯錯誤,圖片質量也太差。但還是值得一看,可以另外找資料比對

评分

系列中拜读的第二本。同唐风一书一样,译校似乎不甚尽责,考证类文章中至关重要的人名地名,处理起来却颇为随意,部分地名一书几译,失分。

评分

##系列第四本。內容還是很好的,領略「中亞考古之父」信手拈來的解讀非常過癮。毛病也有些,是叢書的問題,校譯錯漏頗多,一名多譯很多人指出了,有些圖釋張冠李戴的明顯錯誤,圖片質量也太差。但還是值得一看,可以另外找資料比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