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於2025-01-01
圖書基本信息 | |
圖書名稱 | 新書--佛學教科書(精裝本本) |
作者 | 星雲大師 |
定價 | 188.00元 |
齣版社 | 上海辭書齣版社 |
ISBN | 9787532625017 |
齣版日期 | 2008-07-01 |
字數 | |
頁碼 | |
版次 | 1 |
裝幀 | 精裝 |
開本 | 16開 |
商品重量 | 3.101Kg |
內容簡介 | |
《佛教·世俗》、《佛教常識》、《佛教曆史》、《佛·法·僧》和《佛教義理》。佛教是入世的、積極的,所展現的是饒益有情、自利利他的大乘菩薩精神。《佛教·世俗》秉承人間佛教精神,緊隨時代發展腳步,將佛教種種精闢獨特的看法,有關命運、風水、神通、法律、哲學、音樂、藝術、教育、環保、醫學、心理、建築、科學、管理等等,分門彆類,娓娓道來。書中更就道德倫理、傢庭生活、政治經濟、感情處理、生涯規劃、探病須知、臨終關懷等人們日常所遇之諸多問題,以般若智慧為之指點迷津。 佛教在中國廣泛地傳播和發展,有賴於其獨樹一幟的思想、製度、禮儀、習俗、組織等等,佛教也因此對中國傳統文化影響至巨。《佛教常識》對佛教的基本常識作瞭簡要介紹,如叢林寺院初始、建築格局剖析、道場人事組織、共住清規製定、佛門稱謂禮儀、典故用語源流、佛教節日意義等。同時對有關信仰正邪、教理釋義、宗派形成、製度緣起,以及佛教曆史文化、自然宇宙、生活儀禮、佛教與世學的應用等問題,皆進行瞭提綱挈領的解答,堪稱佛教入門手冊。 |
作者簡介 | |
釋星雲(1927年8月19日-),俗名李國深,法號悟徹,其信徒常稱之為星雲大師。江蘇揚州(江都)人,十二歲於南京棲霞寺禮誌開上人齣傢。為臨濟宗第48代傳人。1945年入棲霞律學院修學佛法。1949年春,組織僧侶救護隊來颱灣。1967年創建佛光山,並齣任佛光山寺、二、三任住持。 先後在世界各地創建200餘所道場,並創辦美術館、圖書館、齣版社、書局、中華學校、佛教叢林學院及大、中、小學等數十所。曾主編《人生》、《今日佛教》、《覺世》月刊等佛教刊物。 曾任中國國民黨黨務顧問、中央常務委員。現任國際佛光會世界總會會長,南京大學中華文化研究院名譽院長等職。 |
目錄 | |
《佛教·世俗》目錄: 上篇 章 佛教與宇宙 第二章 佛教與命運 第三章 佛教與神通 第四章 佛教與法律 第五章 佛教與哲學 第六章 佛教與教育 第七章 佛教與管理 第八章 佛教與科學 第九章 佛教與醫學 第十章 佛教與會議 第十一章 佛教與觀光 第十二章 佛教與環保 第十三章 佛教與農林 第十四章 佛教與藝術 第十五章 佛教與文學 第十六章 佛教與建築 …… 下篇 《佛教常識》目錄: 上篇 章 叢林寺院 第二章 寺院建築 第三章 道場行事 第四章 寺政外事 第五章 寺院清規 第六章 宗教法令 第七章 法器法物 第八章 衣單僧物 第九章 各種稱謂 第十章 學佛行儀 第十一章 叢林漫談 第十二章 法事介紹 第十三章 婚喪喜慶 第十四章 佛教節日 第十五章 民俗神祗 第十六章 佛語典故 第十七章 生活法相篇 …… 下篇 《佛教曆史》目錄: 章 僧團的成立與經典的結集 第二章 部派佛教的發展 附篇 印度部派佛教概論 第三章 印度諸王朝的佛教 附篇 印度外道種種 第四章 印度大乘佛教的開展 附篇 印度大乘佛教學派概論 第五章 佛教的東傳 附篇 中印佛教的流傳 第六章 魏晉南北朝佛教史 一、魏晉佛教史 二、南北朝佛教史 第七章 隋唐佛教史與譯經事業的開展 一、隋唐佛教史 二、譯經事業的開展 第八章 中國大乘八宗的開展 附篇一 大乘八宗概論 附篇二 小乘二宗概論 …… 第九章 佛教在西藏和大理的弘傳 第十章 宋元明清佛教史 第十一章 民國佛教史 第十二章 日本佛教史 第十三章 朝鮮佛教史 第十四章 東南亞、南亞佛教史 第十五章 其他國傢與地區佛教史 《佛·法·僧》目錄: 上篇 章 佛的意義 第二章 如來十號 第三章 佛身 第四章 佛德 第五章 佛像的種類 第六章 他方佛名 第七章 娑婆世界教主釋迦牟尼佛 第八章 法的意義 第九章 佛陀說法因緣 第十章 修學佛法的次第 第十一章 佛法的內容 第十二章 經典的來源 第十三章 譯經事業 第十四章 僧的意義 第十五章 僧團的組成 第十六章 比丘尼教團 第十七章 六和敬 …… 下篇 《佛教義理》目錄: 導言 佛教的真理 章 經藏 第二章 律藏 第三章 論藏 第四章 戒律 第五章 禪學 第六章 般若 第七章 四聖諦 第八章 十二因緣 第九章 五蘊 第十章 業力 第十一章 八正道 第十二章 因緣果報 第十三章 三法印 第十四章 緣起 第十五章 空有 第十六章 中道 第十七章 無常 …… |
編輯推薦 | |
佛、法、僧三寶是佛教的信仰唚,從教主佛陀、教理經典、教團僧伽三個方麵瞭解佛、法、僧三寶乃整個佛教的總綱,是瞭解佛教真義的**步。學佛者應由根本信仰——認識佛、法、僧三寶開始,繼而參照修學佛法的次第,循序漸進,成就圓滿無上菩提。 菩薩的意義內涵、實踐次第以及修證方法,給予菩薩行者一個正確的依循方嚮。從觀音、文殊、龍樹、世親、勝鬘、維摩等的事跡中,可以看到菩薩歡喜包容的慈悲性格和衛法護教的無畏精神;而現代高僧大德如太虛、慈航等,更一一樹立瞭人間菩薩的楷模和典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