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综合了奥地利学派与古典经济学精华的基础经济学读本,它在整体框架上沿袭了奥地利经济学派宗师米塞斯的经济学巨著《人的行动》和著名传承大师罗斯巴德的《人,经济与国家》。
全书共包括四大部分,一部分是全书的基础,主要分析人的行动的基本逻辑和本质特征,这是理解真实人的经济学的基础;后面3个部分分别阐述在3种不同的制度条件下,人的经济行为的表现后果——这充分体现了作者逻辑的严谨,与此同时,作者还通过插图、幽默的措辞以及讲故事的平实手法,将储蓄、公共建设工程、税收、信贷、就业与失业、关税、低工资、进出口、价格体系、房租管制、工会、低工资、利润、福利制度、禁毒、通货膨胀等热点话题有机融合至其论述框架之内。
总之,作者以浅显的文字取代高深的经济学术语与复杂的公式,让小至10岁左右的儿童可以入门学习,让未受过经济学训练的普通读者理解与他们息息相关的生活世界,让受过多年经济训练的专家学者都不觉对自以为熟悉的领域耳目一新!
罗伯特·墨菲是美国著名经济学家、顾问、专栏作家和多部畅销书作者。他的热门文章经常出现在《洛杉矶时报》《华盛顿时报》《市场观察》《福布斯》和《投资者商业日报》等杂志上,作品包括本册书、《<人的行为>导读》《<人,经济与国家>导读》《选择》等。
致谢 001
Section 1 基 础
学会像经济学家那样思考,这种能力对你的教育来说十分重要。因为只有具备健全的经济学思维能力,你才能真正理解这个世界。大到政治理念,小到个人职业和家庭收支,在作出任何负责任的决定之前,你必须首先学习基础经济学。经济学已被证明是一门普世性的科学。一位知识全面的青年人不仅应该懂得代数、文学和光合作用,也应该能解释价格上涨的原因。
第1 课 像经济学家那样思考 002
像经济学家那样思考 002
经济学是科学吗 004
经济学的范畴 005
为什么要学习经济学 007
第2 课 如何发现经济学原理 011
有目的的行动与无意识的行为 011
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 013
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成就的比较 015
如何发现基本经济学法则 020
第3 课 由行动推导出的经济学概念 026
引言 026
只有个人才行动 027
个人有偏好 032
偏好是主观的 033
偏好是一种排序,不能量化 035
不同人的偏好不能加总 039
第4 课 鲁滨孙·克鲁索经济学 043
引言 043
克鲁索用思维力量创造物品 044
消费品与生产品 047
土地、劳动力与资本品 047
收入、储蓄与投资 049
物品按单位估价 053
总结:克鲁索一个人可以做些什么 055
Section 2 市场经济
美好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并不只有赚钱一项,金钱并不是万能的。然而,在市场经济中形成的货币价格,能让人多长一个心眼,当人们我行我素时,能够意识到自己在多大程度上无视了别人的意愿。
第5 课 私有财产权制度 062
社会需要规则 062
资本主义:这是私有财产 064
市场经济与自由企业 066
第6 课 直接交换与易物价格 070
为什么人们要互相交换 070
直接交换/ 易物 071
价格 073
易物交换下的价格形成 074
第 7 课 间接交换与货币的出现 089
直接交换的局限 089
间接交换的优势 091
货币的优势 094
谁发明了货币 096
第8 课 劳动分工与专业化 101
劳动分工与专业化 101
为什么专业化能提高劳动生产率 103
比较优势让人人受益 105
第 9 课 企业家精神与竞争 110
企业家精神 110
竞争保护消费者 112
竞争保护工人 113
第10 课 收入、储蓄与投资 118
收入、储蓄与投资 118
投资增加未来的收入 119
储蓄与投资如何增加经济体未来的产出 124
第11 课 供给与需求 129
供给与需求:目的 129
需求的定义与需求定律 130
供给的定义与供给定律 134
用供给与需求来解释市场价格 136
用供给与需求来理解价格变化 139
第12 课 利息、信用与债务 150
利息:关于时间 150
储蓄、投资与经济增长 153
常见的信用交易 154
债务的利弊 158
第13 课 盈亏计算 163
盈利与亏损指导企业家 163
利息与利润 165
盈亏计算的社会功能 167
盈亏计算的局限 171
第14 课 股票市场 176
股票市场 176
为什么要发行股票(债务与权益) 177
股票投机的社会功能 180
Section 3 计划经济
市场经济的存在是为少数(拥有大量财产的)资本家阶级利益服务的,而用计划经济来组织生产的,按理就该服务于全体社会成员的利益。就像政治上的革命摧毁了为少数特权阶级服务的君主制和贵族制,同样,其改革也捍卫了经济民主,在社会主义的经济民主下,重要的经济决策将由(以政府官员为代表的)人民来决定,而不是那些拥有绝大多数私有财产的少数富人阶级。
第15 课 计划经济——理论篇 188
纯粹计划经济的设想 188
计划经济的激励问题 190
计划经济的计算问题 196
第16 课 计划经济——历史篇 204
经济理论与历史 204
贫困与死亡 206
Section 4 干预主义:混合经济
干预主义者宣称纯粹的资本主义和纯粹的计划经济都是有缺陷的,而干预主义的经济政策旨在纠正这类缺陷。尽管干预主义的政府不会放任纯粹市场经济的结果,却也不至于完全废除私有财产。干预政策的目标是,既要保留自由企业制度的显著优势,又要采用各种矫正措施来节制“过火”的纯粹资本
主义。
第17 课 价格管制 216
干预主义的设想 216
Z高限价 217
Z低限价 222
第18 课 销售税与所得税 230
政府开支 230
政府怎样为开支筹钱 234
销售税 235
所得税 237
第19 课 关税与配额 243
重商主义 243
自由贸易的一般性论证 245
关税 250
进口配额 255
第20 课 关于禁毒的经济学解释 259
禁毒 259
禁毒与政府官员 261
禁毒助长暴力 268
禁毒降低产品安全 274
第21 课 通货膨胀 278
货币通胀与价格通胀 278
政府怎样造成价格上涨 282
制造通胀的危险性 290
第22 课 政府债务 297
政府赤字与债务 297
政府债务与通胀 301
政府债务与子孙后代 304
第23 课 经济周期 310
经济周期 310
政府怎样引起经济周期 312
虚假繁荣必然导致萧条 317
大规模失业的根源 318
术语对照表 325
译序
经济学原本是帮助人们洞察世事、学习人与人相处之道的有趣学问。可是,随便翻开一本经济学教科书,看着上面深奥的概念、复杂的数学公式、密密麻麻的图表,学渣小白们只想打瞌睡。不过,市面上热卖的《怪诞行为学》《魔鬼经济学》《牛奶可乐经济学》《小岛经济学》都很有趣,普通人读起来毫无违和感。可看完以后总有点怀疑:书里讲的内容可靠吗?不会是“大话西游”经济学吧?如果有人能写一本既为专业人士认可、又人人爱看的入门教材该多好。
《第1本经济学》就是这样一本独特的经济学入门书籍。本书作者罗伯特·墨菲是纽约大学经济学博士。他既有深厚的经济学功底,又精通写作之道。本书系统全面地讲述基础经济学原理,文笔生动,内容严谨实用。既结合了教材和读物的优点,又避免了两者的缺点。讲理论时,均以实例开始,循序渐进、由浅入深。以数学在经济学中的应用为例,作者承认效用函数可以解决人为设计的数理问题,但强调这种应用并不能加深我们对经济学的理解,并且提醒初学者使用数学效用函数的严重弊端。讲实践时,作者引用的材料翔实、推理严谨。全书穿插各种有趣的小例子,令人脑洞大开。“经济学家为什么总爱吵架”“轿车怎么变成谋杀武器”“非洲土著碰到天降可乐会怎么办”“正常人会觉得自己被外星人绑架吗”“心口不一的经济学含义是什么”“挑拨离间、故意撮合可以增加友谊总量吗”“杀价未果——非均衡有害吗”“货币是谁发明的”“敲竹杠的克星是什么”“赌博和炒股有区别吗”“禁毒怎么产生‘巨虾’现象”“有没有无受害人犯罪”“海上封锁是在帮敌国走向繁荣之路吗”……你可能再也找不到比这本更有趣,而且有着经典教材般严谨的经济学读物了。
本书的翻译工作也是一个愉快的历程,前后近一年。我们充分利用了网络的力量,在豆瓣上成立了“第1本经济学”小组(读者可以自行搜索加入),小组发布了部分原稿、相关背景资料以及思考题答案。很多朋友热情参与了译校工作,我们也欢迎读者朋友积极参与进来,分享您的阅读心得和宝贵意见。
本书中文版初版于2011年。今日得以再版,首先要感谢海南出版社的编辑们。然后是初版的编辑——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的宋澄宇先生。另外,感谢我太太吴晓的大力支持。参与本书翻译工作的还有周薇娜与陈舒扬。帮助校对的有陈之豪与刘纽。冯兴元老师也提出了很好的翻译建议。在此一并致谢!
同时,本书还以二维码的形式放入了多种资源,包括作者罗伯特·墨菲在米塞斯研究院的经济学课程,与本书诸多关键知识点相连的趣味动画、电视节目、学者访谈和讲座、纪录片等,还有由读者录制的有声书,以及由青年学者张是之老师的团队“一课经济学”对本书作出的详细讲解。希望您在阅读过程中,既能轻松愉快,又有醍醐灌顶之感。
程晔
2018年3月于加拿大
我一直对宏观经济的运行感到困惑,总是听说通货膨胀、经济衰退这些词,但总觉得它们离我生活很遥远,也无法理解它们是如何相互影响的。读了《第一本经济学》之后,我才恍然大悟。墨菲教授不仅仅是停留在微观经济的个体层面,他还深入浅出地阐述了宏观经济的诸多奥秘。他用清晰的逻辑和生动的比喻,解释了货币的本质、中央银行的作用,以及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经济的影响。我印象最深的是他关于通货膨胀的解释,不再是简单的“物价上涨”,而是将其与货币供应量的增加紧密联系起来,让我明白了通胀的深层原因。他还讨论了经济周期的波动,以及政府在其中扮演的角色。这本书的分析角度非常独特,它鼓励读者批判性地思考,不要全盘接受所谓的“经济常识”。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仿佛拥有了一副洞察经济运行的眼镜,能够更好地理解新闻中的经济报道,也能更理性地看待身边的经济现象。
评分《第一本经济学》这本书最让我惊喜的是,它完全打破了我对经济学“冷冰冰”的刻板印象。墨菲教授在书中展现出的幽默感和洞察力,让经济学不再是枯燥的数字和公式,而是充满了人性的光辉和生活的智慧。他对于市场行为的描述,常常能够击中人心,比如在讨论激励机制时,他会生动地描绘出人们在不同利益驱使下的行为变化,让我忍俊不禁的同时,也深刻理解了经济学背后的人性洞察。他没有回避经济学中的争议和不同学派的观点,而是以一种开放包容的态度,引导读者去思考和辩证。这本书不像是教材,更像是他与读者之间的一场思想的深度对话。他鼓励读者独立思考,形成自己的判断,而不是被动接受。这种启发式的写作方式,让我觉得经济学不仅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种看待世界、理解社会运行的独特视角。
评分这是一本真正意义上的“读得懂”的经济学著作。在我看来,很多经济学书籍往往过于注重理论深度,而忽略了普通读者的接受能力,导致许多读者望而却步。然而,《第一本经济学》在保持学术严谨性的同时,做到了极致的通俗化。罗伯特·墨菲善于运用类比和生活化的语言,将那些看似高深的概念变得浅显易懂。比如,他解释“沉没成本”时,会用一个大家都能理解的例子,让我们明白为什么不应该因为已经付出的努力而继续做不明智的选择。他对“理性经济人”假设的解读,也更加人性化,承认了人们的行为受到情感、偏见等多重因素的影响。整本书的行文流畅,逻辑清晰,层层递进,让读者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经济学的基本框架。我特别欣赏的是,这本书并没有给出简单粗暴的“正确答案”,而是鼓励读者自己去探索和思考,培养独立分析经济问题的能力。
评分这本书就像是为我量身定做的经济学入门指南,之前我对经济学总是敬而远之,觉得它艰深晦涩,充斥着各种我听不懂的术语和复杂的模型。但《第一本经济学》完全颠覆了我的认知。作者罗伯特·墨菲用一种极其平易近人的方式,将原本抽象的经济学概念掰开了揉碎了讲给我听。他不是那种枯燥地堆砌理论的学者,而是像一个经验丰富的老师,用生活中随处可见的例子,比如面包店的生意、人们的消费习惯,甚至是街边小贩的定价策略,来解释供需关系、价格机制、市场失灵等核心原理。我尤其喜欢他讲解机会成本的部分,以前总觉得这是书本上的概念,现在才意识到,每一次做选择,无论大小,背后都有看不见的机会成本在运作。他还巧妙地穿插了一些历史故事和经济学家的轶事,让整个阅读过程充满了趣味性,一点都不觉得枯燥。这本书的文字风格非常流畅自然,读起来就像在和一位老朋友聊天,他耐心地解答我的每一个疑问,让我逐渐建立起对经济学的信心。
评分对于那些对经济学充满好奇,却又不知道如何开始的人来说,《第一本经济学》无疑是最佳的起点。罗伯特·墨菲教授用一种极其吸引人的方式,将经济学的核心思想娓娓道来。他避免了繁复的数学模型和晦涩的学术术语,而是着重于解释经济学原理背后的逻辑和直觉。书中关于市场效率、政府干预的讨论,都充满了启发性,让我对一些社会现象有了全新的认识。例如,他关于保护主义的分析,让我从更宏观的视角理解了自由贸易的好处,以及贸易壁垒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这本书的价值不仅仅在于传授知识,更在于塑造一种经济思维方式。它鼓励我们用经济学的视角去审视生活中的各种问题,从而做出更明智的决策。我强烈推荐这本书给所有想要了解经济学,或者希望提升自己经济素养的朋友们。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